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铜板诗经

1.“铜板铁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采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辛弃疾

郭沫若题在铅山县瓜山虎头门阳原山腰 辛弃疾墓

上联的意思是他继承苏轼扛起豪放派的大旗,所以李清照不对,她是婉约派的;下联美芹指的是辛弃疾上书朝廷的《美芹十论》,主要陈述恢复中原的大计;悲黍用的《诗经·王风·黍离》的典故: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此诗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亡国之痛。

综上,只能是辛弃疾,而不是李清照或是陆游。

2.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在辛弃疾墓前,有郭沫若题写的对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

3.在钱眼里坐 打诗经句

在钱眼里坐(诗经)定之方中

【注析】明•郁履行辑《谑浪》述:“绍兴时,张循王最好钱。一日内宴,上命优人扮作善天文者云:‘世间贵人必应天象,用浑天仪窥之,但见星,不见人;今可用一铜钱代。’令窥上,曰:‘帝星也。’(令窥)秦师垣,曰:‘相星也。’(令窥)韩蕲王,曰:‘将星也。’(令窥)张循王,曰:‘不见星。’众骇,再令窥之。曰:‘终不见星,只见张循王在钱眼里坐。’上大笑。”张循王,张俊;韩薪王,韩世忠;秦师垣,秦桧;上,谓宋高宗赵构。底句见《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定”,星名,亦名“营室”,二十八宿之一;“方中”,正当中的位置。谜以“定”作“确实、必定”解;“方”谓“孔方、孔方兄”,即钱的代名词。盖古钱币中多有方孔,外圆而内方也。如晋•鲁褒《钱神论》云:“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底中“之”字转作动词“至、到”义。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