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诗创作要义现代诗对格式的要求不像古诗严格,从形式上比较自由,只要上口,把内容表达清楚,把情感抒发得体就行。但是也不能太白话了,要有一定的诗意。在押韵上也不太严格,可中间变韵,也可不韵。每句的字数上也没有要求。 现代诗宜表现热烈奔放、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但是现代诗的形式须服从于情感抒发的需要,语言的抑扬顿挫和形象的塑造能够再现诗的自然音律。它最善于表达内心焦虑不安、喷涌激荡的情感。 一种写现代诗的格式: 1]人物XXX地点 2]物品XXX动作 3]在XXX(地点) 4]存在(条件)XXX 初看起来会比较模糊,甚至不知道我在讲什么,没有关系,让我来慢慢解释: 1] 人物地点是阐述一个状态,例如“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 2]物品XXX动作:阐述一个与[1]相关的情形,例如“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 3]在XXX(地点):变幻场景,例如“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 4]存在(条件)XXX:简单的说就是陈述一个没有联系的状态,例如“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那么将上面的四句连起来,看看像不像一首现代诗: 歌的标准应该没有变:语言美,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好的诗歌应该用语言吸引人,用节奏与音韵感染人,用意境去溶化人。但现在的好多所谓好诗歌是把完整的句子弄残废,把顺溜的句子变的拗口,把明白的句子让人看不懂。 好诗应是:辞近旨远,真情实感,意境阔大,情景交融,“明理为文,秀气成采”。且诗歌诗歌,既要诗,还要歌,诗歌不仅要有韵律节奏,还要朗朗上口。整体来看,诗要让人在其中陶冶性情,学到知识。文学,尤其是诗,绝对没有自然成采可言,一定要有人加工而成的。“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不是诗所应遵循的规律。 诗是一门藏的艺术。好诗,就是用最少的文字,包含最深最美最多最能点击人心灵冲击人视觉美感的与音乐有关的语句! 我们这个时代在共同期盼完美诗人的出现,她应该同时具备古典美感、现代哲思、超现实主义的浪漫,方才能盖过古今中外的经典而荣升为经典,这是一个极限,只有跨越才能被广泛地接受和承认。 诗歌创作自古以来离不开“写作手法”,尤其是现代诗歌.写作手法包括“意象”、“意境”、“表述”、“结构”、“修饰”等等,这方面古诗词也好,新诗也罢,除了格律部分有所区别,其它无一不是这样. 以下是一种参考: 一种写现代诗的格式: 1]人物XXX地点 2]物品XXX动作 3]在XXX(地点) 4]存在(条件)XXX 初看起来会比较模糊,甚至不知道我在讲什么,没有关系,让我来慢慢解释: 1] 人物地点是阐述一个状态,例如“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 2]物品XXX动作:阐述一个与[1]相关的情形,例如“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 3]在XXX(地点):变幻场景,例如“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 4]存在(条件)XXX:简单的说就是陈述一个没有联系的状态,例如“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那么将上面的四句连起来,看看像不像一首现代诗: 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 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 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 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很简单吧,让我们将技巧进行到底,我再做一首: 你静静走在我的心里 没有告诉我你的到来 在荒芜的心灵中 我一直在等待这她的到来 好了,去写现代诗吧!让写作的高潮来临吧! 2.现代诗创作要义现代诗对格式的要求不像古诗严格,从形式上比较自由,只要上口,把内容表达清楚,把情感抒发得体就行。 