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服装名字

1.取自诗经里的女孩名字

1、蓁蓁(音真)。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惠然,顺从貌。 5、静姝。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

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

《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

炜:光彩。 7、洵美。

《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

《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

《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

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

《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样众多。

《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邦:国家。媛:美女。

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彦:杰出的人才。

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 11、灵雨。

《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灵雨:及时雨。

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12、朝雨。《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指早晨的雨。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

《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18、琼琚。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19、陶陶。《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

陶陶:快乐貌。 20、佩玖。

《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21、静好。《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静好:安静美好。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2、舜华、舜英。《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如舜英”。

舜华、舜英都指木槿花。 23、德音。

《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德音:美好品德。

这个词在整本诗经里多次出现,此处不一一列举。个人感觉该词的气场比较大,一般人hold不住吼吼 24、子佩。

《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佩和子衿在这里都指对方的衣饰(从而代指对方)。

25、零露。《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零露:零落的露水。然而该词溢满了感伤的气息(延伸义: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骤然浮现出小说或影视剧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纸··· 26、婉兮、婉如。

《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婉:美丽。

至于“清扬”,应该没有人想和洗发水重名= = 27、琼华。《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

下文“琼莹”、“琼英”,均形容美玉。 28、美清。

《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东晋陶渊明有诗曰:“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29、如英。《魏风·汾沮洳》:“美如英”,下文还有“美如玉”。

如花似玉貌。 30、清猗。

《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31、素衣。

《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素衣:白色的衣服。

北宋晏几道词曰:“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BUT在《礼记》等典籍中,“素衣”也指丧服。

32、菁菁。《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箐箐”。

菁菁:草木茂盛。 33、采苓。

《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诗经》中,“采~”形式的词语多次出现,除此之外,还有“采蘩”、“采薇”、“采菲”、“采芑”、“采菽”等。

都是采摘某种植物的意思。 34、文茵。

《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

这个词外柔内刚有木有! 35、湄。单名一个“湄”字,取自《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虽然没有上文中的“在水一方”有名,但它更适合取名。 36、渥丹。

《秦风·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渥丹:色泽红润貌。

37、美淑。《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38、舒窈。《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缓轻盈貌;窈纠(jiǎo)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体态窈窕貌。

但我觉得“舒窈”是个更好听的名字。

2.诗经取手工店名

诗经取名1、蓁蓁(音真)。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惠然,顺从貌。5、静姝。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

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6、炜彤。

《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

炜:光彩。7、洵美。

《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

《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8、燕婉。

《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

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9、如云。

《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样众多。

《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邦:国家。媛:美女。

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彦:杰出的人才。

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11、灵雨。

《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灵雨:及时雨。

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12、朝雨。《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指早晨的雨。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17、佩玉。

《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18、琼琚。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19、陶陶。《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

陶陶:快乐貌。20、佩玖。

《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21、静好。《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静好:安静美好。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2、舜华、舜英。《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如舜英”。

舜华、舜英都指木槿花。23、德音。

《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德音:美好品德。

这个词在整本诗经里多次出现,此处不一一列举。个人感觉该词的气场比较大,一般人hold不住吼吼24、子佩。

《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佩和子衿在这里都指对方的衣饰(从而代指对方)。

25、零露。《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零露:零落的露水。然而该词溢满了感伤的气息(延伸义: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骤然浮现出小说或影视剧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纸···26、婉兮、婉如。

《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婉:美丽。

至于“清扬”,应该没有人想和洗发水重名= =27、琼华。《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

下文“琼莹”、“琼英”,均形容美玉。28、美清。

《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东晋陶渊明有诗曰:“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29、如英。《魏风·汾沮洳》:“美如英”,下文还有“美如玉”。

如花似玉貌。30、清猗。

《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31、素衣。

《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素衣:白色的衣服。

北宋晏几道词曰:“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BUT在《礼记》等典籍中,“素衣”也指丧服。

32、菁菁。《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箐箐”。

菁菁:草木茂盛。33、采苓。

《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诗经》中,“采~”形式的词语多次出现,除此之外,还有“采蘩”、“采薇”、“采菲”、“采芑”、“采菽”等。

