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植物图

1.《诗经》里的植物都长什么样

或许是出于“格物致知”的精神,“《诗经》中提到的草木鸟兽虫鱼长什么样”一直是《诗经》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历代研究《诗经》的学者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经》中的动植物进行注释,比如,战国时期的毛亨,在其著作《毛诗故训传》中就对《诗经》提到的几乎所有的动植物都进行了注解;三国时期吴人陆玑,其代表作就是一本专门注解《诗经》中的动植物的著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宋代的蔡卞,著有《毛诗名物解》;等等。稍显遗憾的是,这些著作大多只有文字描述,若作物种辨识之用,难免显得不够直观,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图无真相。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图”的诗经名物注解书出现了:画家徐鼎有感于前人著作导致的“不见物胡知是名”的困境,创作了《毛诗名物图说》。而在同时代的日本,也陆续出现了一批影响甚广的诗经名物图鉴,如渊在宽的《陆氏草木鸟兽虫鱼疏图解》、冈元凤的《毛诗品物图考》以及细井徇的《诗经名物图解》等。

然而是不是有了图,大家就能够很轻松地开启诗经物种辨认模式了呢?这个嘛……不一定。

2.诗经植物图鉴怎么样

在我生长的地方,有许多未名的野花,随意开放在田野里,有的瞬间即灭,有的要开放一个夏天,红蓼花就是其中之一。

蓬蓬松松的一株,小的也占半米见方的空间。从六月开放到九月,颈顶的总状花序,淡红至鲜红,玲玲珑珑地挂满一株。

此一处,彼一处,它经历了原野的青葱、墨绿与衰败。但是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它的名字。

在它未生花以前,我们只是折断它的茎节,吮吸里面的汁液;在它生花后,我们更多的采摘花序比它小一些的狗尾巴草,做狗马之类的玩具。离开老家后,就再未见过。

今年夏天,在单位的后山上,偶然发现花畦里出现了零零落落的红蓼花,它们长得植株要比我见过的大了不少,这令我回想起少年往事,倍觉温馨,穿越后山上下班也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件乐事,但是,我只能跟别人说一句特丑陋的话,这花我家周围特别多。 假期要结束时,去新华书店转悠,看见了一本《诗经植物图鉴》,浏览时,翻到一页,看见了这花,才知道叫红蓼,古代叫游龙、红萆、茏古等,郑康成说,因为它“枝叶之放纵”,所以叫游龙。

在《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诗人把它与桥松对比,责骂自己的男友,不够正经,全无承担大事的气象,“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隰是低湿地,我们家是国家保护的低湿地带,子充,就是有才有貌,端然有序的帅哥了。

世道千年,女子对爱人的选择,大致相同,也由此可见一斑。 假期结束,我兴致勃勃地上班去,一月不见,后山的红蓼已经有两米左右的高度了,它们矗立在花畦间,花开不败的气象,蔚为壮观,中间拥挤着的半米多高的大红的美人蕉,差不多开败了,地面上紫鸡冠花已经开放,零落的蔷薇还有些碎红随风摇曳,路西的石头下的有几棵白色鸢尾花盛开着,叫人想起舒婷写的《会唱歌的鸢尾花》。

秋天才开始,群芳汇萃的合唱,在石头间流水声中,把生命演绎到本质与清空的境界。这使我想起电视里看见的原恋合唱团,这些五十来岁的完全由于热爱走到一起的人们,他们在莫斯科候机厅里的即兴无伴奏合唱,令喧闹的大厅呈现出幽冥般的沉寂,自然与人,生命与热爱,人类文化的根本的永不枯竭的泉源,蓦然呈现。

后山是我们单位的花园,已经存在多年,它有个枯燥的名字,叫不惑园。但今年夏天却成为我心灵的慰藉,把我感动,这只是因为我又看见了少年时代的花朵。

走下山来,有一座破旧的红砖墙院,外面也是高过院墙的红蓼。据说人工栽培红蓼也只是这几年的事情,但是显然硕果可嘉,这红蓼比我早先见过的要高近三分之二,但据古书上说,高度可达三米多。

