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为树根

1.求《诗经》里面的所有千古绝句

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

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 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1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

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1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只)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15.死生契阔(qikuo),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16.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17.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新乐土。

(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1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19.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

静下心来思前想,只埋怨飞无翅膀。 2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诗经·小雅·白驹》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 。它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如玉般美好 。

2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 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22.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译:让我姑且饮酒作乐吧,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伤悲。

2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24.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诗经。召南.江有汜》 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

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25.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诗经?大雅?荡》 译: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2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27.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2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29.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经·国风·邶风·式微》 译:天渐渐黑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30.交交黄鸟,止于桑。《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黄雀叽叽,飞来桑树上。

31.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遇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国风·唐风·绸缪》 译:把柴草捆得更紧些吧,那三星高高的挂在天上。今天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呀?让我看见如此好的人呀。

你呀你呀,你这样的好,让我该怎么办呀?。

2.如何生动讲授《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后人曾经把《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三种,这三者也确实是《诗经》最基本的艺术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宋代朱熹的解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他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

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用了《故乡》中对少年闰土的一段描写: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

讲兴时,我引用了《回延安》这首诗: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

比,就是比喻和比拟,学生好理解,不用多说。

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诗经》的兴趣。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求楚辞、诗经中名句

《诗经·卫风·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1.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非。

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经典之作,不是名句怎么进中学课本

4.诗经包括哪些部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共305篇(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国风·周南国风·召南国风·邶风国风·鄘风国风·卫风国风·王风国风·郑风国风·魏风国风·唐风国风·齐风国风·秦风国风·陈风国风·桧风国风·曹风国风·豳风小雅·鹿鸣之什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小雅·鸿雁之什小雅·节南山之什小雅·谷风之什小雅·甫田之什小雅·鱼藻之什小雅·都人士之什大雅·荡之什大雅·文王之什大雅·生民之什周颂·闵予小子之什周颂·清庙之什周颂·臣工之什商颂鲁颂·駉之什《诗经·陈风·衡门》《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诗经·小雅·采薇》。

5.诗经中有一篇【葛覃】中有一字【薄】读什么

【葛覃】(葛之覃兮)——将回娘家的喜悦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bó )污我私,

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回娘家是《诗经》中再三吟咏的主题,而这种主题的反复出现,我觉得并非是为了倡颂后妃之德需要,更多的是因为此题裁在民间的大量流传,然后采风者秉笔为之,自然缕缕见于讽咏。为何此题材可以大量流传?则必曰关乎妇人之生活环境,关乎妇人之心性矣。

我想由于环境的束缚,古代妇女回娘家的喜悦心情要远远大于现代人,那心情不啻球队回到主场。在娘家是疼自己爱自己的爹娘,护自己哄自己的兄弟,家务活不多做——有嫂子弟妹呢,有什么好吃的也要“先倩小姑尝”——地位还很高,尤其是争吵起来,绝对的常有理。“灼灼其华”的年纪,蓦地被父母说一声“宜其家人”,“将尔车来,以我贿去”就落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一大家子人全靠自己照料,见谁都要陪着笑脸和小心,“三岁为妇,靡室老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这就是要还债的时候了——所以我们在《诗经》中从未看见有关妇人婚后幸福生活的歌颂。当心情被熬煎的“女也不爽”的时候,忽然得到自己可以归宁的喜讯,那感觉就该是“天亮了!解放了!”

顺便说一句,那时候的封建礼教可能还没那么邪性,所以更多的归因于生活环境。

至于“妇人心性”之论述,在此先按下不表。前面说到球队回到了主场我们接着这个比喻说下去记着有人说过,比赛的喜悦,三分之一在赛前,三分之一在赛中,三分之一在赛后。那么《葛覃》集中论述的就是这“赛前”的三分之一。

当其时也,这位“美丽的小媳妇”正在“采葛”,满脑子都是疲劳和对娘家人的思念,“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但当“胜利”的消息传来时,周围的一切景色都变得美丽了。纠结的葛藤变得“维叶萋萋”,烦人的鸟叫变得“其鸣喈喈”了。正所谓“以我之心情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哎这位读者,就说你!把心思从小媳妇的脸蛋上挪回来,我们这儿讨论的是诗词!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布,称~布。

