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练习韩翃《寒 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高骈《山居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朱熹《题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台落绛英。 李商隐《霜 月》: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韩愈<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柳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辛弃疾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2.急需一些古诗词的练习题古诗文练习题(一)(一)根据上(或下) 句填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2、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3、,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梦江南》)4、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 , ”,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 6、陆游的《游山西村》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诗是: , 。 7、《 陋室铭》中写主人与文人雅士交往的诗句是: , 。 8、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 , .9、清代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描绘了一幅听竹的画面,我们学过的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也有一句描绘类似情景的诗句: , 。10、白居易的《观刈麦》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意思是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刻画了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卖炭翁》中中也有反映劳动者这种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 , 。 11、《钱塘湖春行》中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 , 。12、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1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1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 15、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 , 。1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本诗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 。 1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人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 。18、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仁人志士往往经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感觉痛苦疲惫时,不妨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的名句“ , ,劳其筋骨……”来激励自己19、《观书有感》这首诗中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两句诗是: , 。 20、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 。 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 ,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是: , 。 21、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与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诗句来是: , 。22、顾炎武的名言“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陆游在《病起书怀》中也有一句直接表达这种情怀的诗句,它是: , 。 23、辛弃疾在《破阵子》一词中,表达其渴望建功立业的词句是: , 。 24、诸葛亮《出师表》中表现作者出山之前的人生态度的语句是: , 。25、《行路难》中,最能表现诗人李白抱负远大、执著自信、勇往直前的诗句是: 26、辛弃疾的《清平乐》:写小儿顽皮淘气的句子是: , 。 27、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 。28、古代诗词与季节有关的,多是悲秋或喜春之作。 然而也有感受独特、与众不同的,例如在刘禹锡的《秋词》中,秋高气爽、鹤冲云霄的景象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 , 。”而在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 , 。 (二)归类默写29、古诗词中有关送别的名句灿若繁星,请你写出其中两句名句。(注明作者) 30、李白的诗以夸张、奇特的想象见长,请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来。 31、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写花的诗句,请写出有关“花”的诗句。32、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33、古今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34、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3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再写出两句含“雨”的诗句。 36、中国的酒文化享誉世界,请你写出含"酒"字的诗两句。(三)成语源出句默写(10分)3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概括出38、《扁鹊见蔡桓公》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蔡桓公的悲剧是由于“ ”造成的。 39、《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 ”。 40、《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 ”。 41、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形容众宾客饮酒的欢乐场面的成语是 。