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光中诗集的诗歌特色余光中的诗歌特色是。..艺术上的多妻主义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 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2.急求一篇关于中国文化被西化的总结文章刚刚看完一篇关于>,愤怒之余,不免有话要说。 在作者的观念中似乎认为西方文化已然成了现代文明的代名词,先进的科学,文明开化的制度似乎完全产自于西方那片自由文明的土壤。我想这大概是走入了思维定势的盲区了吧!其实在这种意义上,你也否定了洋洋洒洒的西方古老文明,而将西方文化连根拔起,要知道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如美国只有200多年的的年轻国龄。 虽然中国走入现代文明要远远落后于西方,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就开始固守于自身的文化,并在科学技术上停滞不前,虽然在那一个历史阶段西方曾一度成为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代表者,但是这并不等同于现代文明就是完全意义上由他们创造,不能因为他们先发现了先进步了,就可以将此文化纳入到西方文化的范畴,就象你不能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而那片沃土就永远为他所有,无论多少年,多少代,只要有人踏上,就是强占他人领土,侵犯起合法权益,这无疑是可笑,历史也证明了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西方人一定要将他们的文化定义为现代文明,一定要将自己打扮成其发明者代言人并注册专利,倘若别的国家使用或者研究,哪怕是一盏电灯而已,都将严厉声讨,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那我只能说是这是明显的文化帝国主义侵略。 要知道学术没有国界,文化可以共享。 伟大的现代文明也是基于全人类的研究成果,这当然也包括古老而渊博的中国文明。 可以说现代文明的产生,发展,壮大,中国人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况且现代文明还在继续,我们也在发展并利用,那如果按照你的全盘西化理论,西方人不也在中式化。 他们发明的东西可以囊括到他们的文化体系,就像我们的四大发明,但是如果你说我们只要是用了他们发明的产品就是已经西化了的话,那我们不用好了,没有我们的使用,他们怎么有经济效益来创造更多的现代文明,更何况他们不也在使用我们的电视机等等之类的吗?也许你又要说电视这项技术是他们先发明的,但是我想问他们发明的技术又基于什么呢?没有我们的一丁点的成果吗?我们也只是基于他们之上,但不能说这就是我们的文化,他们使用之后就是在中化。 古老而文明的国度里所散发出的历史情结,人文景观,文化遗产的摄人心魄的香味是久而弥香,经久不衰的。你文中所言中国文化中君主专制,宗法制度,农耕渔织,落后了,愚昧了,所以我们要全盘西化。 当然从时代发展而言,君主专制,是不能当作现代中国发展的主题,但是中国文化不是只有这些,他博大精神的文化体系里有我们现在必须继承也可以和一定要继承的东西。 诚如你所说,农耕文明,宗法制度是落后了是不值一提了,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他的先进性又何尝不是当时的现代文明呢?只是现在他不适宜了而已,>中说:“时移事异,变法异矣。” 那如果人类有一天发现了后现代文明呢?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也正在创造这种文明,套用哲学的话说就是量的积累还没有促成质的飞跃。 是的,我们现在是不用之乎者也了,是不说文言了,但这并不等于我们抛弃了传统文化,翻开你从小学的语文课本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只是时代的发展简化了我们的文字,但这同时我们也在创造我们自己的文化,基于历史的创造,也基于历史的更新。 对于后代来说,我们的简化字,现如今正发展着的中国文化又是一种传统啊!只是这传统的好坏咱们暂且不论,留待后人评说。 说了这么多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传统文化现面临岌岌可危的局面,不管是来自外界的压力还是本土的忽视,中国孩子热衷于韩剧,美片,洋快餐等等,从这些表象就可以看出当前孩子对传统文化继承的缺失。 连起码的民俗节日为纪念谁都难以回答,只能让人心有千言,而无一字可说了。 我们不能只看到我们是黄皮肤,黑头发,就近而认为我们已继承了中国传统,那只能证明你的血统,生理上的继承还在其次,文化上精神上的继承才是根深蒂固,才是无比庞大的。 当然我并不是盲目排外,固守传统者,也并不要宣言什么,对于我们着一带而言,责任于肩,面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有正确的取向,没有文化的民族可悲的,我赞同鲁迅先生的话“取齐精华,去其糟粕。” 3.关于永别的诗歌感白莲花(白居易)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濆。 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谁移尔至此,姑苏白使君。 初来苦憔悴,久乃芳氛氲。月月叶换叶,年年根生根。 陈根与故叶,销化成泥尘。化者日已远,来者日复新。 一为池中物,永别江南春。忽想西凉州,中有天宝民。 埋殁汉父祖,孳生胡子孙。已忘乡土恋,岂念君亲恩。 生人尚复尔,草木何足云。沁园春(刘克庄)畴昔遭逢,薰殿之琴,清庙之璋。 谢锦袍打扮,佯狂太白,黄冠结裹,老大知章。种杏仙人,看桃君子,得似篱边嗅晚香。 从人笑,笑安车迎晚,只履归忙。后身定作班扬。 彼撼树蚍蜉不自量。偶有时戏笔,官奴藏去,有时醉坠,宗武扶将。 永别鵷鸾,已盟猿鹤,肯学周顒出草堂。从人笑,我韩公齿豁,张镐眉苍。 哭张南史因寄南史侄叔宗(李端)争路忽摧车,沈钩未得鱼。结交唯我少,丧旧自君初。 谏草文难似,围棋智不如。仲宣新有赋,叔夜近无书。 地闭滕公宅,山荒谢客庐。歼良从此恨,福善竟成虚。 酿酒多同醉,烹鸡或取馀。阮咸虽永别,岂共仲容疏。 