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霖字的诗句1、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 2、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闲共鹤忘机 3、孤城不见天霖雾宋 苏轼 《渔家傲·一曲阳关情几许》 4、料也应、红泪伴秋霖宋 陆游 《满江红·危堞朱栏》 5、便道为霖消息来宋 辛弃疾 《鹧鸪天·漠漠轻□拨不开》 6、但乞天公三日霖宋 魏了翁 《鹧鸪天·十载交盟可重寻》 7、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 宋 ·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8、霖铃又似鳌山雪 —— 宋 · 刘辰翁《忆秦娥·收灯节》 9、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 魏晋 · 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 10、雨霖铃夜却归秦,犹见张徽一曲新 —— 唐 · 张祜《雨霖铃·雨霖铃夜却归秦》 霖,汉字,读音为lín。基本意思是:久下不停的雨。 《左传·隐九年》写道:“春王正月,大雨霖以震,书始也。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 引申义为恩泽。 2.诗经中风雅颂各是代表什么对于风,雅,颂的解释有种种说法,一般认为是按照音乐来划分的,因为《诗经》的诗篇当初都是乐歌,由于曲调的特点不同,划分三类,后乐谱失传,仅留歌词,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一部乐曲歌词的底本。 *风,地方乐调,这一部分共选了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乐调,称十五国风,共160篇,内容都是民歌,这十五国风是:周南(今陕西,河南之间),召南(今河南,湖北之间),邺,镛,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 其中周南、召南产生于汉水和长江中游,其余为黄河中下游。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周室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者,大部分是民歌。 *“雅”诗就是西周王畿的乐调。王畿,都城地区,就是渭水流域地区,雅诗就是这一地区的乐调,之所以如此,有两种解释:1,雅,同“夏”,周称西周的王畿为“夏”雅乐就是“夏乐”,夏乐就是王畿乐调2:雅,正也,雅乐即正乐,当时称诸侯国的地方音乐为俗乐,周天子的都城是全国的中心,出于尊王观念,把王畿之乐称为“正乐”两种解释都可通。“雅”诗分为大雅,小雅,大小雅类于后代的大小曲,大小调,其中小雅较接近于“国风”可能是未被贵族改造的王畿地方音乐。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多数是贵族之作,少数是人民。关于产生年代,“大雅”大部分是西周初的作品,“大雅”小部分、“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 *“颂”,颂是祭祀用的宗教音乐,内容分为赞美神灵,祖先的功德,颂诗中周颂31篇,产生于王畿地区,渭水流域,是西周初年作品。鲁颂4篇,商颂5篇,它们都是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品,产于鲁国,宋国(宋是商的后代)。 3.含有霖字的诗词《奉和马常侍寺中之作》苏颋怨暑时云谢,愆阳泽暂偏。 鼎陈从祀日,钥动问刑年。绛服龙雩寝,玄冠马使旋。 作霖期傅说,为旱听周宣。河岳阴符启,星辰暗檄传。 浮凉吹景气,飞动洒空烟。飒飒将秋近,沉沉与暝连。 分湍泾水石,合颖雍州田。德施超三五,文雄赋十千。 及斯何以乐,明主敬人天。《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李白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 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稷契和天人,阴阳乃骄蹇。 秋霖剧倒井,昏雾横绝巘。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 潈潈奔溜闻,浩浩惊波转。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饥从漂母食,闲缀羽陵简。园家逢秋蔬,藜藿不满眼。 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 投箸解鹔鹴,换酒醉北堂。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赠张相镐二首》李白神器难窃弄,天狼窥紫宸。六龙迁白日,四海暗胡尘。 昊穹降元宰,君子方经纶。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 秀骨象山岳,英谋合鬼神。佐汉解鸿门,生唐为后身。 拥旄秉金钺,伐鼓乘朱轮。虎将如雷霆,总戎向东巡。 诸侯拜马首,猛士骑鲸鳞。泽被鱼鸟悦,令行草木春。 圣智不失时,建功及良辰。丑虏安足纪,可贻帼与巾。 倒泻溟海珠,尽为入幕珍。冯异献赤伏,邓生倏来臻。 庶同昆阳举,再睹汉仪新。昔为管将鲍,中奔吴隔秦。 一生欲报主,百代思荣亲。其事竟不就,哀哉难重陈。 卧病宿松山,苍茫空四邻。风云激壮志,枯槁惊常伦。 闻君自天来,目张气益振。亚夫得剧孟,敌国空无人。 扪虱对桓公,愿得论悲辛。大块方噫气,何辞鼓青苹。 斯言倘不合,归老汉江滨。