但是也不能太白话了,要有一定的诗意。在押韵上也不太严格,可中间变韵,也可不韵。 每句的字数上也没有要求。 现代诗宜表现热烈奔放、复杂多变的思想感情。 但是现代诗的形式须服从于情感抒发的需要,语言的抑扬顿挫和形象的塑造能够再现诗的自然音律。它最善于表达内心焦虑不安、喷涌激荡的情感。 一种写现代诗的格式: 1]人物XXX地点 2]物品XXX动作 3]在XXX(地点) 4]存在(条件)XXX 初看起来会比较模糊,甚至不知道我在讲什么,没有关系,让我来慢慢解释: 1] 人物地点是阐述一个状态,例如“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 2]物品XXX动作:阐述一个与[1]相关的情形,例如“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 3]在XXX(地点):变幻场景,例如“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 4]存在(条件)XXX:简单的说就是陈述一个没有联系的状态,例如“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 那么将上面的四句连起来,看看像不像一首现代诗: 歌的标准应该没有变:语言美,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好的诗歌应该用语言吸引人,用节奏与音韵感染人,用意境去溶化人。 但现在的好多所谓好诗歌是把完整的句子弄残废,把顺溜的句子变的拗口,把明白的句子让人看不懂。好诗应是:辞近旨远,真情实感,意境阔大,情景交融,“明理为文,秀气成采”。 且诗歌诗歌,既要诗,还要歌,诗歌不仅要有韵律节奏,还要朗朗上口。整体来看,诗要让人在其中陶冶性情,学到知识。 文学,尤其是诗,绝对没有自然成采可言,一定要有人加工而成的。“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不是诗所应遵循的规律。 诗是一门藏的艺术。好诗,就是用最少的文字,包含最深最美最多最能点击人心灵冲击人视觉美感的与音乐有关的语句!我们这个时代在共同期盼完美诗人的出现,她应该同时具备古典美感、现代哲思、超现实主义的浪漫,方才能盖过古今中外的经典而荣升为经典,这是一个极限,只有跨越才能被广泛地接受和承认。 诗歌创作自古以来离不开“写作手法”,尤其是现代诗歌.写作手法包括“意象”、“意境”、“表述”、“结构”、“修饰”等等,这方面古诗词也好,新诗也罢,除了格律部分有所区别,其它无一不是这样.以下是一种参考:一种写现代诗的格式: 1]人物XXX地点2]物品XXX动作3]在XXX(地点)4]存在(条件)XXX初看起来会比较模糊,甚至不知道我在讲什么,没有关系,让我来慢慢解释:1] 人物地点是阐述一个状态,例如“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2]物品XXX动作:阐述一个与[1]相关的情形,例如“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3]在XXX(地点):变幻场景,例如“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4]存在(条件)XXX:简单的说就是陈述一个没有联系的状态,例如“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那么将上面的四句连起来,看看像不像一首现代诗:我站在27楼楼顶的边缘漫天的雪花在我脚下坠落在那个有风的日子里我的眼泪化作了片片的雪花很简单吧,让我们将技巧进行到底,我再做一首:你静静走在我的心里没有告诉我你的到来在荒芜的心灵中我一直在等待这她的到来好了,去写现代诗吧!让写作的高潮来临吧。 3.我们的文化家园,要义诗歌形式表达我们共同的家园――致汶川地震灾区口卢伟宗尽管你位置偏远, 深藏在祖国的西南,十三亿人中,许多人不知道,你支援过红军的光荣历史,你值得保护的文化遗产。 许多人不晓得,你就是九寨沟的所在地,你就是国宝熊猫的故园。甚至没有听说过,你山川间那些县市的名字;更不曾目睹过,你异常神秘的容颜。 然而,五月十二日的一场地震哟,却使你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下子,走到人们的面前,走进人们的心间,让所有华人在一刹那,毫不怀疑地意识到:汶川地震灾区,我们共同的家园!因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灾难降临后,党和国家的领导们,神速作出决断:不惜任何代价,立即全力抢险,并在两小时内,赶到你满目疮痍的土地上,视察灾情,指挥抗震大战。