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绘画的诗歌有哪些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唐·杜甫《画鹰》、《姜楚公画角鹰歌》、《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画鹘行》、《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唐·景云《画松》唐·刘商《画石》唐·杜牧《屏风绝句》唐·韦庄《金陵图》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峨眉高出西极天, 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 驱山走海置眼前。满堂空翠如可扫, 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 三江七泽情洄沿。惊涛汹涌向何处, 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 飘如随风落天边。心摇目断兴难尽, 几时可到三山巅?西峰峥嵘喷流泉, 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 深林杂树空芊绵。此中冥昧失昼夜, 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 对坐不语南昌仙。南昌仙人赵夫子, 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 杳然如在丹青里。五色粉图安足珍? 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 武陵桃花笑杀人。唐·杜甫《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奴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镞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唐·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楚公画鹰鹰戴角, 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徒惊掣臂飞, 画师不是无心学。此鹰写真在左绵, 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 亦未抟空上九天。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闻君扫却赤县图,乘兴遣画沧洲趣。画师亦无数,好手不可遇。 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岂但祁岳与郑虔,笔迹远过杨契丹。得非悬圃裂,无乃潇湘翻。 悄然坐我天姥下,耳边已似闻清猿。反思前夜风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 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野亭春还杂花远,渔翁暝蹋孤舟立。 沧浪水深青溟阔,欹岸侧岛秋毫末。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刘侯天机精,爱画入骨髓。自有两儿郎,挥洒亦莫比。 大儿聪明到,能添老树巅崖里。小儿心孔开。 貌得山僧及童子。若耶溪,云门寺。 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唐·杜甫《画鹘行》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乃知画师妙,功刮造化窟。 写作神骏姿,充君眼中物。乌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 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 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唐·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沱水流中座,岷山到此堂。 白波吹粉壁,青嶂插雕梁。直讶杉松冷,兼疑菱荇香。 雪云虚点缀,沙草得微茫。岭雁随毫末,川霓饮练光。 霏红洲蕊乱,拂黛石萝长。暗谷非关雨,丹枫不为霜。 秋成玄圃外,景物洞庭旁。绘事功殊绝,幽襟兴激昂。 从来谢太傅,丘壑道难忘。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青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熏殿。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犹酣战。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真。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涂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禀缠其身! 唐·景云《画松》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唐·刘商《画石》苍藓千年粉绘传, 坚贞一片色犹全。 那知忽遇非常用, 不把分铢补上天!