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佛的古诗词唐文偃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金屑眼中翳】宋刘克庄佛来与三十,某甲莫须餐. 【杂咏一百首·德山】侬久离怖畏,佛亦生欢喜. 【南山感旧】宋祁佛轮千幅细,公带万钉圆. 【咏棠棣】宋伯仁佛有光明台,蚌胎奚足贵. 【梅花喜神谱·小蕊一十六枝】李觏佛迹空中兹,佛心无处所. 【和育王十二题·佛迹峰】杨蟠佛心随处见,层出更分明. 【辟支塔】苏辙佛口如澜翻,初无一正定.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三华岩堂】释印肃室内千灯晃,佛有何形状. 【金刚随机无尽颂·一体同观分第十八】佛得菩提法,然灯默不答. 【金刚随机无尽颂·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两个且无声,佛在舌头上. 【金刚随机无尽颂·法界通花分第十九】佛说多方便,令归此法中. 【金刚随机无尽颂·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众生即佛性,佛与众生等. 【金刚随机无尽颂·妙行无住分第四】三千等大千,佛化进程言. 【金刚随机无尽颂·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释师观佛手遮不得,人心似等闲. 【颂古十七首 其七】释师范佛法有些子,言中设网罗. 【鸟窠赞】释道颜邪魔俱不入,佛法也消除. 【颂古】释遵式能蠲口中食,佛赞福田深. 【改祭修斋决疑颂】元末明初张昱佛应无妄说,或恐是飞来. 【飞来峰】佛身满法界,金色从地起. 【题西湖大佛头寺】郭翼佛郎通上国,万里进龙媒. 【和李长吉马诗十二首 其十】明王夫之佛宇不可知,云留高树里. 【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邱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九首(庚戍) 其一十九 云台山】近现代林散之山颓半壁紫,佛剩满头青. 【嘉州夜访大佛乌尤诸寺二首选一】郑孝胥奇石不可见,佛云今有图. 【孙师郑求题祖庭遗迹卷子 其二】。 二、和佛有关的古诗主要是写有关忠心向佛的.《谒》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谒》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 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 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 法.”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 神秀的这首诗代表了小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身是菩提树,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要象菩提树一样,保持端正的体态,不断修持精进. 心如明镜台,是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明镜台,如果灰尘粘染则不明澈.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字面意思为明镜台要不停地擦拭,才不会沾染上灰尘.意思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勤修,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恢复本心得悟正果. 该诗前两句是讲的身心方面的修行,后两句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小乘佛教注重的是自身的苦修实证,见性成佛.小乘的思想是本心即佛.这些在神秀的诗中都体现出来. 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镜也只是你的心.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本来都是空.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意思是说,既然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那么沾染尘埃又从何说起呢?尘埃也是空啊!这首诗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彻底,一切事物都是空,就连小乘的本心、本性也是空. 这两首诗已成为佛教历史的一段佳话.大家普遍都认为慧能的诗悟性更高,境界更深.从境界上讲感觉是这样,但是慧能的诗给人的感觉太空了,空得让人摸不着边际.而神秀的诗体现真修实悟,给人更脚踏实地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之处.。 三、我们说众生,人人都具足有真如妙心,依此真心来修行,将来功行圆满,决定成佛.这个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道理,是我们佛教根本的道理.依此看来,我们众生的一念心就是佛,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心,修心才能成佛.古人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我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就是说的这个实相无相无上法门的道理. 灵山塔到底是在什么地方?看起来远在天边印度,其实近在心中,求人不如求己,只有坚决要求自己,发奋图强,精进不懈,勇往直前,才会有光明幸福的前途,得到究竟彻底的成功.我记得从前有一个居士,他到寺里去烧香拜佛,看到佛殿里供奉着一尊观世音菩萨像,手里拿着一串念佛珠子.