都是采摘某种植物的意思。34、文茵。

《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

这个词外柔内刚有木有!35、湄。单名一个“湄”字,取自《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虽然没有上文中的“在水一方”有名,但它更适合取名。36、渥丹。

《秦风·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渥丹:色泽红润貌。

37、美淑。《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38、舒窈。《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缓轻盈貌;窈纠(jiǎo)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体态窈窕貌。

但我觉得“舒窈”是个更好听的名字。《月出》是整本《。

3.求古代男子服装名称

男子衣服 1。

头衣头衣又称元服。元本义既是头。

加元服就是行冠礼。古代贵族与平民的头衣有很大的区别。

贵族戴冠、弁、冕,平民戴帻(zé)。 冠:贵族男子所戴的普通帽子。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是成人的标志,是贵族男子的常服。

该戴冠而不戴的,是不合礼的。有人为了合乎礼,甚至献出生命。

《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载卫国内乱,子路用以系冠的缨被人砍断,他放下武器结缨,并说:“君子死,冠不免。”结果被人砍死。

古人又有免冠谢罪之说,摘去冠,表示自己有过错,情同罪犯,自降身份。冠是贵族成年所必戴,所以也就成了达官贵人的代称。

李白《古风》:“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与童子对举,则冠强调的是成年人。

《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而弱冠一词,则指刚刚进入成年。

冠的作用主要是被头发束住,同时也是一种装饰。冠圈的两旁有丝绳,用来在下巴上打结,将冠固定在头顶上,这两根丝绳就是缨。

戴冠前要将头发盘在头顶上打成髻,用纚(xǐ,或写作縰,是一块黑色的帛)把发髻包住,然后再戴冠。戴上冠后,还要用笄(jī,先秦叫笄,汉代以后叫簪)左右横穿过冠圈和发髻再加以固定。

女子不戴冠,只用笄或簪固定发髻。后来固定冠冕的叫衡笄,只固定头发的叫发髻。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发笄尖的一端分作两股,形状像叉子,叫做钗。

古代不戴冠的有四种人:小孩、平民、罪犯、异族。 冕:天子、诸侯、大夫的祭服。

《说文》:“冕,大夫以上冠也。”汉代以后只有皇帝才能戴冕有旒,冕旒一词是皇帝的代称。

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弁:有皮弁、爵弁之分,是贵族戴的比较尊贵的帽子。

皮弁有白鹿皮制作,由几块拼接而成,样子类似现在的瓜皮帽。爵弁是红中带黑的弁,因其颜色与雀头相似而得名,其样子大致与皮弁差不多。

胄:打仗时用的帽子,加在冠上,秦汉以后叫做兜鍪,再后来叫做盔。杜甫《垂老别》:“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辛弃疾《南乡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指孙权年纪很轻就统率大军。

古时戴着兜鍪见尊长跟戴着冠一样,是不恭敬的表现,因此见尊长要免胄。 帻:平民所戴,在发上复以巾,一直盖到前额。

《汉书·东方朔传》中说,有一公主的情夫名叫董偃,由公主引荐给汉武帝,董偃头戴绿帻。颜师古注道:绿帻,贱人之服也。

董偃的打扮表明自己是奴仆的身份。后来李白在《古风》中用“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来借指靠不正当手段致富并且骄横的人。

陌头:俗人的帽子,又称帞头、络头、缲头、绡头等。其形制类似现在陕北农民用羊肚手巾包头的方法,从后而前,在头前额上打结。

《陌上桑》:“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qìao)头。”陌头后代音转称为幞(fú)头。

后来幞头又在脑后扎成两脚,自然下垂,再往后取消了前边的结,将后面的脚用金属丝扎起,衬以木片,称为展脚幞头,为文官所戴;后面的脚向上在脑后相交,称为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幞头通常用青黑色的纱制成,所以也叫乌纱,后代俗称乌纱帽。

留全发、戴冠、巾,是中原地区的正常装束,非中原地区则以披发为常。《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吴越地区的祝发文身观念和中原地区“肌肤毛发受之父母”的观念不同。

