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甫田

1.诗经齐风莆田这首诗怎么读

《国风·齐风·甫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有人认为这是写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头两章是写实,采用重章叠句形式直赋其事;第三章由实转虚,主人公出现了幻觉,似乎觉得丈夫突然归来,充分表现了诗的含蓄美。

作品原文

国风·齐风·甫田⑴

无田甫田⑵,维莠骄骄⑶。无思远人⑷,劳心忉忉⑸。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⑹。无思远人,劳心怛怛⑺。

婉兮娈兮⑻,总角丱兮⑼。未几见兮⑽,突而弁兮⑾。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甫田:大块的田。

⑵无田(diàn):不要耕种。田,治理,耕治田地。

⑶莠(yǒu):杂草;狗尾草。骄骄:犹“乔乔”,高大貌。

⑷远人:远方的人。

⑸忉(dāo)忉:心有所失的样子,一说忧劳貌。

⑹桀(jié)桀:高高挺立的样子;茂盛的样子。

⑺怛(dá)怛:悲伤的样子。

⑻婉、娈:年少而美好的样子。《毛传》:“婉娈,少好貌。”

⑼总角:古代男孩将头发梳成两个髻。丱(ɡuàn):形容总角翘起之状。

⑽未几:不久。

⑾弁(biàn):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白话译文

不要勉为其难耕作大块田,白白地撂荒杂草丛生蔓延。不要苦苦思念那远行的人,白白地为他劳心又费精神。

没有力气不要耕作大块田,长不起苗来杂草丛生蔓延。不要苦苦思念那远行的人,白白地为他劳心又费精神。

咱家孩子长得清秀又好看,扎着两只羊角小辫直冲天。一晃多年过去好象没多久,他突然长大戴上了成人冠。

创作背景

对这首诗背景的看法分岐很大,比较流行的旧说有:刺齐襄公(《毛诗序》:“大夫刺襄公也,无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刺齐景公(丰坊《诗说》:“齐景公急于图霸,大夫讽之。”)、刺鲁庄公(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庄公生而蒙非种之讥,及已即位,而有不能防闲其母之诮,且与其母更道入于齐国,……诗人代为之愧……”)、刺奇童无成(牟庭《诗切》:“诗人有所识童子美质者,已而离远不相见,常思念之,……及长而复见之,则庸人矣,故悔思之也。”)、戒厌小务大(朱熹《诗集传》:“田甫田而力不给,则草盛矣;思远人而人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戒学者及时进修(刘沅《诗经恒解》:“盖当时有少年,志大躐等求功,不知循序渐进者,故诗人戒之。”),今人新说则有:初耕种时的祷神歌、劝慰离人不须徒劳多思的诗、妇人思念征夫之词、少女恋慕少男的诗,等等。各家之说都有其理由,但从诗篇的文本意义出发,这可能是写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

2.《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

D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战乱频繁等原因是井田制逐渐瓦解。A.周王室的衰微、B.私田的大量开垦、C.兼并战争频繁,三项都是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D.土地转让的停滞说法错误,因为这时土地私有开始出现,所以土地转让开始增多而非停滞。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3.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是什么意思

出自 诗经 《国风·齐风·甫田》

甫田

无田甫田①,维莠骄骄②。

无思远人,劳心忉忉③。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④。

无思远人,劳心怛怛⑤。

婉兮娈兮⑥,总角丱兮⑦。

未几见兮,突而弁兮⑧。

【注释】 ①无田(diàn 佃)甫田:不要耕种大田。田(diàn 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 ②莠(yǒu 有):杂草;狗尾草。骄骄:犹“乔乔”,高大貌。 ③忉忉(dāo 刀):心有所失的样子,一说忧劳貌。 ④桀桀:借作“揭揭”,高大貌。 ⑤怛怛(dá 达):悲伤。 ⑥婉、娈:毛传:“婉娈,少好貌。” ⑦总角:古代男孩将头发梳成两个髻。丱(ɡuàn 贯):形容总角翘起之状。 ⑧弁(biàn 辨):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译文】 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高高长势旺。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惶惶。 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深深长势强。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怏怏。 漂亮孩子逗人怜,扎着小小羊角辫。才只几天没见面,忽戴冠帽已成年。