一般信佛的人,大家都知道,念佛珠子是作为念佛记数用的.但是观音菩萨,他手拿了珠子念什么呢?这位居士他想来想不通,就请问一位老和尚说:“老师父,观世音菩萨手拿念佛珠,到底是念谁呢?”老师父以慈悲的音声回答说:“居士,你不知道吗?观世音菩萨手拿佛珠,就是念观世音菩萨.”这位居士听了老和尚的开导后,心里半信半疑.又问:“老师父,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要念自己的名号?”老师父又说:“居土,求人不如求己.”居士听了,当下对于求人不如求己的至理名言,有了深刻的悟解.所谓“迷时靠师度,悟时要自度.”说的就是求人不如求己,自己修行,才能度脱自己的道理.。 四、谁有关于佛的诗句啊施主多阅阅佛书就哦了! 禅客来问念佛理,我说此问从何起。 念佛是我我是谁,佛我究竟何为体。 水中月影镜中面,水月镜面从何现。 何者是假何者真,请君问取镜中人。 城中娥眉女,珠佩何珊珊。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桃花欲经夏,风月催不待。访觅汉时人,能无一个在。 朝朝花迁落,岁岁人移改。今日扬尘处,昔时为大海。 有人把椿树,唤作白栴檀。学道多沙数,几个得泥丸。 弃金却担草,谩他亦自谩。似聚砂一处,成团也大难。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世间何事最堪嗟,尽是三途造罪楂。不学白云岩下客,一条寒衲是生涯。 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三界横眠无一事,明月清风是我家。 身如菩提树, 心似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非树, 明镜变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求自在不自在,得自在自然自在; 悟如来想如来,非如来如是如来。 十大经典佛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 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 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 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五、求关于佛的句子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ぷ╮人生╭ぷ╯ 佛说: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佛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佛说: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佛说:这世间,人皆有欲,有欲故有求,求不得故生诸多烦恼,烦恼无以排遣故有心结,人就陷入“无明”状态中,从而造下种种惑业。 ??佛说: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好淬炼舍利子得正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风声,雨声,一世的相思。涅磐,顿悟,一世的禅锋。 ??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著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佛说:每一滴水都是海。人因有自我,便产生了痛苦!由自我的观点产生了过去、未来,产生了好、坏、顺、逆,人一直活在企盼与欲望中。当小我消失变成无我时, 那滴海水即溶入了海洋而得到了自在 ??佛说:不可因传说而信以为真;不可因经典所载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传统而信以为真;不可因合乎逻辑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根据哲理而信以为真;不可因权威而信以为真。人藉着自己一生的实践可揭示一切的秘密,而你是自己最好的裁判。 ??佛说:地狱在哪里?地狱在我们的身心里。我们由于欲望难以满足,而产生贪欲之渴与憎恨不满之火,焚烧我们的身心。 期求解脱之道的人,亦必须远离欲望之火。就像背负号草的人见到野火须走避一样。。 ??佛说:见到美色,唯恐心受到诱惑、连忙把眼睛挖出来是愚蠢的行为。因为心才是受诱惑的主角,邪恶之心如能斩断,作为配角的眼睛就不会输入邪恶了。 ??佛说: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他们才会变得不快乐。。 ??佛叹道: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佛说:宇宙与人,皆有五类:色、受、想、行、识,合为五蕴。物质世界的五蕴炽盛,引诱着人的五蕴炙盛,于是种种贪欲翻卷了起来,将人掀入欲望的三千弱水之中,一沉一浮。所谓的只取一瓢饮,成了昏黄卷册中一句死气沉沉的偈语,丧失了当年棒喝震耳的亢然音效。那一根空心的芦苇,再渡不起我们沉重的身躯。 ??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佛说: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佛说: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出世间 ??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佛说:苍生难渡 ?╰ぷ╮道╭ぷ╯ ??佛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佛说: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六、关于佛教的句子最经典的有: 1,南无阿弥陀佛——相当于西方的My god! 2,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过知道这句话真正意思的不多 3,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王菩萨的这句话堪为经典 4,般若波罗蜜——佛教智慧浓缩成了五个字 5,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谁解其中意?