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湘西诗句1、湘西斜日边(唐·刘昭禹·《晚霁望岳麓》) 2、湘西古渡夕阳明(宋·释普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3、近在湘西原(唐·柳宗元·《种仙灵毗》) 4、昔者湘西借榻眠(宋·赵蕃·《呈潘潭州十首》) 5、愿卜湘西冉溪地(唐·柳宗元·《冉溪》) 6、湘西一回首(宋·赵蕃·《初夏山居有怀长沙从游四首》) 7、想见湘西路(宋·赵蕃·《初夏山居有怀长沙从游四首》) 8、湘西古刹双蹲蹲(唐·刘禹锡·《唐侍御寄游道林岳麓二寺诗,并沈中丞姚员外》) 9、北望三湘西九嶷(宋·黄梦得·《句》) 10、我欲湘西看(宋·赵蕃·《次滕彦真韵三首》) 11、平生耳里湘西寺(宋·张嵲·《游岳麓寺三首》) 12、湘西不得归关羽(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 13、湘西明在眼(宋·曹彦约·《盘谷胡季随挽章二首》) 14、湘西一杯酒(宋·赵蕃·《次韵酬吴德夫去秋送行之作》) 15、湘西寻旧盟(宋·赵蕃·《次韵王照邻去秋送行并呈滕彦真》) 16、湘西不屡来(宋·赵蕃·《同见可过书院》) 17、梦寐湘西游(宋·孔武仲·《奉酬李时发岳麓见寄》) 18、兴落古湘西(宋·赵蕃·《衡山道中怀清江旧游寄长沙诸公》) 19、湘西绝学今谁绍(宋·赵汝腾·《谢胡绣使招饮》) 20、珍重湘西山与水(宋·郑刚中·《先君守官司醴陵日予尝随先生读书岳麓山法华》) 2.名人写湘西的诗文少时陈力希公候,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作者 柳宗元 林壑盘纡松径深,华台暇日暂登临。 云开楚岫千重出,日落苍梧万里阴。作者 张嵲 远山未释云,近山复垂雨。 清风飒然下,吹落何处所。虽为湘中客,湘西不屡来。 晨舟冒雨过,晚櫂乘风回。看山亦何有,要落渔樵叟。 我虽甚爱之,可暂不可久。吾弟之于画,赵遥殆能事。 好作渡湘图,他时寄离思。 作者 赵蕃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隶属湖南省,是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之间,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 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管辖7县1市,国土面积15462平方公里。湘西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2016年,常住人口26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3.51万人,农村人口150.09万人,城镇化率43%;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7.21%。 2015年湘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2亿元,比2014年增长9.2%。 湘西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辖区内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州内人文古迹众多,老司城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 湘西也是武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3.屈原的哪些诗歌和湖南湘西有关在湖南期间,屈原究竟去过哪些地方?后人仅能从其传世诗篇中寻找他仓皇的足迹。 综合各种考证、注疏文字,我们隐约地看到一条漫长、沉痛的流放之路:屈原怀着被怀疑、被驱逐的屈辱,从湖北武昌南行,经洞庭湖进入湖南境内,先后往返、滞留于沅、湘流域之间,至岳阳、常德、沅陵、桃江、长沙 、辰溪、泸溪、溆浦等地,最后在汨罗停住脚步,并最终自沉于汨罗江。 跳水夺金诺基亚赠票 南加大全球EMBA开学 三星电子再助2004WCG E歌时代来临了! 鄂渚--湘沅--枉渚--辰阳--溆浦--枉渚--洞庭湖--汨罗江--南阳里--玉笥山。这是胡敬君列出的线路。 “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屈原《涉江》) 据考证,上述诗句中提到的“鄂渚”, 即今湖北武昌;“枉渚”,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南枉人山之西;“辰阳”,即今湖南辰溪县;“溆浦”,即今湖南溆浦县。 顷襄王3年,屈原再遭放逐时,身在“鄂渚”;顷襄王8年,到“溆浦”大约呆了3年; 顷襄王11年左右,屈原自“溆浦”直返“汨罗”。 4.要一篇赞美湘西的文章 要以赞美家乡的写 好的给10矮寨公路体验在湘西大地神秘的崇山峻岭之间,充满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如果说南方长城、黄丝桥堡垒的历史过于久远的话,那么纵横辗转,飞架盘桓于陡崖峭壁之间的矮寨公路奇观,则不得不让人惊叹近现代湘西人的勤劳、勇敢和睿智。今年盛夏,在矮寨公路通车70周年之际,慕名远道而来的我顶着酷暑,沿着这段公路徒步上山,又乘车原路回返,有幸以两种不同的方式体验考察了这举世罕见的工程奇景。 矮寨公路奇观,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北坡的大山上,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政府为抗战大撤退而紧急修筑的“湘川公路”,也就是现在的319国道和209国道中最为险要的爬坡路段。这段公路虽然全长只有六公里,但其修筑地势之险、施工难度之大、工程设计之精巧,足以居全国之冠。 而就其重要性而言,又可谓是沟通湖南与重庆、四川交通的咽喉。