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带兴的诗歌

1.诗题带兴的诗歌有哪些

秋兴八首·其一

作者: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

①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②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

③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④兼天涌:波浪滔天。

⑤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⑥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⑦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⑧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⑨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砧:捣衣石。

【简析】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八篇的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至于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秋兴八首》为杜甫惨淡经营之作,或即景含情,或借古喻今,或直斥无隐,或欲说还休,必须细心体会,方能领略诗的妙处。

《秋兴八首》为历代评家所重。当代学者叶嘉莹编有《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可参。

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常见的意象,《秋兴》八首也以之为主体意象。这里所选的第一首即为领起之作,《读杜心解》云:"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那条"波浪兼天"的大江,是永恒的时间纽带,它牵系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淘洗着无数王朝的更替,冲洗着无数生命的流程。读杜诗,要首先读懂他的秋天和大江。

《唐宋诗醇》引钱谦益云:"首篇颔联悲壮,颈联凄紧,以节则杪秋,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所作也。"

2.诗题带兴的诗歌有哪些

秋兴八首·其一 作者: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 ①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②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 ③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④兼天涌:波浪滔天。

⑤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

"接地"又作"匝地"。 ⑥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⑦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⑧催刀尺:指赶裁冬衣。

"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⑨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

砧:捣衣石。 【简析】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八篇的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

至于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秋兴八首》为杜甫惨淡经营之作,或即景含情,或借古喻今,或直斥无隐,或欲说还休,必须细心体会,方能领略诗的妙处。

《秋兴八首》为历代评家所重。当代学者叶嘉莹编有《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可参。

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常见的意象,《秋兴》八首也以之为主体意象。这里所选的第一首即为领起之作,《读杜心解》云:"首章,八诗之纲领也。

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

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那条"波浪兼天"的大江,是永恒的时间纽带,它牵系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淘洗着无数王朝的更替,冲洗着无数生命的流程。

读杜诗,要首先读懂他的秋天和大江。 《唐宋诗醇》引钱谦益云:"首篇颔联悲壮,颈联凄紧,以节则杪秋,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

末句标举兴会,略有五重,所谓嵯峨萧瑟,真不可言"。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所作也。

3.一首题目带"兴"字的诗歌

与胡兴安夜别 何逊 居人行转轼, 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筵笑, 分为两地愁。 路湿寒塘草, 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 独守故园秋。 赠周散骑兴嗣 吴均 子云好饮酒, 家在成都县。

制赋已百篇, 弹琴复千转。 敬通不富豪, 相如本贫贱。

共作失职人, 包山一相见。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题兴化寺园亭 贾岛 破却千家作一池, 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 荆棘满亭君自知。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秋望兴庆宫 戎昱 先皇歌舞地,今日未游巡。

幽咽龙池水,凄凉御榻尘。 随风秋树叶,对月老宫人。

万事如桑海,悲来欲恸神。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 袁枚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献始兴公 王维 〔时拜右拾遗〕 宁栖野树林。

宁饮涧水(一作中)流。 不用坐【粱】(梁)肉。

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

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

守任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

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

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

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

曲私非所求。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王维 夜静群动息。

蟪蛄声悠悠。 庭槐北风响。

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翰。

及时当云浮。 吾生将白首。

岁晏思沧州。 高足在旦暮。

肯为南亩俦。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王昌龄 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州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乘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杂兴 王昌龄 握中铜匕首,纷锉楚山铁。

义士频报仇,杀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

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秋兴 王昌龄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间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王昌龄 斋心问易太阳宫,八卦真形一气中。

仙老言余鹤飞去,玉清坛上雨蒙蒙。 杂兴三首 白居易 楚王多内宠,倾国选嫔妃。

又爱从禽乐,驰骋每相随。 锦鞲臂花隼,罗袂控金羁。

遂习宫中女,皆如马上儿。 色禽合为荒,刑政两已衰。

云梦春仍猎,章华夜不归。 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

美人挟银镝,一发叠双飞。 飞鸿惊断行,敛翅避峨眉。

君王顾之笑,弓箭生光辉。 回眸语君曰:昔闻庄王时, 有一愚夫人,其名曰樊姬, 不有此游乐,三载断鲜肥。

越国政初荒,越天旱不已。 风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

国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 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

余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澹滟九折池,萦回十余里。

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 左右好风来,香动芙蓉蕊。

但爱芙蓉香,又种芙蓉子。 不念阊门外,千里稻苗死! 吴王心日侈,服玩尽奇瑰。

身卧翠羽帐,手持红玉杯。 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

行动自矜顾,数步一徘徊。 小人知所好,怀宝四方来。

奸邪得藉手,从此幸门开。 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

今看君王眼,视之如尘灰。 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 白居易 窗白星汉曙,窗暖灯火余。