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大师的偈语就是经典 7,不可说——不落言筌,道可道,非常道 8,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佛教的宇宙观 9,唵嘛呢叭咪吽——佛教最著名的咒语,六字真言 10,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篇末的这句佛偈,很有意境啊 华严经以十为圆满之数,这十句话应该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 p.s.惠能大师还有一句话,不过经常被一些无知之人胡乱批评,单独举出来: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七、求一些佛诗、一著高一著,一步阔一步。 坐断佛祖关,迷却来时路。片段悠扬点太空,卷舒无地觅行踪。 业风有意相交辊,又复从龙过别峰。土木场中辊一回,平生已眼豁然开。 广寒宫殿无关钥,撞破髑髅归去来。佛高一丈,魔高一丈。 月落寒潭,云生碧嶂。不识慈氏如来,唤作布袋和尚。 衲僧家,不著佛求,不著法求。然虽如是,在佗烟焰里,争敢不低头。 圣慈悲愿观自在,小白花山住道场。海漩三昧觉澄圆,三十二应施无畏。 有一众生发大心,愿度我身及舍识。万仞峰前撒手过,观音岂复异人乎。 众生堕八难,身心俱丧失。惟有一念在,能呼观世音。 火坑与刀山,猛兽诸毒药。众苦萃一身,呼者常不痛。 何用呼菩萨,当自救痛者,不烦观音力。众生以二故,一身受众苦。 若能真不二,则是观世音。八万四千人,同时俱起救。 六合内外,若有不观音处。则此丝缕,不能坚固。 横此三十二应,共此一光明聚。了观观音,自知金针落处。 知落处,女娲补天夜夜雨。八万四千唯两臂,三十二应无来往。 悲观一切造诸业,慈观诸业炽然住。清净观时无本根,幻影重重蒙古佛。 有能出世自观音,即受老翁无畏施。十二观音无正面,谁令塔户向东开。 定知四梵神通力,曾借六丁风雨推。蝇说冰霜如梦寐,鷃闻钟鼓亦惊猜。 从今不信维摩诘,断取三千世界来。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四愿弘深垂教纲,心怀喜舍慈悲。 爱河苦海度群迷。水离生灭,彼岸订菩提。 值难逢应称圣号,他心慧眼痴知。焚香礼念降灵威。 神通如电,欲修无上菩提,便合下手须头段。莫令带水,拖泥土粘,*些儿萦绊。 生死明来,也全无在,自家决断。把凡胎浊骨,烟霞路上,轻轻渐,都抽换。 步步清凉彼岸。趣闲闲、忘机休算。 烟消火灭,冰凝玉结,长生侣伴。自得真空,妙玄因作,无人我观。 待丹成九转,重阳再会,游蓬莱馆梵语头陀,华言抖擞。净一真心,振三毒垢。 如来亲试,迦叶称首。圣教推崇,哲人遵守。 衣三食四,住处五名。曰十二行,对治修行。 十三或八,要以三并。练磨三境,摄化三乘。 起四欢喜,行四圣种。以戒为基,止观相踵。 大矩崇规,链金烹矿。号菩萨僧,志惟坚勇。 知足少欲,伏我受根。无取无著,情绝所存。 若有赞者,同赞世尊。续佛慧命,开佛正门。 在昔能仁,嘱付弥勒。守护三宝,后五百岁。 弥勒称扬,此行为最。适当其时,应身出世。 阿兰若处,作众依归。则先贤轨,发剃肩垂。 白麻劫贝,不随染衣。表如玉雪,不受尘泥。 心寂为禅,心净为教。内外相应,方名修道。 事贵简严,理惟幽奥。不具信根,玄关莫造。 祈生兜率,天乐非贪。菩提熏种,慈氏言参。 其或超越,罔假司南。十方法界,同我伽蓝。 菩萨清凉月,游於毕究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 忍观伏尘劳,波澄泥著底。八风动地来,尘劳还复起。 觉海性澄圆,浪时无不浑。即浑即澄彻,个是涅盘门。 智慧比金刚,能碎诸烦恼。良哉须菩提,为众非草草。 再三立问端,一起复一倒。要以撼瞿昙,俾之摅怀抱。 瞿昙了不惜,意切如老媪。始终谈四相,毕竟尽除扫。 为言福德性,胜施千万宝。因果本来空,种种惟心造。 默观契予意,披味恨不早。已喜识真吾,何妨行六通。 智慧比金刚,能碎诸烦恼。良哉须菩提,为众非草草。 再三立问端,一起复一倒。要以撼瞿昙,俾之摅怀抱。 瞿昙了不惜,意切如老媪。始终谈四相,毕竟尽除扫。 为言福德性,胜施千万宝。因果本来空,种种惟心造。 默观契予意,披味恨不早。已喜识真吾,何妨行六通。 等等等等。 。够了吧,不够再给你发。 八、佛教经典的诗词有哪些佛教诗词赏析 来是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是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唐。鸟巢禅师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宋。苏东坡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明。憨山德清 九、与佛有关的诗词令人开悟的佛教禅诗一百首!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3.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开悟诗)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文偃诗)5.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分庵主开悟诗)6.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本寂诗)7.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灵云志勤开悟诗)8.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9.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10.