从吉首市乘车出发,半小时后就到了矮寨镇。 这个坐落在山谷中苗家集镇虽然不大,但由于地处交通要冲,加之附近德夯景区的旅游开发,知名度却颇高。在镇上至今能看到许多古老而坚固的石板屋,据说都是当年公路施工大军遗留下的。 沿着公路走出矮寨镇不远,是一座横跨峒河的大桥,这里也是公路爬坡的起点。站在大桥上,抬头可以看到整个公路爬坡的垂直高度足有400多米,而整个山体的坡度却有近70度之巨。 而这样特定的空间,就迫使着公路借助反反复复的 “回头弯”,呈“之”字形地艰难延伸。徒步前行约两公里,公路便始终紧贴着凿开的山崖前进。 此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公路爬升的坡度越来越大,路幅越来越窄,弯道越来越急。而关于路基沉陷、山崖落石、急弯减速的警示标志越来越密集,也的确让人心惊肉跳。 在有的折弯处,前方有悬崖,旁边又是绝壁,甚至满足不了公路做一个180度的折弯的条件,工程设计者却巧妙地设置了一个仅容一辆车通过的圆形转车台,让车在台中围绕圆心转了360度后,再折向上前进。在矮寨公路奇观6公里路程的15道折弯中,使用转车台转向的就有7处之多,足见公路之险。 烈日无情地暴晒,使路面上翻滚着灼人的热浪,而我早已是气喘如牛。当我正欲找一处阴凉歇脚之时,一座处在树荫遮蔽中的公路天桥赫然出现在眼前。 仔细观察,此桥正在209国道2298公里界碑之处,为一石拱桥,桥洞仅容一辆卡车通过,整座桥看上去饱经沧桑。而从石块的堆砌衔接来看,能够看出桥体是当年湘川公路修筑之时的建筑工艺。 正在此处工作的道班工人热情地向我介绍,从这里向上,就是整个矮寨公路最经典也是最险要的路段。稍事休息,我随着道班工人一同前行。 穿过桥洞十余米,才发现公路已行至大山的鞍部,因为前方就是一处悬崖,左侧是另一座山峰,而右侧竟是20多米高的陡峭岩壁。此处离山顶已经不远了,但是公路若要继续延伸的话,此处连设置转车台的条件都不具备。 据道班工人说,当年修路至此之时,遇到这两峰对峙的局面,公路走向曾令工程技术人员一筹莫展。面对触手可及的山顶,难道公路就屈服于峭壁了么?正当他们望山心叹之时,却忽见一骑牛牧童正将手中一竹鞭穿绕不止。 工程师深受启发,恍然大悟,遂决定舍近取远,先把路修向公路左侧坡势平缓的小山头,尔后在小山头与峭壁之间修起了一座公路天桥,形成了“路上天桥桥上路”的工程方案。这样一来,公路绕了一个立体的反“8”字,继续盘旋向上。 公路走向问题解决了,但依据当时的施工水平,要开出一条几乎是悬挂在陡崖上的盘山公路来谈何容易。然而面对艰险,施工大军发扬着湘西人勇往直前的气概,硬是凭借锤子、凿子、箩筐这样简陋的工具,在垂直70米,水平距离不足百米的岩崖上开出了6段“阶梯”,再炸山填坡,将这几段“阶梯”首尾相连,造就了这扭曲盘桓,登“梯”而上的筑路奇迹。 地崩山摧壮士死,矮寨天险变通途。公路登上“阶梯”,到达山顶后,路旁树立有一座历经风霜的“湘川公路死事员公墓”的方尖碑。 而在树碑的地方,就是从山顶观察整个矮寨公路奇观的最佳角度。凭栏眺望,山间的白云触手可及,而山下的房屋、桥梁都已变得那样渺小。 而作为行人,我仅仅是徒步走完这段公路,就已经是汗流浃背。而在当年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为了公路的修通,却先后有数百名英雄的湘西子弟和工程技术人员长眠于大山中。 尽管公墓方尖碑上歌颂筑路英雄的铭文业已损毁,但是当后人驾驶车辆通过这段英雄公路之时,都不得不为筑路者的英勇无畏所叹服。矮寨公路通车后,曾经立有一尊名为“开路先锋”铜像以志纪念,后此像在战乱中被日寇毁坏。 如今,在公路天桥附近的山崖之上,铜像已经被按原型重塑,基座上“开路先锋”的字样由原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亲题。这尊铜像高约6米,为一名神情刚毅的开山工昂首跨立,一手执凿,一手执锤的形象,讴歌了当年的建设者顽强拼搏的精神,以慰先辈,也勉励后人。 而众多开路先锋们所树立的丰碑,也必将与公路奇观一起光耀千古。乘车原路而下,实在是一段惊险刺激的经历,胆小的人连往车窗外看一眼都十分惧怕:在每一个下坡转弯时,分明看着车是冲向万劫不复悬崖,却又看到司机将方。 5.描写凤凰古城的诗词有哪些1,《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 宋代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掰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译文:自从凤凰城被攻破后,掰断头钗,满地都是摔碎的镜子碎片。天涯海角杳无信息。。梦里回到了辽宁海北,魂却断在了玉门关西。 2,《登金陵凤凰台》 唐代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3,《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宋代 李清照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译文: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4,《凤凰台次李太白韵》 宋代 郭祥正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译文:登上了金陵凤凰高台,已经看不见凤凰游的盛景了,只见浩浩长江汹涌澎湃,入海东流。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被掳离故国,唯有当年弃下的白骨,依旧掩埋在长江边野草丛中的古墓中。 5,《念奴娇·凤凰山下》 明代 张红桥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 译文: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为何不在今霄停歇。送别的三叠阳关曲还未唱完,城上啼鸟已经催人离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