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歌的联系

1.散文诗与散文、诗歌有什么联系

一、能够算散文诗的,必须有两个特点:

其一,散文诗是诗和文的渗透、交叉产生的新文体。

散文诗是散文与诗“嫁接”出来的品种,这是没有疑问的。散文诗具有诗与散文的“两栖”特征,散文诗既吸收诗表现主观心灵和情绪的功能,也吸收了散文自由、随便抒怀状物的功能,并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可以说不熟悉诗与散文这两种文体,就很难创作散文诗。但是散文诗究竟是一种新的文体,还是如有人说的:散文诗是“散文的诗”和“诗的散文”?关键要看散文诗是否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或者说散文诗区别与诗和抒情散文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其二,散文诗有其独特的审视人生方式,即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从总体上看来,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主观情绪的文体。

波德莱尔是散文诗的最初创造者之一。他说过:“当我们人类野心滋长的时候,谁没有梦想到那散文诗的神秘,--声律和谐,而没有节奏,那立意的精辟辞章的跌宕,足以应付那心灵的情绪、思想的起伏和知觉的变幻。”。他还说:散文诗这种形式,“足以适应灵魂的抒情性的动荡、梦幻的波动和意识的惊跳。”动荡、波动、惊跳,这说出了散文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要说明上述两点,必须进一步区别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不同之处。

二、散文诗与诗、与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的区别。比如结构、语体、节奏等方面的不同。

(1)散文诗与抒情诗的区别。抒情诗由于要讲究句式的整齐或大体整齐和音乐韵律,因此,即便是自由体的抒情诗,在表现心灵或情绪时也不能不受到较多限制。正是为了突破限制,更舒卷自如地写出心灵的真实状态,于是才有散文诗这一文体的诞生。

散文诗与诗歌的不同之处在于散文诗经常运用描述和议论的表现手段。

与诗相比,散文诗没有诗的韵脚、节奏、音节、行数、排列,即没有诗歌的外形式的羁绊。散文诗的形式至少有如下几种:散文的形式,散文与诗交错排列的形式,即整段“散”的文字与单句(诗句)的交错。这是抒情诗不可能有的自由自在的形式。

(2)散文诗和抒情散文同是抒情文体,但散文诗独特的艺术特征是它的“动荡、波动、惊跳”。

承认散文诗是抒写心灵或情绪及其波动的文体,这与抒情散文的界限也就不难区分了。抒情散文总是离不开纪实,更不用说那些以记叙真人真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了。而散文诗几乎没有原原本本地记录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的。即使我们称为纪实的散文诗,究其实也是抒写的内心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不过这印象很少“变形”——很少对现实生活作想象式的反映罢了。

在结构上,有人说,诗是以“线”抒写生活,散文是以“面”反映生活,散文诗是以“点”折射生活。散文大都有时空长度,都有线索;散文诗无需线索,篇幅较短,常常是作者情感燃烧的那一点辐射开来,而内在情绪则形成环环相扣的情感冲击波,冲动读者的心弦,进入诗的境界。

在语体上,散文诗的语言是抒情性的想象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是叙事性的现实的语言。散文诗的语言具有散文语言无法比拟的弹性美、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情感含量和美感含量都比较大。散文为文,语言要求简洁洒脱,更多一些娓娓而谈,写清作者情之所系的来龙去脉,抒情也更细腻,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衔接较紧密。散文诗为诗,语言要求浓缩、跳跃,一般是跳跃式地联结意象,句与句之间,尤其是段与段之间,往往是似断实连的关系,这就留下较多的可供读者想象的空白美。

因此,散文诗既不是散文的诗,也不是诗的散文,它是具有完整性、特殊性、独立性的文体形式

2.现代诗与古典诗的联系

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比较多的是受到了西方现代诗歌观念与诗歌形式的影响。然而,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是非常有力量的。借鉴传统的自觉性与潜在性的影响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复杂的传承关系,在对传统的接受中又自觉地表现出现代诗人主体的个性化创造,这在诗歌意象艺术方面的表现是非常突出的。意象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独特呈现方式,诗人的创作灵感与对生活、生命的体验都凝聚于意象中,诗人与读者主要靠意象交流情感,沟通心灵。古代诗歌意象与现代诗歌的意象关系是丰富复杂的,本文仅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在意象艺术方面的承传关系,同时也兼论承传关系中现代诗人对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的发展。

这是文库的链接,你看一下:

/link?url=TSyOaPc9A_mHt4FMdSDvqK13a7B9ZvcbGaXmSOODIbYzU4dMqmprrNe1_247gdPRh1cqKvb6HS5srSTKf_gTv4ZBmPSyMZJ46ZdAfWQXfeK

3.诗歌和散文的联系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新浪读书频道,据我所知,在新浪投稿,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它的总字数必须超过一万,且在五章以上才可以。

发布作品时,选择作品类型,就选择诗词歌赋类,或者美文类即可。因为最后你的作品会出现在你所选定的栏目里。

这个是系统帮你归类的。 不过我觉得你最好是编成一个散文集或者诗集再发表在新浪。

如果你说的是在网上投稿,那么我建议你去好心情美文站或者且听风吟里面,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个诗词爱好者,我就把自己的一些散文、诗词发在这些网站上面。你注册成为该网站的作家,这些驻站编辑就会帮你设计个人文集,然后你的作品就可以出现在诗词频道了。

因为好心情大部分就是散文、诗词、还有一些小说,网站让人看了非常舒服。如果你原来准备把它发在新浪上,那么我觉得你不妨考虑我的这个建议。

因为新浪读书频道,大部分人是奔着小说去的,诗词很冷门,而且估计也没有几个人认真看。但是好心情里面有很多作家,他们不光发布自己的作品,还是很热心的读者。

在这个文学交流平台上,你的诗词会有人欣赏并且提出中肯的建议。而且那里的编辑非常负责任,水平也高于新浪的编辑。

至少他们会很认真的评定每一篇稿子,每一首诗歌,而新浪则不然。他们只要字数够了,根本不管作品本身的质量。

如果你指的是向报刊或者杂志社投稿,一般选择意林或者读者比较正规,一般杂志上都有编辑邮箱,你只需要发电子邮件即可。 注意在写电子邮件时,在标题一栏,必须写清楚投稿栏目,作品名称,作者名。

然后接着就是正文,最好在正文后面写出自己的联系方式,越清楚越好。最好不要带附件,也不要用QQ邮箱,因为一般编辑遇到这类情况系统会自动删除掉。

希望这些可以帮到你。

4.民谣和诗歌有什么联系

从《乐府诗集》看,二者有着紧密联系。它所收诗歌﹐多数是优秀的民歌(谣)和文人用乐府旧题所作的诗歌。也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是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谣),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现存的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

1、劳动歌谣。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为古老猎歌,反映了先民的狩猎生活,再现了制造弓箭和射猎的整个过程,洋溢着先民对自己学会制造猎具及获得成功的自豪和喜悦,兼含总结劳动效率的目的和功用。

2、祭祀歌谣。如《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此为年终腊祭百神时的咒语式祭歌,带有命令色彩,喝令神化的土、水、昆虫、草木各归其位,各尽其职,以保护农作物的生长,不要危害人类。语辞坚决而凌厉,表现先民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心,带有较浓原始宗教意识。

3、婚恋歌谣。如《周易》爻辞《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此为上古野蛮抢婚风俗的歌谣。

4、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诗写战争胜利归来情景,有的仍擂鼓示勇,有的在坐卧休息,有的因失去亲人而伤痛哭泣,有的在引吭高歌。以上供参考。

5.诗歌抒情的方式有哪些

(一)直抒胸臆。

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 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二)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无一字说惜别,无一字说伤心,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不尽,随水长流。孟浩然有一首《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全诗选取典型的秋天景象来抒情。

北风萧萧,木叶摇落,大雁南飞,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孤独的诗人面对迷茫的江水,又怎能不思乡呢?这类借景抒情的诗作中有一类“触景生情”的,特别富有情趣。王昌龄的《闺怨》即为代表作品。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歌描写一位闺中少妇,被一个明媚的春日哄动了藏蛰一冬的热情,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登上楼头,忽然看见路头的青青杨柳,心里产生了微妙的情感变化:在这样明媚的春天,自己竟然独守空闺,与丈夫天各一方,更恐怖的是,她发生了这样的疑问——我的青春是不是和这杨柳一样黄了又青呢?早知如此,当初又何必让丈夫从军边塞,想立功封侯呢?青青杨柳惊动了少妇久蛰于心的幽怨相思。 (三)叙事抒情。

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通篇叙事,首句写在洛阳城里又见秋风,引起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次句写想写家书,而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这两句比较平淡。

三、四两句抓住一个细节,化庸常为神奇:行人(送信之人)要走之际,诗人似乎又想起什么内容忘记写入信中,只好拆开信封再检杳一遍。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这一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

