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巴厘岛的诗歌

1.巴厘岛有着怎样的景观

印度尼西亚素有“千岛之国”之称,由13677座岛屿组成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如 同一串翡翠放在浩渺的南太平洋上,巴厘岛则被公认为是这串翡翠上最为璀灿夺目的明珠。

在有钱的西方人的眼里,巴厘岛是一座“天堂岛”;在笃信宗教的东方人眼里, 巴厘岛是一座“神仙岛”。 向往天堂的人到这里追求的是享受,向往神仙的人到这里喜欢参拜寺庙神佛。

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思,巴厘岛都成了很多人心目中一生必去的地方之一,从而大大提高了它的名声,以至于不少人仅知道巴厘岛,却不知道它属于印尼。西方人所认可的度假胜地必须具备三个S:sun(阳光)、sand(沙滩)、sea(大海)。

巴厘岛不仅三S倶全,而且都是最优等的。来到巴厘岛上,满目都是蓝天、白云、银沙、碧水,数不清的亮丽色彩装点着绵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沙滩。

如果你想坐在海滩上欣赏美妙绝伦的落日,那就请到名列世界十佳日落景观的金巴兰海滩,它位于巴里岛机场南边,附近有一个小渔村。 当耀眼的阳光渐渐淡没,整个天边变成了一片金黄。

突然间,太阳就好像被一条看不见的丝线飞快地拉进海底,只剩下金色的云朵散射着柔光,只剩下海天连成的一片灰蓝。观看着这令人陶醉的美景,却不要忘记享用海鲜大餐金巴兰海滩上到处都是海鲜餐厅,一家家都把桌椅摆到沙滩上来,各式各样的鱼类、螃蟹、大明虾,还有龙虾,新鲜得活蹦乱跳,勾动着游客的食欲。

就着烛光,还有小型乐队伴奏,吃饭这等俗事竟也变得浪漫无比。如果你想享受日光浴和戏水的乐趣,那就请到库塔海滩来。

这里是巴厘岛上 最繁华、游人最多的地方,度假村、商店、餐厅、俱乐部比比皆是,晒得黑黑的游人随 处可见。难得的是这里的环境保持得非常好,海滩总是那样干干净净,海水总是那 样碧绿清澈。

库塔海滩还有很好的冲浪海域。从拎着滑浪板而去的游人脸 上,你看到的是兴奋和跃跃欲试;从拎着滑浪板缓缓而回的游人脸上,你看到的则 是满足与意犹未尽。

能躺在巴厘岛的沙滩上,仰望着优游的白云,尽情沐浴着南太平洋的日光,甚 至是在阳光下发呆,那绝对是一种奢华。 而巴厘岛上另一个奢华的享受便是闻名 世界的SPA(水疗)。

巴厘岛是SPA的最早发源地之一,有些SPA台就设在海边。 躺在敞开的亭子里,眼睛里是椰林树影,耳朵里是海浪波涛,鼻子里是花香、精油 香,感觉着水的柔滑,舒坦渐渐渗透着骨子里,恍然间仿佛成了神仙。

尽可以冲着诸般享受前去巴厘岛,但如果忘记了解这里的风俗民情,那真是天 大的遗憾。印度尼西亚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唯有巴厘岛迥然有异。

它的西方色 彩很浓,这也是西方人喜欢它的一个重要原因。1588年有三个荷兰航海家因为船 只失事漂流到了巴厘岛上,立刻爱上了这个天堂一般的地方。

后来能够搭船回国 时,只有一个人愿意回国。荷兰人统治了这个岛数百年,使它至今仍保有许多殖民 。

时代的特征。直到1945年印度尼西亚独立,巴厘岛才重回印尼的怀抱。

对巴厘岛影响最深的是印度教。公元14世纪左右,印度教大规模进入巴厘岛,和原来的佛教相融合,当地人习惯上将其称为“兴都教”或“巴厘印度教”。

在 宗教的影响下,岛上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习俗。几乎家家都供奉有神龛,各种神庙随 处可见,城有城庙,村有村庙,全岛神庙的总数近15000个,朝拜的香火早晚不断。

到巴厘岛上一般都去海神庙。它盖在海边的一块巨岩上。

涨潮时,四周海水 环绕,和陆地完全隔离,落潮时方可相通。 海神庙建于16世纪,巨岩下方对岸的岩 壁上有几条有毒的海蛇,传说是海神庙的守护神。

相传海神庙建成时忽逢巨浪,寺 庙岌岌可危,寺内和尚解下身上的腰带抛入海中,腰带化为两条海蛇,终于镇住了 风浪。巴厘岛人信奉宗教非常虔诚,朝拜晚祈,成了岛民日常生活的核心。

在巴厘岛 上,一年中各种与宗教有关的节日多达198个,其中有32个节日要通宵达旦地跳 舞唱歌,不明就里的外国游客还以为岛上每天都在过节。宗教节日上的舞蹈大多 要由未成年的女孩来跳,所以岛上孩子从3岁起就练习歌舞,男孩子从小就会摆弄 很复杂的乐器。