坐卷朱里幕,看封紫泥书。 窅窅钟漏尽,曈曈霞景初。

楼台红照曜,松竹青扶疏。 君爱此时好,回头特谓余: 不知上清界,晓景复何如? 清夜琴兴 白居易 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

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

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山路偶兴 白居易 筋力未全衰,仆马不至弱。

又多山水趣,心赏非寂寞。 扪萝上烟岭,蹋石穿云壑。

谷鸟晚仍啼,洞花秋不落。 提笼复携榼,遇胜时停泊。

泉憩茶数瓯,岚行酒一酌。 独吟还独啸,此兴殊未恶。

假使在城时,终年有何乐。 兴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 白居易 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

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晚兴 白居易 极浦收残雨,高城驻落晖。

山明虹半出,松暗鹤双归。 将吏随衙散,文书入务稀。

闲吟倚新竹,筠粉污朱衣。 送李校书趁寒食归义兴山居 白居易 大见腾腾诗酒客,不忧生计似君稀。

到舍将何作寒食,满船唯载树阴归。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宿东亭晓兴 白居易 温温土炉火,耿耿纱笼烛。

独抱一张琴,夜入东斋宿。 。

4.一首题目带"兴"字的诗歌

与胡兴安夜别 何逊 居人行转轼, 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筵笑, 分为两地愁。 路湿寒塘草, 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 独守故园秋。 赠周散骑兴嗣 吴均 子云好饮酒, 家在成都县。

制赋已百篇, 弹琴复千转。 敬通不富豪, 相如本贫贱。

共作失职人, 包山一相见。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题兴化寺园亭 贾岛 破却千家作一池, 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 荆棘满亭君自知。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秋望兴庆宫 戎昱 先皇歌舞地,今日未游巡。

幽咽龙池水,凄凉御榻尘。 随风秋树叶,对月老宫人。

万事如桑海,悲来欲恸神。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 袁枚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献始兴公 王维 〔时拜右拾遗〕 宁栖野树林。

宁饮涧水(一作中)流。 不用坐(梁)肉。

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

布褐将白头。 任智诚则短。

守任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

安问党与雠。 所不卖公器。

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

可为帐下不。 感激有公议。

曲私非所求。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王维 夜静群动息。

蟪蛄声悠悠。 庭槐北风响。

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翰。

及时当云浮。 吾生将白首。

岁晏思沧州。 高足在旦暮。

肯为南亩俦。 缑氏尉沈兴宗置酒南溪留赠 王昌龄 林色与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渔舟,棹月情已醉。 始穷清源口,壑绝人境异。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阴地。 久之风榛寂,远闻樵声至。

海雁时独飞,永然沧州意。 古时青冥客,灭迹沦一尉。

吾子踌躇心,岂其纷埃事。 缑峰信所克,济北余乃遂。

齐物意已会,息肩理犹未。 卷舒形性表,脱略贤哲议。

乘月期角巾,饭僧嵩阳寺。 杂兴 王昌龄 握中铜匕首,纷锉楚山铁。

义士频报仇,杀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终被狼虎灭。

一举无两全,荆轲遂为血。 诚知匹夫勇,何取万人杰。

无道吞诸侯,坐见九州裂。 秋兴 王昌龄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

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

或间余所营,刈黍就寒谷。 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王昌龄 斋心问易太阳宫,八卦真形一气中。

仙老言余鹤飞去,玉清坛上雨蒙蒙。 杂兴三首 白居易 楚王多内宠,倾国选嫔妃。

又爱从禽乐,驰骋每相随。 锦鞲臂花隼,罗袂控金羁。

遂习宫中女,皆如马上儿。 色禽合为荒,刑政两已衰。

云梦春仍猎,章华夜不归。 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

美人挟银镝,一发叠双飞。 飞鸿惊断行,敛翅避峨眉。

君王顾之笑,弓箭生光辉。 回眸语君曰:昔闻庄王时, 有一愚夫人,其名曰樊姬, 不有此游乐,三载断鲜肥。

越国政初荒,越天旱不已。 风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

国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 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

