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濛有关的诗句

一、形容冷秋的诗句

七绝·秋---组诗

胡秉言

其一·秋雨

濛濛细雨扰田园,阵阵凉风紫燕翩。

碧水清荷菱角翠,百花著玉泪盈涓。

其二·秋实

风推溽暑宇添凉,晨露晶莹稻谷香。

水碧鸭欢弄潋滟,远山枫叶醉红裳。

其三·秋颜

萧萧翠竹掩曲幽,阡陌绵绵紫燕啾。

一叶飘来知素影,谷黄落地尽金秋。

其四·秋情

瑟瑟蒹葭蒲萎黄,香销菡芰叶残殇。

鸳鸯缱绻不离弃,丽质天生戏水狂。

其五·秋意

淡墨轻描菡萏妖,寒调冷色翠微娇。

月凉入水盈盈泪,舒袖嫦娥兔弄箫。

其六·秋殇

秋风萧瑟冷云飘,秋雨敲桐泪叶憔。

秋露凝珠伤感溢,秋霜漫漫染乌梢。

二、关于愁愁的古诗句

1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

2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

3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5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莺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6 沉饮聊自谴,放歌破愁绝。——杜甫

7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8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杨万里

9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张继

10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杜甫

11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

12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13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窦叔问。

14 紫艳半开蓠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

15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16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薛莹

17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18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19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李清照

20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21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李煜

22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李煜

23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李煜

24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李煜

25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

26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

27 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28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29 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30 便做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31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

32 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

33 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屈大均

三、关于“相思雨”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相思雨”的诗句有

1.《长相思·雨濛濛》

年代: 宋 作者: 王之道

雨濛濛。日日龙日龙。

洗出远山三四重。分明眉黛浓。

野桥西,官路东。

小驿夜凉风入松。梦魂谁与同。

2.《长相思·急雨回风》

年代: 宋 作者: 杨无咎

急雨回风,淡云障日,乘闲携客登楼。金桃带叶,玉李含朱,一尊同醉青州。福善桥头。记檀槽凄绝,春笋纤柔。窗外月西流。似浔阳、商妇邻舟。况得意情怀,倦妆模样,寻思可奈离愁。何妨乘逸兴,甚征帆、只抵芦洲。月却花羞。重见想、欢情更稠。问何时,佳期卜夜,如今双鬓惊秋。

3.《极相思·江头疏雨轻烟》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江头疏雨轻烟。寒食落花天。翻红坠素,残霞暗锦,一段凄然。惆怅东君堪恨处,也不念、冷落尊前。那堪更看,漫空相趁,柳絮榆钱。

4.《长相思·雨如丝》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雨如丝。柳如丝。织出春来一段奇。莺梭来往飞。酒如池。醉如泥。遮莫教人有醒时。雨晴都不知。

5.《法曲献仙音》

年代: 宋 作者: 方千里

庭叶飘寒,砌蛩催织,夜色迢迢难度。细剔灯花,再添香兽,凄凉洞房朱户。见凤枕羞孤另,相思洒红雨。

有谁语。道年来,为郎憔悴,音问隔,回首后期尚阻。寂寞两愁山,锁闲情、无限颦妩。嫩雪消肌试罗衣、宽尽腰素。问何时梦里,趁得好风飞去。

四、跟微风有关的诗句

跟微风有关的诗句:1、《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代-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2、《咏柳》唐代-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题都城南庄》唐代-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译文: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在微微春风之中。

4、《春夜喜雨》唐代-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译文: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5、《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微微的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扩展资料:1、《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译文: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2、《咏柳》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题都城南庄》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4、《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5、《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五、关于烟雨楼的诗句

1、《归括苍和杨嗣之吏部烟雨楼韵四首》

宋·姜特立

谁发天悭得胜游,佳名收拾更无留。郑虔祁岳今谁是,为扫阴沈万壑秋。

2、《括苍烟雨楼》

宋·楼钥

莫为看山只凭栏,远怀犹恨两山间。坐深却得无穷趣,只看平川一半山。

3、《烟雨楼用韩子祁诗韵》

清·乾隆

春云欲泮旋濛濛,百顷南沏一棹通。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

4、《鸳湖烟雨楼感旧》

清·陈维崧

水宿枫根罅。尽沽来、鹅黄老酿,银丝鲜鮓。记得筝堂和伎馆,尽是仪同。

5、《烟雨楼》

宋·方回

楼压重湖实壮哉,楼前图画若天开。鸥从沙际冲烟去,燕向花边卷雨来。

6、《烟雨楼》

宋·唐天麟

百尺楼高尺赏心,我来犹记旧登临。四时天色有晴雨,一片湖光无古今。

7、《烟雨奇观楼》

宋·吴机

此景仪真亦有年,何人管领向楼前。江淮自昔虽南北,烟雨从来肯变迁。

8、《烟雨楼》

宋·吴育

一上危楼七泽分,胜游平日此怡神。荆台芜没千年地,楚望云披四面春。

9、《烟雨楼》

宋·叶隆礼

傍家亭馆占湖东,寂寞为邻祗陆公。竹树一堤如有碍,乾坤万象自无穷。

10、《嘉禾百咏·烟雨楼》

宋·张尧同

妙手谁烘染,梳烟沐雨姿。一声长笛晚,人在倚楼时。

11、《烟雨楼》

宋·赵痈

画框图飞云霭寒,楼台城堞有无间。烟收雨霁曾看否,见尽东南万叠山。

12、《烟雨楼》

宋·郑侠

层梯叠构倚穹苍,烟雨江山见涉茫。人是神仙来镇守,物随时节亦循良。

13、《烟雨楼》

宋·朱南杰

锦绣囊开城角东,规模绵亘境相通。一亭旧占梅边月,两径新添竹外风。

14、《烟雨楼》

明·葛一龙

烟雨楼头春乍晴,鸳鸯湖上鸟嘤嘤。中浮片席空三面,斜抱千家截半城。

六、含有杨花的诗句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春风又作无情计,满路杨花辊雪球。——陆游《梦中作》

三千里外摘杨花,他日归来举似我。——释道颜《颂古》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李益《汴河曲》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杨花独得东风意,相逐晴空去不归。——王安石《暮春》

杨花飞去落谁家,紫禁人闲惜岁华。——张公庠《宫词》

凭莺为向杨花道,绊惹春风莫放归。——白居易《柳絮》

杨花穿户入,燕子避帘低。——陆游《幽栖》

映窗疑月影,着地似杨花。——胡仲参《雪》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叶采《暮春即事》

吹落杨花春事了,小池新绿雨添痕。——俞桂《即事》

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陈与义《道中寒食》

龙伯驱风不敢上,杨花不动树阴阴。——戴栩《上丞相寿》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