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赋出自诗经的诗句是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 其中“明月之诗”出自: 【诗经原文】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译文: 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2.“超然物外的物是指物质”吗含“物质”义,但不仅是“物质”,是指“自己以外的事、物等社会、自然环境”。 《说文。牛部》:“物,万物也。 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 牵牛,故从牛,勿声。”《说文》的解释是就当时的社会思想所作的解说。 “物”的本义则是杂色牛。如《诗经。 小雅。 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 具。” (杂色牛三十头,你的祭牲已齐备。)此中的“物”即是。 由“杂色 牛”的“杂色”又引申指“所有客观存在的东西”。如杜甫《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此中的“物”即是。由“所有客观存在的东 西”又进而引申指“自己以外的事、物等社会、自然环境”。 “超然物外”的 “物”即是。“超然物外”也可以说指“超脱于世俗之外”。 旧时用此语形容 人清高,不参与世事。这是旧社会知识分子不满现状但又无力反抗而采取的一 种逃避现实的消极态度。 如宋。叶梦得《石林诗话》:“渊明(陶潜)正以脱 略世故,超然物外为意,顾区区在位者,何足累其心哉? ”此中的“超然物 外”即是。 此语还指“置身世外”或“风雅不俗”。前者的用例如鲁迅《谈所 谓大内档案》:“这一种仪式既经举行,即倘有后患,各部都该负责,不能超 然物外,说风凉话了。” 后者的用例如郭沫若《阳春别》:“东方人爱给一种 不值钱的东西,加上一个超然物外的名字:阳春面、雪里红……等等,等等, 等等。 ”。 3.“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意思“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如此有深度的词句居然并不是出于任何一本古代名著。一直不看武侠小说,原来这是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借乾隆送陈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别推崇的境界,正是这四句十六字。 既然如此,如何理解就看各人的心境了! “情深不寿”,“寿”就是长久之义。“过深的感情不会长久”的意思。讲的是物极必反的道理。感情过于浓烈,反而不会长久。 “强极则辱”四字含义应该是与“嶢嶢者易折”相通的。“辱”在这里有埋没的意思。用情太深, 则不能长久; 过于强悍, 则必然被羞辱. 正所谓:“刚不可久,柔不可守。” 情深不寿,强极则辱”的背后,似乎 也透着一种淡淡的无奈。试想,人活一世,谁人不想追求恒久?只是恒久不可强求,于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何尝不是一种迂回的战术、以求得宛转的余地?谁能说这种淡淡的无奈不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谦谦君子”【出处】 《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湿润如玉”自古以来,同金一样,玉一直是富贵的象征;而古有“温润如玉”一说,则是形容其温润、圆滑的特性。古之君子必佩玉。说的正是一种超凡的气质,淡然的境界。 真的作到了世事洞明,才会有如此的超然的心境吧!面对现如此纷繁的社会,如此真的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呢 4.赤壁赋中吟唱诗经中咏月的诗句一、【赤壁赋中吟唱诗经中咏月的诗句】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其中“明月之诗”出自: 【诗经原文】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二、【原文】 前赤壁赋 壬戌 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客,诵明月之,歌窈窕之章。少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三、【翻译】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 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 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 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 四、【鉴赏】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 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 5.《赤壁赋》第一段中哪句诗是出自《诗经》第一段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出自于诗经。 1. 出自《诗经》。 原文如下: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2. 浅析: 这两句的意思为: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 3. 《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4. 《赤壁赋》简介: 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千古名篇。 5. 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 6.表达爱情的经典古典诗词,最好是诗经和宋词中国古典情诗100名句 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击鼓《诗经.邶风》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 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6 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8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9 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10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11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2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13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4 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15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6 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17 张先 千秋岁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18 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9 黄景仁 绮怀诗二首其一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20 李商隐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1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22 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3 李商隐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24 元好问 摸鱼儿二首其一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25 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26 张仲素 燕子楼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27 张可久 塞鸿秋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28 徐再思 折桂令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29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30 李冠 蝶恋花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31 佚名 绸缪《诗经.