只要有一线生还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救援。 以民为本呵,生命至上。面对你 危的儿女们,一曲洗歌悲且壮,发自领袖哽咽的胸腔,回荡在全国人民,痛楚的心田。 因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在你交通被毁,与世隔绝的时候,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将士们,发扬光荣传统,火速奔赴前沿。他们不顾山高路远,不顾暴雨倾泻,不顾泥石滚滚,不顾余震不断,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天上空投,水上飞船,陆路强行向前……用忠诚和勇敢,托起了震区同胞和全国人民的希望;用鲜血和生命,打通了一条条无比宝贵的生命线。 因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多少消防战士,多少公安干警,多少医生护士,多少志愿人员……十万火急,日夜兼程,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你的地面。连绵的废墟上,刻满他们庄严的誓词;一个都不放弃,一秒都不迟缓。 深厚的瓦砾间,闪现着他们,艰难搜救的身影;回荡着他们寻找亲人的呼唤。为了让所有的幸存者, 都尽快得到救助,他们不怕疲劳的折磨,不顾饥渴的熬煎,他们不畏钻心的伤痛,不惧被压的危险。 终于,他们一次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们一次次击败了死神的挑战。因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和你血脉相连;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在分担你的苦难。 看吧!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人们都在深情地为你的生者祈福,人们都在沉痛地将你的死者悼念。看吧!从闹市、野村,到部门机关,支前的大军声威壮救灾的人海卷巨澜,献血的队伍排对排,捐助的人们肩摩肩……就连那些下岗工人,就连那些农村百姓,就连那些农民工,就连那些拾荒汉,也慷慨拿出来之不易的微薄所得,表达爱的情感。 啊!汶川地震灾区,你就是这样,牵动着人们的心灵,让所有华人为你流泪,为你悲叹,为你忧虑,为你奉献。你就是这样,使人热血沸腾,使人心驰神往,使人众志成城,使人共克时艰。 你就是这样,让人们怀着同一颗坚强决心,同一个美好心愿――和你一起,填平陷了的地,擎起塌了的天。和你一起,迎接风雨过后的彩虹,铸造明天的辉煌灿烂。 大爱无限关不住,亲情似海难阻断。因为呵,你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也是从网上找到的 希望帮到楼主。 4.写好散文的要义是么呢现在是适合写散文的时代,但关于散文怎么写?写什么?估计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这是一个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代。能够说服的或许只有自己。 好的散文,应该是好的说话。一个人出去交流,最主要的是说话,这首先是一个表达的方式。话说的人家愿意不愿意听,这就是个技巧问题。这就像散文的写作一样,同样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别人说的就生动,人家也愿意听。一个人,能把话说到别人爱的听的地步,是不容易的。所以真正优秀的散文大家只有那么几位。一个人说话是与他的相通的,爽快人说爽快话、忧郁人说忧郁话,而说话的人身份是确定的,所以这又使得他说话得与他的身份相符。散文就这样,生活在农村,就更适合描写山水田园;生活在大都市,就更适合描写灯红酒绿。 为什么把散文写的炉火纯青的是那些上了岁数的人?一个人从丝毫不懂得人情世故到游刃有余,这是阅历的问题。他知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知道怎么把话说好。越是上年龄,就越是会说话。但这时候,又一个问题,“人老话多”。看老人的文字,虽然觉得干净,但总是唠唠叨叨,浸淫在往事的点滴回忆中。真正好的说话,必须与时代相吻合。 说话是有技巧的,所以散文也存在技巧。散文的技巧在于多用动词,把文字写活;多用形容词,把文字写美;多用长短句,把文字写的铿锵。音韵学对写散文是有用的,读起来优美而有韵味的文字都是合乎音韵的,平仄有度,张弛有法。