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谷风 表达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善良温顺又带软弱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谷风》是首弃妇诗,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女主人公对狂怒不已的丈夫的劝说,希望他不要遗弃自己;第二章写被弃的女主人公回顾自己辛勤经营起来的家,迟迟不忍离去;第三章是女主人公对自己被弃的辩解和愤怒之情,以及对子女已不能顾及的悲痛;第四章写女主人公回忆自已婚后在夫家一向勤勉持家和友爱四邻;第五、六章写女主人公回忆丈夫对自己今昔不同的态度。 谷风》 年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 将安将乐,女转弃予。习习谷风,维风及穨。 将恐将惧,寘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2.诗经邶风谷风的大意译文: 山谷中大风飒飒作响, 阴云满天雨水流淌。 本应共同努力心心相印, 不该如此发怒把人损伤。 采来蔓菁和萝卜, 却将根茎全抛光。 不要背弃往日的誓言: “与你生死相依两不忘。” 踏上去路的脚步迟缓踉跄, 心中充满了凄楚惆怅。 只求近送几步不求远, 哪知仅送我到门旁。 谁说荼菜味苦难下咽, 我吃来却像荠菜甜又香。 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 亲密得就像兄弟一样。 泾水因渭水流入而变浊, 水底却清澈如故明晃晃。 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 不要把我来诽谤。 别到我修筑的鱼坝去, 也别碰我编织的捕鱼筐。 我的自身还不能见容, 又怎能顾及我去后的情况。 就像到了深深的河流, 用木筏或小船过渡来往; 好比到了浅浅的溪水, 便浮着游着来到岸上。 往日家中有什么没什么, 我都为你尽心地操持奔忙。 凡是邻居有了难事, 就是爬着也要前去相帮。 你不能体怜我也就算了, 反把我当作仇敌孽障。 拒绝了我的一片好心, 就像货物无法脱手交账。 以往生活在忧虑和贫苦中, 与你一起患难同当。 如今家境有了好转, 你却把我当成毒物祸殃。 我准备好美味的菜食贮藏, 为了度过冬季的匮乏时光。 你们快乐地新结姻缘, 却用我的积蓄把贫穷抵挡。 粗声恶气地拳脚相加, 还把苦活狠压在我肩上。 全不顾惜当初的情意, “唯我是爱”真像空梦一场。 3.《诗经原文] [译文] 习习谷风, 山谷狂风呼啸, 维风及雨。 风恶雨势凶暴。 将恐将惧, 祸患惊惧飘摇日, 维予与女。 唯我为你分忧劳。 将安将乐, 眼看时光乐逍遥, 女转弃予! 你竟将我抛弃掉! 习习谷风, 山谷狂风怒号, 维风及颓。 风旋地动山摇。 将恐将惧, 忧患恐惧飘摇日, 置予于怀。 你把我紧搂怀抱。 将安将乐, 眼看时光乐逍遥, 弃予如遗! 将我遗忘脑后抛! 习习谷风, 山谷狂风不停, 维山崔嵬。 袭击崇山峻岭。 无草不死, 百草槁伏无幸存, 无木不萎。 林木摧折尽凋零。 忘我大德, 不念如海恩爱情, 思我小怨。 专把小错记在心。 4.旸谷的旸谷,其实早就演变成了阳谷源于中华文化的祖地 穷桑阳谷名的由来,是中华文明源头古国穷桑的东夷地“旸谷”演变而来的,阳谷的谷字,既是河谷之谷又是五谷之谷,河台地叫眉田又曰谷,谷地作物谓谷,谷是谷的宗源本字。 旸谷,穷桑国的日出之地,文化传承至谷国又演变传承至阳谷。旸阳各本作阳,阳是文化演变的旸。 “阳谷北境有宓城伏羲之城”、“阳谷是伏羲教民种五谷之地”等传说诠释着人文历史的久远。伏羲,史家尊崇为人文初祖,早于黄帝时代,是世界人文记忆里最早的智者和部族领袖。 相传伏羲教民种五谷、结渔网、作八卦。“阳谷北境”的伏羲之城,原址在茌平县南部教场铺附近“龙山文化”古城址群中的一处,今之阳谷北部的宓城村属于移接文化,由来已久。 穷桑古国地域基本就是鲁西地区,穷桑的文化含义是桑梓国邦,天壤无穷。聊城市大部及鲁西地区的龙山等文化遗址,基本属于穷桑时代以及夏代早期中心都邑的遗存。 《帝王世纪》:“黄帝由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少昊,邑(方国)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谓之穷桑帝”; “颛顼始都穷桑,徙商丘(濮阳)”等上古传说时代的大事记就是发生在这里。