余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澹滟九折池,萦回十余里。

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 左右好风来,香动芙蓉蕊。

但爱芙蓉香,又种芙蓉子。 不念阊门外,千里稻苗死! 吴王心日侈,服玩尽奇瑰。

身卧翠羽帐,手持红玉杯。 冠垂明月珠,带束通天犀。

行动自矜顾,数步一徘徊。 小人知所好,怀宝四方来。

奸邪得藉手,从此幸门开。 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

今看君王眼,视之如尘灰。 伍员谏已死,浮尸去不回。

姑苏台下草,麋鹿暗生麑。 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 白居易 窗白星汉曙,窗暖灯火余。

坐卷朱里幕,看封紫泥书。 窅窅钟漏尽,曈曈霞景初。

楼台红照曜,松竹青扶疏。 君爱此时好,回头特谓余: 不知上清界,晓景复何如? 清夜琴兴 白居易 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

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

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山路偶兴 白居易 筋力未全衰,仆马不至弱。

又多山水趣,心赏非寂寞。 扪萝上烟岭,蹋石穿云壑。

谷鸟晚仍啼,洞花秋不落。 提笼复携榼,遇胜时停泊。

泉憩茶数瓯,岚行酒一酌。 独吟还独啸,此兴殊未恶。

假使在城时,终年有何乐。 兴果上人殁时题此诀别兼简二林僧社 白居易 本结菩提香火社,为嫌烦恼电泡身。

不须惆怅从师去,先请西方作主人。 晚兴 白居易 极浦收残雨,高城驻落晖。

山明虹半出,松暗鹤双归。 将吏随衙散,文书入务稀。

闲吟倚新竹,筠粉污朱衣。 送李校书趁寒食归义兴山居 白居易 大见腾腾诗酒客,不忧生计似君稀。

到舍将何作寒食,满船唯载树阴归。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

5.诗歌的“比”和“兴”各指什么意思

什么叫“起兴”,说来话长.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位姓毛的学者,不知其名.有人说是毛亨,有人说是毛苌,弄不清楚,相传称为毛公.毛公研究《诗经》,给每一篇诗标明了主题思想,称为“诗序”.卷首有一篇总序,称为大序,于是每首诗的序,就称为“小序”.在《大序》中,他提出了诗的“六义”.他说:“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他所谓诗的六种意义,其实是诗的体裁和创作方法.“风、雅、颂”是诗的三种作用.因作用不同而体裁也不同.《诗经》这部古代诗选集是按照“风、雅、颂”三种作用来编定的,“赋,比、兴”是创作方法.但是这位毛公解释了“风、雅、颂”,而没有解释“赋、比、兴”,好像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后来郑玄笺注《诗经》,常常在诗的第一章下注曰:“兴也.”但是他绝不注出“比也”,或“赋也”.他以为比和赋是人人都知道的,不用注明.只有兴,他还特别作了解释:“兴是譬喻之意.意有不尽,故题曰兴.”意思是说:兴也是譬喻(比),不过不是单纯的对比,而是超越了对比的范围的.因此,他专把用“兴”的手法做的诗注明,使读者了解比和兴的区别.从此以后,我国古典诗歌的刨作方法,就一直用“赋、比、兴”三字来说明.刘勰的《文心雕龙》里有一篇《铨赋》,又有一篇《比兴》,对这三个字作了细致的解释.现在我把他对赋、比、兴所下的定义节录在这里:赋——赋者,铺也.铺采捕文.体物写意也.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也.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蓄愤以斥言,兴则环比以托讽.盖随时之义不一,故诗人之志有二也.这些铨释,为六朝人的文体所局限,今天看来,不够明确.到南宋时,朱熹作《诗经集传》,他在每一首诗下都注明了“赋也”、“比也”或“兴也”.他还给每一个字下了简明的定义: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赋就是正面描写某一事物,修辞上可以用渲染、夸张的手法.比是引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外一个事物.兴是先讲一个事物,引起主题思想中要用到的事物.这三种创作方法,赋最单纯,比和兴则似同实异,在某些作品中,不易区别.刘勰也说:“比显而兴隐”.(《文心雕龙·比兴》)朱熹对某些诗的注释,曾用“赋而兴也”,或“比而兴也”,可知他也感到不容易划定.由此,我们应当注意,这三个字并不代表绝然不同的三种创作方法,特别是比和兴.我们可以说,比是直接的比喻,兴是间接的比喻.从比喻这一作用来看,它们原是相同的.所以在文学批评的术语中,“比兴”总是结合成为一个名词,和“赋”对立.而做诗为什么要用比兴手法,为什么不能像散文一样的直说,而偏要用一个事物来比喻或兴起另一个事物?这是为了要用具体的事物形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思想概念,即所谓形象思维.。

相关
上一篇
上沅诗经
下一篇
诗经喓喓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