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11.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12.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吾心诗)14.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刘长卿送上人诗)15.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王梵志我有诗)16.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守安南台静坐诗)17.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悟新诗)18.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自瓦青旗一二家。(惠洪诗)19.他人骑大马,我独骑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王楚志他人诗)20.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了元诗)21.祖师遗下一只履,千古万古播人耳。 空自肩担跣足行,何曾踏着自家底。(五祖演云诗)22.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寒山诗)23.独坐清谈久亦劳,碧松燃火暖衾袍。 夜深童子唤不起,猛虎一声山月高。(俞紫芝诗)24.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寒山诗)25.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诗)26.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见精神。 因知幻物出天象,问取人间老斫轮。(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27.亭亭菊一枝,高标矗晚节。 云何殷红色,殉道应流血。(弘一咏菊)28.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白云端禅师诗)2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能得几回过。(朱放题竹林寺诗)30.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寒山众星诗)31.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王梵志禅诗)32.步步穿篱入境幽,松高柏老几人游;花开花落非僧事,自有清风对碧流。 (牛仙客沼寺诗)3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梅花尼嗅梅诗)34.终南最佳处,禅诵出青霄。群木沉幽寂,疏烟泛泬寥。 (司空图牛头诗)35.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半生被眼瞒。 (守端蝇子透窗诗)36.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只为天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 无去无来不生灭。(拾得诗)37.自笑老夫筯力败,偏恋松岩爱独游。 可叹往年至今日,任运还同不系舟。(拾得自笑诗)38.不是风幡不是心,迢迢一路绝追寻。 白云本自无遗迹,飞落断崖深更深。(草堂清禅师诗)39.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德诚船居寓意诗)40.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 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圆通仙禅师诗)41.玉在池中莲出水,污染不能绝方比。 大家如是苦承当,洞庭一夜秋风起。(佛印玄禅师诗)42.七百僧中选一人,本来无物便相亲。 夜传衣钵曹溪去,铁树开花二月春。(草堂清禅师诗)43.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希运诗)44.卢陵米价逐年新,道听虚传未必真。 大意不须歧路问,高低宜见本来人。(黄龙慧面禅师诗)45.荷衣松食住深云,盖是当年错见人。 埋没一生心即佛,万年千载不成尘。(楚云南禅师诗)46.师资缘会有来由,明镜非占语暗投。 坏却少林穷活计,橹声摇月过沧洲。(萝庐禅师诗)47.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 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石屋山居诗)48.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石屋山居诗)49.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人意,庵前潭影落疏钟。(曼殊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诗)50.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鸟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孙觌枫桥三绝诗)51.残年不复徙他帮,长与两禅同夜釭。 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陈与义与智老天经夜坐诗)52.云痕变灭一兴亡,铃语沉沉碣草荒。 立马城阴高处望,塔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