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个好的诗经版本,像诸斌杰版本《诗经全注》那种我推荐一本: 书名: 诗经校注 作者: 陈戌国 校注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 2004-5-1 类型: 诗文评类 字数: 306000 参考价: 22 内容简介: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我国韵文的不祧之祖是《诗经》。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是《诗经》。这些命题,早已成为国人的常识。 《诗经》有风、雅、颂三部分。自来纳入《风》诗的二《南》,独立于《风》诗之外也不是毫无理由。先师郭君重先生说:周南召南,周指周定公,召指如穆公,“本旦奭后嗣”,“南指江汉南国”,“则与二《南》所讴歌之事略坃扞路”,然而本属国风。一般都认为风是民间创作,是劳动人民的歌谣。其实不尽然。甚至可以说:《诗》三百篇,真正出自劳动人民创作的毕竟只占少部分。譬如网诗之外的雅、颂,基本上没有劳动人民的作品。风诗固有至今不失民歌面貌者,然而大部分未必是民歌。其中有不少原本就出自贵族之手。有不少经过贵族文人修饰,也就让人觉得不像劳动人民之作。但是研究者不应该因此而否定或者低庆“诗三百”的价值。 作者简介:岳麓书院陈戍国教授以一人之力遍注群经,近二年岳麓书社已出版其《四书校注》、《诗经校注》、《尚书校注》、《周易校注》、《礼记校注》、《春秋左传校注》。 2.《诗经·卫风·木瓜》采用了《诗经》通常的什么章法诗经的三种艺术手法为"赋,比,兴",但此诗好似没有,应该是叠章易字吧,诗经中的很多首都采用了这种章法 此诗的主旨历来说法很多,单是我查了我家的3本有关诗经的书,说法都不一样 在岳麓书社出版的<;诗经校注>;里,据考证,发现此诗的<;诗序>;为"木瓜,美齐桓公也",续序说因为齐桓公救助卫国,所以卫人"欲厚报之,而作是诗".可至今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此诗与齐桓公救卫事有关.人们猜测,投桃报李,人之常情,卫俗更是如此,所以才会有这首歌谣之作. 在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诗经的历史>;中,对此诗理解是引用了朱熹在<;诗集传>;的说法"亦疑男女相赠答之辞",认为此诗是一首古代男女青年相互馈赠礼品,表白爱情的情诗.木瓜是一种果实,琼琚是指美玉,如果用金钱来衡量价值,两者相差很大,但诗人看中的是两人的情意,因此他说"我用美玉回赠她,,不是为了她回报我,我是为了和她永远相亲相爱" 但在我提到的第一本书中,也提到朱熹的说法,它先是赞赏朱熹并未受到<;诗序>;所拘束,但又疑其误读了此诗,因为朱熹解读诗经中的<;静女>;时曾评价"淫奔期会之诗".虽说闻一多先生的<;诗经通义>;中有考证,投瓜者为女,报以琼琚者为男,但<;诗经校注>;还是认为,以前那个时代民风不同现在 而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诗经全注>;中,也认为这是首男女互相赠物表情的情诗,认为其描写的投微报重,表达了情深意浓,朴质明朗,是民歌本色. 所以这本书中解释的"投"之意为:"投掷.将礼物掷过去,表现情人传情时的含羞情态". 以上,只是从我收藏的3本书来解释的,仅作参考 3.诗经螽斯注音首先,针对你说的古音,只能是中古音,因为上古音的调值已经不可考。根据宋本广韵 振:广韵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韵 反切 声母 韵母 声调 平水韵 等呼 韵摄 韵部 国际音标 罗马字 眞 侧邻 章 眞A 平声 眞 开口三等 臻 眞A tɕĭĕn cjin/tjin 广韵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韵 反切 声母 韵母 声调 平水韵 等呼 韵摄 韵部 国际音标 罗马字 震 章刃 章 眞A 去声 震 开口三等 臻 眞A tɕĭĕn cjinh/tjinn 中古时候,振有两读,平声和去声,根据文义,古代那些给诗经作注释,特别是注音工作的人,根据文义,以当时的中古音去推测上古音,所以有了振读平声,实则上古音的调值不可靠,弄百度百科的那些人,估计是从古代孔颖达的疏或者其他的训诂学文献上找的。记住,上古音,到了中古音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而中古音到近古音,也有嬗变。 对于古籍,不必非得改读以求押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