但所谓大美无言,大雪无痕,要是刻意去追求,又会陷落在一个胡同里,发出的声音没几个人听得到。 说话得说自己的语言,人云亦云不行,沿袭别人也不行。所谓散文的个性,大概就是指这吧!诗人说话,我们觉得诗意;史家说话,我们觉得大气;画家说话,我们觉得有美意。那么,写散文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诗人的句式、史家的笔法、画家的结构,写出语言优美气势磅礴结构缜密的文字呢? 一个善于说话的人,也善于倾听。写散文的人需要阅读,看别人怎么写,思考自己又会怎么写。只有这样,自己才能进步。一个心怀宽广的人,能包容世界,叫这样的人来写散文,他也能包容万物。一种无形的气就弥漫在其中。散文是有气的,像人有气一样。散文的气,在于写作者的心态,太伤心写文字会有怨气,太兴奋写文字会有浮躁气,太成功写文字会有霸气,这些都是读者讨厌的,只有模样温和,个性适中的才能为大众接受。 一个人话可以当时说的好听,但事后别人会相当鄙夷。说话是门艺术活,你说出的话一定要经得起考验,那样才会传唱千古。 5.“君子固穷”的其中要义是什么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①。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②穷,小人穷斯滥矣③。” 【注释】 ①兴:起。 ②固:固守,安宁。③穷斯滥矣:斯,就。 滥,泛滥,指胡作非为。 【译文】 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 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 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读解】 君子安贫乐道,达观知命,如孟子所说,虽然“无恒产”,但 “有恒心”,所以能够安守穷困,“贫贱不能移”。 小人既“无恒 产”,又“无恒心”,所以,一旦穷困,就会“被辟邪侈,无不为 已”(《孟子·梁惠王上》)——穷斯滥矣! 本章文字很有文学色彩。 “莫能兴”三字,摹写孔子一行困厄,累累如丧家之犬的情形, 非常生动。 “子路愠见”,一个“愠”字,突现子路性格,使我们 如见其面,如闻其声。 “君子亦有穷乎?”的“亦”(也),道出千 般委屈,而孔子答“君子固穷”的‘固”,与“亦”相对,不愧长 者风范。 《史记·孔子世家》在“子路愠见”之前还有“孔子讲诵 弦歌不衰”的记载,刻画出圣人高邈的风情,使我们目睹“君子 固穷”的风度,更是印象深刻。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里说孔子“在陈绝粮”,固然指的是经 济穷困,但我们理解这段文字却不应仅仅局限于经济穷困方面,举 凡人生挫折,事业坎坷,人到了穷途末路,都可以理解为“穷”的 范围。 而凡是到了这些关头,君子都应该具有“固穷”的胸襟和气度,既来之,则安之,走出困境。 而不应该“穷斯滥矣”,胡作 非为,铤而走险或投机取巧,甚至屈态变节,苟且偷生。 说到底,不过是一个人应当如何战胜逆境,走出困境的问题。 自古雄才多磨难,圣人尚有断粮饿饭的时候,我们受一点穷困又算得了什么呢? 。 6.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拜读穿扬兄犀文,其实我提出诗歌大众化的创作倾向,我本身也不具备充足的信心,对这个命题,我内心里也有很多疑惑。一方面我感到现在很多意识流诗歌已经丧失了美学价值,但我本人并不反对意识流,我主张诗坛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人类选择一种认识世界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完全可以是多样性的,谁也无法规定和制约;二、同意你的观点,对美的欣赏,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一朵鲜花和一棵野树同样都是美的,只是基于每个人经历和文化意识的不同,产生了喜好;三、我写那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呼吁编辑审稿时更加注重丰富性,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以让烟雨的诗歌更加精彩!最后,喜欢穿杨兄讲真话的性格,我历来主张观点多争论和交流,这样才有利于文化也包括个人的进步!【百穿杨】:说得非常好。我主要是针对另一篇文章的观点。