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集邮的诗句或短句{空间集福,有踩必回!}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2.诗经收集了哪一历史是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 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也称《诗三百》。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 《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3.诗经中饮酒的诗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佚名原作,传说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辑的。《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中和酒有关的诗有以下12首: 1、《小雅·宾之初筵》: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肴核维旅。 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 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龠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白礼。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 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 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宾之初筵,温闻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 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醉既止,威仪怭怭。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 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其俄,屡舞傞傞。 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 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2、《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4.有几个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 《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 《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 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 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 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 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 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一般认为是保存在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的。 他们显然对那些面貌互异的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所以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而且有些套句出现在异时异地的作品中(如“彼其之子”、“王事靡v臁钡龋9糯煌ú槐悖镅曰ヒ欤魇贝⒏鞯厍母枰ィ确蔷庸ふ恚豢赡艹鱿稚鲜銮榭觥?梢匀衔أ晒俜街谱骼指瑁⑺鸭驼砻窦淅指瑁侵芡醭奈幕乱抵唬凇妒¾肥贝遣欢辖凶诺摹! 妒芳恰た鬃邮兰摇匪担Ô从腥Ф嗥أ鬃拥纳狙。 晌غ笫浪娜儆嗥ص亩ū尽U庖患窃卦獾狡毡榈幕骋伞R辉蛳惹匚南姿玫氖¾洌筇宥荚谙执妗妒¾返姆段冢庖酝獾乃健耙菔¡保考É伲绻鬃右郧盎褂腥Ф嗍资£绽聿换岢鱿终庋那榭觯辉僭蛟凇堵塾铩分校鬃右丫锤刺岬健啊妒¡啡佟保ā段؟贰ⅰ蹲勇贰返绕أっ骺鬃铀降摹妒¡罚丫侨儆嗥ص谋咀樱衷诩降难硬畈欢唷R妒¾返谋喽ǎ痹诳鬃映錾郧埃脊Ôه傲兰妥笥摇V皇强鬃尤肥狄捕浴妒¾废鹿艽蠊Ψ颉!堵塾铩芳强鬃铀担骸拔嶙晕婪德常缓罄终 潘谈鞯闷渌!鼻懊嬉 妒芳恰返奈淖郑菜盗送囊馑肌U獗砻鳎诳鬃拥氖贝妒¾返囊衾忠逊⑸⑹Т砺业南窒螅鬃佣源俗髁烁亩üぷ鳎怪嫌诠爬值脑础K褂谩妒¾方逃M翘致酃赜凇妒¾返奈侍猓⒓右匝葑喔栉瑁堵塾铩泛汀赌Œ印し侨濉罚U庑浴妒¾返牧鞔¶计鹆酥匾饔谩? 《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 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其具体情况在《左传》中多有记载。 