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 小雅 鸿雁 译文译文: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鸿雁》原文: 鸿雁于飞⑴,肃肃其羽⑵。之子于征⑶,劬劳于野⑷。爰及矜人⑸,哀此鳏寡⑹。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⑺,百堵皆作⑻。虽则劬劳,其究安宅⑼?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⑽。维此哲人⑾,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⑿。 注释: ⑴鸿雁:水鸟名,即大雁;或谓大者叫鸿,小者叫雁。 ⑵肃肃:鸟飞时扇动翅膀的声音。 ⑶之子:那人,指服劳役的人。征:远行。 ⑷劬(qú)劳:勤劳辛苦。 ⑸爰:语助词。矜人:穷苦的人。 ⑹鳏(guān):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 ⑺于垣:筑墙。 ⑻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作:筑起。 ⑼究:终。宅:居住。 ⑽嗷嗷:鸿雁的哀鸣声。 ⑾哲人:通情达理的人。 ⑿宣骄:骄奢。 注:《鸿雁》,《诗经·小雅·鸿雁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三章,每章六句。《鸿雁》一诗的主题,历来看法不一。《毛诗序》云:“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朱熹《诗集传》云:“流民以鸿雁哀鸣自比而作此歌也。”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使者承命安集流民”,“费尽辛苦,民不能知,颇有烦言,感而作此。”细究诗意,朱熹之说近于诗情。《毛诗序》以为是赞美宣王能安置流民,是因为同《车攻》、《吉日》、《庭燎》等诗排在一起。《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诗经鸿雁于飞肃肃其羽是什么意思诗经“鸿雁于飞,肃肃其羽”的意思是: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 鸿雁朝代:先秦作者:佚名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译文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 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 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 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3.古诗中“鸿雁”象征什么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度米文库 鸿雁象征的含义【篇一:鸿雁象征的含义】【篇二:鸿雁象征的含义】鸿雁是一种大型候鸟,春来北国,秋去南方,在千百年来的往返途中,传递了多少故事,承载了多少文化,真是难以尽数!作为最常用的原型意象,在古代诗文中,鸿雁的文化内涵是最丰富,最深厚的.为了便于掌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试陈述之.1、哀鸿遍野哀鸿,即哀鸣的鸿雁,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灾民.哀鸿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音渠)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这一意义,是由这首诗引来的后起义.黄侃《水龙吟秋花》“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愁侣.”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这几首诗词的作者都是对战争和社会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为“哀鸿”而哀也.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虏弦”是外族人的弓箭,云外惊飞四散哀鸣的当然是汉族边地的百姓.这是“哀鸿”的哭喊.2、孤雁失群据说,鸿雁群栖群飞时是不鸣叫的,鸿雁鸣叫意味着失群.所以古诗文中写孤雁失群都是从鸣叫声入笔.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蒋捷《虞美人》:“壮 4.诗经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这首诗通篇来看,是一篇以"鸿雁哀飞为比"言说流民的辛劳苦楚,并诉说无人理解他们命运的悲歌。从诗中所反映出来的内容与情感看,可以看出它是那个时代辛劳的流民们的心声之作。 这几句是全诗的第三章,后四句对那些无法理解流民痛苦反而说流民的哀号是矫情和牢骚的人进行了鞭挞,直指他们为愚笨之人。这种怨愤与不平充分反映出了流民对生存境遇遭受不公对待的控告之声,这一声声呐喊对上层社会是一种强烈的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