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苒苒

1.诗经郑风描写是什么地方

《郑风》产生在中原古代名河溱洧流域的民间歌谣,古溱洧交汇处,也就是现在的新密、新郑(为黄帝故里,据说新郑有黄帝建的都城的遗址)两市交界之处,“郑风”的产生年代当属春秋早期郑庄公时期,即郑国历史地位冉冉升起的时期。

附:

《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2.《诗经 陈风 月出》解释

《诗经·陈风·月出》译注 月出皎兮①, 佼人僚兮②。

舒窈纠兮③, 劳心悄兮④。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⑤。

舒懮受兮, 劳心慅兮⑥。 月出照兮⑦, 佼人燎兮⑧。

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⑨。 多么皎洁的月光, 照见你娇美的脸庞, 你娴雅苗条的倩影, 牵动我深情的愁肠! 多么素净的月光, 照见你妩媚的脸庞. 你娴雅婀娜的倩影, 牵动我纷乱的愁肠! 多么明朗的月光, 照见你亮丽的脸庞, 你娴雅轻盈的倩影, 牵动我焦盼的愁肠! ①皎:毛传:"皎,月光也。

"谓月光洁白明亮。关于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讽刺陈国统治者"好色",朱熹《诗集传》谓"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辞"。

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描绘"陈国统治者,杀害了一位英俊人物"。现在多认为是月下相思的爱情诗。

②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

僚:同"嫽",娇美。 ③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

窈纠:与第二、三章的"懮(yǒu)受"、"夭绍",皆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 ④劳心:忧心。

悄:忧愁状。 ⑤懰(lǐu):妩媚。

⑥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 ⑦照:照耀(大地)。

⑧燎:明也。一说姣美。

⑨惨(zào):当为"懆(cǎo)",焦躁貌。 【赏析】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果我们把这里所说的“人”理解为审美的人,把这里所说的“月”理解为人的审美对象的月,那么是谁第一个用含情脉脉的审美的眼光观照月亮?是谁第一个在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发现了温情的诗意?是谁最先把它从“远在天边”拉到“近在眼前”,贴近人们的心灵?就作为审美意识的载体和结晶的文学作品来说,应是这首《月出》的作者。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调。中国古代咏月的诗篇真是积案盈箱,汗牛充栋,比如《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闺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

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 是的,《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它“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

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

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

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为何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难道不是也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 与迷茫的意境和惆怅的情调相适应,《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

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

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在古音韵中或属宵部韵或属幽部韵,而宵、幽韵可通,则此诗可谓一韵到底,犹如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其中“窈纠”、“懮受”、“夭绍”俱为叠韵词,尤显缠绵婉约。

其实,这些词意的细微差异现在已很难说清。后人连篇累牍的解释,坦率地说,未尝没有望文生义、强作解人之嫌,当然这也是不得已的事。

如今我们应当而且只能根据全诗的意境和情调去心领神会。不过这也恰巧可以发挥我们的想像,填补时间的变迁所造成的意义空白。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焦竑《焦氏笔乘》说:“《月出》见月怀人,能道意中事。太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子美《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也。”

姚舜牧《重订诗经疑问》也说:“宋玉《神女赋》云:‘其始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正用此诗也。”他们举出的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

而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我们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3.沈诗苒这个名字能解释一下嘛

沈 渖 7 18 8 水 氵 shěn

诗 诗 8 13 13 金 讠 shī

苒 苒 8 8 11 木 艹 rǎn

名字打分:

名字沈诗苒评分:

文化印象94 分。(参考成语、诗词等因素)

五格数理91 分。(参了考周易数理吉凶)

美名总评:

诗此字为美名腾推荐用字,能较好的与您的姓氏搭配。

苒此字为美名腾推荐用字,能较好的与起名用字诗搭配。

字义诗表示诗经、诗人、诗歌;苒表示苒苒、苒若、苒弱,意义优美。

音律沈、诗、苒的读音是shěn、shī、rǎn,声调为上声、阴平、上声,音律较好。

字型沈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8画;诗为左右结构,姓名学笔画13画;苒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1画;字型优美,利于书写。

五格该名字的五格笔画搭配为8-13-11,五格大吉。

意蕴成语画意诗情 光阴荏苒扩展了名字的意境。

4.《诗经》中的《静女》的男子和姑娘的形象分别是

女子:女主人公机灵刁钻,坦率热情、大胆主动。

男子:他应该是一个纯朴实在,重情重义的好小伙,他的焦急忧虑,他的兴奋激动,他的喜不自禁,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也是一种爱的曲折表达,情趣表达。 扩展资料: 《诗经·邶风·静女》 先秦 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客观看待全诗内容,它确实是—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好诗,内容健康向上,感情朴实真挚。

