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歌和散文的区别和联系简单

1. 诗歌和散文的区别

诗歌和散文的区别

1.【散文与散文诗的区别】

散文(一)散文概述: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二)散文的古今概况: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三)散文的分类: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的《母亲的回忆》.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

2.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区别:

1.韵文不同

散文没有韵文,不押韵,没有一定的节奏;而诗歌有韵文,押韵且有一定的节奏。

2.句式关系不同

诗歌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而散文不追求句式的工整。

3.长短不同

诗歌一般说来,长度上受到限制;而散文一般来说,长度不受到限制。

扩展资料:

散文的特点:

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_诗歌

参考资料2:百度百科_散文

3.散文和诗歌的区别

我认为诗歌区别于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在其文体的音韵特点上。

语言学家王力说;有韵为诗,无韵为文。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有音律的纯文学。

这两个诗论大家不约而同,一语中的,十分简洁明了地说出了诗歌本质的特点。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诗歌是用韵律语言表现生活和思想的艺术。

诗歌与散文在内容上可以一样,不同的只有一点,诗讲究韵律,是由其诗歌内部韵节奏与音节奏的矛盾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讲究语音效果的音乐化的语言艺术。诗歌与散文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诗歌的文字简练、意境内涵深远;散文的文字优雅舒展,有可以尽情发挥的空间;诗歌偏重直觉和灵感,根据不同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宗教试等,可含蓄可直接。散文讲究形式自由,所谓形散而神不散。

4.现代诗歌与散文的区别

1、含义不同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2、特点不同

现代诗歌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扩展资料:

随著自由体新诗的勃兴,现代诗歌因不加节制而趋于散漫,便转而要求便于吟诵的格律化。新月派(见新月社)的出现顺应了这种潮流。1926年北京《晨报》创办《诗镌》,由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诸人主办。

随后又创办《新月》和《诗刊》。在刊物的发展沿革中培养﹑集合了一批艺术主张相近的诗人,新月派即由此得名。这是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的诗人。其中闻一多的理论最为完整明确,他认为诗应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他们创造的新诗格律体,不同于自由体的毫无拘束,又不是古典诗词那种陈旧的模式,而是在自由体新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统一格律要求的格律诗。此派诗人的情调风格都接近英国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但反抗精神甚为微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诗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散文

5.诗歌与散文的区别

诗歌与散文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断行与否。

当然,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但最近中国流行的很多“诗歌”,与其说散文断行的产物,到不如说是结巴讲话。

比如泡网的诗人那么蓝、白玉苦瓜、桑克,清韵的冷面狗屎等一干现代文坛“诗人”,连结巴讲话都算不上,因为他们连话都说不清楚。叽叽咕咕说了一大篇,上至三山五岳的大罗仙子,下至旮旯胡同的卖淫女子都点到了,乌泱泱一大篇看懂看不懂,读得通读不通的狗屁罗列,就因为一句话分三行写出来,便被冠以“诗人”的称号。

其实随便翻译一首美国黑人音乐都比他们写的东西更有意义。美国建国200多年,黑人解放才百余年,黑人真正可以搞艺术也不过是五六十年代的事情,想想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真是悲哀啊。

话扯远了。一舟的东西还算不错,我读两遍终于读通了:这是一个散文短篇。

诗歌与散文最大的区别在于诗歌有“跳跃”,修辞、造句、意义三个层次都要有跳跃,因跳跃而造成不连贯,所以才要断句而成诗。这篇文字的意义无非是摸黑卡油刷刷流氓,而且还是在一个小院子里。

场景、人物、语言、意义都是延伸下来的,写成诗歌搞得别人读起来怪怪的。属于有写诗的追求,没有写诗天份的人。

语句优美,文章逻辑概念很强。如果去写情书应该能懵倒一大遍。

写诗歌?太浪费了吧?。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