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唐诗逸是舞蹈上的天才在参加2009年CCTV电视舞蹈大奖赛时,董卿说她:“真美啊!就像你的名字一样富有诗意。” 在CCTV舞蹈大赛,中国当代著名编导家,中国东方歌舞团艺术总监、副团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闭幕式执行总导演——陈维亚在她表演古典舞技巧性动作时说:“这个女孩子非常棒啊!她的基本功非常扎实。” 唐诗逸在去年(2010年)北京人民大会堂(大型舞剧《大梦敦煌》)“十周年庆生演出”就挑起了扮演月牙一角的大梁,她的表演有灵性,把握角色到位,被总编导陈维亚评价为“史上最好的月牙”之一。(见兰州日报) 2013年中国版舞林争霸导师、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评价唐诗逸一分半钟的首秀时说:“感觉她一上台整个舞台都是她的”,“其实我们在她们这个年龄,真的还不如她们”。方俊说:“诗逸你在这个圈子里是真有名。..你的技术和你的名气已经够大的,现在就是,怎么样成为杨(丽萍)老师和金(星)老师这样的大师。” 著名舞蹈编导佟睿睿: “丫头加油!我知道你性格里是不会用伤痛博取同情的,这么多年每每排练,都倾尽所有的极限毫无保留的放在排练厅里,你的坚强和韧性是你最优秀的品质。” 唐诗逸本科同学怡凡:“唐诗逸基本不练私功,唱歌也极其好听,生活中待人真诚。人家就爱睡觉打魔兽,可上课从不虚度一分钟。想来想去想的我脚后跟疼,跳舞阿,需要天赋滴,没天赋光刻苦,别踏进这行。” 2.大梦敦煌的历任主演莫高扮演者: 刘 震(国家一级演员)宫正、赵宏伟、孙富博 月牙扮演者: 刘 晶(国家一级演员) 田 青(国家一级演员)、郭 娜、刘 芳、潘翎娟、唐诗逸 大将军扮演者:陈易忠(国家一级演员) 奶娘扮演者: 卢惠文(国家一级演员) 3.《大梦敦煌》与《丝路花雨》的对比对比:两部舞剧都是同样是以敦煌文化背景创作。 首先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舞蹈本身。《丝路花雨》的舞蹈是从敦煌壁画模仿而来,是把壁画中静态的人物画面拿到现实中来,再人为地把它串联起来;而《大梦敦煌》的舞蹈是为剧情创编出来的,是用舞蹈在讲述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大梦》的舞蹈是用来写人的。 当年的《丝路花雨》曾经为中国的民族舞蹈创造出一个流派――敦煌舞蹈学派,但在普通观众的心里,则留下了“反弹琵琶”和“飞天造型”的深刻印象。与《丝路花雨》较为单一的“壁画舞蹈”相比,《大梦敦煌》的舞蹈是不拘一格、多元丰富的,既有中国古典舞,也有民间舞,还有风格独特的少数民族舞蹈。 其次时代背景和环境的不同,主题也不同很显然,不论是《丝路花雨》还是《大梦敦煌》,两个舞剧都依靠的是编出来的故事。但即便是“人造故事”,也因为时代背景和环境的不同,故事最基本的关注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舞剧最终带给观众的“味道”也是迥然不同的。 《丝路花雨》首演于1979年的5月,刚刚从几十年的“阶级斗争”现实中走出来的人们,还不能放弃“这个世界是由好人和坏人组成的矛盾世界的观念”,所以,即便是在强调中外友谊交流的故事中,也难免要带上阶级斗争的色彩。而比《丝路花雨》“年轻了”整整20岁的《大梦敦煌》,则刻意把所有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人性的主题之上。 陈维亚说:“我们一开始就已经确定是要写故事的,而且,一定要写最普通,哪怕是最底层的人的故事。每当我们走在沙漠上,我们都会想,也许就在我们的脚下正埋藏着一个美好的故事,一定是那个时代用生命孜孜以求创造敦煌文化辉煌的普通人,那些无名的画工。 有故事就一定有情感,有情感就一定能产生戏剧的张力,最后,这些情感在艺术的加工后,能让所有观众达成共鸣。”虽然时隔20年,但《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都分别依托敦煌文化的大背景,建立起了其自身在中国舞蹈史上里程碑的地位,并且以他们的存在,引出了中国民族舞蹈方向性的发展话题。 与《丝路花雨》时代相比,现在中国的舞剧已经进入了真正多元化的时代。《大梦敦煌》中做到舞蹈或者舞剧表现的手段极大的丰富,能够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怎么让的舞蹈来表现人,怎么用舞蹈建立起真正的国际化语言,让世界通过舞蹈了解中国。 