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亡灭

1.<诗经>里有关国家灭亡的诗或者灭亡后抒发感想的句子有什么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是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被颠覆,悲伤而作【黍离】。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难受心情,人们常说“黍离之悲”就是这个,

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2.灭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要各种解释 的例句

够全吧灭 灭 miè 【动】 (形声。

从水,威(xuè)声。简化字“灭”为会意,从“一”从“火”,“一”表示覆压火上。

本义:消灭;灭亡) 同本义〖extinguish;obliterate;bedestroyed;perish〗 灭,尽也。——《说文》 灭,绝也。

——《尔雅·释诂》 国之灭亡无日矣。——《礼记·乐记》 家有既亡,国有既灭。

——《谷梁传·襄公六年》 以小畜大灭。——《吕氏春秋·情势》 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敝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秦皇灭典,亦造仙诗——《文心雕龙·明诗》 灭韩亡魏。——《战国策·魏策》 又如:灭于绛;一朝而灭;灭亲(断绝亲族间的关系);灭户(全家皆死,宗嗣断绝);消灭(使消灭;除掉;灭亡);毁灭(摧毁消灭);灭夷(消灭);灭劫(毁灭的灾难) 消失,隐没〖disappear〗 何(荷)校(木枷)灭耳。

——杜甫《戏为六绝句》 尔曹身与名俱灭。 又如:灭抹(埋没);灭名(名誉尽失);灭身(丧身,毁灭自身);灭没(湮没;隐没);灭景(隐没形影,指隐居) 熄灭〖fireorlightgoes;extinguish〗 火不灭。

——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灭却(熄灭);灭息(熄灭) 淹没〖drown;submerge〗 过涉灭顶。——《易·大过》 涂抹改动〖alter〗。

如:灭刺(让名刺上的字迹消隐,指不愿投刺干谒);灭青(指古代用刀削改竹简上的字句) 灭茬 mièchá 〖stubble-cleaning;clearthestubblesleftinthefield〗除去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作物根茬 灭顶 mièdǐng 〖bedrowned;beburiedbeneaththewaves〗水没过头顶,多指淹死 灭顶之灾(指致命的灾祸) 灭顶之灾 mièdǐngzhīzāi 〖crowningcalamity;beswampedinthevastocean〗涉于水中而灭没其顶的灾祸。比喻遭到致命打击,损失惨重 他的研究项目遭了灭顶之灾 灭火 mièhuǒ 〖extinguishafire;putoutafire〗∶把火弄灭 〖cutoutanengine;die〗∶使发动机熄火 马达在小山上灭火了 灭火器 mièhuǒqì 〖fireextinguisher〗亦称“灭火筒”,通过喷射灭火剂来熄灭小火的一种手提式或滚轮式灭火器械 灭迹 mièjì 〖destroytheevidence;erasethetracesofone'scrime〗消灭做坏事的痕迹 消赃灭迹 灭绝 mièjué 〖exterminate;ruin〗 指彻底消灭,通常是用杀的办法 灭绝整个整个的敌营 消灭;摧毁 洪水灭绝了一切生命 〖extirpate〗∶毁灭;消灭 许多生物品种已在广大地区内被灭绝 灭菌 mièjūn 〖sterilization〗使机体或材料内所含有的活细胞和微生物完全死亡的方法(例如通过加热) 灭口 mièkǒu 〖doawaywithawitness〗怕泄露秘密而害死知情人 灭门 mièmén 〖anentirefamilyiskilled〗∶一家人全被杀害 〖thenameoffamilydiesout〗∶全家死光 灭门绝户 灭门之祸 mièménzhīhuò 〖thecalamityofexterminatingafamily〗满门老少皆被诛灭的灾祸,为古时抄家灭族的极刑 灭没 mièmò 〖destroytheevidence;exterminate;wipeout〗无影无声 鸥鹭灭没。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灭鼠 mièshǔ 〖mousing〗消灭鼠类 灭亡 mièwáng 〖death;dieout〗∶消失 帝国的灭亡过程 韩魏灭亡。——《战国策·魏策》 〖ruin;subjugate;beconquered〗∶消灭;被征服;被消灭 自取灭亡 灭种 mièzhǒng 〖genocide〗∶种族被消灭 〖dieout〗∶绝种 灭族 mièzú 〖exterminationofanentirefamily〗一人犯罪,诛灭全族 此何进之谋也;我等不先下手,皆灭族矣。

——《三国演义。

3.怎么古人把亡国之责都退给美丽的女子,例如诗经诗句 赫赫宗周,褒姒

古代文人总结亡国原因都没有深入到经济层面,或者他们都不愿意深入到那个层面,所以他们总结了几个表象原因

女宠、阉竖、强藩、朋党、悍夷、外戚

但世间事争来争去无非“权利”二字,但归根结底是“利”字,宗周难道是为了褒姒烽火戏诸侯一把就完了?宗周如果实力够强何惧外戚勾结戎狄闹一闹?

