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启的诗歌

1.含有“启”字的诗句有哪些

第一个字是启的古诗

《赠僧崖公》 作者:李白

昔在朗陵东,学禅白眉空。大地了镜彻,回旋寄轮风。

揽彼造化力,持为我神通。晚谒泰山君,亲见日没云。

中夜卧山月,拂衣逃人群。授余金仙道,旷劫未始闻。

冥机发天光,独朗谢垢氛。虚舟不系物,观化游江濆。

江濆遇同声,道崖乃僧英。说法动海岳,游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楼亭。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听。

一风鼓群有,万籁各自鸣。启闭八窗牖,托宿掣电霆。

自言历天台,搏壁蹑翠屏。凌兢石桥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来归,绝景无不经。何日更携手,乘杯向蓬瀛。

《杂言迎神词二首·迎神》 作者:皇甫冉

启庭户,列芳鲜;目眇眇,心绵绵,因风托雨降琼筵。

纷下拜,屡加笾,人心望岁祈丰年。

《古意》 作者:孟郊

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上山复下山,踏草成古踪。徒言采蘼芜,十度一不逢。

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井桃始开花,一见悲万重。

人颜不再春,桃色有再浓。捐气入空房,无憀乍从容。

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

芙蓉无染污,将以表心素。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

无信反增愁,愁心缘陇头。愿君如陇水,冰镜水还流。

宛宛青丝线,纤纤白玉钩。玉钩不亏缺,青丝无断绝。

回还胜双手,解尽心中结。

2.带启字的古诗词

《送郑尚书守建安十首》年代: 宋 作者: 彭龟年 闻上金华劝讲班,启心长是片言间。

一从元佑诸公后,得此渊源自玉山。 《次韵子瞻送顾子敦河北都运二首》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儒者给事中,顾公甚魁伟。

经明往行河,商略颇应史。劳人又费乏,国计安能已。

成功渠有命,得人斯可喜。似闻阻饥余,恶少惊邑里。

启钥探珠金,夺怀取姝美。部中十盗发,一二书奏纸。

西连魏三河,东尽齐四履。此岂小事哉,何但行治水。

使民皆农桑,乃是真儒耳。 《六月雨十一首》年代: 宋 作者: 许月卿 今岁无时不御寇,每年此际去防秋。

琴散广陵今叔夜,笳声出室古刘畴。启沃欣承霖雨楫,流离安乐雁鸿洲。

我自清时幸民着,茅柴薄晚妇能篘。 《送李城门罢官归嵩阳》年代: 唐 作者: 权德舆 与君相识处,吏隐在墙东。

启闭千门静,逢迎两掖通。罢官多暇日,肄业有儒风。

归去尘寰外,春山桂树丛。 《咏茅山元符万宁宫》年代: 宋 作者: 蔡卞 猗嗟三茅,得自初成。

气合於无,与形俱升。孰希其风,必静必清。

寥寥久哉,乃发先生。帝用尊之,载召来廷。

乃锡命书,迨其俦侣。因其故庐,启此新宇。

像图仙真,上肖帝所。神笔牍之,龙凤轩翥。

天锡皇帝,聪明孝友。抱一用中,以绥九首。

遐迩率从,尊道熙功。有欲求之,与在斯宫。

作为好歌,以诏无穷。

3.含启和轩的诗词有哪些

轩,窗.此意象多用于婉约、细腻的诗词中,宋词中含轩的较多. 戚 氏 晚秋天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闲.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4.带修字和启字的诗句有什么

带修的诗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屈原

2、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送道士薛季昌还山》李隆基

3、愿成修偃化,社稷保延洪。——《三学山夜看圣灯》徐氏

4、期修封禅礼,方俟再跻攀。——《丈人观谒先帝御容》徐氏

5、渭浦明晨修禊事,群公倾贺水心铭。——《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崔日用

带启的诗句:

1、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帝京篇十首》李世民

2、迎春正启流霞席,暂嘱曦轮勿遽斜。——《立春日游苑迎春》李显

3、扪天遂启极,梦日乃升曦。——《唐享昊天乐•第一》武则天

4、洪规载启,茂典方陈。——《唐明堂乐章•皇嗣出入升降》武则天

5、葭律肇启隆冬,苹藻攸陈飨祭。——《唐明堂乐章•羽音》武则天

5.有气势有雄心壮志的诗词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持圣道轩辕,战华山之巅。拄剑,跪地,思红颜。我命由我不由天。千重劫,百世难,亘古匆匆弹指间,不死躯,不灭魂,震古烁今我为先。历千劫万险,纵使魂飞魄散,我灵识依在,战百世轮回,纵使六道无常,我依然永生。

阴云浩荡风啸哀,青冥已是此中开。

千重浪蝶戏飘萍,不屈战魂踏浪回!

始有泰山登绝顶,云天两望九州连。星辰百变终有序,人世浮沉更何年?

球场无意风云会,狼河有梦画飞舟。应恨红尘缠半生?不见沧海三桑田!

6.带启字航字长字康字的诗句

秋: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李煜《谢新恩》

江上秋高霜早,云静月华如扫.——沈邈《别银灯》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柳永《倾怀》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

素秋向晚,岁华分付木芙蓉,萧萧红蓼西风.——蔡伸《婆罗门引》

明镜平铺秋水净,寒锁一天空翠.——李弥逊《念奴娇》

秋老矣,芙蓉遮道,黄花留客.——洪适《满江红》

平日悲秋今已老,细看秋光自好.——袁去华《惜分飞·九日》

何处最知秋,风在梧桐中.——赵长卿《卜算子·深秋》

远:

江远浮天天在水,水满半天云湿.——仲并《念奴娇》

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淮上女《减字木兰花》

白云天远重重恨,黄草烟深淅淅风——冯延巳《抛球乐》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李煜《望江梅》

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徐昌图《临江仙》

莫诉离肠深浅.恨聚散匆匆,梦随帆远——周密《三姝媚》

曾:

绛唇青鬓,渐少花前语.对花又记得,旧曾游处,门外垂杨未飘絮.——晏几道《归田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7.有气概的诗词

(1)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阵阵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我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年间的奇耻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却。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赏析】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的山河破碎,国破家亡,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山河”的已任。转站各地,艰苦斗争,为的是“收拾旧山河”。这首词所 抒写的即是这种英雄气。上片通过凭栏眺望,抒发为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下片表达雪耻复分,重整乾坤的壮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洒、白了了少年头,空悲切。“三十”两句,自伤神州未复,劝人及时奋起,可为千古箴铭,而“八千里路”严峻激烈的复国征战,尚露热血之奋搏,遂以“莫等闲”自我激励,实现其驱除胡虏,复我河山之壮志。

(2)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