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至上宫

1.宫廷诗,宫体诗,上宫体的问题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

“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

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初唐的诗歌创作主流虽仍受到宫体诗的影响,甚至於唐太宗更尝试作宫体诗,让虞世南唱和,然虞世南排斥宫体诗,直接回绝:「 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感应诏。 」由此可见,这时期的人们已开始对宫体诗风展开了激烈的批判。

在批判的同时,仍有一派固守宫廷诗的传统,并将主题转移到「歌颂」的题材中,那就是上官仪及其周遭朋友,这类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上相当杰出的诗作称为「上官体」。上官仪是典型的宫廷侍臣,其诗「以绮错婉媚为本」,内容多歌咏宫廷生活;在理论上它把六朝诗歌创作的对仗加以程式化,提出「六对」、「八对」等规范,使得宫廷诗在声律、格式上更加完备。

上官仪(约608~664),初唐贞观诗坛的新秀。因长于南方寺院中,受南朝文化的熏陶和宫体诗影响,"文并绮艳"。

擅五言,格律工整,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升平,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词藻华丽,绮错婉媚。

因其位显,时人多仿效,世称上官体。 《旧唐书·上官仪传》:“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上官仪归纳了六朝以后诗歌的对偶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以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他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的形式主义倾向,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