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名物图

1.《诗经》里的植物都长什么样

或许是出于“格物致知”的精神,“《诗经》中提到的草木鸟兽虫鱼长什么样”一直是《诗经》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历代研究《诗经》的学者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经》中的动植物进行注释,比如,战国时期的毛亨,在其著作《毛诗故训传》中就对《诗经》提到的几乎所有的动植物都进行了注解;三国时期吴人陆玑,其代表作就是一本专门注解《诗经》中的动植物的著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宋代的蔡卞,著有《毛诗名物解》;等等。稍显遗憾的是,这些著作大多只有文字描述,若作物种辨识之用,难免显得不够直观,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图无真相。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图”的诗经名物注解书出现了:画家徐鼎有感于前人著作导致的“不见物胡知是名”的困境,创作了《毛诗名物图说》。而在同时代的日本,也陆续出现了一批影响甚广的诗经名物图鉴,如渊在宽的《陆氏草木鸟兽虫鱼疏图解》、冈元凤的《毛诗品物图考》以及细井徇的《诗经名物图解》等。

然而是不是有了图,大家就能够很轻松地开启诗经物种辨认模式了呢?这个嘛……不一定。

2.古人为什么种树 古代文人是怎么种树的

古人最喜欢种植哪几种树cul.qq.com 2016-04-07 16:54[摘要]明初,朝廷将山西人口大规模移往全国各地,出发地点即是洪洞县一株大槐树,故民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槐树也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寻根文化”的符号。春暖花开,春天是赏花的时节,其实也是植树的季节。

从古籍记载来看,槐、柳、榆和梧桐最受古人青睐。这些树木不仅很常见,且都非名贵树种,为什么古人特别喜欢?原来它们都有特别的象征,都是古人眼里的吉祥树……槐树在先秦时已为官方选定之绿化树种古人最喜欢种植哪几种树古人宅院附近栽植柳树,门前右侧有两棵槐树(明仇英绘《清明上河图》局部)。

《周礼》规定:“左九棘”、“右九棘”、“面三槐”俗话说,“门前有槐,升官发财。”虽然这是一种迷信说法,但古人为图个吉利,不论是官宦门第,还是普通人家,庭院附近总少不了槐树。

从栽植历史来看,早在先秦时槐树已为官方最早选定的绿化树种之一。据《周礼·秋官》“朝士”条,周王的廷院有“左九棘”、“右九棘”、“面三槐”的说法。

意思是,左右各栽植9棵棘树,南边栽植3棵槐树。为何要栽3棵槐树?原来是方便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公”上朝时找准自己的站位,即所谓“三公位焉”。

先秦时的厚槐之风影响深远,明陈淏子《花镜·花木类考》“槐条”记载:“人多庭前植之,一取其荫,一取三槐吉兆,期许子孙三公之意。”古人最喜欢种植哪几种树槐树芽(明朱橚《救荒本草》)槐树还是后世皇家宫苑内必植之树,故槐树又有“宫槐”的别称。

此外,衙门、学校、街巷也都喜欢栽植槐树。西汉时,人们称政府机构为“槐衙”,称读书人聚集的会市为“槐市”,就是因为那里遍植槐树。

《艺文类聚》引《三辅黄图》记载:“(汉昭帝刘弗陵)始元四年(公元前90年),起明堂辟雍,为博士舍三十区,为会市,但列槐树数百行。”“槐市”又称“学市”,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称:“绿槐垂学市,长杨映直庐。”

直到唐代,“槐市”仍盛行。唐元稹《学生鼓琴判》中有这样的说法:“期青紫于通《经》,喜趋槐市;鼓丝桐之逸韵,叶畅薰风。”

在唐朝,应试举子落第了往往也不离开长安,通过夏课,恶补学业。在槐树花开的时节,常常将新作投给相关主考官,以求荐拔。

此即李淖《秦中岁时记》所谓:“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复献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黄,举子忙’。”但槐树真正被赋予感情寄托是在明朝。

