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闲坐说诗经

1.如何鉴赏《行宫》

这是一首宫怨诗,表达了诗人对宫女们不幸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国运盛衰的感慨。

首句写行宫空虚冷落,指明地点。次句写春花盛开,交代时间。

第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末句描写人物活动,闲坐说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四十五年,前期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史称“开元盛世”。后期贪图享乐,任用非人,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行宫中的宫女入宫之后便与世隔绝,只能回顾当年之事,所以话题不离玄宗。 四句诗连用“寥落”“寂寞”“白头”“闲坐”,把行宫和宫女的过去与现在都写了出来,给人以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

2.求古诗3篇,4言诗,要诗意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也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别离难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读柳永《采莲令》,心绪难平。

上片写惜别时刻。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月光消散,天高云淡,霜天欲曙。以景开篇,何其简洁,何其朦胧,何其清苦压抑。人未见,别离景先出,别情调先弹。主人公出现,更传神:“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轧轧为象声词,以动衬静,以声印声,清晨天寂静,别离心不宁,况路口执手作别,知再相遇是何年?更传神的是下两句:“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这才是中国女人。她亭亭玉立,欲说还休,无语泪先流。此处细节描写,传神、传情,感受人,真实地再现了别离人的万般惆怅与痛苦。

下片写别后相思。

仍从景入手。“一叶兰舟,便凭急桨凌波去。”他怪船,怎么走得这么快;怪人,怎么划得这么急?“贪行色、岂知离绪”;怪同行者,他只顾看沿途风光,怎么会理会“我”的无限离愁别绪。所以“但饮恨,脉脉同谁语”,纵然风光无限,谁知我的情苦离愁,谁解我的万般别绪?

尤其喜欢最后一句:“再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此一句才真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句句写景,却实为处处言情。船行如箭,凌波而去,再回首时,便连重重的城门都看不到了,目光所及,唯有晨霭迷蒙中的三两点树影和茫茫无际的接天寒江。此处情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词人失落、彷徨、无奈尽在不言中。

3.寻找有古代气息的诗词

1《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

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

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2《诗经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写那时候的女子出嫁。

3苏轼的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更漏、孤鸿、沙洲、清凉的冷夜,古代气息很浓 四、《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6、《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7苏轼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 文: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

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足够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

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信步归去风雨,天晴,我无谓。

8柳永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9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11元稹《行宫》诗:“寥落古行官,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2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又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哪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13白居易七绝·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4七绝·同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15七绝·直中书省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16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17七绝·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18 乐府·隔浦莲 隔浦爱红莲, 昨日看犹在。 夜来风吹落, 只得一回采。

花开虽有明年期, 复愁明年还暂时。 19七绝·宫词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20 七绝·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12-20作者 白居易 21李白七绝·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22 李白 七绝·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3李白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五十首古诗要四言绝句的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怨情李白

美人卷珠帘, 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馀雪祖

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5.《行宫》关于末句闲坐说玄宗中的闲的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

1、这首诗字少而意多。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推想是玄宗时进宫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意思。

2、以乐景写哀情。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

这首诗平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那么,说玄宗又在何时何地?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宫中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诗前小序说;“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这里的“古行宫”,即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当亦指天宝年间移置上阳的红颜少女。从天宝至贞元,已经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写道:“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白诗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年老宫女的幽怨,元诗则点染寥落的环境,以红色宫花和白头宫女相互衬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对比来揭示宫女的悲惨生活和心理活动。二诗相比,一具体,一概括,一以感情的热烈淋漓见长,一以境界的深沉隽永取胜。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熟悉这段史实的人都知道,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读者自己去回味咀嚼。你看那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少女的变为白发老人,不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吗?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她“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沈德潜说:“说元宗而不说元宗长短,佳绝。”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真是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