~巾(葛布做的头巾,古人不分贵贱常服)。

~履。表面有花纹的纺织品,用丝做经,棉线或麻线等做纬。

以葛为兴,取其枝条蔓延而总不离其根之意,“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嘛。新嫁娘的思绪翩翩,自然从眼前的景物蔓延到了回家的准备上,“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即是对葛用途的说明,又自然而然的贯穿到了“服”上,准备着要“著我旧时裳”了。贵妇人的出嫁总带着许多陪嫁者,“庶姜孽孽,庶士有朅”,条件稍差的也可以有个老妈子——“师氏”,侍侯起居,自然也就比较亲密,所以这个好消息当然要告诉她。告诉她“赶紧着!把这件内衣,那件罩衣先洗出来,回家见爹娘是定要穿它的!” ——哎这位读者,就说你!把心思从小媳妇的内衣上挪回来,我们这儿讨论的是诗词!

《毛诗序》:“《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师氏”被毛大爷当作是“师傅”,我们且不理它。但毛老爷子的话还是有道理的,从文学意义上,我们自然关注对景色、对心情的生动描写,但从“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政治意义上,这番阐释却是基于事实的合理发挥。采葛刈濩,体现了“志在于女功之事”,“为絺为绤,服之无斁”体现了“躬俭节用”,“服浣濯之衣”则洁身以自好,在做好自身“妇道”的基础上,归宁父母,确实值得提倡。作品只反映了主人公的喜悦,并没有“怨”与“尤”,深和温柔敦厚之旨。嗟乎,妇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最后,我们把“妇人心性”这一头给捡起来,夫“妇人口兮,一喇叭兮。妇人三兮,一戏台兮”,传串是妇人的天性,想象一下这种深刻反映妇女内心的作品,在劳作的场合由这一个唱出来,如何能不群雌粥粥,万口流传?采风者如不恭谨录之,如何能逃脱自己夫人青铜搓板陶夜壶之种种荼毒?呜呼,《葛覃》位居《诗经》其二,夫人之功欤?吾不可归之他人也!

6.诗经中带“源”字的诗句有哪些

1、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出处——王维《桃源行》

释义: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2、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出处——李白《战城南》

释义: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

3、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出处——杜甫《望岳三首》

释义: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

4、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不长。出处——贾谊《惜誓》

释义:河水背离源头就会枯竭,树木脱离树根不能生长。

5、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出处——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释义: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6、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出处——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

释义:江水浩浩汤汤难以穷尽其源,扬帆的小舟飘到哪里才停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战城南

7.诗经分为哪三部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启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就是“风”的代表作。

包含“风”“雅”“颂”和修辞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风、雅、颂,是诗经的体裁,也是诗经作品分类的主要依据。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可推断出诗产生于如今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

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

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厘陈戒之辞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

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毛诗序》中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

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修辞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赋:反复铺陈。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朱熹《诗集传》,赋即铺陈,也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打比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比即比喻、打比方,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兴: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兴即烘托、衬托,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兼有了比喻、象征、烘衬等的手法,但正因“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

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风篇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蒹葭 蒹葭 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齐、韩、赵、魏、秦),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 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桧即“郐”kuài)、曹、豳[bīn])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国风·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

8.《诗经》里的名句赏析谁能提供

1.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对象。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正在河水那一方。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 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1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1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15.死生契阔(qikuo),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16.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17.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 理想新乐土。(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1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19.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 2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诗经.小雅.白驹》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 。它咀嚼着一捆青草 ,那人如玉般美好 。 2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 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22.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诗经·周南·卷耳》 译:让我姑且饮酒作乐吧,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伤悲。 2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24.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25.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 译: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 2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不是很全~最近正在看

9.诗经里与木有关的诗句

挚爱小慧cmHO3 :你好。

《诗经》与木有关的诗句。

《周南 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卫风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小雅 鹿鸣之什 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

《小雅 出车》:

。。。。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小雅 南有嘉鱼之什 南有嘉鱼》:南有樛木,甘瓠累之。。。。。

《小雅 节南山之什 小宛》:温温恭人,如集于木。。。。。

《小雅 节南山之什 小弁》:

。。。。

伐木掎之,析薪扦矣。。。。。

《小雅 节南山之什 巧言》:

。。。。

荏染柔木,君子树之。。。。。

《小雅 谷风之什 古风》:

。。。。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小雅 鱼藻之什 角弓》:

。。。。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大雅 荡之什 抑》:

。。。。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惟德之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