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叶集为什么被称为“日本的诗经》”《万叶集》收录了日本自公元4〜8 世纪中叶4个世纪的4516首长短和歌,是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 其成书年代和编者众说纷纭,但多数人认为其成书于奈良年间(公元710〜784年),主要作者有柿本人麻吕、高市黑人、山部赤人、山上忆良、大伴旅人、大伴家持等,诗集中署名的作者就有500多人,几乎囊括当时日本的各个阶层,据说大伴家持是此书的编者。 后来,《万叶集》又经过多人的校正审定才成为今天传诵的版本。 《万叶集》共包含诗集20卷,按照内容,分为杂歌、相闻、挽歌等。杂歌涉及四季风物、行幸游宴、狩猎旅行等内容;相闻多是表达恋人、朋友、亲人之间感情的诗歌;挽歌主要是葬礼上哀悼死者的诗歌。 此外,诗集还广收了口头流传的民谣《东歌》和《防人歌》。在形式上,《万叶集》主要有长歌、短歌、旋头歌3种,其中长 歌265首,短歌4207首,旋头歌62首。 另外还收连歌、佛足石歌各1首,汉诗4首,汉文22篇。从这几方面看,《万叶集》和中国的《诗经》大为相似。 《万叶集》记录和歌时将汉字作为标音文字,是中日文化融合的表现。 综合上面所述,《万叶集》被称为“日本的《诗经》”是合情合理的。 2.毕业论文文学类怎么选题更好些1、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刍议 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4、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5、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 6、论《诗经》的婚恋诗 7、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8、论《诗经》的讽刺艺术试论 9、《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 10、孔子与《诗经》 11、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2、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13、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14、《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15、《战国策》的寓言艺术 16、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17、《孟子》与《庄子》寓言异同论 18、从《孟子》看孟子的人格魅力 19、《庄子》的神话意象 20、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的比较 21、《史记》人物塑造论 22、汉乐府叙事诗研究 23、汉乐府与《诗经》中弃妇形象比较 24、汉乐府中女性题材作品研究 25、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26、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27、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28、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29、三曹诗歌比较 30、论“正始诗风”与“建安风骨”的关系 31、嵇康与阮籍诗歌风格比较 32、南朝乐府特色及其成因 33、陆机诗论与创作的关系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吗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自西周 初至春秋中期500年间黄河流域的诗歌 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 颂》。国风多为各地民间歌谣,揭露阶 级压迫和剥削,歌颂劳动和爱情;“雅”、“颂”部分,或为宴会乐歌,或为祀神 祭祖,多是歌功颂德之作。 形式以四言 为主,杂以三五六言,也有七八言等。普遍运用赋、比、兴手法,其中的优秀 篇什,语言丰富多彩、朴实优美,音节 和谐,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经》 对中国2000余年的文学发展,有深远 的影响。 4.唐朝以前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悬殊先秦时代的口语其实就是后来的文言文。《诗经》里的风就是民风,就是当时最通俗的流行音乐,但是正是这个“风”对我们来说并不通俗,甚至对唐宋人来说,也不算通俗。因为先秦的方言和通俗语言在后来的演变中成为了文言文,也就是所谓的古文。 在唐朝中期刘宗元和韩愈推行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提倡恢复先秦的语言系统,将先秦的白话作为行文的语言。 而在唐朝,白话早已经和文言大不相同。到了宋元明清,民间的白话文化更是与现在的白话差不了多少了。你可以看看元朝的套曲(南曲和北曲),这种戏曲的剧本其实都是用民间白话写的,非常口语化,你也可以看看宋朝时候朱熹的文章,虽然宋朝理学是中国哲学中最晦涩的部分之一,但是朱熹的文章却非常地通俗;明清时候的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都是白话文小说,其中又以《水浒传》的语言更接近白话,因此《水浒传》和《金瓶梅》成为通过语言了解明清市井生活的很好的资料。 《红楼梦》是白话小说的最高峰,《聊斋志异》则是文言文小说的最高峰。蒲松龄死的那年正好是曹雪芹生的那年,两书几乎在同一个历史时代,这正说明了白话文和文言文是同时存在于中古人的语言系统中的。 直到五四运动、新文学运动之后,胡适提出《文字改良刍议》,并且亲自尝试了第一本白话诗歌集《尝试集》,鼓吹用白话文,这个时候白话文的地位如日中天,加上近代化、现代化的步伐而最终几乎消灭了文言文的存在。但是白话文并不是胡适发明的,在此前的一千年前就早已经出现了。 5.刍在文言文中有什么意思刍 释义 chú ①割草。《汉书?赵充国传》:“~牧田中。” ②牲口吃的草。《李愬雪夜入蔡州》:“民争负薪~助之。” ③用草喂养的牲口。《史记?货殖列传序》:“口欲穷~豢之味。” 【刍狗】古代束草为狗,供祭祀用,祭后弃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老子?五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 【刍豢】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庄子?