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 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富年颇惆怅。 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龙颜惠殊宠,麟阁凭天居。 晚途未云已,蹭蹬遭谗毁。想像晋末时,崩腾胡尘起。 衣冠陷锋镝,戎虏盈朝市。石勒窥神州,刘聪劫天子。 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 六合洒霖雨,万物无凋枯。我挥一杯水,自笑何区区。 因人耻成事,贵欲决良图。灭虏不言功,飘然陟蓬壶。 惟有安期舄,留之沧海隅。《赠从弟冽》李白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 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 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 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 傅说降霖雨,公输造云梯。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报国有长策,成功羞执珪。无由谒明主,杖策还蓬藜。 他年尔相访,知我在磻溪。《登黄山凌歊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李白鸾乃凤之族,翱翔紫云霓。 文章辉五色,双在琼树栖。一朝各飞去,凤与鸾俱啼。 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尔从泛舟役,使我心魂凄。 秦地无碧草,南云喧鼓鼙。君王减玉膳,早起思鸣鸡。 漕引救关辅,疲人免涂泥。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 静者伏草间,群才满金闺。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 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小舟若凫雁,大舟若鲸鲵。 开帆散长风,舒卷与云齐。日入牛渚晦,苍然夕烟迷。 相思定何许,杳在洛阳西。 4.诗经里面有秦风、卫风、陈风等等,都是什么意思“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秦风、卫风、陈风等等是指这些国家的歌谣。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十五国风分别是: 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 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扩展资料: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中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有的诗中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国风”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思妇的诗,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就是这一类诗篇的代表作。 “国风”中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这类爱情诗的重要主题。《氓》、《谷风》等篇为我们展示的正是这种生活画面。而《柏舟》还具有鲜明而强烈的反抗意识。 基调健康、乐观的恋歌(如《静女》、《木瓜》等),更给爱情诗增添了一种和谐、喜悦的情愫。所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 “国风”中还有不少民歌对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予以有力的讽刺和鞭笞,如《新台》、《南山》、《株林》等都是这方面的名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国风 5.《诗经》共有多少篇《诗经》本名《诗》,又名《诗三百》, 汉代儒家列为经典之一。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约编成于春秋中叶,产生于今陕、晋、豫、鲁、鄂等地'反映500年间社会现实。 共三百零五 篇,分“风” “雅” “颂”三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 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国 风》部分,学者一般认为是民间诗歌,多揭 露阶级压迫和剥削,反映人民的劳动和爱情, 最有价值。《雅》《颂》部分,或宴会乐歌,或祀 神祭祖,虽也有些暴露时政之作,但以歌功 颂德、宣扬天命为多。 形式以四言为主,杂 以三五六言,也有七八言等。普遍运用赋、比、兴手法,其优秀篇章,语言丰富多彩、朴素优美、音节和谐,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辑注较备。《毛诗》 为古文诗学,魏晋以后通行,有汉代郑玄的《毛 诗笺》、唐代孔颖达的《毛诗正义》、清代 陈奂的《诗毛氏传疏》。 宋代朱熹的《诗集传》则杂采《毛诗》《郑笔》,间有三家诗义。《诗 经》对中国2000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深广的 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