它也是古代的风景,被古代诗人吟咏过。张耒写到,“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陆游写过,“数枝红蓼醉清秋”。

我对红蓼的了解,要完全归功于潘富俊著、吕胜由摄影的《诗经植物图鉴》,这本书虽然贵了点,可仍然是贵有所值。 一个人能由衷地记住多少少年时代见过的花卉,大概也能说明其一生的命运轨迹与性格。

我生于蛮荒之地,感动我的野花野草,通常不知道名字,知道以后,总是欣悦不已。叹息也不会少的,就仿佛不经意间翻开了命运的纸牌,只差暗自垂吊与怜悯了。

《诗经植物图鉴》潘富俊著、吕胜由摄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288页,定价45元。另有〈楚辞植物图鉴〉 〈唐诗植物图鉴〉。

3.类似于蒲公英的植物图片以及名称

杂草名 萝摩

杂草学名 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ino杂草别名 天将壳、飞来鹤、赖瓜瓢 、荷瓢瓢

别名:艽兰(《诗经》)、藋(《尔雅》)、雀瓢(陆玑《诗疏》)、苦丸(陶弘景)、白环藤、熏桑、鸡肠(《本草拾遗》)、羊角菜、羊奶科、细丝藤、过路黄、合钵儿、婆婆针扎儿(《救荒本草》)、婆婆针袋儿(《袖珍方》)、羊婆奶、婆婆针线包(《纲目》)、奶浆藤、奶浆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成株 全体含乳汁。茎缠绕,长可达2米以上,幼时密被短柔毛。叶对生,卵状心形,长5—12厘米,宽4—7厘米,两面无毛,叶背面粉绿或灰绿色;叶具2—5厘米的长柄,顶端丛生腺体。总状式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6—12厘米,花蕾圆锥状;萼片5裂,裂片披针形,被柔毛;花冠白色,有淡紫红色斑纹,近辐状,5裂,裂片披针形,顶端反折,内面被柔毛;副花冠环状,5短裂,生于合蕊冠上;花粉块卵圆形,每室工个,下垂;柱头延伸成长喙,长于花冠,顶端2裂。子实 蓇葖果长卵形,角状,叉生;长约10厘米,宽3厘米;种子褐色,顶端具白色种毛。花期7-8月,果期9-12月。地下有根状茎横走,黄白色。由根芽和种子繁殖,种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幼苗 种子出土。杂草名 萝摩

杂草学名 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ino杂草别名 天将壳、飞来鹤、赖瓜瓢 、荷瓢瓢

别名:艽兰(《诗经》)、藋(《尔雅》)、雀瓢(陆玑《诗疏》)、苦丸(陶弘景)、白环藤、熏桑、鸡肠(《本草拾遗》)、羊角菜、羊奶科、细丝藤、过路黄、合钵儿、婆婆针扎儿(《救荒本草》)、婆婆针袋儿(《袖珍方》)、羊婆奶、婆婆针线包(《纲目》)、奶浆藤、奶浆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成株 全体含乳汁。茎缠绕,长可达2米以上,幼时密被短柔毛。叶对生,卵状心形,长5—12厘米,宽4—7厘米,两面无毛,叶背面粉绿或灰绿色;叶具2—5厘米的长柄,顶端丛生腺体。总状式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长6—12厘米,花蕾圆锥状;萼片5裂,裂片披针形,被柔毛;花冠白色,有淡紫红色斑纹,近辐状,5裂,裂片披针形,顶端反折,内面被柔毛;副花冠环状,5短裂,生于合蕊冠上;花粉块卵圆形,每室工个,下垂;柱头延伸成长喙,长于花冠,顶端2裂。子实 蓇葖果长卵形,角状,叉生;长约10厘米,宽3厘米;种子褐色,顶端具白色种毛。花期7-8月,果期9-12月。地下有根状茎横走,黄白色。由根芽和种子繁殖,种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幼苗 种子出土萌发。子叶长椭圆形,长1.5厘米,宽0.7厘米,先端钝圆,叶基圆形,有明显羽状脉,全缘,具叶柄。上、下胚轴都很发达,绿色。初生叶2片,对生,卵形,先端急尖,叶基钝圆,具长柄,后生叶与初生叶相似。