2。体衣衣的狭义是上衣,裳是下衣。

《诗经·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襦:短上衣。

《孔雀东南飞》:“妾有绣腰襦,葳蕤(盛貌,形容刺绣之美)自生光。” 襌:单衣。

袷(qìa)、复:夹衣。夹衣里可以加絮。

《孤儿行》:“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复襦指有絮的襦。

亵衣、泽、衷衣:贴身穿的衣服。司马相如《美人赋》:“女乃弛其上服,表(露)其亵衣。”

《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郑玄注:“泽,亵衣,近污垢。”

泽相当于现在的汗衫。《说文》:“衷,里亵衣。”

后来也写作中衣。 裘:皮衣,毛向外。

袍:絮了乱麻或旧丝棉的长衣。《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襺(jián):絮新丝棉的长衣。 古代上衣的领子有两种:一种是交领,衣领直接连着左右襟,衣襟在胸前相交,左襟压右襟,在右腋下挽结。

另一种是直领,领子从颈后沿左右绕到胸前,平行地下垂。 衽(rèn):衣襟。

襟要右掩,所以“左衽”就是异服了。 裾(jù):衣服身后的下摆。

裾在身后,可以长垂至地。曹植《神女赋》:“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袖(xiù):同袖。又称袂(mèi)。

如连衽成帷,举袂成幕。 祛:袖口、袖子。

绅:古人长衣外要系带,带子在腹前打结,余下的下垂部分就是绅。《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子张书诸绅。”绅下垂,可以临时提起来当作记录本。

古时有“缙绅”一词。缙又可写作搢,义为插,指插笏(hù,手板)于带,在君臣相见时作为记事或指画时用,所以缙绅成为高官的代称。

帛:丝织品的统称。 褐(hè):麻、毛织品。

布和褐是同类的东西,区别是布细褐粗。读书人未做。

4.出自出自诗经的经典好名字有哪些

古人取名讲究“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一起来看看诗经里面的好名字! 风篇 1、蓁蓁(音真)。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 茂盛貌。

2、燕飞。 《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 《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 《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惠然,顺从貌。 5、静姝。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 《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彤:红色。炜:光彩。

7、洵美。 《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 《邶风·新台》:“燕婉之求”。

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 《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如云:像云一样众多。《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

《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邦:国家。

媛:美女。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彦:杰出的人才。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

11、灵雨。 《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

灵雨:及时雨。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12、朝雨。 《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

指早晨的雨。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 《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

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 《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 《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

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 《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

《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18、琼琚。

《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19、陶陶。 《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

陶陶:快乐貌。 20、佩玖。

《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21、静好。 《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静好:安静美好。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2、舜华、舜英。 《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如舜英”。

舜华、舜英都指木槿花。 23、德音。

《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德音:美好品德。

这个词在整本诗经里多次出现,此处不一一列举。 24、子佩。

《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佩和子衿在这里都指对方的衣饰(从而代指对方)。

25、零露。 《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零露:零落的露水。然而该词溢满了感伤的气息(延伸义: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骤然浮现出小说或影视剧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纸··· 26、婉兮、婉如。

《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婉:美丽。

27、琼华。 《齐风·著》:“尚之以琼华乎而”。

下文“琼莹”、“琼英”,均形容美玉。 28、美清。

《齐风·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赞美眼睛美丽清亮。东晋陶渊明有诗曰:“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29、如英。 《魏风·汾沮洳》:“美如英”,下文还有“美如玉”。

如花似玉貌。 30、清猗。

《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31、素衣。

《唐风·扬之水》:“素衣朱襮,从子于沃”。素衣:白色的衣服。

北宋晏几道词曰:“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 但是在《礼记》等典籍中,“素衣”也指丧服。

32、菁菁。 《唐风·杕杜》:“有杕之杜,其叶箐箐”。

菁菁:草木茂盛。 33、采苓。

《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巅”。《诗经》中,“采~”形式的词语多次出现,除此之外,还有“采蘩”、“采薇”、“采菲”、“采芑”、“采菽”等。

都是采摘某种植物的意思。 34、文茵。

《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车中的虎皮坐褥。

这个词外柔内刚有木有! 35、湄。 单名一个“湄”字,取自《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虽然没有上文中的“在水一方”有名,但它更适合取名。 36、渥丹。

