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文学常识试题荟萃1《诗经 》西周 春秋 三百零五篇 风 雅 颂 国风·魏风 表现手法 比 2四言 3屈原 4楚辞 5诗经 楚辞 6《七发》 7司马相如 8《史记》 9《史记》 司马迁 10《孔雀东南飞》 乐府双壁 11《古诗十九首》 12曹操 、曹丕、曹植 13田园诗 14《文心雕龙》 《诗品》 15唐诗 宋词 16李白 杜甫 李商隐 杜牧 李白 17《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18 白居易 《长恨歌》 《琵琶行》 19李清照 李煜 苏轼 辛弃疾 20柳宗元 韩愈 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 21韩愈 柳宗元 苏轼 苏辙 苏洵 王安石 曾巩 22关汉卿 《窦娥冤》《单刀会》 马致远 王实甫 白仁朴 23《三国演义》 24《三国演义》 《红楼梦》 《西游记》 《金瓶梅》 25《老残游记》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 26蒲松龄 《聊斋志异》 27《儒林外史》 《红楼梦》 28鲁迅 《狂人日记》 29胡适 《尝试集》 30“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31徐迟 《歌德巴赫猜想》 32《子夜》 33白莽作 34国风 离骚 35《大学》 《中庸》 《论语》《孟子》《大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6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37礼、乐、射、御、书、数 38《论语》 39《孟子·劝学》 40蒲松龄 《 使至塞上》 2.古诗词名篇佳句荟萃日月山水描写山的古诗名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描写水的古诗名句: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描写日的古诗名句: 1、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描写月的古诗名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1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 1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3.古今中外名句荟萃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2.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4.黄钟毁弃,瓦釜雷呜。(屈原)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毛诗序)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8.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 10.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 12.杞国无事忧天倾。(李白) 13.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 14.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16.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 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19.山随平野近,江入大荒流。(李白) 2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2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2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2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2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2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2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2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3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3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3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 3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3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3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38.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39.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 4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4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 4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4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 45.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唐,邵谒) 4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 47.蝉噪林愈静,鸟呜山更幽。(王维) 4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 4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5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5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 53.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石达开) 5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李世民) 5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5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 5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5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5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6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 (白居易) 6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6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 6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6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65.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露洲。(李白) 66.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 6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6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 6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琵半遮面。(白居易) 7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 7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7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7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宋,苏麟) 7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75.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7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7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7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7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8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8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8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 8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8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85.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 8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87.空床卧听风吹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宋,贺铸) 8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8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9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 9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 9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 9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流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9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9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9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9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 9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99.