唐·杜牧《屏风绝句》屏风周昉画纤腰, 岁久丹青色半销。斜倚玉窗鸾发女, 拂尘犹自妒娇娆。 唐·韦庄《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故城。 2.描写手工艺的诗句针线倦拈,帘帏低卷,别般风味。 ——杨无咎 沈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 针线慵拈午梦长。——李重元 强拈针线解春愁,只是无情绪。 ——赵雍 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手持未染彩,绣为白芙蓉。 ——孟郊 日理丝机,宵拈针线。——陈德武 针线曾劳玉指柔。 ——孙惟信1、鬼功神力:形容事物精妙高超,非人力所能为。2、神工鬼斧: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3、能人巧匠:能:技能,才能。 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4、误笔成蝇:把屏风上的因误笔而成的污点画成苍蝇。 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5、贯虱穿杨:能射中小小的虱子,能穿过杨树叶子。 形容箭术高超。6、雄才盖世:盖:压倒。 杰出的才能压倒一切。比喻才能高超,无与伦比。 7、点屏成蝇:屏:屏风。把屏风上的污点画成苍蝇。 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8、神惊鬼怕:让神仙吃惊,让鬼神害怕。 形容人的武艺勇猛过人或技艺十分高超。9、殊行绝才:殊:特殊;绝:少有的。 指才能和德行都很高超,世上少有。10、神通广大:神通:原是佛家语,指神奇的法术。 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11、独擅胜场:擅:独揽;胜场:取胜的场地。形容技艺高超。 12、箭不虚发:虚:空。形容箭术高超,百发百中。 13、换斗移星:改变星斗的位置。比喻手段高超,神通广大。 14、取法乎上:取法:取为法则。比喻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技艺等。 15、斗榫合缝:榫:榫头,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相接处凸出的部分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形容手艺高超。 16、刻楮功巧:楮:一种树木。比喻技艺巧妙高超。 17、移山填海: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 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18、崖岸卓绝:崖岸:形容人严峻如同陡壁;卓绝:高超难及。 指人品高尚,超越众人。19、妙策如神:妙:神妙。 形容计策非常高超。20、良工巧匠:良工:手艺精良的工人;巧匠:技艺精巧的匠人。 指技艺高超的工匠。21、兴会标举:兴会:情趣,兴致;标举:高超。 形容文章情致高超。22、金鎞刮膜:金鎞:传说古印度治眼病的形如箭头的金属工具。 用金鎞刮去眼球表面的薄膜,使人复明。形容医术高超,能使他人失而复明。 23、神工妙力:指功夫极其高超,几非人力所能为。24、大显神通:神通:原为佛家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 (25、鬼斧神工:象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26、杨穿三叶: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 27、写经换鹅:以书写经文来换鹅。形容书法高超。 28、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接:迎面射;猱:猿类;马蹄:一种箭靶的名称。扬起手射中飞猿,俯下身射破箭靶。 形容技艺高超。29、独具慧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判断。 30、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31、烹龙炮凤: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 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亦作“烹龙庖凤”。 亦作“烹龙煮凤”。32、矫矫不群:矫矫:翘然出众的样子;群:与众不同。 形容高超出众,不同一般。33、玄妙入神:形容技艺学问已进入高超而神奇的境界。 34、斗笋合缝:笋:通“榫”。榫头和卯眼完全密合,没有缝隙。 形容技艺高超。35、妙手天成:妙手:技艺高超的人;天成:象自然形成一样。 指写作技艺高超的人,作品没有雕琢的痕迹。36、独出手眼:手眼:手段和眼力。 指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高超独特,不同凡响。37、吴带当风: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 后人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38、鬼刻神劖:犹言鬼斧神工。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39、广大神通:神通:指神奇的本领。 原为佛教语。形容本领、手段极为高超,无所不能。 40、千古卓识:卓:卓越,高超。指流传千古而迄今未见超过其说法的卓越见识。 