分布范围 多生于潮湿环境,亦耐干旱。河边、路旁、灌丛和荒地亦有生长。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甘肃、贵州和湖北等省区;日本、朝鲜及俄罗斯也有。

4.研究诗经的植物意象需要买哪些书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 美人如诗 草木如织——《诗经》中植物的意象组员:韦眷、邓宁、朱冬艳、李铭瑞、张孟、刘懿瑾、穆姮、余艳婷、李通丽、王娟、陈辉班级:文学院07级2班《诗经》的创作距今至少已有3000多年。

孔夫子有言:“不学诗,无以言。”这里的“诗”指的就是《诗经》,可知这中国首部诗歌文学总集对古代读书人的重要意义。

那么作为现代人,为什么也要阅读古言的《诗经》呢?人们之所以看重这部历史久远的文学总集,除了欣赏古人文学艺术的创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想从中获取古人的智慧。何况历代经典很多都是从《诗经》中吸取精华,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典故、成语,如“投桃报李”、“甘棠遗爱”等。

因而要想读懂典,就一定要了解《诗经》。 《诗经》中收录了135种植物,要读懂诗的含义,必然要多识草木之名。

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采采芣苡,薄言采之”等。“蒹葭”实际上就是芦苇,“芣苡”就是车前草,都是现代常见的植物,但因为时代变迁,使用的名称也发生了变化,使得人们无法得知诗句中植物名称所指为何物,这在体会诗的意境时必然会出现一些盲点。

《诗经》中写到的植物种类及其丰富。像《豳风?七月》中就出现了20种植物。

“桑”是其中引用最为频繁的植物。在此,我们收录了其中上百种植物,依照该植物在《诗经》中的顺序,将其分为衣用、食用、药用、杂草、花草五大类。

并标注难读之音,列出所有《诗经》中使用到主题植物的篇章名。简单扼要的文字说明主题植物的特性。

在了解这些植物不同的意象所指之后,读者就更能实实在在地领悟到古时人民结合了生活、自然与艺术的智慧。《诗经》植物意象研究之一1、荇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国风.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周南.关雎》 “参差”两字,“寤寐”两字,到是大有深意,有不解的味道。

其实包含了和谐的意思,其中没说的话,就是要懂得自己,敏悟万物,然后顺着自然的情势而行。 最好的诗,就是和谐简练的大白话,情话同样如此。

荇菜是水环境的标识物,荇菜所居,清水缭绕,污秽之地,荇菜无痕。“高洁”二字,高到未必,洁却是当的上的。

《颜氏家训》里有:“今荇菜是水有之,黄华似莼。”的句子,也是训导族人,行世要有清澈之心。

荇菜能不能吃,就不知道了,在古人眼里,若窈窕淑女般的,想来是可以能吃的吧!2. 葛藤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周南·葛覃》 葛藤(又叫苎麻),是一种豆科类的藤本植物,在山林的坡地上,城市公园里的无人区,路边的脚底里,草原牧野的落日下,恶风沙石的缝隙间,就是葛藤的生长地。葛藤的性情,既不温柔,也不刚劲,它有着看不见的爆发性的内在生命力,就象是一个不定性的自然界里的坏孩子,要管束好,让葛藤根煲上靓汤,葛藤粉拌着炒出清香的鸡蛋,酒桌上饮到“千杯不醉”的能解酒的葛藤花。

在不加管束的时候,20世纪70年代,葛藤在无声无息,没有任何天敌的情况下,占领了美国佐治亚、密西西比、亚拉巴马等州的万顷土地,将当地的植物挤死挤光。野马一样的葛藤,是需要人心理性缰绳约束的。

3. 卷耳(又名苍耳)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周南·卷耳》思念是恒久的光,它从心里透出来,落到眼前的苍耳上,就思念的人来说,那一刻她变的酥软了,就苍耳来说,它物化成魂,进入人心思虑的海洋里,不再仅仅是凡俗世界里的苍耳。自然和人,在这个时刻,同时产生了双重的意义,爱恋和寄托,物性和幻念。