描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颂扬了静女可贵的性格特征。它既是一首难得的叙事情诗,又是一则别具风格的爱情小品,值得人们品读寻思。

纵观全诗,不假比兴,敷陈其事,情节曲折有致,风格含蓄蕴藉,语言明快简洁,写人状物惟妙惟肖,感情发展颇有层次,衬托出鲜明突出的人物个性,充分地体现出民间情歌的艺术特点。全文篇幅虽短,容量却大,令人惊叹于作者高度凝炼的艺术笔法,具有颇高的美学价值。

参考链接:诗经·邶风·静女。

5.诗经 唐诗 宋词 元曲各一首

∷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

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秀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

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

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雁儿落带得胜令·送别

刘致

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

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

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

梦里思梁宛,花时别渭城。

长亭,咫尺人孤零,

愁听,阳关第四声。

6.“仓央嘉措诗经”读后感

东山顶上,一轮皎洁的明月冉冉升起,诗人心头,伊人娇媚的脸庞亦随之泛起。月华如练,白皙如恋人的面容;月色如水,妩媚温柔,恰似离人的眼眸。

自古以来,明月相思,一直是诗人们笔下永恒的主题。不必说晏殊“明月不谙离恨苦”的故作嗔怨,亦不必说欧阳修“此恨不关风与月”的欲说还休,又或者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嗟叹和哀愁,单说仓央嘉措同时代人纳兰容若那首《蝶恋花》吧。“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寥寥数语,便将月亮和相思息息相关的滋味道尽。纳兰这首词本是悼念亡妻之作,同样是悼亡,千年以前的苏东坡亦有“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样的断肠词。可见,对爱人的思恋,总是很容易在月夜里泛滥成灾。相思与明月,总有那么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仓央嘉措写下此诗时,虽然可能他心上的人儿并未去世,但定然是不在他身边的。且作为必须禁欲的“活佛”,能再见到“她”的希望,想必亦是渺茫的很。诗人的心是相通的,虽然语言不同,时代不同,但情圣们的感受却完全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曹雪芹亦曾将自己的泣血巨著《红楼梦》命名为《情僧录》,由此看来,由情圣到情僧,距离并不遥远。

有理由相信,此诗中的女主人公,可能就是仓央嘉措初恋的人儿。初恋是唯美的,初恋的人儿那娇羞而幽怨的面容,也如那温柔的明月,时时萦绕在诗人的心头。

“活佛”的心和凡人的心也是相通的。不难想像,面对天上的一轮明月,失意的单身男子,心头不由自主的浮现起初恋情人那楚楚动人的眼眸,该是何等的自然和富有诗意。

7.硕然(苒)(冉)是什么意思

冉rǎn 1。

龟甲的边。 2。

〔~~〕a。毛、枝条等柔软下垂;如“柳枝~~”;b。

慢慢地,如“月亮~~升起”。 3。

姓。 详细字义 1。

(象形。本义:毛柔弱下垂的样子) 2。

同本义 [tenderly] 冄,毛冄冄也。 ——《说文》 3。

又如:冉弱(荏弱) 4。 逐渐,渐进。

常作“冉冉” [gradually] 老冉冉其将至兮。——《离骚》。

注:“行貌。” 冉内,行也。

又冉冉,进也。——《广雅》 5。

又如:冉冉悠悠(行动飘忽貌);冉冉缠缠(慢慢腾腾);冉内趋(指仕宦为政) 苒rǎn 部首笔画 部首:艹 部外笔画:5 总笔画:8 五笔86:AMFF 五笔98:AMFF 仓颉:TGB 笔顺编号:12225211 四角号码:4444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2D2 基本字义 1。 〔~~〕a.草木茂盛的样子,如“~~齐芳草,飘飘笑断蓬”;b.轻柔的样子,如“~~之柔茎”。

2。 〔荏~〕见“荏”。

详细字义 〈形〉 1。 (形声。

从艹,冉( rǎn)声。苒苒:草茂盛的样子) 2。

草盛的样子 [flourishing]。 如:苒若(繁盛的样子) 3。

时间逐渐逝去 [pass] 荏苒冬春谢。——《悼亡诗》。

注:“岁月流貌。”。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