42、晏殊的《浣溪纱》中有两句对仗极其工整,并包含有一个成语,这两句是“ 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3、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 。答案:1、芳草萋萋鹦鹉洲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过尽千帆皆不是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亲贤臣,远小人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 3.求中华古诗词的练习题古诗词积累竞赛试题一.名句联句。 1、儿童相见不相识,( )。2、白发三千丈,( )。 3、( ),早有蜻蜓立上头。4、( ),二月春风似剪刀。 5、接天莲叶无穷碧,( )。6、( ),欲饮琵琶马上催。 7、柴门闻犬吠,( )。8、( ),天下谁人不识君?9、( ),孤帆一片日边来。 10、( ),只是近黄昏。11、昼出耘田夜绩麻,( )。 12、野旷天低树,( )。13、( ),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日出江花红胜火,( )。15、停车坐爱枫林晚,( )。 16、人有悲欢离合,( )。二.按古诗内容填空。 1.在《登鹳鹤楼》、《江上渔者》、《望庐山瀑布》、《塞下曲》这五首诗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 )。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 )。 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 )。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 )。 2.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等,正如( )所写的《 》:的 , 。 , 。 3.西湖美景闻名天下,下阵雨时的西湖更是别有一番景色。北宋诗人苏轼就曾写下诗句 , 。 , 。三.请把左右两部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野旷天低树 苏轼 《竹里馆》万里长征人未还 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明月来相照 王维 《宿建德江》桃花潭水深千尺 刘禹锡 《赠汪伦》报得三春晖 孟郊 《游子吟》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泊船瓜洲》同到牵牛织女家 王昌龄 《浪淘沙》水光潋滟晴方好 孟浩然 《出塞》迟日江山雨,春风花草香。 夏季 诗 仙 杜 甫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春季 诗 圣 李 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冬季 诗 鬼 孟浩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季 山水诗人 李 贺边塞诗人 王昌龄四.古往今来,咏月的诗句真是多得数不胜数,有不少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你能根据上下文,写出有关诗句吗?1. ,江枫渔火对愁眠。2.举头望明月, 。 3. ,人约黄昏后。4. ,对影成三人。 5秦时明月汉时关, 。6. ,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出其他的咏月的诗句吗?试试看。1. 。 2. 。五、按要求写诗句。 (各写一句)(20分)1、写春景的:2、写夏景的:3、写秋景的:4、写冬景的:5、写梅花的:6、写兰花的:7、写竹子的:10、写爱国的:11、写思乡的:12、写送别的:13、写友情的:14、写长江的:15、写黄河的:16、写泰山的:17、写华山的:18、写庐山的:19、写黄山的:20、写边塞风光的:六、附加题(如果答完了上面的题,还有时间的话,就请你完成这些练习)(一) 古诗百花园:(填花名)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2·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二)古诗七彩园:(填色彩)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杏出墙来。 2·山外 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 千 总是春。4·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丝绦。 (三)古诗动物园:(填动物)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 立上头。2·江上往来人,但爱 美。 3·两个 鸣翠柳,一行 上青天。4·两岸 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先知。6·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 欲上时。 7·柴门闻 吠,风雪夜归人。8·牧童骑 ,歌声振林樾。 4.与古诗诗句所有联系的地名江西省鄱阳湖--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在《滕王阁诗序》中将一个碧波万顷、水天相连、渺无际涯的鄱阳湖呈现在世人眼中。 晴日浮光跃金,舟发鸟翔;雨时云水茫茫,风急浪高;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千百年来,鄱阳湖哺育着江西人民,也以她瑰丽的姿色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山西永济颧鹊楼 --这首千古传诵的诗,是诗人通过登颧鹊楼这三层高的楼,以对自然景物缉讥光客叱九癸循含末的描写,抒发了宏远的抱负和博大的胸襟,也表现了宇宙的无限。人们千古传诵这首诗,是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 5.古诗词中意象与意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 艺术中国网 .cn/ ]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 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花草树木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飞禽走兽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孤)雁:孤独思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类】 海:辽阔,力量,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 暴雨:残酷,热情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狂风:作乱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颜色器物类】 白:纯洁无瑕,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 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神秘 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 簪缨(冠):官位,名望 【其它类】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厌俗。 6.