关键的问题是,网络诗歌普遍水平不高,不代表当今诗歌水平和方向,事实是:很多的网络诗歌,已经失去了美学意义,不构成诗歌的要义,这也是你的观点,我十分赞同。诗歌若走向真正的复兴和繁荣,需要全民族文化精神的进步。谢谢关注,问好朋友![2012-09-11 14:15:17]【绍庆】评论于:2012-09-11 07:36:19 早上来拜读佳作,问好!(:012)(:012) 7.什么样的诗歌是好诗歌拜读穿扬兄犀文,其实我提出诗歌大众化的创作倾向,我本身也不具备充足的信心,对这个命题,我内心里也有很多疑惑。 一方面我感到现在很多意识流诗歌已经丧失了美学价值,但我本人并不反对意识流,我主张诗坛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人类选择一种认识世界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完全可以是多样性的,谁也无法规定和制约;二、同意你的观点,对美的欣赏,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一朵鲜花和一棵野树同样都是美的,只是基于每个人经历和文化意识的不同,产生了喜好;三、我写那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呼吁编辑审稿时更加注重丰富性,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以让烟雨的诗歌更加精彩!最后,喜欢穿杨兄讲真话的性格,我历来主张观点多争论和交流,这样才有利于文化也包括个人的进步!【百穿杨】:说得非常好。我主要是针对另一篇文章的观点。 关键的问题是,网络诗歌普遍水平不高,不代表当今诗歌水平和方向,事实是:很多的网络诗歌,已经失去了美学意义,不构成诗歌的要义,这也是你的观点,我十分赞同。诗歌若走向真正的复兴和繁荣,需要全民族文化精神的进步。 谢谢关注,问好朋友![2012-09-11 14:15:17]【绍庆】评论于:2012-09-11 07:36:19 早上来拜读佳作,问好!(:012)(:012)。 8.七月诗派的胡风的诗歌理论是什么胡风( 1902-1985年),原名张光人,湖北蕲春人,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以 政治抒情诗见长。 早期诗作大多数收于诗集《野花与箭》中,抗战时期出版过《为祖国而歌》等诗集。胡风并不是以其诗而著名,其主要是以一个诗歌理论家的身份 而立足的,他的理论主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强调现实主义诗歌的现实主义的 第一要义就是参加战斗,用他的文艺活动,也用他的行动全部,要求诗人首先要努力做人,也就是先要端正自己生活的态度问题,然后再追求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的 统一。第二,强调诗人的主体性,要求诗人应该和他所歌唱的对象完全融合,即主 客观要统一。 这种观点与**讲话中所强调的要“为大众服务”相反,所以建国后受到了严厉的批判。 9.给诗歌配乐用什么音乐与诗,相伴而生。 诗歌中必然有音乐,诗歌本身具有韵律节奏,以恰当的音乐为背景,能烘托和谐的诗意氛围、酝酿相应的情感、丰富诗歌的表现力,提升诗歌感染力。为诗歌配乐的要义在于和谐。 鉴赏诗歌可从多个方面入手,如理解诗歌意象,探究诗歌的意境等等。在此,我想着重从音乐与诗歌的关系角度来谈点感受。 诗歌中必然有音乐,一是说诗歌本身所具的韵律节奏。同时,作为两个独立的艺术形式,音乐对诗歌又独具烘托力。 这里,我主要就这一方面来谈。以恰当的音乐为背景,能烘托和谐的诗意氛围、酝酿相应的情感、丰富诗歌的表现力,提升诗歌感染力。 我听过一些诗歌朗诵,主要是爱情诗歌。以著名配音演员乔榛、达式常、曹雷等人的朗读最具感染力,一方面是这些著名艺术家他们对这些诗歌情感领会和把握非常精准,同时又对其进行艺术再创作,以他们的朗读丰富了这些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其中所选配的音乐也同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戴望舒的《雨巷》,乐曲奏响了,清晰的哗啦哗啦的雨声让人感觉到了夜的宁静,惆怅寂寥悠长之感顿然而生;为舒婷《致橡树》选配的是肖邦《夜曲》,清幽宁静的乐音泛起,一位女性在静夜里所表露的对爱情纯洁独立执着的独白感染打动着每一个聆听者;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起拍仿佛潺潺流淌的溪水轻快奔流,涌动为爱而奉献的快乐和坚定美好的信念。 