莫。 4.吾尽吾心 终以无悔 天道酬勤 何时难为 什么意思意思:我已经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终结了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地方,上天总是眷顾勤奋的人,不管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会难。 这是一句自勉的话。 出处:《周易》中的卦辞 天道酬勤:是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古今中外所称道的多劳多得。 天道:即天意。 酬:即酬谢、厚报。 勤:即勤奋、敬业。 释义:世事艰难 ,尽力做好我认为应该做好的每一件事情, 就算是没有人看到,可是老天有眼终究有一天我会出人头地。上天会实现勤劳的人的志愿,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我们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实自己,千方百计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就会有一个美好光明的明天。 扩展资料: 历史由来: 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 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火,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 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易》里讲到“劳谦君子,有终吉。” 至《尚书》就有“天道酬勤”的说法。韩愈曾题词“天道酬勤”勉励后来者。 最早出现天道这个词是在《尚书》中,很多的先秦书籍中出现天道这个词,主要指“自然的规律”,《辞海》(或参见《辞源》“天道”条)也是这么解释。 唐·孔颖达疏云:以文王勤劳如此,故天命慎劳来我周家,当至成功,所在天意。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天道酬勤 5.名碑荟萃是什么意思在陕西省西安市,有一座我国最大的书法艺术宝库,那就是西安碑林。 碑林收藏了从汉魏至明清历代的碑石、墓志,共两千三百多块。碑文出自各个朝代书法名家之手,真称得上是名碑荟萃了。 我国南北朝的时候,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创立了一种潇洒清秀的书体。这种新书体很快在南方流传。 到了唐朝初年,由于唐太宗的提倡,王羲之的书法被认为是全国的正宗,在当时有很大影响。 唐初的书法家,首推欧阳询。 他的字“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自成一家,人称“欧体”。欧阳询学书十分刻苦。 相传有一次,他外出看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碑石。初看印象不深;后来他又去看,才觉出妙处。 于是,他在碑石下整整待了三天,仔细观摩学习。欧阳询晚年的字笔力更加刚劲。 西安碑林中的《皇甫诞碑》就是他的作品。 盛唐时期的颜真卿,被后世称为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位书法革新家。 他年轻时考中科举。为了学书,他两次辞官不就,跑到洛阳,想大书法家张旭学习。 张旭见他有志学书,就把不肯轻易告人的作书方法传授给他。在张旭的指导下,他刻苦学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人称“颜体”。 颜体的楷书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屈折处圆而有力。 碑林中的《颜勤礼碑》就是他的作品。 颜真卿之后,有较大影响的书法家是柳公权。 他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最好,就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他的字骨力遒劲,结构严谨。 世人有“颜筋柳骨”的说法。碑林中的《玄秘塔碑》就是他的代表作。 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艺术大师们留下的杰作,至今还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文先简介了西安碑林,说明它是“我国最大的书法艺术宝库”,称这里是“名碑荟萃”的地方。然后以历史朝代为序,分别介绍了东晋的王羲之、唐初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颜真卿之后的柳公权等书法大家的事迹及其书法的主要特点。 最后概括说明碑林中的书法在我国艺术宝库中的地位。课文中介绍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代表作《皇甫诞碑》《颜氏家庙碑》《玄秘塔碑》,没有讲到王羲之的作品,这是因为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经失传。 碑林中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朝的怀仁和尚集王羲之的字而成 导游词:西安碑林座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 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 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 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 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从历史价值来说,许多碑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有的可藉以补充和订正史书记载的遗误,有的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和地方史宝贵资料。如从陕西周至县出土,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移入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通高353厘米,宽103厘米,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用中国和叙利亚两国文字记载了唐时基督教中一派的景教由中亚传入我国的情况。 此外,唐《中尼合文之陀罗尼经幢》是我国唐代和尼泊尔人民友好交往的实证;《唐广智三藏碑》记载了一个印度僧人一生在中国的经历和密宗传入日本的师承关系。等等这些都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和宗教史的珍贵资料。 《明德受纪碑》上刻有“大顺”、“永昌”字样。这是明未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遗物,记载着当时陕西大旱,粮价昂贵,“小麦每斗二两四钱,米每斗二两六钱”和“人食人犬亦食人”的悲惨景象;清刻《张化龙碑》,颂扬了当时领导陕西扶风、歧山一带农民反抗官府的张化龙;清刻《荒负歌》等,也记录了一些遭受官僚、地主压迫剥削的广大农民的苦难生活;元刻《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刘尚神道碑》和清刻《平利教案碑》等,均从不同方面记录了元末红巾军起义和清末广大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和帝国主义外来侵略的事实。 碑林中还记载了诸多历代爱国主义人物,如被誉万世师表的孔子,统一中国文字的李斯,对蜀汉忠贞不渝的关羽,两袖清风的郑板桥,慷慨就义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虎门销烟震惊中外的林则徐,历代书法大师王羲之、颜真卿、于右任,以及励精图治的邓廷桢,推行新法的康有为等。他们那忧国忧民,为事业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大量的石经,是碑林中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石台孝经》刻于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亲。 6.诗经的注本哪个好读经一般可从汉注唐疏入手,所以最好还是要看一下《诗经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比较不错,但是中华书局(不太确定,也可能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毛诗传笺通释》并没有附上《诗经》原文,而全部都是解释性的文字。另外王先谦的三家诗考订是很有成就的。 如果你要研究《诗经》音韵问题,可能不太适合看宋人的注本,因为宋人对于叶韵有些滥用。 关于研究《诗经》音韵的问题不知道章太炎黄侃有没有好的资料可以参考,可以去国学论坛或者北大中文论坛询问。 以下是我从张舜徽先生的《中国文献学》一书中摘录整理的有关解释经文的几种体例,你可以稍微了解下。 注、传、说、训、微、故、解、笺、章句:自汉儒始,是时,学贵专门,不相通假,故释经文不出一家之言。 集解、集注、集释、集说:自魏晋始,荟萃众说,以成一书。何晏《论语集解叙》云:“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 正义:唐初最高统治者感到“经学多门,章句繁杂”,令孔颖达、颜师古整理五经义疏,每经只用一家的注解,而不杂他家之说。《易》从王弼注,《书》从伪孔安国传,《诗》用毛传、郑笺,《传》用杜预注,《礼》用郑玄注。 共计一百八十卷。这是后来合刻《十三经注疏》中最先写成的五部,其他八部,皆遵此例。 “宋学”:注解古书,至宋代而风气大变。有宋一代学者不屑墨守成规,拘束于一家之言,喜欢发挥自己的意见,甚至不惜推翻前人就说,别创新解,以朱熹为代表。 清代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三《诒经堂续经解序》中说: 能守专家者,莫如郑氏康成。而其于经也,泛滥博涉,彼此通会,故能集一代之长。 能发心得者,莫如朱子。而其于经也,搜采众说,惟是之从,故能为百世之宗。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进一步指出: 由“专家”的途径发展下去,便流于拘隘;由“心得”的途径发展下去,便流于悍肆,这就形成了两派末流的大弊病。 参考文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7.诗三百是指唐诗三百首还是诗经<<唐诗三百首>>成书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由无锡进士孙洙(1711-1776)(别号蘅塘退士)编选,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深受人民喜爱的唐诗读物,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唐诗三百首》共选唐诗三百一十馀首,其命名沿袭了“诗三百”的说法,既有继承《诗经》传统的深意,又表明了对唐诗取精用宏的态度。 全书共分八卷,按诗体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六类,乐府诗附在各体之后,涵盖了唐诗诸体。所选唐诗不仅未遗漏表现盛唐气象的大家之作,也兼顾初唐及中、晚唐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同时,也不忽略默默无闻的诗人的杰作,的确做到了荟萃名篇佳作之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