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怨刺诗一共有多少篇诗经怨刺诗一共有31篇 《毛诗序》将82篇“风”诗和 49篇“雅”诗列为刺诗,几乎占了全部诗篇的一半,至今公认的怨刺诗仍占全篇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就是《汉书·礼乐志》所说:“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孔颖达曾说:“怨与刺皆自下怨上 之辞。怨者情所恚恨;刺者,责其愆咎,大同小异耳。”在诸多怨刺诗中,有一类讽刺诗, 在针砭时弊,表达主观情感时,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特征。《说文》心部:“怨,恚也。”“恚, 怒也。”《毛传》解释《大雅·瞻?NB421?》的“天何以刺”为“刺,责也。”同样的刺, 《魏风葛屦》的“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就有明显的讽刺之意了,《大雅·桑柔》的“诵言如醉” 一句,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文》:‘诵,讽也。’……诵言即讽谏之言也。” 2.《诗经》是刺世之作吗诗经》的政治性和道德性,在后世经过曲解而被强化了。 本来不是直接反映政治与道德问题的诗,包括众多的爱情诗,在汉代的《毛诗序》中,也一律被解释为对政治、道德或“美”(赞颂)或“刺”(批评)的作品。因而,一部《诗经》,变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 后代诗人继承《诗经》关注社会政治与道德的特色,同样应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提倡这一特色,可以纠正文学过分趋向游戏和唯美倾向,发扬文学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如果不适当地过分强调这一点,也必然妨害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抑制情感的自由表达。 3.诗经《小雅》的怨刺诗是什么小雅中的怨刺诗,是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忧国哀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 《小雅》中的怨刺诗: 1、《节南山》 先秦:佚名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惨莫惩嗟。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昊天不佣,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方茂尔恶,相尔矛矣。既夷既怿,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2、《正月》 先秦:佚名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 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茕茕,念我无禄。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 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 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 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维号斯言,有伦有脊。 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天之扤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则,如不我得。 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燎之方扬,宁或灭之。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终逾绝险,曾是不意。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昏姻孔云。念我独兮,忧心殷殷。 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 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4.诗经怨刺诗一共有多少篇诗经怨刺诗一共有31篇《毛诗序》将82篇“风”诗和 49篇“雅”诗列为刺诗,几乎占了全部诗篇的一半,至今公认的怨刺诗仍占全篇的三分之一以上 。 这就是《汉书·礼乐志》所说:“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孔颖达曾说:“怨与刺皆自下怨上 之辞。 怨者情所恚恨;刺者,责其愆咎,大同小异耳。”在诸多怨刺诗中,有一类讽刺诗, 在针砭时弊,表达主观情感时,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特征。 《说文》心部:“怨,恚也。”“恚, 怒也。” 《毛传》解释《大雅·瞻?NB421?》的“天何以刺”为“刺,责也。”同样的刺, 《魏风葛屦》的“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就有明显的讽刺之意了,《大雅·桑柔》的“诵言如醉” 一句,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文》:‘诵,讽也。 ’……诵言即讽谏之言也。”。 5.诗经 风 相鼠 刺无礼也 原文及疏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女 通 汝)是这首吗? 译文 译文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赏析 《硕鼠》全三章,意思相同。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诗中以“汝”、“我”对照:“我”多年养活“汝”,“汝”却不肯给“我”照顾,给予恩惠,甚至连一点安慰也没有,从中揭示了“汝”、“我”关系的对立。这里所说的“汝”、“我”,都不是单个的人,应扩大为“你们”、“我们”,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后四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既认识到“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 这首诗纯用比体,《诗经》中此类诗连同此篇只有三首,另外两首是《周南·螽斯》、《豳风·鸱鸮》。这三首的共同特点就是以物拟人,但此篇稍有不同。另两篇可以看作寓言诗,通篇比喻,寓意全在咏物中。此篇以硕鼠喻剥削者虽与以鸱鸮喻恶人相同,但《鸱鸮》中后半仍以鸟控诉鸱鸮展开,寓意包含在整体形象中,理解易生分歧;而此篇后半则是人控诉鼠,寓意较直,喻体与喻指基本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诗序》认为老鼠“贪而畏人”,重敛者“蚕食于民……若大鼠也”,对寓意的理解与两千年后的今人非常相近,其理就在此。 6.哪一篇诗经中的怨刺不属于先秦君子公忠精神的表现41 以下哪一个典故属于先秦君子私忠精神的表现:() A、赵孟临患不忘国 B、子产直谏 C、委质而策死 ? D、邵公谏厉王弭谤 答案选B,题干更多强调对君主的忠 私忠则是忠于某个人或某集团,如果忠的品质是面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而发用的,那么,忠的伦理品质很快就会陷于这样的困境中:第一,某个人或某个集团总是有属于自己的私利,为他们的私利服务,这样忠的第二义就便抛弃了。 第二,某个人或某集团,一般指的是君主、主人、权利集团,君主、主人、权利集团不奉行正道时,私忠的主体也就在忠于它的同时,必然是助纣为虐,这样就违背了忠的第四义。第三,由于忠的对象是具有欲望的集团和个人,他们为维持自己权威,必然要求忠的主体无条件地顺从他,否则就会被视为是叛逆。 这样一来,忠贞不二的品质即转化为绝对服从。如有“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 [8]之说,如果这样,就违背了“忠”的第四义,不能够坚守正道。第四,表面上,忠于某个人、某君主或某集团,在许多情况下,忠的主体并不是出于真实情感而是出于功利需要,或慑于威势,投附于某个人、某君主或某集团之下。 这样,也就违背了“忠”的第五义。第五,如果是出于自身的功利需要,或慑于威势而表现出对某个人或某集团“忠”的行为,实际上他也就不可能为该人或该集团尽心尽责,这义违背了忠的第一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