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有关于游子思乡的诗词《送吴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思江南》【唐】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月夜亿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王维《杂诗》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阴雨 【唐】白居易 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2.古人如何表达游子思家不能《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袁枚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髦已斑。 ——刘著 泊船瓜州 宋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找我还? 秋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客中作(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3.古诗十九首中有几首诗写到游子情结《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是一首游子怀念家乡妻子的诗。诗中运用《诗经》、《楚辞》采香草赠美人的传统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质朴自然,感情曲折缠绵。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 4.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5.思妇词的特点思妇诗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找到许多这样的诗歌,我们发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思妇诗的特点与以往朝代是大不相同的,而且这些诗歌大多是由男性文人作的。 梳理一下这些文人代言思妇的身份,大致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以悲为美”的诗歌欣赏倾向,政教理念、诗学传统的影响,政治思想的寄托,文人关注社会的体会。 《古诗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 二者相互补充,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游子思妇各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在中国古代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意义,千百年来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绝大多数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们身在他乡,胸怀故土,心系家园,每个人都有无法消释的思乡情结。《涉江采芙蓉》的主人公采撷芳草想要赠给远方的妻子,并且苦苦吟叹:“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明月何皎皎》的作者在明月高照的夜晚忧愁难眠,揽衣徘徊,深切地感到:“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天涯芳草,他乡明月,都没有给游子带来的心灵的慰藉,相反,倒是激发起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游子思乡,这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在农业文明时代体现得更为明显。 不过,在以往的史传文学作品中,人们经常见到的是富贵以后流露出的乡情,衣锦还乡的热烈场面。《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是失意士子,他们在穷困潦倒之际所弹奏的思乡曲,语悴情悲,充满天涯沦落人的凄楚,引来的是同情和怜悯。 游子思乡作品在《诗经》中有多篇,《诗经》中游子的思念对象有他们的妻子,但更多的是想到父母双亲,桑梓情中渗透亲子之爱;《古诗十九首》思乡焦点则集中在妻子身上,思乡和怀内密不可分,乡情和男女恋情是融汇在一起的。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多数是宦游子弟,他们之所以离家在外,为的是能够建功立业,步入仕途。 对此,诗人反复予以申诉。《今日良宵会》写道:“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轗轲常苦辛。”这是要在仕途的激烈竞争中捷足先登,占领显要的职位,摆脱无官无职的贫贱境地。 《回车驾言迈》亦称:“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这位作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仕途上的飞黄腾达,而且还追求自身的不朽价值,通过扬名后世使生命具有永恒的意义。两汉乐府诗除了叙事诗外,也有一定数量的抒情诗,并且在格调上和《古诗十九首》相近。 但是,像上述两首诗这样表现积极用世精神的作品很难找到。把士人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理想用如此坦率的语言表达出来,在《古诗十九首》之前的诗歌作品中尚不多见。 