《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学习《诗经》对于上层人士以及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 《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见(理应也是当时社会上层一般人的意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意思就是,《诗经》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 5.诗经当中 区分大小雅的标准是什么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一般认为是西周中期与西周晚期的作品。 大小雅中的诗歌,多是贵族所写作,反映贵族的生活。较低层的是士身分的人;这里的士不是读书人的意思,而是低于大夫的一种身分,可以说是低层的官吏,即统治阶级中偏下层的人。 贵族自然写颂体的诗,或者说,颂体的诗本来就应是贵族所写的。这里要说说大雅中三篇非常有名的史诗性质的诗篇:《生民》《公刘》和《绵》。 《生民》是叙述周人传说中的始祖后稷的事迹的。诗中说,后稷的母亲足踩了天帝的巨大的脚印,因而怀孕,生下了后稷。 后稷在婴儿时期,就得到各种鸟兽的保护。长大之后,后稷开始种各种庄稼,于是周人开始有了农业生产。 《公刘》和《绵》两篇,分别叙述后来公刘和古公亶父这两位不同时期的周族的首领,先后带领周族的民众,寻找新的居住地,开垦荒地,划分疆界,发展农业生产;并构筑房屋,建立部落的中心机构。总之,三篇诗都是周人的创业史。 读这种辟草莱,划阡陌,修沟渠,建房舍的艰苦创业的历史,人心感到亲切,人心为之鼓舞;或者说,至少绝对不会让人心中有丝毫不舒服不愉快的感受。此外,大雅小雅中都还有些写胜利的征伐的诗。 这些诗,虽然中间也有一些周人的首领以德化人的语句,但人读这些诗,对战争总是难于形成一种纯净的温馨和谐的感觉。两三千年的历史书中,一直宣传周文王周武王无比伟大的德行,似乎武王伐纣,绝对是正义讨伐邪恶,战争的进行如同摧枯拉朽,商纣的民众全是箪食壶浆,欢迎武王。 但也有的古书上说武王伐纣的战争极其残酷,以致“血流漂杵”。周王朝的统治,后来虽然逐渐衰落,但终究其存在一直延续了八百年之久。 于是,周王朝,尤其是周文武、周公在道德正义上的崇高形象便被他们自己的反复宣传而逐渐固化为绝对的真理。先秦时代的以及后秦时代的儒家们又千遍万遍的宣扬,西周的政治以至成了文明、正义、道德、真理的代名词。 我的意思,对这些理应保留那么一点适度的怀疑。至少,对武王伐纣的正义性的信赖,在人们的心中不可达到百分之百的程度。 阻拦武王伐纣的伯夷叔齐,对武王伐纣就曾有过“以暴易暴”的批评与伤叹。中国的古籍中尚能留下这样的声音,实在可算是中华民族自古具有反思能力的可贵的证明。 官方编撰的历史从来不是完全可靠的。对自己开国时胜利的战争史的不厌其烦的宣传,其真正的积极意义一定是很有限的,甚至是值得怀疑的。 周人以武力灭掉了商,但还是懂得单纯宣传武力的不妥,于是努力宣传自己是因为有德,才得了天下,天命才转到了他们的身上。后世因自己的武功而宣扬自己的合法性的人,更应慎之。 大小雅中一些诗描写了贵族阶级的生活,例如,不时举行的丰盛的酒宴。《小雅·鱼丽》这篇不长的诗,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内容,就是描写酒宴的奢侈、豪华。 但这一篇也许只是一个例外,其他一些写宴饮的诗,大都写得比较庄重。比如小雅的第一篇《鹿鸣》,写统治者欢宴群臣,并给臣子们以赏赐。 但诗中的句子,全把臣子当作他的高贵的宾客。实际上此诗并不是统治者自己写的,但很可能表现的是包括贤明的国君在内的统治阶层比较普遍的观念。 其第一章中写道: 人之好我, 客人爱护我, 示我周行。 反复叮咛使我方向明。 其第二章中又写道: 我有嘉宾, 我有博学善良的客人, 德音孔昭。 他的声誉多么崇高。 视民不恌, 激励人民不苟且因循, 君子是则是效。 君子向他学习仿效。 [1]还有一些宴请兄弟、宴请朋友的诗,也都显得庄重,并包含一些有益的人生教诲。诗经中上层社会的诗篇里,不时会有富于人生哲理的句子。 例如大雅的第一篇《文王》,本是赞颂周文王建立国家的诗篇,其第一章中就有这样的句子: 周虽旧邦, 周虽然是一个古老的国家, 其命维新。 它的国运从此更新。 [2]其第六章则写道: 无念尔祖, 要想想你们的祖宗, 聿修厥德。 必须进德修业。 永言配命, 长久地配合天命,自求多福。 以求更多的幸福。 殷之未丧师, 当殷还未丧失政权时,克配上帝。 仁德与上天配合。 宜鉴于殷, 应当以殷为鉴戒,骏命不易。 知道天命来之不易。 其第五章中还有“天命靡常”的话,也是在后世流传很广的名言。总之,周的统治者小心谨慎,认真治理国家,从不敢只信赖什么天命。 又如《大雅·皇矣》一篇,本是讲周朝之创业,又专说周文王伐密伐崇之事的,其第七章写道: 帝谓文王, 上帝对文王说; “予怀明德, “我怀念你显明的道德, 不大声以色, 不用声威和怒色, 不长夏以革。 不用罚打和鞭革。 不识不知, 好像不知不识, 顺帝之则。” 顺从上帝的法则。” [3]·末尾的“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可是包含着极深刻的哲理的。诗经里的许多诗中,多次提到“恺悌君子”(有时写作“岂弟君子”),例如《大雅·泂酌》一诗,其第一章写道: 岂弟君子, 快乐平易的君子, 民之父母。 民把他当父母看。其第二章道: 岂弟君子, 快乐平易的君子, 民之攸归。 人民统统来归顺。[4]这首诗,据说是周召康公对成王的诫勉。 看来,中国的古人赞赏的是统治者的温和平易的性格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对统治者,对贵族阶级,也不宜一概看作狰狞的魔鬼。 6.《诗经》全文翻译是什么你那不是全文 【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礻颉之。 ∷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