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家父作诵

1.【求教:《诗经》的篇目中,署名的作者有哪些

《诗经》中的署名作者《诗三百》,其《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雅颂》则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至于诗的作者,每首诗前的《诗序》也有指明的,但是大都并不可靠。

《诗经》作品中真正有作者署名的,只有五篇,作者四人。1、《小雅��节南山》,作者:家父。

其诗末章有云:“家父作诵,以究王詾。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此诗是大夫家父刺幽王任用师尹,听政不平之作。《公羊传》何休注:家,采地。

父,字也。天子中大夫氏采,故称字,不称伯仲也。

2、《小雅��巷伯》,作者:孟子。其诗末章有云:“杨园之道,猗于亩丘。

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作者姓名是孟子,担任宫内的巷伯。陈子展《诗经直解》说,明为奄官巷伯伤谗而遭宫刑,悔恨之作。

奄官,即寺人。班固《汉书》曾把司马迁比作“《小雅》巷伯之伦”。

3、《大雅��崧高》,作者:吉甫。其诗末章有云:“吉甫作诵,其诗孔硕。

其风肆好,以赠申伯。”尹吉甫,周宣王时大臣,尹是官名。

宣王之舅申伯出封于谢,而尹吉甫作诗以送之,虽美申伯,多述王命。4、《大雅��烝民》,作者:吉甫。

其诗末章有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宣王命仲山甫筑城于齐,仲山甫远行深思,尹吉甫作诗送行,安慰他的心。5、《鲁颂��閟宫》,作者:奚斯。

其诗末章有云:“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奚斯,即鲁大夫公子鱼。

此是颂美僖公保卫疆土、修建寝庙之诗,也是《诗经》中的最长诗篇,其格宏壮,其词瑰玮,其色苍古,其思沉密。诗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之句,后人因刻石“岩岩”于泰山云。

2.淑淇具尔用了会怎样

"威风凛凛的尹家军出征定乱,人民都看着你们啊。

"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是《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中的一句,从“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式讹尔心,以畜万邦”的句意,兼以考镜当时的历史事实,这是周朝大将尹吉甫出兵朔方平定戎夷作乱,出征前其父勉励和告诫之言。

威武雄壮的军队,是周王朝的干城之师,这话告诫说:"威风凛凛的尹家军出征定乱,人民都看着你们啊。" “赫赫师尹”不用解释,“师”是军队的意思,威名赫赫的尹家军。

“民具尔瞻”是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其中“具”通“俱”,“都”的意思。这句话实际语序为“民俱瞻尔”,民是人民的意思,瞻是注视、观望的意思,尔是你、你们的意思。

太师为官名,尹也为官名。氏为世袭官职后面的称谓。

据传太师尹氏为尹吉甫后人(吉甫为名,尹为官职)。

3.诗经中的诗都是( 核心内容 )

诗经中的诗都是:古代歌谣。

《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没有内容的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诗经》的编集本身在春秋时代,其实主要是为了应用:

其一,作为学乐、诵诗的教本;其二,作为宴享、祭祀时的仪礼歌辞;其三,在外交场合或言谈应对时作为称引的工具,以此表情达意。

通过赋诗来进行外交上的来往,在春秋时期十分广泛,这使《诗经》在当时成了十分重要的工具。《左传》中有关这方面情况记载较多,有赋诗挖苦对方的(《襄公二十七年》),听不懂对方赋诗之意而遭耻笑的(《昭公二十年》),小国有难请大国援助的(《文公十三年》)等等。这些引用《诗》的地方,或劝谏、或评论、或辨析、或抒慨,各有其作用,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凡所称引之诗,均“断章取义”——取其一二而不顾及全篇之义。这种现象,在春秋时期堪称“蔚成风气”。这就是说,其时《诗经》的功用,并不在其本身,而在于“赋诗言志”。想言什么志,则引什么诗,诗为志服务,不在乎诗本意是什么,而在乎称引的内容是否能说明所言的志。这是《诗经》在春秋时代一个实在的,却是被曲解了其文学功能的应用。