用爱情这个世界通用的字眼,在敦煌的历史背景上构建起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用舞蹈讲故事锁定在敦煌和中国舞剧的版图上,最后,不仅仅中国观众喜欢,也是中国舞剧走向世界迈出的第一步。 4.《大梦敦煌》与《丝路花雨》的对比大概是敦煌文化背景的缘故,很多人把后天开始在北展剧场上演的《大梦敦煌》和20年前风靡全国的另一部舞剧《丝路花雨》相提并论,并简单地以“姊妹篇”来定义此两者的关系。创作于1979年的舞剧《丝路花雨》和完成在2000年的《大梦敦煌》,都是在瑰丽浩瀚的敦煌文化的大背景下,产生出来的中国近代民族舞剧里程碑式的 作品。但在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两个作品呈现给观众的是完全不同的艺术景观。两者带给中国民族舞蹈发展的影响,都是各不相同的。 《大梦敦煌》的编导陈维亚说:“同样是作为舞剧,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舞蹈本身,《丝路花雨》的舞蹈是从敦煌壁画模仿而来,是把壁画中的静态人物画面拿到现实中来,再人为地把它串联起来;而《大梦敦煌》的舞蹈是为剧情创编出来的,是用舞蹈在讲述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大梦》的舞蹈是用来写人的。如果非要从专业的角度审视,与《丝路花雨》较为单一的‘壁画舞蹈’相比,《大梦敦煌》的舞蹈是不拘一格的、是多元丰富的,既有中国古典舞、也有民间舞,还有风格独特的少数民族舞蹈。在剧中为了突出情节并充分考虑到观众的观赏习惯和心理,甚至还使用类似于芭蕾舞剧和歌剧的程式格局,特别是第三幕《招亲》,与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第三幕非常相似,是各种风格舞蹈的集合,非常亮丽好看。但无论怎么好看,所有的舞蹈都在为一个中心服务———爱情。” 不论是《丝路花雨》还是《大梦敦煌》,两个舞剧都是编出来的故事,但即便是“人造故事”,也因为时代背景和环境的不同,故事最基本的关注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舞剧最终带给观众的“味道”也是迥然不同的。 虽然时隔20年,但《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都分别依托敦煌文化的大背景,建立起了其自身在中国舞蹈史上里程碑的地位,并且以它们的存在,引出了中国民族舞蹈方向性的发展话题。 中国民族舞剧的产生从中国戏曲中吸收了营养,甚至连结构和程式都有很深的亲缘关系,而《丝路花雨》对敦煌壁画的“临摹”,给中国舞剧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作为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仿古舞蹈”成为了“后丝路花雨”时期的主要创作模式,一时间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如:《仿唐乐舞》等。但不管怎样,这一时期,中国舞剧的探索还只能停留在对舞蹈语言和形式的探讨当中。 “与《丝路花雨》相比,现在中国的舞剧已经进入了真正多元化的时代,”陈维亚说:“舞蹈或者舞剧表现手段。极大地丰富,让我们能够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怎么让我们的舞蹈来表现人,怎么用我们的舞蹈建立起真正的国际化语言,让世界通过舞蹈了解中国。在《大梦敦煌》中我们做到了,我们用爱情这个世界通用的字眼,在敦煌的历史背景上构建起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用我们的舞蹈将故事锁定在敦煌和中国舞剧的版图上,最后,不仅仅中国观众喜欢,也是中国舞剧走向世界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5.