从诗的美学意义来说,吟读这句诗,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如水的妇人,在爱的光影的诱导之下,如何由生活里的一个活泼情形化做柔情缭绕的一缕轻烟,飘飘渺渺的飘落到平凡自然的一个物件---苍耳身上。而苍耳,则在静默时分,不再是个空间里单纯的自然形象,它被一种神秘之力开启了时间相连人心的通道,让一双痴迷的眼睛穿越地域阻隔,看到梦幻般的镜子里,日思夜想的那个人,是如何行走在艰难的征途古道上。

就岁月所形成的席卷,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极少将女子如水的形象看做是生命里可以绽放的艳丽花朵,女人们多是想要重新将水化成冰的坚固,挺着锋芒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但是读这样的诗,内心里飘然浮现的女子,依然让人爱过妖媚果敢千倍。

这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新时代的西方的社会发展特征之间在产生融合性的对抗力量了。苍耳子上的短刺勾镰,体现的不是独立个体的个性特征,而是男女之间和谐关系所要体现的一种普遍联系,一种相互的不是外在利益形式上,而是在内在心理当中的的牵挂思念的柔和的共振情形。

就真正爱的久远形式,在这种如水柔情里,深藏着的,到不是一片弥散世界,而是有更深的力将结合在日常生活所要遭受的千转百回中间。然而,我们的世界里,脚下和人心上的节奏太快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很少有人在去冒险进入舒缓的付出和角力,不知道这是人们智慧了,还是更脆弱,更愚蠢一些。

想着,在青。

5.诗经关于“植物”有趣、简短的诗~找3篇(不求多但求好

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蒹 葭(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日 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氵 矣)(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氵 止)(zhi)。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有蕡(艹 贲)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6.《诗经.关雎》中荇菜是什么植物,你见过吗

荇菜是多年生水生植物,枝条有二型,长枝匍匐于水底,如横走茎;短枝从长枝的节处长出。

叶柄长度变化大,叶卵形,长3至5公分,宽3至5公分,上表面绿色,边缘具紫斑块,下表面紫色,基部深裂成心形。花大而明显,是莕菜属中花形最大的种类,直径约2.5公分长,花冠黄色,五裂,裂片边缘成须状,花冠裂片中间有一明显的皱痕,裂片口两侧有毛,裂片基部各有一丛毛,具有五枚腺体;雄蕊五枚,插于裂片之间,雌蕊柱头二裂。

果实和种子也是莕菜属中较特别的一个种类,子房基部具5个蜜腺,柱头2裂,片状。蒴果椭圆形,不开裂。

种子多数,圆形,扁平。果实扁平,种子也是扁平状且边缘有刚毛;而同属的其它种类果实为椭圆体,种子则为透镜状。

幼苗子叶下胚轴发达,粗壮,绿色。子叶长圆形,先端尖,有柄。

初生叶心脏形,先端圆钝,叶基心形,无明显叶脉,有长柄。 成株多分枝,沉水中,节上具不定根,地下茎生于水底泥中,匍匐状。

叶飘浮,卵状圆形,近革质,基部心形,全缘或微波状,上面亮绿色,下面带紫色。 花和子实花序伞形簇生于叶腋;花黄色,直径达1.8厘米,花冠5深裂。

蒴果长椭圆形;种子多数,宽卵圆形,稍扁,边缘有纤毛,褐色。 请看图。

注 百度同一词条有 陆玑《诗疏》云∶荇茎白,而叶紫赤色,正圆, 径寸余,浮在水上。根在水底,大如钗股,上青下白,可以按酒。

用苦酒浸其白茎,肥美。 可见以上的荇菜就是诗经中提到的荇菜。

提醒网友,详细介绍请参考百度。如你认为此回答答案正确,你也满意,请按下采纳,谢谢! 。

7.给我一首写植物的古诗和附一张图,谢谢

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⑶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

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

⑸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⑹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⑺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刘克庄《菊》)

⑻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郑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⑽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朱淑真《黄花》)

图弄不过来,给个地址 ,有很多花

相关
下一篇
品读诗经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