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岳阳楼的诗歌

1.描写岳阳楼的诗句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 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出峡到江陵(今湖北潜江县西),境遇不惬人意,晚秋移居江陵南九十里的公安(今湖北公安),本拟到柴桑(今江西九江),未果,在这年暮冬入岳阳(今湖南岳阳)并登岳阳楼。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和所感。首联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颔联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气势磅礴;颈联慨叹亲朋音信杳然,自己老病无医;尾联写诗人北望秦陇以兵乱未息为忧。

诗人在诗中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历代最为传诵的登岳阳楼的名篇。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赏析】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是写游洞庭湖的,其实饱含着政治目的,读来十分有味。

诗的前半部分以洞庭湖的波澜壮阔,象征开元时代开明的**面。 后半部分以自己的落拓不堪,与雄伟的湖景和兴盛的时代相比显得不太相称,希望政治抱负得到施展,又苦干无人援引,所以深有“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慨叹。

全诗运用比兴的手法写作者急于求荐,但又不露痕迹,构思新颖,艺术上颇具特色。其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为描绘洞庭湖的名句。

传说吕洞宾曾三次醉酒于岳阳楼头,并留下了“三醉岳阳人不识”的诗句,这便是“三醉亭”的由来。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是书于岳阳楼风景区大门上的一联,是明代魏允贞《岳阳楼》诗的前两句, :“眼前忧乐谁无意,天下江山此最雄” ,此联出自明人杨一清的诗句,表明作者由眼前的壮丽景色生发出效法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理想抱负,可谓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在岳阳楼主楼一楼上有一副长联,系清同治年间窦所作:“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

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湖景依然,谁为长醉吕仙,理乱不闻惟把酒;昔人往矣!安得忧时范相,疮痍满目一登楼。” 在主楼三楼有一副楹联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大手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在岳阳楼牌楼上有一联是清乾隆年间尚书张照所撰:“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

2.关于写岳阳楼的诗句

《登岳阳楼》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岳阳楼晚望》 唐 崔珏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岳阳楼》 刘长卿

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

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登岳阳楼》 陈与义 南宋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雍陶《题君山》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3.岳阳楼的诗句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岳阳楼晚望》 唐 崔珏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道经巴陵登岳阳楼用孟襄阳韵》杨维桢,元末 送客洞庭西,龙堆两青青.陈殿出空明,吴城连苍莽.春随湖色深,风将潮声长.杨柳读书堂,芙蓉采菱桨.怀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登岳阳楼》 李东阳,明 突兀高楼正倚城,洞庭春水坐来生.三江到海风涛壮,万水浮空岛屿轻.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中流或有蛟龙窟,卧听君山笛里声.《巴陵》 唐寅 巴陵城西湖上楼,楼前波影涵清秋.数点征帆天际落,不知谁是五湖舟.《岳阳楼》钱大昕 清 杰阁出城墉,惊涛日夜舂.地吞八百里,云浸两三峰.已极登临目,真开浩荡胸.不因承简命,那便壮游逢.《过洞庭湖》许棠 唐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临江仙》滕子京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 宋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4.岳阳楼古诗词大全

《登岳阳楼》 麻温其 湖边景物属秋天,楼上风光似去年。

仙侣缑生留福地,湘娥帝子寄哀弦。 云门自统轩台外,木叶偏飞楚客前。

极目江山何处是,一帆万里信归船。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临江仙》滕子京 宋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

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

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题岳阳楼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 曹邺 南登岳阳楼,北眺长安道。 不见升平里,千山树如草。

骨肉在南楚,沉忧起常早。 白社愁成空,秋芜待谁扫。

常闻诗人语,西子不宜老。 赖识丹元君,时来语蓬岛。

《岳阳楼 》刘长卿 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

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一题作南州有赠) 贾至 极浦三春草,高楼万里心。楚山晴霭碧,湘水暮流深。

忽与朝中旧,同为泽畔吟。停杯试北望,还欲泪沾襟。

《岳阳楼重宴别王八员外贬长沙》 贾至 江路东连千里潮,青云北望紫微遥。 莫道巴陵湖水阔,长沙南畔更萧条。

《岳阳楼》 李商隐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岳阳楼》李商隐 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岳阳楼晚望》 崔珏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岳阳楼》 江为 倚楼高望极,展转念前途。晚叶红残楚,秋江碧入吴。