中心都邑就是古阿邑又叫柯邑,今之阳谷县阿城镇西北三公里处(地下龙山文化小城),“城中”犹存古阿井一口,是正宗阿胶产地,并且还是古东阿县城旧址(地上大城)。 冠县的桑阿镇,起名源于唐代,就是穷桑之阿含义的文化延续。穷桑地还有桃丘,是人文始祖黄帝真正的故里“寿丘”,寿字由桃演变而来,上古时代桃代表寿,出现寿字后也读桃音,至今仍有寿字旁的桃音字如涛等。 曲阜的寿丘是移接文化,由来已久。旸谷 阳谷的文化祖地旸谷,在穷桑都城古阿邑的正东方二十公里处的鱼山、阳谷山区域,这里就是《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之地。 鱼山,就是嵎夷之嵎的讹传;夷,平地。旸谷又叫汤(yang)谷,汤汤(shang)之谷,是古阿邑处观看春分日出之地,日出旸谷天下“明”,就是春分节气昼夜分明、时间均等。 阳谷古八景之首的“谷山春晓”,真实内涵就是春分之晓。鱼山上的古祭坛就是上古帝王的祭日场所,也是天坛文化的祖地。 “黄帝命羲和占日”;尧帝命羲仲宅嵎夷观日出定四时、编著黄帝历等文明首创就诞生在这里;同样也是“二十四节气是在阳谷制订的”古老传说的还原地。谷国明代《阳谷县志》序载:“今之邑(县)古诸侯国也。 国必有史,邑可无志乎?(张恂序吴铠书)”;“谷邑为方圆百里古诸侯国也”。谷国大约始封于夏代,是旸谷和谷文化的主脉,也是阳谷的文化脉源。 谷国旧址就是谷(谷)城,今之平阴县东阿镇,在鱼山东南七里。谷城东北部有出文石之山曰谷山或者谷城山。 阳谷有个古老传说“王子斗宝”的故事,就是讲述的谷国时代的一次“世博会”。谷国贵族很早就被迁移到了湖北方向,另建谷国,最终于公元前705年(周桓公七年)被楚国吞并,湖北谷城县的古文化就是谷国溯源。 原始谷国旧址谷城,在春秋时期被齐王封给“天下第一相”管仲为食邑;秦代设置谷城县;汉代张良的老师黄石公隐居于谷城东北的谷城山,后谷山改为黄山。明朝1375年,为避水患,东阿县治所又迁原谷城县城旧址,重新修建,谷城镇由此改为东阿镇。 东夷夏代后羿夺权称王,封夷国置于今青岛北部,形成“东表之地曰嵎夷”的二次东夷概念,以至于东部的原始方国或封国均冠以夷,如莱夷、淮夷等。商周及以后各朝帝王逐渐入主中原,国家疆域不断扩大,华夏文化广播外围荒蛮地区,穷桑中原文化逐步外移。 国邦有界,文化无疆,很大程度上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征服了荒蛮,才有了今天中华文化广阔的覆盖面。嵎夷旸谷文化符号第三次定位到了辽西,形成禺銕(铁)崵谷。 再后来的嵎夷旸谷定位到了朝韩地区甚至日本。“日本”的本意就是日出之地,就是中华旸谷文化东推到了极致的缘故,平壤、汉城、东京都属华夏文化圈。 嵎夷旸谷还有日照说、淮北说、天水说等等,原本的穷桑东部的平原地和日出之谷,成了说不清理还乱的“东夷文化”乱象,现在甚至有把涵盖中国之“中”理念的穷桑地区也裹挟进了所谓的“东夷”范畴里了。其实,东夷只是个泛称,相当于村庄“家东”平地的意思。 周代以后,东夷概念指向了更远甚至成为了蔑称,原本的平原之“夷”逐渐被平字替代,如阳平、东平、茌平、博平等等。阳谷邑古籍出现“阳谷”二字在《左传》,记述了几次诸侯会盟,传称阳谷邑。 阳谷邑在东平湖东岸,今之东平县旧县乡王古店(阳谷店),考古界定为商周邑城遗址。阳谷属于谷国范畴,谷国就是谷邑,不排除是谷国的另一个城邑的可能,又因为这里是在谷城、谷山南部,又有“谷山之阳曰阳谷”的说法。 今阳谷城南的“会盟台”,就是阳谷邑春秋时期诸侯会盟之所的文化移接景观,被录入阳谷古八景之一:盟台遗响。人文天下第一山 谷山谷山,本来是旸谷符号的地标记载叫阳(旸)谷山,由于谷国时代形成谷文化,又在谷城东北定位了个谷城山。 谷城山由于黄石公被改为黄山后,谷城东门外的少岱山又被称之为谷山。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为谷山题写了第一山碑,是指这里是中华文明。 5.关于两首《诗经·邶风·谷风》一个是在变风,一个在小雅。题目都是谷风,开篇都是习习谷风,不过是以谷风起兴而已,不足为奇怪。秦风和小雅还都有黄鸟篇呢…… 按照毛诗的说法,邶风中的谷风是刺卫国失政,后一篇则是刺幽王失政。前者地方性,后者是周天子。 另外关于风雅颂的划分说法很多,其中一种说是按照音乐划分的,这么说来两篇的音乐也是不同的。即使是按照无产阶级的说法都是弃妇诗,也许两篇也足以区分了吧。 以上,先秦古籍无法准确解释的很多,自己选一个说法就好了,没有那么确切的答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