《秦风·终南》:“颜如渥丹,其君也哉”。渥丹:色泽红润貌。

37、美淑。 《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38、舒窈。 《陈风·月出》:“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舒:舒缓轻盈貌。

39、楚楚。 《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楚楚:鲜明貌。蜉蝣是一种。

5.古代男子服饰各个部分都叫什么名字

衣有广狭二义。

广义的衣指一切蔽体的织品,包括头衣、胫衣、足衣等。狭义的衣指身上所穿的。

上古的头衣主要有冠冕弁三种。冠是贵族男子所戴的“帽子”,但是它的样式和用途与后世所谓的帽子不同。

据说早先的冠只有冠梁,冠梁不是很宽,有褶子,两端连在冠圈上,戴起来冠梁像一根弧形的带子,从前到后覆在头发上。由此可见,上古的冠并不像后世的帽子那样把头全部盖住。

冕,是一种最尊贵的礼冠。最初天子诸侯大夫在祭祀时都戴冕,所以后来有“冠冕堂皇”这个成语。

“冠冕”又可以用作仕宦的代称,它又被用来比喻“居于首位”。弁也是一种比较尊贵的冠,有爵弁,有皮弁。

爵弁据说就是没有旒的冕。皮弁是用白鹿皮做的,尖顶,类似后世的瓜皮帽。

帽,据说是没有冠冕以前的头衣,《荀子·哀公》:“哀公问舜冠于孔子”,孔子对曰:“古之王者有务而居领者矣”,杨倞注“务读为冒”,意思是说务就是帽。后来帽成为正式的头衣,杜甫《饮中八仙歌》说,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脱帽没有礼貌,可见戴帽就有礼貌了。

古代衣裳并举时,衣只指上衣。下衣叫做裳。

《诗经·邶风》说:“绿衣黄裳。”《诗经·齐风》说:“颠倒衣裳。”

但是裳并不是裤而是裙。《说文》说:“常(裳),下裙也。”

连在一起的叫做深衣。古人衣襟向右掩(右衽)用绦系结,然后在腰间束带。

《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见左衽不是中原的习俗。

带有两种:一种是丝织的大带,一种是皮做的革带。大带是用来束衣的,叫做绅,古人常说“缙绅”意思是把上朝时所执的手版插在带间,而缙绅就成了仕宦的代称,“绅士”的意义也就此发展而来。

革带是用来悬佩玉饰等物的。古人非常珍视玉。

《礼记·玉藻》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又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裘和袍是御寒的衣服。《诗经·桧风》说:“羔裘如膏,日出有曜。”

《诗经·小雅》说:“彼都人士,孤裘黄黄。”可见古人穿裘,毛是向外的,否则不容易看见裘毛的色泽。

袍是长袄,据说里面铺的是乳麻。一般来说,穷到穿不起裘的人才穿袍。

《论语·子罕》:“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可见穿袍穿裘有贫富的差别。汉以后有绛纱袍、皂纱袍,袍成了朝服了。

上古时代还不懂得种棉花。所谓“絮”、“绵”,都只是丝棉。

因此,上古的布并不是棉织品,而是麻织品或葛织品。帛则是丝织的总称。

布与帛也形成了低级衣服与高级衣服的对比,贫贱的人穿不起丝织品,只能穿麻织品,所以“布衣”成了庶人的代称。 上古时代,男女服装的差别不是很大。

直到中古,男女服装也还不是严格分开的。唐宋以后,妇女着裙之风大盛,男子才以袍为常服,女以裙为常服。

上古有裳无裤。但上古所说的裤,并不等今天所谓的裤。

《说文》:“绔,胫衣也。”可见当时所说的,很像今天的套裤,所不同者,它不是套在裤子外面的。

有裆的裤子叫裤,《释名·释衣服》说“裤,贯也,贯两脚,上系腰中也。”此外有一种,类似后世的短裤叉,形似犊鼻,叫犊鼻裤,穿起来便于劳动操作。

《史记》说,司马相如“身自著犊鼻裤”,和奴婢们一起洗涤食具。 上古的鞋叫履,有麻履、葛履等。

据说葛履是夏天穿的,冬天穿皮履。一般的履是用麻绳编织成的。

编时要边编边砸,使之结实,所以《孟子》说“捆履织席”。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