唐诗逸和朱洁静两人在中国舞坛的地位唐诗逸:获奖第八届“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A级少年甲组女子中国古典舞 金奖 第九届“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A级青年甲组女子中国古典舞,唐诗逸编演的是《跳转翻组合》 金奖 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奖赛综合组 银奖 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 金奖(《水月洛神》) 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个人表演 特别奖 朱洁静 她具备出色的舞蹈资质,善于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对舞蹈语言的驾驭,具有极其娴熟、流畅的功力,表演戏路非常宽泛,是一位极具潜质的舞蹈尖子演员。她担任了多部原创舞蹈大戏的主演:她在原创舞剧《霸王别姬》中饰演“虞姬”;在原创舞剧《野斑马》中饰演“斑马女儿”;在原创舞蹈诗剧《天边的红云》中饰演“云”;在原创服饰舞蹈《金舞银饰》及原创舞蹈诗《中华鼓舞——龙之声》中都担任主要角色。她的表演戏路非常宽泛、流畅、细腻。经过多年的舞台锻炼及众多舞坛名家的精心指点,朱洁静在国内各大舞蹈比赛中屡获佳绩,出色的表演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 你看看有没有用 6.《大梦敦煌》与《丝路花雨》的对比对比: 两部舞剧都是同样是以敦煌文化背景创作。 首先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舞蹈本身。 《丝路花雨》的舞蹈是从敦煌壁画模仿而来,是把壁画中静态的人物画面拿到现实中来,再人为地把它串联起来;而《大梦敦煌》的舞蹈是为剧情创编出来的,是用舞蹈在讲述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大梦》的舞蹈是用来写人的。 当年的《丝路花雨》曾经为中国的民族舞蹈创造出一个流派――敦煌舞蹈学派,但在普通观众的心里,则留下了“反弹琵琶”和“飞天造型”的深刻印象。与《丝路花雨》较为单一的“壁画舞蹈”相比,《大梦敦煌》的舞蹈是不拘一格、多元丰富的,既有中国古典舞,也有民间舞,还有风格独特的少数民族舞蹈。 其次时代背景和环境的不同,主题也不同 很显然,不论是《丝路花雨》还是《大梦敦煌》,两个舞剧都依靠的是编出来的故事。但即便是“人造故事”,也因为时代背景和环境的不同,故事最基本的关注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舞剧最终带给观众的“味道”也是迥然不同的。 《丝路花雨》首演于1979年的5月,刚刚从几十年的“阶级斗争”现实中走出来的人们,还不能放弃“这个世界是由好人和坏人组成的矛盾世界的观念”,所以,即便是在强调中外友谊交流的故事中,也难免要带上阶级斗争的色彩。而比《丝路花雨》“年轻了”整整20岁的《大梦敦煌》,则刻意把所有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人性的主题之上。陈维亚说:“我们一开始就已经确定是要写故事的,而且,一定要写最普通,哪怕是最底层的人的故事。每当我们走在沙漠上,我们都会想,也许就在我们的脚下正埋藏着一个美好的故事,一定是那个时代用生命孜孜以求创造敦煌文化辉煌的普通人,那些无名的画工。有故事就一定有情感,有情感就一定能产生戏剧的张力,最后,这些情感在艺术的加工后,能让所有观众达成共鸣。” 虽然时隔20年,但《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都分别依托敦煌文化的大背景,建立起了其自身在中国舞蹈史上里程碑的地位,并且以他们的存在,引出了中国民族舞蹈方向性的发展话题。与《丝路花雨》时代相比,现在中国的舞剧已经进入了真正多元化的时代。《大梦敦煌》中做到舞蹈或者舞剧表现的手段极大的丰富,能够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怎么让的舞蹈来表现人,怎么用舞蹈建立起真正的国际化语言,让世界通过舞蹈了解中国。用爱情这个世界通用的字眼,在敦煌的历史背景上构建起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用舞蹈讲故事锁定在敦煌和中国舞剧的版图上,最后,不仅仅中国观众喜欢,也是中国舞剧走向世界迈出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