相对而言,抒情诗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更容易些,轻音乐或恰当的钢琴、提琴、长笛、排箫等器乐独奏也几乎都可以有选择地配用。 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和读本中中外现当代抒情诗大约有38首,有些可以很容易找到与之匹配的音乐,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选择的是一首夏威夷民歌《骊歌》为其配乐,《骊歌》原本就是离别之歌,这首乐曲轻悠舒缓,明亮中又有淡淡的忧伤,仿佛夕阳下薄雾氤氲,星河渐现,天上星与水中星交相辉映,很符合《再别康桥》的情与景,所以序曲一起,那喃喃的离情别绪就弥漫开来。 同学们很快就可以入境,和着节奏,轻声朗读溶进康桥的世界。再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选配的是一首以大海为主题的轻音乐《浪尖上的钢琴》,海浪轻拍着海岸,清新、明朗的轻音乐曲随之而来,很符合这首诗歌所表达的对朴素、温暖、恬静的生活的向往。 但同样是以大海为主题,这张音乐专辑就不太适合普希金《致大海》,因为轻音乐的轻柔、宁静的风格不足以表达普希金面对大海时深沉的思绪和对大海所象征的自由精神的赞美。对这类诗歌,轻音乐的情感力度达不到,交响乐则更合适些。 教材中有一篇穆旦的《赞美》,就可以以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很慢的慢板为其配乐,音乐表现的是背井离乡来到新大陆的游子对故乡的怀恋,亲切、哀婉、低沉、悲怆的思乡主题与《赞美》这首诗的情感内涵非常吻合。这类极富激情或内蕴深邃的诗作,其配乐也相应或气势宏伟或感情深沉。 另外,还有一种音乐不失为诗歌配乐的一个好的选择方向,那就是电影音乐。电影音乐其本身就具有很明确的主题和情节性,因此选择恰当的电影音乐为诗歌配乐,其在烘托氛围,表达主题上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至今我还记得几年前在一次本校元旦文艺汇演中,有位同学所朗诵的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她选配的是电影《辛德勒名单》的主题音乐,死亡、沉痛、哀悼,诗的主题和音乐的主题那般吻合,再加上朗诵者对诗歌感情的准确把握和表达,即使这只是整台欢乐的文艺演出中的一个节目,它还是深深感染打动了每一位观众。 为诗歌配乐的要义在于和谐,音乐的作用是营造一个适合诗歌主题和意境的氛围,充分释放诗歌的感染力。 所以在为古典诗歌配乐时,选用中国传统古曲更和谐,更符合诗境。第三册第二、三单元全是中国古典诗歌,《诗经》、楚辞、汉魏诗歌,唐诗宋词等大量的古典诗词,为其选配恰当的古曲音乐,既加强古典诗词韵味,同时也让现时代的同学们综合领略中国古典艺术独有的意境。 比如,可以用古琴曲为屈原的《离骚》配乐,古琴特有的沉郁顿挫、厚重舒缓的音色和《搔首问天》这支曲子都可以很好地表达屈原“长叹息以掩涕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愤和执着。再如,白居易《琵琶行》,其中精彩的音乐描写,选择几段琵琶曲如《渔舟唱晚》《十面埋伏》让同学直接感受何为“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结合诗歌仔细品味其在音乐描写上的精湛之处,会有很好收效。 此外,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也是必要的,如清幽的箫比较适合表现空灵意境的诗歌,笛的音色显得清亮明朗些,埙适于古朴辽远,古筝、琵琶的表现力都很丰富,或轻柔、刚劲,或悠缓、急促等等。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意境风格选择相匹配的音乐营造氛围,帮助诵读者尽快入境,加强对诗歌的充分领悟。 音乐与诗和谐相配,这两种具有无限想象力的艺术形式的完美组合,在我们的诗歌教学中,其目的是以恰当的音乐为背景,和谐地烘托诗意氛围、酝酿相应的情感、丰富诗歌的表现力,提升诗歌感染力,帮助学习者加强对诗歌的领悟。其中,诗歌是主体,音乐为。 10.如何辨析诗词意象,把握诗词意境具体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看画面形、色、动、静,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是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