赋诗言志的另一方面功用表现,切合了《诗经》的文学功能,是真正的“诗言志”——反映与表现了对文学作用与社会意义的认识,是中国文学批评在早期阶段的雏形。如《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等。诗歌作者是认识到了其作诗的目的与态度的,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态度,从而达到歌颂、赞美、劝谏、讽刺的目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赋诗言志,也是使赋诗言志真正切合《诗经》的文学功能及其文学批评作用。

《诗经》社会功用的另一方面,是社会(包括士大夫与朝廷统治者)利用它来宣扬和实行修身养性、治国经邦——这是《诗经》编集的宗旨之一,也是《诗经》产生其时及其后一些士大夫们所极力主张和宣扬的内容。

孔子十分重视《诗经》,曾多次向其弟子及儿子训诫要学《诗》。如他对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季氏》)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这是孔子对《诗经》所作出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兴、观、群、怨”说,也是他认为《诗经》之所以会产生较大社会功用的原因所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阐明了《诗经》的社会功用,既点出了《诗经》的文学特征——以形象感染人,引发读者的想像与联想,又切合了社会与人生,达到了实用功效。

《毛诗序》在继承孔孟的说教基础上,特别强调了《诗》的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其中尤其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强调了统治者应通过《诗》来向百姓作潜移默化的伦理道德教育,使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从而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统治的巩固。《毛诗序》的这一有关《诗经》教化的理论,无疑大大强化了《诗经》的社会功用,也大大提高了《诗经》的地位,使之成了统治者行使统治的必备工具,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4.诗经《小雅》的怨刺诗是什么

小雅中的怨刺诗,是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忧国哀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

《小雅》中的怨刺诗:

1、《节南山》

先秦:佚名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惨莫惩嗟。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昊天不佣,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方茂尔恶,相尔矛矣。既夷既怿,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2、《正月》

先秦:佚名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

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茕茕,念我无禄。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

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

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

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维号斯言,有伦有脊。

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天之扤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则,如不我得。

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燎之方扬,宁或灭之。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终逾绝险,曾是不意。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昏姻孔云。念我独兮,忧心殷殷。

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

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5.历史上姓家的名人

家[jia] 【姓氏源流】 家姓起源有三: ①、出自姬姓,以祖字为氏。

据《姓苑》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周孝王之子家父,周幽王时在朝中做官,称周大夫,他看到幽王爱喝酒,沉迷女色,残暴无道,整日游逸淫乐,把国家大事丢在一边,很不满意,就做了一首《节南山》诗(见《诗经·小雅》)讽刺他。家父忠诚正直,后世子孙以他为荣,就取家字为姓,世代相传。

②、源自以祖字为氏。据《姓苑》和《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鲁庄公之孙名驹,字子家,子孙取祖字为姓,世代姓家。

③、出自复姓家仆氏。据《中国姓氏大全》载,周代晋国有大夫家仆徒,为家仆复姓之始。

后改为单姓家,称家氏。 始祖:家父。

【迁徙分布】 家姓早期主要生活在中原一带,后逐渐向周边地区迁移,汉唐之际在陕西、甘肃等地形成郡姓望族,以京兆郡、南安郡为郡望。宋代以后在四川眉山等地形成主要聚居区。

如今在江苏、上海、山西等地有少量分布。目前家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郡望堂号】 ①、郡望 京兆郡 即首都长安直辖区,相当于今陕西西安至华县一带。 南安郡 东汉中平五年(188)分汉阳郡置,治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东岸)。

相当今甘肃陇西东部及定西、武山等地。 ②、堂号 京兆堂、南安堂。

【历史名人】 家 父,西周诗人。家氏,名父,周幽王时(前781-前771)贵族。

《诗经·小雅·节南山》末章云:“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可信《节南山》一诗乃家父所作。旧说此诗是刺幽王宠信太师尹氏,尹氏任人唯亲,使朝政昏乱,百姓遭殃。