唐风》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32 白居易 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3 白居易 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34 李商隐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5 文廷式 蝶恋花 重迭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36 曹雪芹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37 况周颐 减字浣溪沙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 168238 李之仪 卜算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39 欧阳修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40 欧阳修 玉楼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41 晏几道 临江仙二首其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42 佚名 关雎《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43 柳永 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44 陈陶 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5 辛弃疾 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46 温庭筠 更漏子三首其三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47 聂胜琼 鹧鸪天 寻好梦,梦难成。 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48 席慕蓉 印记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49 苏武 结发为夫妻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50 范成大 车遥遥篇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51 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一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52 柳永 昼夜乐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53 戴叔伦 相思曲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54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55 柳永 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56 顾敻 诉衷情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57 鱼玄机 江陵愁望有寄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58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9 乐婉 卜算子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60 白居易 浪淘沙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61 温庭筠 新添声杨柳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62 邵瑞彭 蝶恋花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63 曹雪芹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64 晏殊 玉楼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65 周邦彦 玉楼春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66 曹雪芹 红豆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67 欧阳修 蝶恋花二首其一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68 冯小青 怨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69 朱彝尊 高阳台 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 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70 范仲淹 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71 张泌 寄人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72 。 7.赤壁赋中第一段中哪句诗是出自诗经赤壁赋中第一段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出自于诗经。 【诗经原文】 《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译文: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月亮出来多洁白,美人仪容真姣好。身姿窈窕步舒缓,让我思念心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美人仪容真美好。身姿窈窕步优美,让我思念心烦躁。 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赏析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苏轼与客人在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陈风·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 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 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 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 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 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 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我辈!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 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 8.诗经 蘠有茨【原文】 墙有茨①, 不可埽也②。 中篝之言③, 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 言之丑也。 墙有茨, 不可襄也④ 中篝之言, 不可详也⑤。 所可详也, 言之长也。 墙有茨, 不可束也⑥。 中篝之言, 不可读也⑦。 所可读也, 言之辱也。 【注释】 ①茨:蒺藜,草本植物,果实有刺。②埽(sao):同“扫”,意思是 除去。③中篝(gou):宫室内部。④襄:消除。⑤详:详细讲 述。⑥束:捆扎。⑦读:宣扬。 【译文】 墙头长满蒺藜草, 不可除去根子牢。 宫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对人谈。 如果真要谈出来, 让人听了觉害臊。 墙头长满蒺藜草, 不可除去根子牢。 宫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详细讲。 如果详细讲出来, 说来话长讲不完。 墙头长满蔡黎草, 不可捆扎无处放。 宫室之中男女事, 不可向外去张扬。 如果一定要张扬, 让人听了觉耻辱。 【读解】 这是一首讽刺卫空公**的“刺淫”诗。 中国历代帝王的宫廷生活,都是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门话题。就生活在宫廷中的人来说,宫纬秘事属于既无法说情楚,又不便于说清楚,更无人敢说清楚的非常特别的一类。这样一来,宫纬秘事便更加扑朔迷离,神秘莫测。 帝王作为人民的领导人,当然无法逃脱人民雪亮的眼睛的监督。尽管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没有约束帝王权力的弹劾机制,帝王实际上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他无法完全禁止人们的传说议论。宫廷的围墙再严密,是不可能不透风的。惧怕议论,下令严禁议论, 或者完全不在乎议论,我行我素,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却共同表明了统治者的腐败专横。 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帝王同一般人不一样的是,他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中心。人们可能不敢说,但这并不表明人们不知道,不明白。瞎子吃汤圆都心里有数,更何况耳目和心智健全的正常人呢。 再说另一方面。帝王制定的种种道德准则,往往是对人不对己的,要求别人遵守,自己却可以超然于规则之外。这样的规则再好,却因为有先天缺陷而成为破脚的。如此这般,便又为人们的议论提供了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