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里宜室宜家一句出自哪里《诗经》里“宜室宜家”出自《国风·周南·桃夭》里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意思是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宜的意思是和顺、亲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此句出自先秦佚名《国风·周南·桃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原文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白话文释义: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兴旺的景象。古人通过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内“善”结合起来,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向往。 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靓到能刺目的程度了。 从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上看,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桃树果实累累,桃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儿孙满堂。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 此篇语言优美,又极为精炼。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2.婉兮清扬,语笑嫣然出自诗经哪部是出自于《诗经》中的《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原文: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白话译文: 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亮闪闪。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又艳。 不期而遇真正巧,正好适合我心愿。野草蔓蔓连成片,草上露珠大又圆。 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容颜。不期而遇真正巧,与她幽会两心欢。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的是非常浪漫而自由的爱情:良辰美景,邂逅丽人,一见钟情,便携手藏入芳林深处,恰如一对自由而欢乐的小鸟,一待关关相和,便双双比翼而飞。率真的爱情,形诸牧歌的笔调,字字珠玉,如歌如画。 诗分二章,重复叠咏。每章六句,两句一层,分写景、写人、抒情三个层次,而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与典型感情齐备,可谓出之无心而天然合作。 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出自《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全文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满意请采纳o(∩_∩)o 若不满意欢迎追问~ 4.“捣衣声声,溪水清清”出自《诗经》的哪一部这两句诗不是出自诗经(你是看《夜幕下的哈尔滨》的吧?) 这两句诗是出自:筑路工之歌(三首)-青鸟飞浪 的“深山捣衣曲” 深山捣衣曲 (最后一段) 小溪的水呀流着什么味 ——郁郁淡淡的机油香 夜风轻轻吹过什么曲 ——深山里飞起捣衣声忙 为啥半夜捣衣忙 ——是不是白天劳动太紧张 为啥捣衣到深山 ——是不是村旁水浅不清爽 捣衣声声浪飞溅 溪水哗哗喜相答 自从筑路大哥进山村 炮声隆隆无闲暇 双双手——沾满钻机黑油渍 件件衣——结下层层汗盐霜 姑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 私底下悄悄把心思想 要是明里叫亲人把衣换 亲人们定会四处躲藏不肯放 还是待亲人睡熟时 半夜里“偷”衣捣洗到深山 这里山高路又远 惊不醒亲人们的甜梦乡 这里人甜水也甜 留待亲人尝味香 紧一阵捶,慢一阵扬 阵阵棰声情意长 月亮也好象笑得欢 随着棒棰闪银光 一阵阵轻歌,一阵阵笑 你追我赶闹得欢 青山梦醒直想跳 弯身曲腰舞波浪 月偏星稀树欲静 串串汗珠挂在眉梢上 “溪水清清蛙声歇” 件件工作衣风吹干 深山月夜飞歌声 “声声曲曲捣衣忙” 若问山高水深有几处 山山流水山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