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liu的诗经

1.简答题:什么是诗经“六义”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桃夭》、《定之方中》、《柏舟》、《君子偕老》、《伐檀》、《硕鼠》、《伐柯》、《东山》、《鸿雁》、《灵台》、《氓》、《七月》等.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4、5篇.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赋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与子成说(shuō):和你立下誓言.此处“说”并不通“悦”字.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兴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2."风骚"是指《诗经》中的什么

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 "风骚"是指作品在文学界的地位及其影响. 在中国文学史上,“风骚”是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的并称。

而“风骚”传统则是在《诗经》和《楚辞》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 所谓的“风”诗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现实主义的精神。

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国风》中的民歌和二雅中的卿士大夫政治讽喻诗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现实主义的精神。

在内容上,它们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它们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而这也就是“风”诗传统,即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

后世文学中继承发展了 “风”诗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主要有:两汉乐府民歌、建安曹魏时代的文人诗歌、北朝民歌、唐代杜甫的“诗史”作品、中唐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宋代以王禹偁作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诗歌、金元之际元好问的诗歌等。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虽然不是诗歌,但是也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

所谓的“骚”诗传统则是充满激情和幻想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积极浪漫主义的原则是“力图加强人的生活意志,在他的心中唤起他对现实和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

诗人屈原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集中地体现了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这表现在《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

在内容上,《离骚》表现了屈原的进步理想以及他对进步理想九死不悔的孜孜追求。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本质。

在艺术手法上,屈原一方面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来构成一个奇特的神话世界,借此表现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上天入地地求索以及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还礼利用发展了民歌的比兴手法创作了一个“香草美人”的世界以此来象征他与楚国腐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斗争。《离骚》这种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表现作者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特征,也就是“骚”诗传统,即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的主要特征。

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也在后世薪火相传,汉代的辞赋家贾谊、建安时代的曹植、正始时期的阮籍、两晋六朝时的左思、鲍照、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李贺以至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明清的小说家吴承恩、蒲松龄,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

3.诗经.陈风

本节包括 共 10 篇作品。

第一篇 宛丘 【概要】表达对舞姿优美的巫女的爱慕。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值其鹭翿。【注释】 01、宛丘:地名,或说为一种中心略高的游乐场所。

丘,小土山。 02、子:指女巫 03、汤:荡,形容摇摆的舞姿 04、洵:真、确实,此指诗人确实钟情于巫女 05、望:希望、指望 06、坎:象声词,敲击声 07、缶(Fou):古时瓦质打击乐器,一说瓦盆或一种小口大腹的瓦器 08、无:无论 09、值:持、戴 10、鹭:鸟类,嘴直而尖,颈长,飞翔时缩颈 11、羽:羽毛,此指羽毛做的舞具 12、翿(Dao):羽毛做的一种形似伞或扇的舞具第二篇 东门之枌 【概要】男女赶集,互相赞美、酬赠。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榖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榖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注释】 01、枌(Fen):木本植物,白榆树 02、栩:柞树 03、子仲:古代陈国的姓氏 04、婆娑:盘旋(多指舞蹈) 05、榖(Gu):善,好,或指风光美好 06、旦:天、日子 07、差:选择,一说去、往 08、原:平原 09、绩:把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 10、市:指在集市上也欢舞一场 11、逝:去、往 12、越:超过、穿越(众人) 13、鬷(Zong):奏,即进。一说屡次、频繁;一说众;一说是一种釜。

鬷迈,多次来回走。 14、荍(Qiao):草本植物,花淡紫,又名锦葵 15、贻:赠送 16、握:一把 17、椒:花椒。

因椒有香味,古时人们常用以供神或者作为男女定情的礼物。第三篇 衡门 【概要】写人安于现状。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注释】 01、衡门:横木为门,即简陋的门 02、可以:一说为何以,不过从全篇措字来说似不可信 03、栖迟:栖息,生活 04、泌(Bi):陈国泌邱地方的泉水名 05、洋洋:水流大的样子 06、乐:古通疗,治疗,疗饥即糊口也 07、岂:难道,此句说“难道吃鱼,必须要黄河的鳊鱼?” 08、其:助词 09、河:黄河 10、鲂(Fang):鱼名,形状似鳊鱼而较宽,银灰色,**略平,腹部中央隆起 11、取:娶 12、姜:姜姓姑娘 13、子:本为宋国君王之姓,代指贵族女子第四篇 东门之池 【概要】怀念美丽的姑娘。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东门之池,可以沤纻。

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东门之池,可以沤菅。

彼美淑姬,可与晤言。【注释】 01、池:城门外的护城河 02、沤:浸泡 03、纻(Zhu):通苎,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含有洁白光泽的纤维,拉力强,可搓绳织布。

04、菅(Jian):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而尖,开绿花,结褐色颖果,茎泡软后可用以编织。 05、姬:姬姓女子 06、晤:见面、会面,指面对面 07、语:问答第五篇 东门之杨 【概要】等候情人,却久候不至。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注释】 01、牂牂(Zang)、肺肺(Pei):茂盛貌 02、煌煌、晢晢(Zhe):明亮的样子 03、昏:黄昏 04、明星:启明星,古时指太阳还没有出来以前,出现在东方天空的金星。

【译文】 东门外的杨树,树叶茂密。约定在黄昏,此时天都快亮了。

第六篇 墓门 【概要】斥责坏人。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

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注释】 01、斯:劈、砍 02、夫:彼、那个人 03、知而不已:知道自己不良却不改过 04、谁昔:往昔、过去,指由来已久 05、鸮(Xiao):鹞鹰或指鸱鸮,鸱鸮为一种鸟类,头大嘴短而弯曲,叫声凄厉,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鸺鶹、鸱鸺(猫头鹰、夜猫子)等都属于鸱鸮科。 06、萃:栖息,群栖 07、止:之 08、歌:歌谣,指用歌谣来责骂他 09、讯:同谇,谏诤、责骂、指责 10、予不顾:不顾予,不理睬我的谏诤。

予,一说我,一说你,一说而。 11、颠倒:失败后的狼狈之状 12、思予:指所讽刺的人想到了我对他预先的警告第七篇 防有鹊巢 【概要】为心上人遭人欺骗而担忧。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鹝。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注释】 01、防:堤坝,一说为枋,古树,木材可制车,或说为一种常绿乔木,可作红色染料。 02、邛:土丘 03、旨:滋味美 04、苕(Shao):甘薯、红苕,或说 Tiao,凌霄花 05、鹝(Yi):同鷁,古书上的一种小鸟;或指吐绶鸡,鸟名,嘴大,头部有红色肉质的瘤状突起,脚长而大,羽毛有黑、白、深黄等色,俗称火鸡。

06、侜(Zhou):诳,谎言欺骗 07、唐:古代朝堂前和宗庙门内的大路,一说为塘,池塘 08、甓(Pi):古代的瓦 09、忉忉(Dao):忧愁貌 10、惕惕:担心害怕的样子第八篇 月出 【概要】望月思情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注释】 01、皎:白而亮,。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