王维的《杂诗》(其二)的叙事更富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诗人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一次对话(应该就是诗人对来客的问话):“您从我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吧?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可曾开了花?”诗人不直说思念,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强烈的思念——诗人对家乡的景物是那么熟悉,诗人的语气是那么急切,他是多么想亲自回去看一看啊!古诗中还有一些叙事类作品,以曲折见长,在很短的篇幅内写出波澜,有尺水兴波之妙,颇值得玩味。

最有代表性的是晚唐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诗歌以闺中思妇的口吻来写,起句很是突兀,早晨起来,就要去打门前树上的黄莺儿;为什么呢?原来是不想让它在枝上啼叫;黄莺的声音很动听,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它的啼叫惊醒了我的梦;什么梦这么甜美?原来是梦见了在辽西从军的丈夫相会,难怪要去打那黄莺儿了。 四句诗,一句一层意思,而且是用了倒叙的手法,环环相扣,思妇的极度失望、烦闷的心理活现纸上,可谓是极尽曲折之妙。

(四)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中三、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五)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如李商隐的《贾生》云:“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摘取汉文帝在未央宫的宣室祭祀后召见贾谊,向他询问鬼神之事的镜头入诗,这件事是帝王千万件起居活动之一。

诗人为什么抓住这一点来写,因为通过这一点,反映了汉文帝求贤是假,表面上礼贤下士,将放逐在长沙当太傅的贾谊召回,可是却不重用他,贾谊的才华格调是无下伦比的,他主张削弱诸王势力,巩固中央政权以外抗匈奴的主张是正确的,对这些治国大计,汉文帝却不问,而偏去问鬼神本源之事,甚至不顾帝王之尊,移动席位靠近,一直听到半夜,而对千万苦难苍生的安危死活却一句不提,这不是荒唐透顶么?李商隐嘲讽的是汉文帝,其实也是嘲讽晚唐一些昏庸君主,嘲讽所有以求贤来博取名誉而实际并不重贤的统治者。 (六)用典抒情。

借用典。

6.钢琴曲和诗歌有哪些联系

诗歌和乐谱,写来为了抒发感情。

无论是推敲一个词合适与否,还是纠结于一个音符的一度高低,同样让人痛彻心扉。而奋笔疾书流淌出来洋洋洒洒的野性,也未必是诗人和作曲家放弃严谨的荒唐表现。

没有最好的诗人能为一首乐曲和上完美文字,也没有最好的作曲家能为一首诗歌配上活在人们心中的小蝌蚪。或许没有完美,才是诗歌与乐曲的完美关系。

他们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矜持和隐私。中文赠给violin一个优美的「梵婀玲」名字,她在内心已经得意了上百年,而奏出的曲子,丝毫不会有那样的感觉。

但愿钢琴「琵阿诺」会是和她一对儿,有距离美的和谐表演,会让那个流浪汉般的吟游诗人不知所措呢。

7.青年人与诗歌的关系

青年人是诗歌能够发展下去的中坚力量,也是诗歌改革的动力。诗歌能够走到现在,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到现今的新诗歌,青年人的努力和思考无疑是最为基础的也最为重要的一份子。大多数传扬下来的诗歌都是诗人在年轻的时候铸就的,青年时代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个诗人最黄金的年代,那时候的诗人是最活泼、最多情的,而诗歌最重要的就是多情。

但是诗歌发展到现在,面临了一个巨大的考验———断层。中国国内的教育已经明确表示了杜绝青年人热爱诗歌,热爱着诗歌的青年人们却得不到足够的教育,导致对诗歌产生误解,甚至走上歧路。像日本,虽然我们一直反日,但是近十年中日官方诗歌交流时,中国一直处于下风,就因为中国能走出来的青年人太少了,老一辈思想又太守旧,不能跟上时代。尽管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这事关荣誉,却没有人能够站出来。

中国的诗歌历史最为悠久,却是当代诗歌封闭最严重的,诗歌需要青年人,青年人也需要诗歌。青年人需要诗歌,因为诗歌可以最直接的抒发感情,诗歌是最简便的最没有限制的艺术形式,每个人都能入门,每个人都可以写出诗歌来,区别只在于谁能走得远而已。

我说的这些只是个人意见,希望你能好好思考之间的关系,不要为了完成作业而敷衍,谢谢!

相关
上一篇
诗经陶
下一篇
凯风诗经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