云中来雁急,天末去帆孤。明月谁同我,悠悠上帝都。

《岳阳楼 》陆游 身如病鹤短翅翎,雨雪飘洒号沙汀。 天风忽吹不得住,东下巴峡泛洞庭。

轩皇张乐虽已矣,此地至今朝百灵。 雄楼岌嶪镇吴楚,我来举手扪天星。

帆樯才放已隐隐,云气乱入何冥冥。 鼋鼍出没蛟鳄横,浪花遮尽君山青。

黄衫仙翁喜无恙,袖剑近到城南亭。 眼前俗子败人意,安得与翁同醉醒。

《甯子与追和予岳阳楼诗复次韵二首》 黄庭坚 去年新霁独凭栏,山似樊姬拥髻鬟。 个里宛然多事在,世间摇望但云山。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登岳阳楼》 陈与义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己酉中秋之夕与任才仲醉於岳阳楼上明年十一 陈与义 去年中秋洞庭野,寒瑶万顷兼天泻。

岳阳楼上两幅巾,月入栏干影潇洒。 世间此影谁能孤,狂如我友人所无。

一梦经年无续处,道州还见倚楼图。

5.岳阳楼的诗

曹邺 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 南登岳阳楼,北眺长安道。

不见升平里,千山树如草。 骨肉在南楚,沉忧起常早。

白社愁成空,秋芜待谁扫。 常闻诗人语,西子不宜老。

赖识丹元君,时来语蓬岛。 刘长卿 岳阳楼 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楼前归客怨秋梦, 湖上美人疑夜歌。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黄庭坚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杆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登岳阳楼 徐长鸿 风雨苍茫过帝洲,沧桑万劫此登楼。

江湖郁气迷帆影,草木金声动客愁。 两字犹关家国事,一身终为稻粱谋。

栏前倚眺君山渺,日暮天涯负远游。 登岳阳楼 郑雪峰 高矗层楼楚水边,我来风雨正茫然。

三湘草木迷秋气,万里江湖涨暮烟。 忧乐孤臣垂笔重,登临多士问谁贤。

青衫吊古情何极,频拍栏干恨不传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岳阳楼的古诗

《岳阳楼记》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皆忘,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 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 微斯人, 吾谁与归!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岳阳楼晚望》 唐 崔珏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道经巴陵登岳阳楼用孟襄阳韵》杨维桢,元末送客洞庭西,龙堆两青青.陈殿出空明,吴城连苍莽.春随湖色深,风将潮声长.杨柳读书堂,芙蓉采菱桨.怀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登岳阳楼》 李东阳,明突兀高楼正倚城,洞庭春水坐来生.三江到海风涛壮,万水浮空岛屿轻.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中流或有蛟龙窟,卧听君山笛里声.《巴陵》 唐寅巴陵城西湖上楼,楼前波影涵清秋.数点征帆天际落,不知谁是五湖舟.《岳阳楼》钱大昕 清杰阁出城墉,惊涛日夜舂.地吞八百里,云浸两三峰.已极登临目,真开浩荡胸.不因承简命,那便壮游逢.《过洞庭湖》许棠 唐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临江仙》滕子京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 宋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7.有关岳阳楼的诗句及赏析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赏析】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出峡到江陵(今湖北潜江县西),境遇不惬人意,晚秋移居江陵南九十里的公安(今湖北公安),本拟到柴桑(今江西九江),未果,在这年暮冬入岳阳(今湖南岳阳)并登岳阳楼。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和所感。首联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颔联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气势磅礴;颈联慨叹亲朋音信杳然,自己老病无医;尾联写诗人北望秦陇以兵乱未息为忧。

诗人在诗中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历代最为传诵的登岳阳楼的名篇。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杆前。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这是一首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分,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

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下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

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分。

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岳阳楼》 刘长卿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登岳阳楼》 陈与义 南宋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岳阳楼晚望》 唐 崔珏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临览胜之作,固然首先必须真切地描绘江山之壮、风光之美与景物之奇,但是如果仅仅能做到这一点,尚不足以称高格。

除了表现自然景观之外,还需要融进诗人的胸襟气度,写出特定的名胜所给予登临者的深切感受,使得奇情与壮采一齐飞腾,达到情景合一的化景,这才可以称为名篇佳作。老杜此诗,篇幅虽极短小而气魄非常雄大,它把湖山之胜与诗人心中家国多难的悲哀结合起来抒写,造成了沉雄悲壮的高超艺术境界,在古往今来多如牛毛的登临岳阳楼的诗篇中,它几乎可以说是无人能及的绝唱。

诗为大历三年(768)杜甫携眷自夔州出峡后,暮冬流寓岳州(今。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