明初,朝廷将山西人口大规模移往全国各地,出发地点即是洪洞县一株大槐树,故民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槐树也从此成为中华民族“寻根文化”的符号。

柳树在东汉时被视为祛病消灾之神树古人最喜欢种植哪几种树古代城市街头、河边遍植柳树(北宋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局部)。《齐民要术》记载:“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在中国原产树木中,柳树是阳春三月最夺风景的树木。

“柳暗花明”、“桃红柳绿”这类歌咏春天的词语中,总少不了“柳”。唐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浓缩了古人对柳树的全部喜悦之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树,又名“杨柳”,有垂柳、旱柳、杞柳等不同品种。

不论哪一种柳,长得都很漂亮,《诗经·小雅》中的《采薇》诗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柳树成为了民间吉祥之物。

佛界认为,柳枝充满神性,如南海观音的形象为一手托净水瓶,一手拿柳枝,为人间遍洒甘露,祛病消灾。古人迷信“柳可驱鬼”,故柳树又有“鬼怖木”的别称。

南北朝时,民间已出现了门前插柳的风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唐宋时,清明节“插柳”、“折柳”、“戴柳圈”的风俗已形成,皇家甚至将其当成一件大事来办。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三月三日,(朝廷)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可免虿毒。”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清明节”条亦称:北宋京城汴梁,“家家以柳插于门上,名曰:‘明眼’。”唐宋时期,歌咏描写柳树的诗文也最多,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咏柳名句,便出自唐韩翃的《寒食》诗。

当时唐朝都城广植柳树,所以到暮春时节,长安城内外柳絮飞舞。在北宋的都城汴梁,柳树的数量也远远多于槐树。

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中,大大小小的树木约有170多棵,其中柳树占了大多数,堂前屋后,路旁水边,总不少曼妙柳姿。但柳树栽植很有讲究,如“前不栽桑,后不种柳”,而且具体的栽植位置又以庭院两侧为宜,以左为好:“东柳西桑,进益牛羊”。

榆树是古代最具救荒功能之树种《神农本草经》称:榆树皮“久服轻身不饥”与槐树、柳树一样,榆树同样有悠久的历史,先秦时已广泛栽植。《诗经·唐风》中的《山有枢》诗里即提到榆树:“山有枢,隰有榆。”

既没有槐的才干功名又无柳的姿态风流的榆树,之所以能赢得古人青睐,概因它是一种“活命树”。古人最喜欢种植哪几种树榆树又名榆钱树(《救荒本草图》)榆树的皮、根、叶、花、均可食用,荒年可以当粮吃,青黄不接的。

3.诗经唐诗宋词元曲,不求数,越多越好

白居易《啄木曲》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

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

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

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

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

不如饮此神圣杯,万念千忧一时歇。

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意缄心事,独语斜难。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陆游《沈园》(二首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张籍《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温庭筠《清平乐》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知行。

柳永《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林逋《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旗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徐再思《[双调]蟾宫曲·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音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症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叫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4.这张图是什么

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谨慎堂《诸葛氏宗谱》就载有“八阵功高妙用藏与名成八阵图”的诗词赞歌。

天覆阵赞: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善用三军,其形不偏。

地载阵赞: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冲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於阳。

风扬阵赞:风无正形,附之於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

云垂阵赞:云附於地,始则无形,变为翔鸟,其状乃成,鸟能突出,云能晦异,千变万化,金革之声。

龙飞阵赞:天地后冲,龙变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潜则不测,动则无穷,阵形赫然,名象为龙。

虎翼阵赞:天地前冲,变为虎翼,伏虎将搏,盛其威力。淮阴用之,变为无极,垓下之会,鲁公莫测。

鸟翔阵赞:鸷鸟将搏,必先翱翔,势临霄汉,飞禽伏藏。审之而下,必有中伤,一夫突击,三军莫当。

蛇蟠阵赞:风为蛇蟠,附天成形,势能围绕,性能屈伸。四奇之中,与虎为邻,后变常山,首尾相困。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布阵是左为青龙(阵),右为白虎(阵),前为朱雀鸟(阵),后为玄武蛇(阵),虚其中大将居之。八阵又布于总阵中,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加上游兵24阵组成。总阵阴阳之各32阵,阳有24阵,阴有24阵。游兵24阵,在60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有赞歌颂扬“八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八阵之法,一阵之中,两阵相从,一战一守;中外轻重,刚柔之节,彼此虚实,主客先后,经纬变动,正因为基,奇因突进,多因互作,后勤保证。”