希望可以帮到你。这个是在百度百科搜来的~

4.《甫田》中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

一片大田广无边,每年能收千万担粮。

拿出仓里的陈谷,来把我的农夫供。古来都是丰收年,快去南亩走一趟。

只见有的锄草有的培土,密麻麻的小米和高粱。等到长大成熟后,田官向我来献上。

为我备好祭祀用的谷物,配上羊羔毛色纯,召集农夫同欢乐。我的庄稼既获丰收,就是农夫的喜庆和报楼。

大家弹起琴瑟敲起鼓,迎来神农表述愿望。祈求上苍普降甘霖,使我的作物丰茂茁壮,养活老爷小姐们。

曾孙来到大田间,带着妻子和儿女。一同送饭到田边,田官见了格外高兴。

特意叫来左右农人,一起把滋味细细品尝。壮实的禾谷覆盖着长陇,长得又好又多丰收在望。

曾孙见了很满意,农夫干活很勤勉。 曾孙的庄稼堆得高高,就像屋顶和桥梁。

曾孙的粮仓装得满,就像小丘和山冈。快快筑卷谷卤千座,快造车年上万辆。

^巴收下的谷#全秦装上,农夫们相互庆贺喜,洋洋。这是神灵回报曾孙的大福,祝愿他长命百岁万寿无疆。

5.诗经中的农事诗包括哪些方面

诗经》中的农事诗有: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

今适南田,或耘或籽,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甫田》

太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万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大田》

自昔何为,我艺黍稷.我稷与与,我稷翼翼。我仓既盈,我庚维亿.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楚茨》

丰年多黍多徐,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丰年》

《诗经.雅颂》简介:雅颂中这些农事诗的叙述程式,一般从开荒垦殖写到五谷丰登,再到祭祀求福,表明了这类农事诗具有鲜明的功利目的,即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永享景福。我猜想这类诗应起源于远古部落的祭祀活动,通过叙述族人的活动,咏唱部落的成长状大,以求得神灵的庇佑,雅颂中的这类农事诗,将农事与祭祀相结合,其渊源也应该是上古的祈年风习。

6.《诗经•小雅》里〈鱼藻之什〉与〈都人士之什〉的是什么关系

抄书:

现存诗经三百零五篇,所谓诗三百,乃就其成数而言。但就诗经的篇目看,却有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小雅里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注]六篇被认为是用笙管吹奏伴唱的笙诗。毛传认为,笙诗原是有词的,后来失传了。朱熹诗集传认为,笙诗原为乐曲名,在演唱时以笙插入伴奏,原是有声而无词。这两种说法,至今尚无定论。因现存诗经实为三百零五篇,故相信朱说的较多。唯时代相隔久远,而又史无确据,争论下去,似无多大意义。

诗经三百零五篇,分别编排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分十五,共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共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有诗四十篇。

国风诗篇,按国别加以编排。雅颂诗篇的编排,则以十篇为一组,以每组篇首的篇名为组名。如小雅从鹿鸣到鱼丽十篇,就称为鹿鸣之什。大雅从文王到文王有声十篇,就称之为文王什。周颂从清庙到思文十篇,就称为清庙之什。十篇以上带有零数的诗篇,不另立篇什,就编排在最后一组篇什内。如小雅从鱼藻到何草不黄有十四篇诗,瓠叶以后四篇就编排在鱼藻篇什之内。……这种以十篇为组的编排方式,也许有其翻检阅读的便利,从篇什与篇什之间,篇与篇之间看,也容或有某些相似相近之处;但作为组诗,似乎看不出彼此之间有什么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以上节录自 诗经导读/陈子展、杜月村著.—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1 4、5页

[注] 原文如此。另,在《小雅》另一版本中有:“鹿鸣之什,南陔之什,彤弓之什 ,祈父之什,小旻之什,北山之什 ,桑扈之什 ,都人士之什” 。这八部分编排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在南陔之什,有名无词。

由此看出,“某某之什” 编排的不确定性。伍、什是中国古代的计数单位,在这里只是数词变成名词。 “某某之什”,即某某等十篇诗。?相似的有古代军队中的什长,即十夫之长。

猜想现存的诗经是先秦形成,在汉代或更晚编辑的,故版本较多,“某某之什”所含篇章有变化。但同一篇章的内容变化似很小。

两种版本的《都人士》应是同一篇章。

两种版本的《都人士》有差异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