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 中“终不离兮”出自哪篇“终不离兮”这首诗句并非出自《诗经》,而是出自《秦时明月.诸子百家》,现代作品。 原文如下: 北岭有雁,羽若雪兮;朔风哀哀,比翼南飞;翼折雨兮,奈之若何;朔风凛凛,终不离兮。 赏析: “北林有雁 羽若雪兮”是说北边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群大雁,羽毛像雪一样洁白。第一句抬出要描写的对象,后一句承接前一句解释说明,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朔风哀哀 比翼南飞”是说在朔风中比翼南飞。北边的大雁向南飞是很合理的,且大雁本就有南飞的习性。故应是“南飞”而非“难飞”。 “翼折雨兮 奈之若何”是说翅膀被雨水摧残,飞不了了,又该怎么办呢。“翼折雨兮”是一句省略句。省去“翼为折雨兮”的“为”字。 “折”字为“摧残”之意,正好对应雪女那句话。若为“欲折羽兮”实在不通。“朔风凛凛 ,终不离兮”是合句。总结全诗,同时也承接上句:即使你翅膀被雨水摧残,飞不了了,我也终将不离。 2.《诗经·黍离》全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 :一种农作物,即糜子,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2.离离:庄家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3.稷 :谷子,一说高粱。 4.行迈:远行。迈,行、走; 5.靡靡:迟迟、缓慢, 犹疑不决的样子。 6.中心:内心; 7.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8.谓:说; 9.悠悠:遥远、渺茫; 10.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11.实:籽粒; 12.噎 :食物塞住咽喉,哽咽。 译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3.“北林有燕,雨露绝兮,这是玄机自己原创的,在《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里,是高渐离与雪女在悬崖边的对念的诗。 应该是: 北岭有燕,羽若雪兮。(北岭有雪雁,羽毛像雪般。其实是说雪女) 朔风哀哀,比翼难分。(就算再大风,也不离开彼此。) 一折羽兮,奈之若何。(无奈风太大,终觉还是折了羽翼。) 朔风凛凛,终不离兮。(即使如此,我们也终不分离。) 这是玄机自己原创的,在《秦时明月之诸子百家》里,是高渐离与雪女在悬崖边的对念的诗。 应该是: 北岭有燕,羽若雪兮。(北岭有雪雁,羽毛像雪般。其实是说雪女) 朔风哀哀,比翼难分。(就算再大风,也不离开彼此。) 一折羽兮,奈之若何。(无奈风太大,终觉还是折了羽翼。) 朔风凛凛,终不离兮。(即使如此,我们也终不分离。) 描述二人被雁春君的手下追杀,被逼到悬崖边,就算死也终不分离(剧情狗血了- -) 4.《诗经黍离》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诗经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 :俗称“小米”; 2.离离:茂盛的样子。 3.稷 :高梁。行迈:远行; 4.靡靡:迟迟、犹疑不决。 5.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6.悠悠:遥远、渺茫。 7.噎 :食物塞住咽喉。 [译文]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生出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烦闷方寸乱。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抽出穗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昏乱如醉酒。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那黍子长得一排排,那高梁结出粒儿来。离家远行难迈步,心中郁闷如噎食。了解我的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悠悠苍天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 [作品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