5.诗经•采薇的意思是什么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

薇,野豌豆苗,可食。 作,生,指初生。

止,语末助词。 曰,言、说。

一说为语首助词,无实意。 莫,即今“暮”字。

靡室靡家,无有家室生活。意指男旷女怨。

【赏析】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

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

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

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

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

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

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

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

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

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

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

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

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

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人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

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

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

“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的忧惧心理。

然而,上述种。

6.《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是哪十五国

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

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十五国风的主要内容 :

①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和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例如《豳风·七月》描述了农奴被剥削、压榨,终年辛勤劳动和痛苦和生活。《魏风·伐檀》揭示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对不劳而食者提出了质问和抗议。《魏风·硕鼠》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唐风·鸨羽》写出了久困王事,在沉重的徭役压榨下人民痛苦的呼号。《豳风·东山》描述战后农村的破败景象,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痛苦,表达了人民对和平与劳动生活的渴望。而《王风·君子于役》则从征夫家属的角度,表示了对兵役、徭役的愤怒与不满。

②对劳动的讴歌。如《周南·芣苢》是妇女们三三两两去采集车前子时边采边唱的歌,表达了妇女劳动时欢快之情。《魏风·十亩之间》唱出了采桑姑娘在劳动中的欢乐和劳动后愉悦的心情。

③表现爱国主义情操和对统治阶级丑恶行径的揭露。如《秦风·无衣》反映战士们在国难当头为保卫家园,慷慨从军,团结御侮,同仇敌忾的豪情。《载驰》表达了许穆夫人为拯救祖国于危亡之中而奔走的崇高爱国精神。《陈风·株林》还揭露了陈灵公的荒淫无耻,《相鼠》则对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④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的诗篇。如《周南·关雎》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大胆、率真地表露对一位美丽姑娘的相思之情。《召南·摽有梅》写一个女子惟恐青春易逝而急于求偶的热切心情,大胆泼辣,真挚动人。《邶风·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幽会,富于生活情趣。

7.诗经 全部成语

谷风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

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寘予于怀。

将安将乐,弃予如遗。习习谷风,维山崔嵬。

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遵大路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1]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驺虞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1],于嗟乎驺虞!彼茁者蓬,壹发五豵[2],于嗟乎驺虞!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缁衣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席[1]兮,敝予又改作兮。

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酌 於铄王师,遵养时晦。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著 俟我于著乎而。

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俟我于庭乎而。

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俟我于堂乎而。

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竹竿 籊籊[1]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2],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3],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株林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兮?匪适株林,从夏南兮!驾我乘马,说于株野。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1],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中谷有蓷 中谷有蓷[1],暵[2]其乾矣。

有女仳离,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有女仳离,条其啸矣。

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湿矣。

有女仳离,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陟岵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无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执竞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钟鼓喤喤,筦磬将将。

降福穰禳,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正月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

哀我小心,癙忧以痒。父母生我,胡俾我愈。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忧心愈愈,是以有侮。忧心惸惸,念我无禄。

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

瞻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烝民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天监有周,昭假天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王命仲山甫,式是百辟,缵戎祖考,王躬是保。

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赋政于外,四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振鹭 振鹭于飞,于彼西雝。

我客戾止,亦有斯容。在彼无恶,在此无斁。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召旻 旻天疾威,天笃降丧,瘨我饥馑,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

天降罪罟,蟊贼内讧,昏椓靡共,溃溃回遹。实靖夷我邦。

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

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我相此邦,无不溃止。

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湛露 湛湛露兮,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先秦·诗经 查阅全部。

瞻昂 瞻昂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

罪罟不收,靡有夷瘳。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