41、丹青过实:丹青: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绘画景物的美超过了实际景物。 形容绘画技艺高超。42、箭无空发:形容箭术高超,百发百中。 3.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9.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1)一二句写先帝的御马玉花骢,众多画师都描摹过,却各有不同,无一栩栩如生。为后面描写曹霸画马的过程做铺垫,与曹霸笔下的骏马形成对比,烘托出曹霸画技的高超。 (2)三四句写,玉花骢牵至阊阖宫的赤色台阶前,扬首卓立,神气轩昂。“生长风”写出了真马的雄峻神气,作为画中马的有力陪衬,进一步烘托曹霸的高超画技。 (3)五六句写玄宗即命曹霸展开白绢当场写生,曹霸当即独运匠心、细心构思,而后淋漓尽致落笔挥洒。时间之短暂,烘托技艺之高超。 4.李唐 《题画》这首诗 老师要求我们写作文 文体不限 不能写诗歌题画诗的写法 中国的文人离不开诗词书画,诗词书画也可说是中国文人的名片。 在诗词唱和的同时,写一幅书法作品,或作一幅画送给朋友,也很能表达相互间的深厚情谊。有时候,一幅丹青描就,自己或邀请朋友在画上题点跋,附上一首相得益彰的诗,那是别有一番滋味了。 狭义的题画诗是指画家、诗人当时或事后题在画上的诗作。那些未题在画上而对画进行品评的诗作,在广义上亦可称之为题画诗。 我们现在讲的题画诗通常是指其广义上的。并且,在现在的网络时代,图片的传播非常便捷,那些对图片进行品评的诗作,都可以称为题画诗。 受到画幅的限制,题画诗最好的体裁是绝句形式。关于绝句的布局,前面已经讲了。 这里主要从题画诗的内容来介绍几种写作方法。 一、巧妙勾勒,化静为动。 一幅美术作品,再怎么精妙,都是静止的。但在观察者的眼里,可以是灵动的,这就是诗人的下笔之处。 诗人可以根据画面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巧妙勾勒,使画面静物形象地再现,变画面的静态为动态,增添画的情趣,提升画的意境。 比如江畔渔火的《题侯明明先生<雨过山色清>图》: 一川烟雨过渔矶,减瘦山围水漫圻。 白鹭低飞知羽重,花红乱坠润人衣。就是抓住画面的主要事物进行从静态到动态的处理,使画面鲜活起来。 当然,这种处理是基于画家高超的画技,没有这个,诗作者的笔也灵动不起来。其中的动态是通过几个动词,如“过”“漫”“飞”“润”来传达的。 因此,作这类的题画诗,一定要对关键的动词进行锤炼,尽可能地做到传神。 二、据实虚构,发挥想象。 作诗有虚实相生之法。实者,其名物也;虚者,其宗趣也。 非实,无以切名勒物;非虚,无以达旨传神。过实,易于板滞;过虚,易于晦涩。 题画诗亦然。 比如江畔渔火的《题侯明明先生<晓月图>》:水村山郭绕江堤,宿马轻肥露草萋。 一夜芦洲凉月白,竹篱茅舍数声鸡。诗中,水村山郭、江堤、马、芦洲上的草、竹篱茅舍都是实物。 虚在哪里呢?宿马轻肥是虚,俗语说,马无露草不肥,正是有这样的依据,观画者才会觉得吃了一夜露草的马似乎肥了,而且是慢慢地、悄悄地肥;一夜芦洲凉月白是虚,画面给观画者呈现的是一个瞬间的静态,但观画者从一轮晓月中似乎想象出了那一夜凉月从东到西照白着芦洲的景象,大大开阔了时空的感觉;数声鸡是虚,是一种视觉向听觉发展的虚拟。因为画家构造了一幅黎明静悄悄的水村山郭的景象,那么数声鸡叫也就很在情理之中了。 从上面两种方法来看,其实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化静为动时,可以发挥虚拟的想象。 比如“白鹭低飞知羽重”就是一种合理的虚构,白鹭飞得低,想象成因为淋了雨,羽毛很重,所以飞起来很吃力是合理的。而在发挥虚拟的想象时,也是常常结合化静为动的手段。 比如“绕”“轻肥”“数声鸡”都是一种动态的表现。不管是化静为动,还是化实为虚,都必须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合理合情。 三、睹画生感,赞美丹青。 优秀的画作,或工笔生辉,或写意传神,总蕴藉了画家深厚的感情、辛勤的汗水和一些可贵的品质,这往往是诗人赋诗题画的原动力。 比如江畔渔火的《再题廖又蓉女士梅花图》:雪印疏枝透骨凉,一丛浓淡自芬芳。毫端写就乾坤气,墨渍无风亦放香。 诗作者由于先题过了廖女士的梅花图,再题的话,当然要避开前一种写作方法。所以,着重从画家的画风着笔,予以适当的赞美。 但要注意,这种赞美要切合实际,不宜过分夸大。过分夸大,绝不是一种夸张手法,而是一种流于庸俗的表现。 这也是我们在创作唱酬之类的诗作时所要注意的。(现在网络上这种浮夸厉害得狠,好像写诗的个个是李白,人人是杜甫) 四、就画言艺、探讨画法。 艺术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只有不断地交流、批判,艺术才会有不断的进步。 作画自然也是这样。所以在实践新的画法和对画法有新的体会时,往往以就画言艺的方式阐述画的新特色和新技巧。 比如赵孟頫的《枯木竹石图》: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因为赵孟頫是书画家,对书法与绘画都有很深的造诣,因此提出了这个有名的“书画同源”的论断。 从这方面入手的诗作者必须要有绘画的长期实践和对绘画有很深刻的见地。 否则,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了。 五、不即不离,托物言志。 这种写作方法其实就是咏物,不过是把整个画作,包括其中的山水、花鸟等当作一个吟咏的对象而已。所谓不即不离,就是一方面不要脱离画作中的事物,另一方面又不要停滞于画作中的事物。 一般来说,就是抓住画作中事物的本性加以提炼,然后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自己的人格魅力本于物而高于物。 