齐物论》:“民食~,麋鹿食荐。”也指供祭祀用的牺牲。《吕氏春秋?季冬》:“乃命同姓之国,供寝庙之~。” 【刍荛】1.割草打柴的人;草野之人。《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2.谦辞。李白《与韩荆州书》:“若赐观~,请给纸笔,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刍议】犹“刍言”。草野之人的言论。常用作谦辞。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霸略近发于舆歌,皇图不隔于~。” 6.求一篇关于诗经服饰的2000字的论文思路也可以的我截取了我论文里的一部分,你修改一下吧。 秘书服饰对个人的作用: 1、交往中得体的服饰可以让对方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根据心理学的人际吸引原则,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第一印象”往往会直接影响日后的交往能否顺利进行。 因为人们常以第一次交往的知觉作为判断对方人品、能力的依据,并确定是否继续交往以及交往的方式、交往的深度。 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对他人的认识和看法,往往只是对第一印象的强化或弱化,因此有“公共活动的成败取决于第一次接触”的说法。 人很难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很容易改变自己的着装,得体的着装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2、得体的服饰可以增强秘书人员的自信心。 学会用服饰装扮自己是秘书人员改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在公务活动中被人接受、受人欢迎的重要手段。信心是力量的源泉。 秘书人员具备了充分的自信心,就能在公务活动中做到彬彬有礼,热情大方,自尊而不自负,坦诚而不鲁直,谦虚而不拘谨,老成持重而不圆滑世故。 我们自己试试就可以发现:当你穿着整洁的西装、打着标准的领带与人交往时,无论是走姿还是坐姿都要比着休闲装庄重许多、精神许多。 3、得体的着装可以展示秘书人员良好的文化修养。良好的文化修养是建立在扎实的学识基础之上的。 秘书人员代表着企业和个人的双重形象,秘书良好的形象反映着企业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秘书人员维护个人形象也就是维护企业形象,社会公众正是通过感受秘书的亲和力而对企业产生好感的。 二、秘书服饰对企业的作用 1、秘书作为企业(组织)的一员,其服饰反映着企业的实力和经营理念。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多元化经济格局和国际市场一体化趋势要求企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效手段,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人靠衣装,佛要金装。”优雅得体的服饰可以显示企业的实力,统一着装可以显示企业的团队精神,在外观上给人一种管理科学、制度严格、训练有素的印象,也可以使员工增强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和作为企业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2、得体的服饰展示着企业的独特个性。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不同的企业因经营理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经营管理方法、不同的品位。 服饰反映着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精神面貌,高雅得体的服饰有助于树立企业富有省略的风格形象。如海尔集团的绿色工装表明其“绿色家电”的理念,喜来登酒店员工的红装体现着朝气与热情,空中小姐的蓝色服装则给乘额以温馨感、舒适美。 这些不同颜色、不同风格的着装充分体现了成熟企业的品位,突出展示了企业的文化,对于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秘书着装的要求 “秘书工作起着信息汇总和传播作用。 建立良好的、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关系,树立组织及秘书本人在各界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和信誉,是秘书公关的主要内容。 ”秘书人员的着装既要体现实用性,也要体现装饰性,体现个体自身的审美素质和组织形象。 要昼把服饰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情感属性与秘书公关活动的礼仪属性结合起来,尽可能避免因自己着装不当而使企业的声誉蒙受损失。 1、服饰着装必须体现个性。 人们戏言“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说的就是着装要因人而异。 一件同样的衣服穿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是因为不同的人性格气质不同造成的。 所以,穿什么衣服应根据个人的特点而定,只有使衣着与自己的年龄、性别、肤色、体形等特点相适应,特别是和自己的性格、气质、个性特征相吻合才是得体的。如果在着装上不顾个人的特点和自身条件,一味地赶时髦,就不仅不能展示自己的良好气质还会闹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来。 2、选择服饰要扬长避短。秘书人员选择服饰一定要注意扬长避短,尽量避免穿戴与自己体形不协调的服饰,这样才能充分展示自己身材的长处,使自己充满自信地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 服饰着装还要体现民族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的对外交往日益扩大,秘书人员在各种对外交往活动中与其穿西式服装,还不如穿民族服装,这样既不落谷套又易于引起对方注意。 在每年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非正式会议上,与会各国领导都穿戴举办国的民族服装,这表明民族服饰是受人欢迎和尊重的。 3、选择服饰要以简洁为美。 简洁是当今服饰发展的大方向,服饰越简洁、越流畅,其美学效果就越好。秘书人员工作比较繁重,服饰过于烦琐不但不利于工作上轻装上阵,还会让人当做“花瓶”“摆设”看待。 而简洁的服饰则会给人一种轻松、明快之感,有利于人际间的沟通。 