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韩偓的诗歌

1.急

已凉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⑴猩色:猩红色。

⑵龙须:灯芯草。

【译文】

翠绿的栏杆外绣帘低垂,猩红的屏风上画著花卉草木。八尺的龙须席上铺着锦绣被褥,天气已经凉了但还没到寒冷的时候。[2]

作品鉴赏

韩偓《香奁集》里有许多反映男女情爱的诗歌,这是最为脍炙人口的一篇。其好处全在于艺术构思精巧,笔意含蓄。

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间华丽精致的卧室。镜头由室外逐渐移向室内,透过门前的阑干、当门的帘幕、门内的屏风等一道道障碍,聚影在那张铺着龙须草席和织锦被褥的八尺大床上。房间结构安排所显示出的这种“深而曲”的层次,分明告诉读者这是一位贵家少妇的金闺绣户。

布局以外,景物吸引读者视线的,是那斑驳陆离、秾艳夺目的色彩。翠绿的栏槛,猩红的画屏,门帘上的彩绣,被面的锦缎光泽,合组成一派旖旎温馨的气象,不仅增添了卧室的华贵势派,还为主人公的闺情绮思酝酿了合适的氛围。主人公始终未露面,她在做什么、想什么也不得而知。但朱漆屏面上雕绘着的折枝图,却不由得使人生发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金缕衣》)的感叹。面对这幅画图,主人公不可能不有感于自己的逝水流年,而将大好青春同画中鲜花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思索,更何况而今又到了一年当中季节转换的时候。门前帘幕低垂,簟席上增加被褥,表明暑热已退,秋凉刚降。这样的时刻最容易勾起人们对光阴消逝的感触,在主人公的心灵上又将激起阵阵波澜。诗篇结尾用重笔点出“已凉天气未寒时”的时令变化,当然不会出于无意。配上床席、锦褥的暗示以及折枝图的烘托,主人公在深闺寂寞之中渴望爱情的情怀,也就隐约可见了。

通篇没有一个字涉及“情”,甚至没有一个字触及“人”,纯然借助环境景物来渲染人的情思,供读者玩味。这类命意曲折、用笔委婉的情诗,在唐人诗中还是不多见的。

作者简介

韩偓

(842或844-923或941)唐末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龙纪进士。历任左拾遗、刑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唐昭宗倚重之,欲拜相,固辞不受。后因忤朱温,两遭贬谪。又诏复为翰林学士,惧不赴任,入闽依王审知。韩偓十岁能诗,李商隐赞为“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待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诗多感时伤乱之作,颇具风骨。而其《香奁集》则轻薄香艳,开“香奁体”诗风。有《玉山樵人集》。

2.故都 韩偓 诗歌鉴赏

(2)前四句运用虚写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遥想中的故都长安的荒凉破败景象:杂草丛生、塞雁侵住,宫鸦犹啼。诗歌一开始就笼罩了一种凄迷悲凉的气氛,寄寓作者对家国将亡的无比哀痛之情。

(3)前四句采用情景交融、虚实相成的手法暗示政局的变化,表达内心的沧桑之感;5、6句一个“空”字、一个“必”字更是气节刚烈,笔力劲拔,表达了诗人心中强烈的愤慨与无奈;末二句借用典故,借郑袖愤怒揭露朱温阴谋夺天下,以冯驩自况表达自己无力回天的深沉感喟。感情激越,哀感沉绵之中自有一股抑塞不平之气,跌宕起伏,撼人心魄。

3.韩偓 《又和》全诗的意思

韩偓最初写有《大庆堂赐宴元珰而有诗呈吴越王》,之后延续此诗押韵的字,写了《又和》《再和》《重和》,除了可押韵可不押韵的首句以外,其余韵字“盘”“干”“寒”“看”都沿用了。

这首诗,写作在很正式的场合,其对象又是高贵的吴越王和其余王公大臣,所以用词要求很典雅,尤其是要描绘一些宫室之中的器物。理解了各种名词器物的意思,应该说其它东西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难度。在立意章法上,也基本就是起承转合,前三联都在挠痒,尾联是中心。

铜乌是一种测方向用的东西,铜制的小型鸟状器物,通过鸟的朝向来判断风向。露盘就是承接露水用的盘。

坼就是裂,这里是花开的意思,花蕾爆裂,有怒放的意味。

斝是一种酒器,“蚁”在这里,应该首先想到的是“绿蚁”,“绿蚁”最初是指新酿出来的酒,浮在上面的泡沫,很细小所以说“蚁”,后世也用来指新酿的酒。这里的“蚁”就是指那种泡沫。

“云和”是一种乐器,比如“寄哀云和五十丝”、“千声万响敲相续,一曲云和戛未终”。“泉声咽”就是形容它的声音的。

“珠箔”是用珍珠制作的帘子,后面说水影晃动、发出寒光寒气,也是用来形容“珠箔”的。

“狂简”就是又“狂”又“简”。“狂”是指志存高远、心怀大志。“简”是说做事粗疏、不周密或者不切实际。这其实来源于一个典故,《论语》“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彦”就是有才学的人,“群彦”和“群贤”是一个意思。

最后两句大意是说,(我)这个人很“狂简”,在我的诗作中已经表现得很充分了,但我还是要邀请诸位再来读读我的诗试试。后句这个“邀”,一方面是很自信,也就是“狂”的一面,另一方面,这种场合提出这样的要求,又有点不太会为人处事的感觉,也就照应了“简”。其重点仍然是在“狂”上的,不在乎他人说“我”“简”,表现出一种风流潇洒的气度。

4.晚唐诗人韩偓有哪些比较好的绝句诗没有

已凉(七言绝句)

韩偓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注:

猩色:猩红的颜色,即红色。

画折枝:指花鸟画中画花卉只画连枝折的下部分。

龙须:草名,可以织席,这里指垫席。

未寒时:夏去秋来的初秋时节。

赏析:

这首诗取末句首二字为题,实与内容无关。夏去秋来,节候变换,敏感的诗人,能体察出细微的变化,写出自己的深切感受。韩偓这首《已凉》,通过室内外景物的描绘,向人们传递秋凉的信息。 首句描写室外景物。碧绿色的栏杆外,走廊上已垂挂了精致的“绣帘”。这既是表明豪贵之家,又暗示天气已凉,需要放下走廊的帘幕了。次句转写室内。猩红色的屏风,鲜艳夺目,而屏风上画的又是色彩明艳的花卉,其艳丽华贵可以想见。第三句写床上的铺设,这是全诗的转折。龙须草编织的席上,加铺方正的“锦褥”,已经透出秋意,结句正面点出“已凉天气”,饱含着诗人的真切感受,这感受就是:未寒而凉爽舒适。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