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芣苢诗经朗读

1.芣苢注音版

fú yǐ

芣 苢-诗经·国风·周南

cǎi cǎi fú yǐ bó yán cǎi zhī

采 采 芣 苢, 薄 言 采 之。

cǎi cǎi fú yǐ bó yán yǒu zhī

采 采 芣 苢, 薄 言 有 之。

cǎi cǎi fú yǐ bó yán duō zhī

采 采 芣 苢, 薄 言 掇 之。

cǎi cǎi fú yǐ bó yán luō zhī

采 采 芣 苢, 薄 言 捋 之。

cǎi cǎi fú yǐ bó yán jié zhī

采 采 芣 苢, 薄 言 袺 之。

cǎi cǎi fú yǐ bó yán xié zhī

采 采 芣 苢, 薄 言 襭 之。

翻译: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扩展资料: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达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国风·周南·芣苢

2.诗经氓翻译朗诵,是翻译哦

翻译:

那人一副老实样,抱着布匹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是来和我谈婚事。我送你到淇水岸,接着又送到顿丘。我不是有意延婚期,是你无人做良媒。请君莫要生恼怒,可定秋天为婚期。

登上那堵坏城墙,盼望你再回郊关。没见你再回郊关,低声饮泣泪满面。看到你又来郊关,我又说又笑心喜欢。你又占卜又问卦,卦辞都是吉祥话。你要驾车快快来,把我嫁妆拉你家。

桑树叶子未落时,桑叶润泽又柔嫩。唉呀,斑鸠啊!不要贪吃那桑椹。唉呀,姑娘啊!不要过分迷恋那男人。男人痴情不会久,轻轻松松可抽身。女人迷恋男人啊,痴情到底难解脱。

桑树终有叶落时,枝叶阽黄凄凄然。自从当初嫁给你,几年苦苦受贫穷。淇水汹涌滚滚流,河水溅车湿罗衫。女方从未出差错,男人却前后行为不—致。男人行为无准则,三心二意不道德。

嫁你为妇已多年,全部家务都做完。早起晚睡休息少,成年累月皆如此。事事满足你愿望,你却横眉又竖眼。同胞兄弟不知情,幸灾乐祸笑开怀。冷静下来想一想,满腹哀怨只自知。

本想和你过到老,到老更令我烦恼,淇水虽宽也有岸,沼泽再阔总有边。热恋时日共欢乐,说说笑笑多快活。信誓旦旦定终身,从没想过会变脸。背叛誓言不悔过,从此分手就算完!

《氓》是《诗经·卫风》中较有代表性的—首弃妇诗,写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到最终遭受遗弃的全过程,揭露了在夫权制下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的悔恨和决绝。

全诗共分六章。第一、二章写主人公被“氓”追求,允婚后对“氓”一片痴情并与之结婚。这与后来“氓”的变心并抛弃她形成了鲜明对比,更衬托出“氓”的伪善与薄情。第三章由叙事转入抒情。写自己被“氓”遗弃后的悔意和怨恨之情。后三章回忆自己婚后多年的操劳与被虐待、被弃逐后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最后她选择了与负心丈夫决绝的态度,表达了她的反抗精神。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首先是弃妇的形象,她本是一个纯洁、善良的美貌少女,诗中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形象地写出了这位青春少女的形象。她爱过“氓”,并且对他一往睛深,”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嫁给“氓”后,她幻想着”及尔偕老”,过上好日子,因而一心持家,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直到“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失去了青春美貌,而此时,“氓”已变心,对她虐待“至于暴矣”!她孤苦无助却被兄弟讥笑,心中的悲苦无人可以诉说。但不幸的遭遇锻炼了她坚强的性格,悔恨之余,她采取了与“氓”决绝的态度,表现了她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既令人同情又令人佩服的弃妇形象。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氓”的形象。他本是一个抱布换丝的小商贩,凭着花言巧语博得少女对他的爱,而当他们结婚后,他去口把大量的劳动压在妻子肩上,等到妻子失去了青春美貌,他又狠心地抛弃了她。“氓”的虚伪、薄情与弃妇的善良、痴情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3.诗经中适合朗诵的篇目

1、《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4、《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5、《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6、《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7、《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8、《鄘风·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希望能帮助到你

4.【中华民族团结自强不息精神诗歌朗诵三千字】

诗歌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词和歌曲的总称.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是一种大的文学样式,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常使用的传统手法有绝句、词、曲.诗歌按照有无故事情节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语言有无格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照有无押韵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关
下一篇
诗经灰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