秘书人员是公关活动的主体,如何穿戴、修饰会直接影响公众心理,影响公关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7.四书五经谁编译的比较好陈戍国的《四书五经》,经典呐。 陈戍国(1946~)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柏水村人。1964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1968年毕业(此依常规而言)。 1979年至1982年在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导师为古音韵学家、《龙》(《文心雕龙》)学家、研究古代文学的专家郭君重晋稀教授。1987年至1989年在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当今治礼经之第一人”沈凤笙文倬教授。 本人为公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硕士、博士。1994年,湖南省人事厅批准陈戍国为湖南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教授。 2000年,陈戍国受聘于湖南大学,此后到现在,为该校岳麓书院教授,2004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二十馀年来,陈戍国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中国古代礼制礼学,其次为中国古代文学,涉及古代史学、古代文献学。 著作已出版者,有《中国礼制史》系列专著凡六卷,此为中国第一部礼制通史,凡280万字;还有《诗经刍议》、《十子平议》。论文代表作有《说“桃之夭夭”与“原隰裒矣”》、《论以礼说<诗>与以诗说<诗>》、《唐代宗法观念与传承制度》、《大金祭祀与相关问题》、《关于<白沙宋墓>注释的三点意见》、《懂点礼制于古籍整理有益》等。 没有在所谓一级出版社、刊物发表的东西。 岳麓书社(湖南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版、1993年重印、2003年再版的《四书五经》(点校本),2004出版的《四书五经校注》,是陈戍国整理古籍的主要成果。 正式出版而由陈戍国整理的古籍另有数种(如《四书集注》、《周礼仪礼礼记》等)。 迄今为止,陈戍国手里没有一张关于著作或论文获奖的证书。 但本人从来不看重获奖与否以及由此引起的后果。本人相信什么奖也不可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唯有努力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当然也相信学术界自有公论。 陈戍国注意过那些获奖的论著,认为其中好的固然不少,可笑的东西也多。感谢那些在学术界主持正义的专家朋友。 8.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什么题目好写-- [推荐]古代文学史毕业论文选题 古代文学史毕业论文选题 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刍议 《山海经》艺术形象的原型意义 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论《诗经》史诗的叙事艺术 论《诗经·国风》的借景抒情艺术 《诗经》中的叠字及其变式研究 论《诗经·国风》中的人物心理描写 论《诗经·国风》的含蓄美 论《诗经》的自然景物描写 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 试论《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 论《诗经》语言对后代诗歌的影响 论《左传》中的女性形象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左传》与《国语》记言差异论 《左传》中的细节描写 论《左传》对《史记》人物描写的影响 《战国策》说辞风格论 《战国策》的寓言艺术 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论《战国策》对后代的影响 《战国策》细节描写之艺术成就 析《孟子》的论辩艺术 谈《孟子》中的比喻 《孟子》与《庄子》寓言异同论 从《孟子》看孟子的人格魅力 论《庄子》散文的诗意表达 论《庄子》散文的结构艺术 论《庄子》的“三言” 论《庄子》散文的描写艺术 《庄子》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及其分类 《韩非子》散文寓言艺术浅探 《孟子》与《韩非子》寓言异同论 论屈原对楚巫文化的继承和超越 论屈原在抒情艺术上的开拓与创新 论《离骚》中“求女”寓意 谈《离骚》表现心灵冲突的艺术 论《离骚》比兴的象征性 《离骚》政治理想与中原主流文化 论《九歌》中的神灵形象 论《九歌》的代拟艺术 论《九歌》中神人塑造艺术 论“楚辞”体与汉赋的关系 历代骚体诗通论 论汉初政论散文的基本特征 《谏逐客书》与《过秦论》之比较研究 试论《史记》的对照艺术 汉初三杰论 论司马相如赋 论汉赋的铺排特色 论汉赋对后代诗歌艺术的影响 东汉纪行赋的抒情艺术 魏晋抒情小赋研究 论魏晋赋对初唐诗歌的影响 汉乐府叙事诗研究 汉乐府与《诗经》中弃妇形象比较 论汉乐府民歌的写实艺术 汉乐府中女性题材作品研究 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论《古诗十九首》的影响 论曹操诗歌 曹丕、曹植诗风比较论 论曹植的游仙诗 论曹植对“宓妃”形象的再创造及其意义 论“正始诗风”与“建安风骨”的关系 嵇康与阮籍诗歌风格比较 论正始诗歌与玄言诗关系 傅玄论 张华诗歌抒情性研究 潘尼《悼亡诗》与元稹《遣悲怀》比较研究 左思《娇女诗》与李商隐《骄儿诗》比较研究 陆机诗论与创作的关系 潘岳与陆机诗歌抒情方式的比较 郭璞《游仙诗》与东晋玄言诗之关系 南朝宫体诗与南朝乐府民歌的关系 萧绎宫体诗研究 《文选》战争诗研究 《玉台新咏》所选宫体诗研究 从《世说新语》看西晋文人的心态 东晋玄言诗的生成研究 萧纲文学集团的文学理论 陈代诗风的新变 简论齐梁诗风对花间词的影响 《文选》分类与萧统文学思想的关系 简论玄言诗对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散文的艺术成就 陶谢山水田园诗比较研究 谢灵运与谢朓山水诗比较 南朝山水诗研究 南朝诗僧研究 论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 六朝写景书启的研究 论六朝骈文的抒情艺术 论六朝骈文对近体诗的影响 永明体研究 “竟陵八友”论 “庾信文章老更成”的综合考察 唐诗中咏西施的篇章论析 唐诗中咏昭君的篇章论析 唐诗中咏杨贵妃的篇章论析 论唐人的咏马诗 唐诗中“日”意象分析 唐诗中“云”意象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