与古诗诗句所有联系的地名江西省鄱阳湖--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在《滕王阁诗序》中将一个碧波万顷、水天相连、渺无际涯的鄱阳湖呈现在世人眼中。 晴日浮光跃金,舟发鸟翔;雨时云水茫茫,风急浪高;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千百年来,鄱阳湖哺育着江西人民,也以她瑰丽的姿色吸引着众多的游人。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山西永济颧鹊楼--这首千古传诵的诗,是诗人通过登颧鹊楼这三层高的楼,以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宏远的抱负和博大的胸襟,也表现了宇宙的无限。人们千古传诵这首诗,是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 7.古诗词,跟现代人有什么关系在当下,古诗词也许是小众的,但在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选手们的出色表现,让观众领略到中华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有网友说:“看了节目,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原来中国古诗文这么有趣。”套用诗词大会夺冠者武亦姝的话说,古诗词里有“现代人给不了”的那种东西,可以直指心灵,触动我们的灵魂。 从审美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就是古诗词,多读点古诗词,对一个人气质修养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也是伴随终身的。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网络语言与视频直播使年轻人与那种真正可以抵达人心的书面语言拉开了距离,这就更需要古诗词的滋养与熏陶了。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如果是一个德国人遭遇了挫折,我想他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音乐,正如恩格斯所说,在音乐中德国是“一切民族之王”。 而一个中国古代书生若是科场失意,他往往用诗歌来排遣解忧。说到诗歌,我们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唐诗。 如王维的《相思》一诗,在中国人的情感谱系里别具意味:“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原是寄给南方友人的诗,借红豆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但后人常将它作为一首情诗来理解。 实际上,作者与读者对同一作品理解感悟上的差异是文艺史上经常发生的事。“相思”作为一种情感类型,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内涵却十分丰富。 “现在的人谈及相思,好像总觉得是男女之情。很少有人会认为相思也可以是一种恩情。” 今年第一期《收获》杂志刊登了王安忆的中篇小说《红豆生南国》,她说这篇小说的创作初衷是为了写一写人世间的一种情。“小说的男主人公,一生欠下很多情,好像人生处处在欠债的样子”。 可见,“感情”有时候确实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词)。与唐诗相比,宋词写“情”则更为真切动人。 宋代词人晏几道曾写过一首《临江仙》,词云:“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是一首别后怀念歌女小苹的词作。 作者曾在《小山词》的自跋里说:沈廉叔、陈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几个歌妓,他每写一词,就交给她们唱,他自己同另外两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他的词也就是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转于人间”。 张宗橚《词林纪事》说“此词当是追忆苹、云而作”。但词中只提小苹一人,词的上片写梦后情景,下片追忆小苹。 全词虽语言平淡,却感情深挚,十分耐人寻味。古诗词不仅富有情味,而且思想内涵十分丰厚。 正如蒋勋先生在《“美”的最大敌人是“忙”》一文中所说:“因为它看到大的,也关注小的。杜甫挤在难民里逃难,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十个字变成千古绝唱,我觉得不是诗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他看到了人。同样那捧白骨,很多人走过都没看到。” 在宋代诗歌中,直接反映国家政治、社会民生各层面的诗作数量较大,质量也很高,因而有“宋诗重事”的说法。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传统文化的血脉不能断,这是维系教育的根本。 自先秦至晚清,中华古诗词走过几千年,历史积淀十分丰厚。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对于中国古典诗歌本身的演变规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作了精辟的论述:“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 这段话,简要地勾画出了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演变过程:从《诗经》的四言体到《楚辞》的骚体,再到五七言诗(以唐诗为最高繁荣阶段),最后到长短句的词和曲。应该看到,在中国文学史上,古诗词的成就是相当高的。 尤其是诗歌,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经过近两千年漫长的发展、演变,到了唐代,无论是体制的完备,还是题材的多样,无论是意境的深邃,还是韵律的精严,无论是揭示生活的深度,还是反映现实的广度,在封建社会,已达到了不可企及的境界。所以,鲁迅先生曾风趣地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以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鲁迅书信集》)可以说,诗和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来诗词并称。 从风格上看,“诗家苍劲古朴”,词则“贵香艳清幽”,有“诗庄词媚”之说。在表现手法上,“诗有赋比兴,词则比兴多于赋”。 后来的元曲以“俗”为本色,表现手法则“赋、比多于兴”。但如上所述,古诗词的魅力还在于以情动人。 古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作品是没有感染力、没有价值的。 法国一位作家说过:“感情是唯一永远有说服力的演说家。”因此,我们在欣赏古诗词、进行文学创作时千万不要忘记感情因素。 感情不但是重要的,而且是最富于个性特征的。在我看来,人类需要情感,文学也离不开情感。 因为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绝望,对情感的渴。 8.表示联系方式的诗词怎么说一、烽火传军情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二、鸿雁传书 沈如筠(闺怨)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三、鱼传尺素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五、黄耳传书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