送郤先辈归觐华阴(李洞)桂枝博得凤栖枝,欢觐家僮舞翠微。僧向瀑泉声里贺,鸟穿仙掌指间飞。 休停砚笔吟荒庙,永别灯笼赴锁闱。骚雅近来颓丧甚,送君傍觉有光辉。 贫女词寄从叔先辈简(孟郊)蚕女非不勤,今年独无春。二月冰雪深,死尽万木身。 时令自逆行,造化岂不仁。仰企碧霞仙,高控沧海云。 永别劳苦场,飘飖游无垠。长歌行(沈约)连连舟壑改。 微微市朝变。来超嗣往迹。 莫武徂升旁听。局涂顿远策。 留欢恨奔箭。拊戚状惊澜。 循休拟回电。岁去芳愿违。 年来苦心荐。春貌既移红。 秋林岂停蒨。一位茂陵道。 宁思柏梁宴。长戢兔园情。 永别金华殿。声徽无感简。 丹青有余绚。幽钥且未调。 无使长歌倦。挽舜元胡著作郎(王安石)德行文卓里开宗,姓名朝野尽知公。 侍亲存没皆全孝,报政初终必竭忠。性直不从花县乐,分安求逸郁堂空。 从今永别人间去,笑入蓬瀛阆苑中。雨中花/夜行船(吴礼之)眷浓恩重,长离永别,凭谁为返香魂。 忆湘裙霞袖,杏脸樱唇。眉扫春山淡淡,眼裁秋水盈盈。 便如何忘得,温柔情态,恬静天真。凭栏念及,夕阳西下,暮烟四起江村。 渐入夜、疏星映柳,新月笼云。酝造一生清瘦,能消几个黄昏。 断肠时候,帘垂深院,人掩重门。伤王司徒褒诗(庾信)昔闻王子晋。 轻举逐神仙。谓言君积善。 还得嗣前贤。四海皆流寓。 非为独播迁。岂意中台坼。 君当风烛前。自君钟鼎族。 江东三百年。宝刀仍世载。 琱戈本旧传。绿绂纡槐绶。 黄金饰侍蝉。地建忠臣国。 家开孝子泉。自能枯木润。 足得流水圆。以君承祖武。 诸侯无间然。青衿已对日。 童子即论天。颍阴珠玉丽。 河阳脂粉妍。名高六国共。 价重十城连。辩足观秋水。 文堪题马鞭。回鸾抱书字。 别鹤绕琴弦。拥旄裁甸服。 垂帷非被边。静亭空系马。 闲烽直起烟。不废披书案。 无妨坐钓船。茂陵忽多病。 淮阳实未痊。侍医逾默默。 神理遂绵绵。永别张平子。 长埋王仲宣。柏谷移松树。 阳陵买墓田。陕路秋风起。 寒堂已飒焉。丘杨一摇落。 山火实时燃。昔了人所羡。 今为人所怜。世途旦复旦。 人情玄又玄。故人伤此别。 留恨满秦川。定名于此定。 全德以斯全。唯有山阳笛。 凄余思旧篇。狱中诗(杨匏安)慷慨登车去, 临难节独全。 余生无足恋, 大敌正当前。 投止穷张俭,② 迟行笑褚渊。 ③ 者番成永别, 相视莫潸然。桃花汛 蚁族 红袖章 妮哈·达尔维 本·拉登 两会 赵欣瑜 结婚 光棍节 地球 高锟 申雪 美国海军学院 迪拜 世界粮食日 拉斯维加斯 爱 毁灭俱乐部 蚁族 迈克尔·杰克逊。 4.抒情诗歌朗诵《青春》诗歌 ——沈庆 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 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 轻轻的风青青的梦,轻轻的晨晨昏昏, 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 带着点流浪的喜悦我就这样一去不回, 没有谁暗示年少的我那想家的枯涩滋味。 每一片金黄的落霞我都想去紧紧依偎, 每一颗透明的露珠洗去我沉淀的伤悲。 在那悠远的春色里我遇到了盛开的她, 洋溢着眩目的光华象一个美丽的童话。 允许我为你高歌吧以后夜夜我都不能入睡, 允许我为你哭泣吧在眼泪里我能自由的飞。 梦里的天空很大我就躺在你睫毛上, 梦里的日子很多我却开始想要回家。 在那片青色的山坡我要埋下我所有的歌, 等待着终于有一天它们在世间传说。 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 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 纠缠的云纠缠的泪,纠缠的晨晨昏昏, 流逝的风流逝的梦,流逝的年年岁岁。 这首诗三百多字。 加上配乐和停顿。刚好三分钟左右。 5.仿写乡愁的诗歌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诗歌评析】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美点追踪】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 《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 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 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 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 《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 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 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 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 学艺术硕士学位。 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 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 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 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 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 6.古代现代外国的诗歌各一首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春之舞 多多 雪锹铲平了冬天的额头 树木 我听到你嘹亮的声音 我听到滴水声,一阵化雪的激动: 太阳的光芒像出炉的钢水倒进田野 它的光线从巨鸟展开双翼的方向投来 巨蟒,在卵石堆上摔打肉体 窗框,像酗酒大兵的嗓子在燃烧 我听到大海在铁皮屋顶上的喧嚣 啊,寂静 我在忘记你雪白的屋顶 从一阵散雪的风中,我曾得到过一阵疼痛 当田野强烈地肯定着爱情 我推拒春天的喊声 淹没在栗子滚下坡的巨流中 我怕我的心啊 我在喊:我怕我的心啊 会由于快乐,而变得无用!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