它揭露了权臣炙手可热的气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更对统治阶级奉为最神圣的“天”发出了一连串责难:“昊天不佣,降此鞠讻;昊天不惠,降此大戾”,“不吊昊天,乱靡有定”,“昊天不平,我王不宁”,反映了西周末年统治思想的动摇,是《小雅》中一首较好的贵族讽刺诗。 家定国 (1031-1094),宋文学家。

字退翁,眉山(今属四川)人。皇佑间进士及第,除雅州名山县尉。

调永康军司法,徙澧州司理。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洪雅县。

签书蜀州判官事,徙通判泸州,知渠州。以泸州夷人叛命,坐罪罢官。

后起知怀安军,移嘉州,未行。绍圣元年,因病卒,年六十四。

定国长于诗文,曾与苏轼、苏辙唱和,体格清懿。著有古律诗三十卷、杂文十卷,今已佚。

家勤国,宋学者。愿父。

庆历、嘉佑间与从兄安国、定国同从刘巨游,与苏轼、苏辙为同门友。愤怨王安石久废《春秋》学,著《春秋新义》。

熙宁、元丰间朝臣纷更;元佑时,司马光当政废除新法,勤国忧郁不安,作《室喻》,苏轼、苏辙读之敬叹。 家 愿,宋臣。

字处厚,眉山(今属四川)人。绍圣进士。

元符三年(1100)为乐至令,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其大要开言路以闻直谏,详听言以观事实,从宽厚以尽人才等。崇宁初诏籍元佑、元符上书人,遂入党籍,谪监华州西岳庙。

大观四年(1110)解党禁,调知双流县,因事谪英州酒税,移黄州。高宗南渡,擢知阆州,移彭州,卒。

家坤翁 (1213-?),宋臣。号颐山,眉山(今属四川)人。

淳佑二年,知诸暨县。历司农丞,除枢密院编修官兼度支郎中。

景定三年,以户部郎中,出知抚州。坤翁博雅有家学,尝纂《景定临川志》三十五卷,《永乐大典》卷一九四一九存其残卷。

家铉翁 (1213-1294),宋末学者。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号则堂。

以荫入仕。历知常州、浙东提点刑狱、权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等。

德佑二年(1276),赐进士出身,拜签书枢密院事。元兵至临安,丞相吴坚等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他拒不署名檄文。

旋为祈请使赴元军营中,被拘留,誓不仕。被俘至河间(今属河北),开馆授徒,得释南归。

学问渊博,精《春秋》。有《春秋详说》、《则堂集》。

家之巽,元诗人。字志行,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寓吴兴(今浙江湖州)。

南宋景定间举进士,为建康制置司干官。宋末,为临安府通判。

入元,尝作德政碑媚杨琏真伽,为士论不齿。尝和《三贤堂诗》,推尊苏轼,有“辞章小技应闲事,节义千年真大贤”之句。

又为演福寺作观音殿碑,大骂贾似道,并为周密所讥刺。 其他家姓名人有汉官吏家羡、家君;宋学者家横、家进等。

近当代家姓名人有医学家家普等。 【家姓宗祠通用联】 祖孙直论; 霜菊余馨。

上联:宋代眉山人家愿,字处厚,绍圣进士,官乐至令,上书极言议论时政,被贬官,监于华州西岳庙十余年。后官阆州知州。

其曾孙家大酉,南宋初进士,官昭化县主簿,淳佑年间人朝侍讲经筵,官至工部侍郎。为官方正直率,因与宰相史嵩之观点不一致而罢官,终不屈服。

下联:北宋家定国,与苏轼为同年好友,元丰年间官知怀安军。苏轼赠他的诗有句:“退翁守清约,霜菊凄余馨”。

棣萼辉映; 霜菊余馨。 上联:宋朝家横,字仲本,擅长经学,名列上庠之首。

兄弟二人宫廷面试皆中甲科,人谓“棣萼(兄弟)相映”,名噪一时。下联:家定国。

西京遗直; 北海名良。 上联:家横。

下联:家定国。 工部大方直; 参军谋略精。

上联:家大酉。下联:宋代司法参军家定国,官永康司法参军,韩绛欲治西山道,定国谓蜀恃险以。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