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怨刺诗一共有多少篇诗经怨刺诗一共有31篇 《毛诗序》将82篇“风”诗和 49篇“雅”诗列为刺诗,几乎占了全部诗篇的一半,至今公认的怨刺诗仍占全篇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就是《汉书·礼乐志》所说:“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孔颖达曾说:“怨与刺皆自下怨上 之辞。怨者情所恚恨;刺者,责其愆咎,大同小异耳。”在诸多怨刺诗中,有一类讽刺诗, 在针砭时弊,表达主观情感时,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特征。《说文》心部:“怨,恚也。”“恚, 怒也。”《毛传》解释《大雅·瞻?NB421?》的“天何以刺”为“刺,责也。”同样的刺, 《魏风葛屦》的“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就有明显的讽刺之意了,《大雅·桑柔》的“诵言如醉” 一句,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文》:‘诵,讽也。’……诵言即讽谏之言也。” 2.诗经怨刺诗一共有多少篇诗经怨刺诗一共有31篇《毛诗序》将82篇“风”诗和 49篇“雅”诗列为刺诗,几乎占了全部诗篇的一半,至今公认的怨刺诗仍占全篇的三分之一以上 。 这就是《汉书·礼乐志》所说:“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孔颖达曾说:“怨与刺皆自下怨上 之辞。 怨者情所恚恨;刺者,责其愆咎,大同小异耳。”在诸多怨刺诗中,有一类讽刺诗, 在针砭时弊,表达主观情感时,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特征。 《说文》心部:“怨,恚也。”“恚, 怒也。” 《毛传》解释《大雅·瞻?NB421?》的“天何以刺”为“刺,责也。”同样的刺, 《魏风葛屦》的“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就有明显的讽刺之意了,《大雅·桑柔》的“诵言如醉” 一句,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文》:‘诵,讽也。 ’……诵言即讽谏之言也。”。 3.诗经《小雅》的怨刺诗是什么小雅中的怨刺诗,是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忧国哀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 《小雅》中的怨刺诗: 1、《节南山》 先秦:佚名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 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 民言无嘉,惨莫惩嗟。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 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昊天不佣,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 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方茂尔恶,相尔矛矣。 既夷既怿,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 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訩。 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2、《正月》 先秦:佚名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 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茕茕,念我无禄。 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 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 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 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为冈为陵。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 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谓地盖厚,不敢不蹐。维号斯言,有伦有脊。 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 天之扤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则,如不我得。 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 今兹之正,胡然厉矣。燎之方扬,宁或灭之。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 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 终逾绝险,曾是不意。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 潜虽伏矣,亦孔之炤。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昏姻孔云。 念我独兮,忧心殷殷。 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 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 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4.诗经中的怨刺诗 的研究现状大概是什么样的 谢谢讽喻怨刺诗的内容:一、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二、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 讽喻精神的实质: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 这一章我们把重点放在讽喻怨刺诗上,这些诗从内容上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如《板》、《桑柔》;二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十月之交》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这两类诗表现情感虽有不同,精神实质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 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一、忧国忧民的情怀,二、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讽喻怨刺诗的作者被称为讽喻诗人,他们是周代贵族中 的优秀分子,他们的精神品格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 《诗经》讽喻怨刺诗所体现的讽喻精神、讽喻诗人的这种精神品格对后世的作家、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屈原和杜甫就都继承了这种传统。 /viewthread.php?tid=193908/view/141839.htm。 5.简述《诗经》中怨愤讽刺诗的表达方式《诗经》中的诗篇,除三颂全是宗庙祝颂乐歌外,国风和二雅部分主要可分为情、赞、怨、刺四体,刺体,即讽刺诗。《诗经》中的讽刺诗,大约有三十来首。这三十来首虽然都叫讽刺诗,但从讽刺对象、讽刺目的,以及讽刺色彩几方面进行分类考察 政治讽刺诗 《大雅》 《桑柔》 芮良夫讥刺厉王的诗 《板》 假托讽刺同僚,指斥朝政的昏暗 《荡》 借古喻今的手法,假托周文王哀伤商纣的亡国,比喻厉王将会有同样的下场。 《民劳》 讽刺厉王不理朝政,专用坏人当政,使人民不得安宁。 《小雅》 《十月之交》、《小旻》、《正月》、《瞻昂》 6.诗经中讽刺剥削者的诗是硕 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 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 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 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大 意 本诗在今世流传独广,诗中运用“比”的手法,将不劳而获的剥削者比 作肥大贪婪的老鼠,表示对统治者的厌恶与弃绝。劳动者已不堪重负,决定 离开他们,去寻求自己的乐土,但诗人也自知乐土、乐国、乐郊都只能是美 好的幻想,故而诗末长叹“谁之永号!” 7.诗经里的情伤诗篇《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部诗集最初成型于春秋时代,是当时一部重要的书,它和《书》、《易》、《礼》、《乐》、《春秋》并列,是贵族子弟必修的课程之一。《论语》上就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先秦典籍中,它原本只称“诗”、“诗三百”或“三百篇”,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奉儒家著作为经典、“诗”才开始称《诗经》,后世一直沿用了这一名称。 《诗经》这部最古老的诗集,收录了我国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相当于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这500年间的诗歌创作305篇。这部诗集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这种划分与分类,主要是依照音乐上的不同特点作出的(三百篇均为乐歌)。当然,从其内容考察,“风”是存有较多的民歌或民歌色彩的诗;“雅”诗主要是士大夫的作品;“颂”诗全为祭祀的庙堂文学。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诗经》又积累了赋、比、兴丰富的创作经验、表现出卓越的艺术成就,开启了我国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高的地位。 《诗经》中的民歌,大都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劳动者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同时也倾诉了他们对自身遭受残酷剥削与压榨的不满情绪。这类作品的代表作有《周南·苯百》、《魏风·伐檀》、《魏风·硕鼠》、《豳风·七月》等。 《周南·芣苢》,全诗三章,十二句:“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持之。/采采芣苢,薄言衤吉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这是一首典型的劳动之歌,诗中生动描写了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在采集禾苗(车前子,古人以为它的种子可治妇女不孕)时“群歌互答”的愉悦之情。全诗只改换了几个动词,回环复咨,就把妇女们从开始采集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心情的欢快跃然纸上。这是一首热爱生活、赞颂劳动的诗。正如方玉润《诗经原始》所说,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群歌互答,余音吴袭,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令人心旷神怡。而《伐檀》、《硕鼠》这类“怨刺诗“,又深刻地反映出劳动者在沉重的奴役和被压迫中,呼喊出对剥削者的愤慨,揭露了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的罪恶:“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在这不平与愤恨的歌声中,蕴含着人民反抗暴力的自发力量。 其次,在《诗经》的“怨刺诗”中,有不少篇章反映战争和谣役给人民带来的苦痛与巨大灾难。在这类作品中有些士大夫的诗更值得仔细玩赏。如《王风·君子于役》、《朔风·东山》、《小雅·采薇》都是直接再现了战争与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君子于役》写出征夫长期在外,思妇受尽相思之苦的煎熬;《东山》则又极力写出征夫还乡时悲喜交加的复杂心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把征夫的“被征”与“还乡”的复杂心境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类诗,不仅揭示了社会加在人民身上的沉重负担,具有感人的批判力量,而且也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望与追求。而在《小雅》里的一些士大夫的“怨刺”之作中,可以说,揭露是深刻的,抨击是强烈的,表现了下层官吏对“劳逸不均”的不满,对“讹言”的无比痛恨,甚至激情地抒发了他们“感时伤怀,忧心哀民”的情感。如在《小雅·巷伯》中,诗人再也不用任何含蓄,而是一泻无余地奔迸出胸中的激愤:“取彼诲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吴”。应该说,诗人对现实生活中丑恶现象的鞭挞是深刻的。然而统观这些诗,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或直刺时政的弊端;或直接抒发诗人不幸的遭遇;或表现诗人对“谮人”的憎恶等等,均饱含着诗人的强烈爱憎情感,进发着批判力量;另方面我们也需指出,这类作品大都以哀怨起,以哀怨终,表现出一种陷于苦痛之中不能自拔的先天不足,深刻地反映出时代的士人心理。 第三,《诗经》中的情诗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构成《诗经》的重要内容。此类优秀情诗具有感情纯真、意趣高尚、情思优美的共同特征。而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