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宋刻本

1.如何辨别宋刻本

宋刻本,泛指两宋时期(960〜1279)在宋朝统治区域内由各种机构出资或主持 刻印的图书。

由于宋朝雕版印刷技术的普及,官私刻书业极为兴旺,刻书范围包括 经、史、子、集等各类图书,刻印质量上乘,被历代藏书家视为珍本。宋朝刻书从版式上说,前期多是白口,四周单边;后期仍多白口,但左右多采用双边、上下单 边,少数采用四周双边。

南宋中期以后,刻书出现了细黑口。版心有鱼尾,上鱼尾 上方象鼻处,多镌刻本版的大小及字数。

上下鱼尾之间,多镌刻有简化的书名、卷次和页码;下鱼尾的下方,多镌刻刊工的姓名,有的为斋堂室名。宋朝前期的刻书, 卷端首行尚有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序文、目录和正文互相连属的现象。

官刻本图 书大多在卷末镌刻校勘者的官衔名,私家和坊刻本图书大多在卷末镌刻书籍的题记或牌记等。宋刻本的字体,唐代诸位著名书法家如褚遂良、颜真卿、欧阳询、柳公 权等人的楷体书法,都成为宋代刻书模仿的对象,并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刊刻图书的字体特点。

如四川地区宗法颜体字,两浙地区崇尚欧体字,福建地区学习柳体字,江西地区的刻书字体则兼而有之。在印刷用纸上,宋朝刻书的中心如浙、蜀刻本以及江西、湖南刻本,大多使用皮纸,南宋后期,福建地区刻书大多使用竹纸。

宋刻本避讳字很多,不仅今上御名要避讳,皇帝祖上的名字要避讳,而且就连与他们名字同音的字,或偏旁半个字相同者,也一律需要回避。 避讳方式多用缺笔,少量用改字的方法,或在需要避讳之处用小字注出“今上御名”。

有的缺笔避讳之后,还要加上印墨围,使得讳字更加一目了然。装帧形式,主要采用蝴蝶装。

2.南宋朱熹的什么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诗集传》是《诗经》研究著作。

朱熹著。《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宋史·艺文志》著录20卷,今本8卷。

《诗集传》现存两部宋刻本,都不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原系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残存 8卷。元刻本亦存两部,其一藏国家图书馆,另一部现存台湾。

明清刻本较多。《四部丛刊三编》有影印宋刊本《诗集传》20卷,尚可见原书面貌。

通行的有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

3.南宋朱熹的什么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诗集传》是《诗经》研究著作。朱熹著。《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宋史·艺文志》著录20卷,今本8卷。《诗集传》现存两部宋刻本,都不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原系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残存 8卷。元刻本亦存两部,其一藏国家图书馆,另一部现存台湾。明清刻本较多。《四部丛刊三编》有影印宋刊本《诗集传》20卷,尚可见原书面貌。通行的有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

4.阮元校刻本是什么意思

阮元校对、刻印的版本.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扬州仪征人.清代嘉庆、道光间名臣.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一代文宗.《周易》 7卷.〔阮元校刻本〕《尚书》 58篇.〔阮元校刻本〕《诗经》 30卷.〔阮元校刻本〕《周礼》 6卷.〔阮元校刻本〕《仪礼》 17卷.〔阮元校刻本〕《礼记》 49卷.〔阮元校刻本〕《春秋左传》 12卷.〔阮元校刻本〕《春秋公羊传》 12卷.〔阮元校刻本〕《春秋谷梁传》 12卷.〔阮元校刻本〕《孝经》 18章.〔阮元校刻本〕《尔雅》 19卷.〔阮元校刻本〕《论语》 20篇.〔阮元校刻本〕《孟子》 14卷.〔阮元校刻本〕经部·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 王弼等注、孔颖达疏 10卷.〔阮元校刻本〕《尚书正义》 孔安国传、孔颖达疏 20卷.〔阮元校刻本〕《毛诗正义》 郑玄笺、孔颖达疏 70卷.〔阮元校刻本〕《周礼注疏》 郑玄注、贾公彦疏 42卷.〔阮元校刻本〕《仪礼注疏》 郑玄注、贾公彦疏 50卷.〔阮元校刻本〕《礼记正义》 郑玄注、孔颖达疏 63卷.〔阮元校刻本〕《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注、孔颖达疏 60卷.〔阮元校刻本〕《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解诂、徐彦疏 28卷.〔阮元校刻本〕《春秋谷梁传注疏》 范宁注、杨士勋疏 20卷.〔阮元校刻本〕《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9卷.〔阮元校刻本〕《尔雅注疏》 郭璞注、宋邢昺疏 10卷.〔阮元校刻本〕《论语注疏》 何晏注、宋邢昺疏 20卷.〔阮元校刻本〕《孟子注疏》 赵岐注、宋孙奭疏 14卷.〔阮元校刻本〕。

5.《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是哪十五国

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

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十五国风的主要内容 :

①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例如《豳风·七月》描述了农奴被剥削、压榨,终年辛勤劳动和痛苦和生活。《魏风·伐檀》揭示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对不劳而食者提出了质问和抗议。《魏风·硕鼠》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唐风·鸨羽》写出了久困王事,在沉重的徭役压榨下人民痛苦的呼号。《豳风·东山》描述战后农村的破败景象,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痛苦,表达了人民对和平与劳动生活的渴望。而《王风·君子于役》则从征夫家属的角度,表示了对兵役、徭役的愤怒与不满。

②对劳动的讴歌。如《周南·芣苢》是妇女们三三两两去采集车前子时边采边唱的歌,表达了妇女劳动时欢快之情。《魏风·十亩之间》唱出了采桑姑娘在劳动中的欢乐和劳动后愉悦的心情。

③表现爱国主义情操和对统治阶级丑恶行径的揭露。如《秦风·无衣》反映战士们在国难当头为保卫家园,慷慨从军,团结御侮,同仇敌忾的豪情。《载驰》表达了许穆夫人为拯救祖国于危亡之中而奔走的崇高爱国精神。《陈风·株林》还揭露了陈灵公的荒淫无耻,《相鼠》则对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④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的诗篇。如《周南·关雎》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大胆、率真地表露对一位美丽姑娘的相思之情。《召南·摽有梅》写一个女子惟恐青春易逝而急于求偶的热切心情,大胆泼辣,真挚动人。《邶风·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富于生活情趣。

6.中国最重要的十部古籍

按古籍影响

周易、论语、诗经、史记、资治通鉴、本草纲目、伤寒论、四库全书、六艺十三经、孙子兵法

以下是按古籍年代

唐咸通九年刻本《金刚经》

唐成都府BIAN家刻本《陀罗尼经咒》

宋杭州猫儿桥刻本《文选五臣注》

宋刻本《昌黎先生集》,《河东先生集》

宋黄善夫家塾刻本《史记集解索引正义》

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

元至正五年刻本《金史》

元大德三年《稼轩长短句》

按古籍类别:

经学、子学、玄学、佛学、理学、

总之门类繁多,不可细数。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