强弱此消彼长,但强弱表现的还是利,谁得利谁就强,周灭亡于诸侯离心,说白了就是诸侯的力量超过宗主,为什么呢?因为诸侯有向外发展的巨大空间与潜力,诸侯在争斗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土地、税赋制度;争夺商路控制权;殖民开发新的领地。

这都不是简单的几个字能解释的,要分析都是能写书的事情。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原因,现代人的思维比古人更深入,总结起来,也无非:地方离心、税源、兵源枯竭、统治的政治基础瓦解、军事力量崩溃等原因,这些原因互相作用,互为因果,这都是很复杂的东西。把责任推给具体的人总是最简单的。

而女人、蛮夷、宦官。。这种不掌握笔杆子、文化话语权,不能替自己喊冤的的人当然是最合适的背锅人。

4.《诗经·黍离》的思想感情基调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入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昔日气派恢宏的王宫,转眼之间已是苔痕遍地,黍稷杂生,曾经拥有的辉煌,犹如明日黄花;鼎盛的人群,而今已如鸟立国兽散去。独有我孤独地踯躅在昨日风采的遗迹面前。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对我?却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独自黯然垂泪,任那亡国之痛一泄千里。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5.诗经《黍离》中怎样运用的赋比兴手法

“黍离”、“彼黍离离”,应是一种典型的比兴修辞。黍,是禾本科黍属的粮食作物,磨米加工后现称作黄米。《诗经 魏风》有脍炙人口的名句:“硕鼠硕鼠 莫食我黍”,可见黍的重要性。黍在植物形态上与其它谷物(麦子、粟、高粱、水稻等)的最大区别是谷穗不是密实成粗厚棒状,而散穗是向四周分开下垂(不很恰当的可以联想一下吊兰的样子)。因此在这里用于比兴人的离散。

从诗的字面看,三章的内容简洁明了:诗人在茂密成行的黍稷之间徘徊,便情不自禁忧伤起来,而且伴随着黍稷的成长(出苗-成穗-结实),那股伤感越来越浓(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郁积在诗人的心里无处宣泄,不得不仰望苍穹,一声长叹: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如此悲怨却不能说出“心忧”的缘由?压抑着诗人的显然是一股沉重强大、单凭一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抗争的势力。表达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每读此诗,都会被吟唱者心中那股浓浓的忧郁哀怨所感染。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人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6.诗经中,哲成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哲成”:意旨冀望男孩能够成为德才兼备的英雄人物。出自:《大雅·瞻卬》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原文节选: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译文:有才男子称霸王,有才女子便国亡。可叹此妇太逞狂,如枭如鸱恶名当。花言巧语善说谎,灾难邪恶祸根藏。祸乱不是从天降,出自妇人那一方。不是他人来教诲,只因帖近女红妆。

扩展资料

此诗痛斥了周幽王荒淫无道,祸国殃民的罪恶,抒发了诗人忧国悯时的情怀和嫉恶如仇的愤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周末年的黑暗现实和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

全诗共七章,首章、三章、尾章每章十句,余四章每章八句。诗中语特新峭,然又有率意处。卒章语尽而意犹未止。修辞造句,颇有特色,或以对比反衬,正反排比的句式,尽情抒发胸中的积愤,或低回沉思之情。或以形象的比喻,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剖示而匠心独运。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讽刺周幽王乱政亡国的诗。周幽王昏愦腐朽,宠幸褒姒,败坏纪纲,任用奸人,斥逐贤良,倒行逆施,招致天怒人怨;北方犬戎趁机入侵,杀周幽王于骊山下,遂导致西周灭亡。

因此,诗人作这首《大雅·瞻卬》讽刺之。此诗与《小雅·节南山》、《小雅·正月》、《小雅·十月之交》、《小雅·雨无正》、《小雅·小旻》和《大雅·召旻》等为同类作品。

7.诗经•邶风•击鼓

敲鼓声音响镗镗, 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 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 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 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 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 “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 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 不能实现那誓约。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