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最后两句的特点和作用楼主你好! 写记忆到来的时间没有一定的,虽然这拜访的突然,“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可是我却喜欢,因为“我们是老朋友”,它会在孤寂中带给我甜蜜的慰安。最后一节进一步说明了,自己无法摆脱这记忆的絮语,那些美好而辛酸的往事太使自己难忘了,除了自己“凄凄地哭了”,或是“沉沉地睡了”的时候。诗又骒以一种圆圈式抒情结构完成的,末尾两行又返回开篇的两行。但它比开篇在情感色彩上深化了:“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有美好的记忆固然是幸福的,但只靠记忆的忠实为友的人,内心又是多么荒凉和寂寞啊!诗人虽然没有说自己内心的寂寞和痛苦,但这种感情在种似乎是轻松快乐的调子中却显得深沉,更引起人们的思索。人们会带着同样的心境走进这首诗的感情世界。 希望对你有用,望采纳! 相关资料:/link?url=pTE3NIQAS_XXd4KeCSvXYYOkp4KXRDhqx9mWrG4FYr1PKtMtDDLyrrd4K6oE9IStNaa5zQETxEFEQfU_ySei-2aFYuyFvI9LmCnMvSPPXo_ 2.诗歌标题作用有什么作用诗歌的题目,包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它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基本内容,确定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王昌龄《西宫春怨》说明诗的内容是宫女失宠后的哀怨,杜甫的《春日忆李白》说明诗的内容是诗人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倾慕,李约的《观祈雨》说明诗的内容是观看祈雨的感慨。因此,通过对诗歌题目的揣摩玩味,便可感知诗人寓情于景、寓情于事的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等某种情感,或诗人对生命、生活、社会的某种见解,甚至是诗人所寄予的某种理想、抱负等。 有很多的诗歌是没有标题的,如帕斯捷尔纳克的一些诗,没有题目地甚至有些孤零零地立在书页之中。这不妨碍阅读,只是提起时略有些麻烦。 有的诗歌作品干脆就把头一句作为标题,比如阿赫玛托娃的一些诗,采用“□□□□□……”的形式。到了麦芒那里,第一句不仅做了标题,干脆用“……”直接连接到第二句。 有的诗就叫“无题”,如李商隐。有的诗就叫“诗”,如奥哈拉。 这上面的四种,都是非常方便的标题方式,如作曲中的无标题音乐。音乐是抽象的,而诗歌的无标题并非为了抽象。前面说的方便是一种。还有就是取消了理解的某种中心或核心,或者是理解的钥匙或门径。这或许是更负责的办法。 有的标题就是体式,如十四行,如词牌,起源时尚有表意之用,到后来只是一种标志。近年使用词牌者,如林木、马骅、廖伟棠、臧棣等,有表意的意思在内,但更多是使用了名称,如木朵所言之借用。其实,这是对语言的一种发展。 而标题诗歌,不仅是标志,更多的是体现作者的意图。如送人,如主要描写对象,如主题,等等。功能性的……表意的……启示的…… 有些标题,如“长恨歌”等,则有“使事”的意味。这和后现代诗歌技术有些贴边了,或者是对“用典”的一种泛文化的呼应。而有的,则是一种意境的铺垫——这在很多雅歌中可以见到。 3.诗歌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文章段落:是文章中最基本的单位。 内容上它具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在文章中,段具有换行的标。段是由句子或句群组成的,在文章中用于体现作者的思路发展或全篇文章的层次。 有的段落只有一个句子,称为独句段,独句段一般是文章的开头段、结尾段、过渡段强调段等特殊的段落。多数段落包括不止一个句子或句群,叫多句段。 中文段落开头前一般空两个格。 文章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1、具有换行另起的明显标志; 2、通过设置段落,使文章有行有止,在读者视觉上形成更加醒目明晰的印象担矗曹匪丨睹查色肠姬,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和回味; 3、同时,设置段落也有利于作者条理清楚的表达内容。 4.诗歌的意义是什么诗歌 1.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地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抒情色彩、音韵之美、含蓄凝练即成为诗歌的三大基本特征。 诗歌有许多种类。从内容上分,主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分,有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等。 谈谈古代诗歌的分类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优秀作品极为丰富。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歌词。 古人所说的“诗言志,歌咏言”,就是指诗和歌的作用。今人所说的诗歌,主要是偏义指称诗而言,而所说的诗词,则是指诗和歌词。 诗歌的种类多种多样。 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按结构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快板诗;按时间分有新诗和旧诗;从其它角度还可分为:哲理诗、打油诗、讽刺诗、朗诵诗等。 所谓古代诗歌,就是指与新诗相对的旧诗,即“五·四”前中国社会的诗歌,也称旧体诗。 古代诗歌除可按内容划分外,还可按句式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按体裁分为: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格律体等;按声律要求标准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 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以格律严整计,格律诗中除律诗、绝句外,尚包括词和曲,但近体诗只称律诗绝句而不含词曲,故严格地说,广义的格律诗不能全等于近体诗。 与广义相对的格律体裁相对的诗歌体裁,则有楚辞体、乐府体、歌行体等。 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乐府体,是指汉魏到唐五代乐府机关搜集保存而传下来的可配乐的歌辞。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一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分类情况,当我们面对一首具体作品时,就很容易辨识其体裁类型了。譬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白居易的《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日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有人说是律诗(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一册第222页),但按律诗特点看,这二首诗无论如何,不能算作律诗。 其实,陈诗题目已明示:这是一首歌行体诗;至于白诗,仔细分析,则应是一首三言、七言错杂运用的新乐府诗。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 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如何赏析古代诗歌作品 赏析古代的诗歌作品,是我们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一个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古典诗歌进行分析呢? 首先要读懂诗歌作品,这要求我们对一首诗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连诗的本意都没有弄懂,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对一首诗进行分析和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