游子宦达的成功率很低,多数人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作为仕途上的失败者,各种想法也就随之产生,他们要在其他方面寻找慰藉,用以保持心态的平衡。 《古诗十九首》作者的人生意识是清醒的,他们不相信成仙术,头脑里没有长生不死的彼岸世界,只想在现实中过得更快活、更自在。于是,他们“荡涤放情志”(《东城高且长》),去追求燕赵佳人。 《驱车上东门》也写道:“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这是说要以美酒华服来消磨人生,同样表露得非常坦率。由于仕途的挫折,这些士子人生追求的层次由高向低跌落,从努力实现人生不朽到满足于耳目口腹之欲,他们是在寻求某种补偿,话语虽达观,深层的悲哀仍然可以感受到。 《古诗十九首》所展示的思妇心态也是复杂多样的。盼望游子早归,这在《古诗十九首》众多的思妇诗中没有一首例外。 然而,盼归而不归,思妇的反应却大不相同。有的非常珍视自己的婚姻,对游子的爱恋极深,远方捎回书信,她会置之怀中,“三岁字不灭”(《孟冬寒气至》);远方寄回一端绮,她会裁制成象征夫妻恩爱的合欢被(《客从远方来》)。 有的觉察到“游子不顾返”的苗头,思妇日感衰老、消瘦,只好宽慰自己“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也有的思妇在春光明媚的季节经受不住寂寞,发出“空床难独守”(《青青河畔草》)的感叹。 这些思妇诗的作者未必都是女性,大部分可能是游子揣摹思妇心理而作,但都写得情态逼真,如同出自思妇之手。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重在表现思妇独处的精神苦闷,她们担心游子喜新厌旧,担心自己的真情不被对方省察,担心外力离间。 《古诗十九首》中思妇和游子的形象都是孤独的,不过,和游子相比,思妇显得更加孤独。游子有良宵会、有赏歌听曲的机会,还可以驱车出游,而思妇却只能徘徊院庭,空室长叹,她们难言的寂寞经常是靠泪水冲洗。 《古诗十九首》所出现的游子思妇,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间,他们既有合乎传统礼教的价值取向,又有世俗的人生选择;时而有违礼之言,但见不到违礼之行,不及于乱。游子即使决心“荡涤放情志”,一旦真的面对燕赵佳人,又“沉吟聊踯躅”。 (《东城高且长》)妙龄女子先是埋怨对方的迎娶过迟,但随即又表白:“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冉冉孤生竹》)如果说游子从立功立名转向佳女美酒体现了古代失路士人的普遍趋势,。 6.描述游子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7.春江花月夜中思妇游子的情感和心理八句描写怨妇: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楼头明月总在怨妇心头眼底徘徊,照着早已懒用的妆台明镜。月明之夜,离愁别绪更加萦怀,使人无法排遣。而那一轮明月偏又浸透帘珑、照亮砧石,况且帘卷不去、手拂不开。此时远行的人儿只在思念之中,只能彼此瞩望而无法相依相诉,就是有再多的相思情怀,说来他也无法听到。我多想随这笼天罩地的月光飞流到他身边去照耀他啊!可是即使象鸿雁那样高飞远举,也不能把这寂寞楼头的相思明月带给他,何况这春江里只有跃浪的鱼儿激起几个漩涡儿呢!寥寥数语,怨妇的离愁别恨已写到极致。 接着笔锋一转,又派出八句来写远方的游子: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映月忽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昨夜忽梦落花飘零,春已半残,可是寄身异地他乡,回家的日子还遥遥无期。江水奔流不息,一浪又一浪地赶往大海,好像要将春天带走一样。而江潭倒映明月,不知不觉已经西斜。斜月渐渐隐入海雾,这时北方南方、碣石潇湘有多少游子还在赶着回家,有多少离人怨妇还在远隔千山万水彼此思念呢?夜色凄迷,月光如水,不知有几人在这轮明月下赶回家去了,而我只能守着这野浦孤舟,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看江流依然,落月留照,把江边花树点染得凄清如许,人间离情万种都在那花树上摇曳着、弥漫着。在这样勾魂夺魄的意境里结束全篇,情笔生花,余音绕梁。 我们在诗篇中看到江与月这两个主题中的主题被反复拓展,不断深化。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和着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月楼、月华、月明复杂的光与色,并通过与春、夜、花、人的巧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诗人没有局限于一轮江月,而是把一种复杂的人类情感贯穿始终。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注、砧上月的流照,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把一轮明月写到如此清雅且夺人心魄的地步,就不仅仅是传世之作、而应该是旷世之作了。自《诗经》至张若虚,其间一千几百年,没人把一轮江月写得如此凄美多情。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南朝民歌和齐梁声律学,经过多年的酝酿发展,到了张若虚手里,恍如金丹炼成突现奇光,语言声律与形式技巧以及描篇布局,被那样的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诗歌发展还找不到前进方向的唐前期,《春江花月夜》本身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轮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诗国的灿烂。而张若虚之后,又是一千多年过去了,仍然无人能把一夕江月渲染得这般淋漓尽致,历尽沧桑变幻,诗篇不朽而江月依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