女孩子从小就能连续跳舞几个小时,不仅不出汗,脸上也无倦意。 巴厘岛人能歌善舞,与这种训练大有关系。

如果你有幸能在巴厘岛上参加一次宗教仪式,那简直就是在观看精彩的艺术 表演。在传统乐器“加美兰”悠扬的音乐中,连绵数百米的祭神队伍从大路上款款 走来。

男子们头扎白色头巾,腰裹黑白方格纱笼,扛着造型各异的神像,有的还跳 着粗犷有力的舞蹈。女人们穿着色彩亮丽的服装,戴着精美的首饰,腰身挺得笔 直,头上顶着堆扎成小山似的供品,每个人都是那么美丽动人,每个人都是那么婀 娜多姿。

巴厘岛上的男人是全印尼体魄最健美的男子,而巴厘岛上的女人则是全印尼 最标致的女性,高矮适中,体态匀称。 只是由于外来文明的影响,她们才戴上了乳 罩之类的东西,早先曾是大模大样地挺着**,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犹如女神 一样不容你生出邪念。

相比之下,巴厘岛上男人要比女人轻闲多了。女人做生意下地干活,男人在家 里带孩子收拾屋子,闲暇的时间便制作些图案繁复的木雕和石雕。

2.求巴厘岛的故事 所有歌曲+歌词

/source/4/3/9/9/4399AkdnK1GE.wma

巴厘岛的故事——remember.

http://58.53.128.137/hiiljj/jpqlk.mp3

巴厘岛的故事——my love,

愿对你有所帮助。

3.巴厘岛的文字介绍

巴厘岛(Bali)是印度尼西亚岛屿,位于小巽他群岛西端,大致呈菱形,主轴为东西走向。面积约5620㎞²,人口约315万人。地势东高西低,山脉横贯,有10余座火山锥,东部的阿贡火山海拔3142米,是全岛最高峰。

巴厘岛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干季约6个月。经济发达,人口密度仅次于爪哇,居全国第二位。

巴厘岛居民主要是巴厘人,信奉印度教,以庙宇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纺织、歌舞和风景闻名于世,为世界旅游圣地之一。

巴厘岛万种风情,景物甚为绮丽。因此它还享有多种别称,如“神明之岛”、“恶魔之岛”、“罗曼斯岛”、“绮丽之岛”、“天堂之岛”、“魔幻之岛”、“花之岛”等。2015年由美国著名旅游杂志《旅游+休闲》一项调查结果把印尼巴厘岛评为世界上最佳的岛屿之一。

扩展资料

巴厘岛人是由多种南岛移民以及约前2500年的史前时代混血所组成。大约在公元前300年时的青铜器时代,巴厘岛已有非常进步的文化;仍在使用的农田灌溉组织(Subak),和灌溉系统就是沿袭自当时。

大约10世纪时,印度文明影响全东南亚,经过爪哇岛传入巴厘岛,提供后来巴厘文学、艺术、社会组织和政治的雏形。13世纪时,信奉印度教的爪哇人开始统治巴厘;公元1515年伊斯兰教(Islam)传入爪哇,促使了大批印度教的僧侣、贵族、军人、工匠和艺术家逃亡巴厘,造成16世纪巴厘的黄金时代。

也就在这个时候,来自欧洲的白人开始拜访巴厘。在荷兰探险家们的形容中 ,巴厘异教徒的神秘色彩、富足的社会文化和温暖的气候,令荷兰人既好奇又心动,幻想着只要将荷兰的文明和商业带进巴厘,就可引导巴厘人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1908年,荷兰的国旗终于插遍了全印度尼西亚和巴厘岛,巴厘的贵族们在几次为尊严而自杀的普普坦仪式中,结束了贵族统治的时代。荷兰人统治了巴厘34年,接着在二次大战时日本人又占据了三年;直到1949年,在联合国的干涉下,荷兰才退出印度尼西亚,岛民温和的巴厘,自然成为独立后印度尼西亚的一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厘岛 (世界著名旅游岛)

4.关于巴厘岛的故事

韩国电视剧《巴厘岛的故事》在民因公事而与未婚妻英珠一同来到印尼的支社,尽管他劝告英珠这次只是短暂的出差而已,但英珠却为见昔日男友一面而执意前往。自从与英珠分手后,仁旭来印尼工作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来,单调反复的工作以外,所见到的就是高尔夫球及游泳池。他从不与这里的韩国人来往,反而生活在更加封闭的世界中。他精通英语和印尼语,因此同当地人混得相当熟。他除了工作以外,很少与支社里的人来往,所以职员们都很怕他。听说P公司将与英珠家的公司合并,仁旭决定辞职。他希望在离开印尼之前游览一下巴厘岛,于是递交了度假申请,却因支社长在民的到来而推迟了一天。于在民视察工厂之际,英珠来找仁旭。在英珠的请求下,二人来到巴厘岛,却意外在机场看见正在等候在那里的在民。三人同餐的餐桌上,在民与仁旭暗暗较着劲,仁旭撇下二人走出餐厅。在路上,偶然发现正在做导游小姐的秀贞,从此他的生活也随着这个女孩发生了变化……韩剧《巴厘岛的故事》

相关
上一篇
诗经溱肴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