比如郑思肖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诗的前两句写出菊花的本性,后两句借菊言志,表明自己的志向。 这是题画诗中最常见的写法。 六、言此及彼,激励勉志。 一般,这种写法适合对后辈的提携和勉励。 比如江畔渔火的《赠侯金池小朋友》:汉腊传承待细龄,新添画圃小园丁。 一涂一抹挥毫处,蓝靛之余更见青。这是诗作者在看到侯金池小朋友画的一些小狗小猫时。 5.朗诵诗歌的技巧诗歌朗诵和其他文体的朗诵一样,要自然, 决不可以做作。 诗 歌的感情虽然比其他文体来得强烈,但仍然是 发自内心的真情 流露。要朗诵好一首诗,首先要认真阅读,领会作者的感情。 然 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鸣,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这 样,我们的朗涌才能成功地再现作者的情感。 听众听起来才会觉 得"自然"。如果朗诵者并不领会作者的情感而只 是"估计"作者 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 失去了内在的感情 基础,单单 依靠技巧来支撑,听众听起来就必然会感到"做作"了 。 其实最关键的是要自信,呵呵。 6.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2、夸张 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3、借代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 扩展资料: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 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诗歌语言形成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而言,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并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 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歌 7.诗句作画 例子宋朝时候,有一次画院招考。考试是命题作画,题目是一句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 考场上安静极了,应考者都在认真思索。有的认为诗句的重点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画了一些花瓣,让一青年骑着马在花瓣上行走。他想这不正是踏花么?表现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 有的在分析之后,觉得重点是在“马”上。踏花也好,归去也好,马蹄也好,都离不开“马”。于是就精心地画了一匹骏马,一青年骑在马上从花丛中疾驰,显得很有气势。 也有的人琢磨“马蹄”应是重点,因此在画纸上突出那腾空的马蹄,并在“马蹄”旁画着纷飞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扬了起来,马蹄还不会“香”么! 众多的应考者中,只有一位画得很特别。他的画卷上根本没画花瓣。他画的是:夕阳西下之时,一位英俊少年骑在一匹骏马上。马在奔腾着,马蹄高高扬起,一些蝴蝶紧紧地追逐着,在马蹄的周围飞舞。 考生交卷后,考官一张张评选。当他看到那张蝴蝶纷飞的画卷时,就会心地笑了。这张画被评为最佳。 为什么最佳呢?考官作了一番评说,应考者也都非常佩服。 这考生的成功,关键在于他仔细地分析了题目,全面领会了诗句的含义,并找到了体现题意的巧妙的方法。 8.关于画画好的诗句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行香子过七里滩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9.关于“画”的诗句有哪些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唐·高蟾) 不向情田种爱根,画楼宁负美人恩 (民国·林纾)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唐·韦庄)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朱庆余) 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明·孙承宗) 画图省识春风面 (唐·杜甫)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明·思宗)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 (清·梁绍壬)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清·袁枚)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宋·苏轼)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唐·温庭筠) 一生依样画葫芦 (宋·陶谷)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宋·欧阳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