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情致深蕴,是其根本特征。 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诸作,莫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一唱三叹的韵味。像历来传诵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廖廖14个字,把那种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贵和愈有默契愈觉得阻隔难堪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极其深刻动人。 再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表面上写绝望的悲哀,骨子里却又透露了绝望掩盖下相思如春花萌发、不可抑止的炽热情怀,显得分外沉痛而富有感染力。刘熙载所谓"深情绵邈"(《艺概·诗概》),张采田所谓"哀感沉绵"(《李义山诗辨正》),都是指他诗歌的这个特点。 李商隐诗歌的抒情,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诗人喜欢把自己的艺术构思锤炼得千回百转,一波三折。 他常避免作正面抒情,而借助于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思,如《日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他善于驱遣想象,将实事实情转化为虚拟的情境画面,如《夜雨寄北》、《嫦娥》。 他爱好绣织丽字,镶嵌典故,细针密线,襞□重重,造成光怪陆离而又朦胧隐约的诗歌意象,如《锦瑟》、《碧城三首》。他又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或借古讽今,或托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往往寄兴深微,寓意空灵,索解无端,而又余味无穷。 前人说他"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冯浩《玉□生诗集笺注》),分析是很中肯的。当然,刻意求深求曲,也会带来晦涩费解的弊病。 诗人的一部分作品迷离恍惚,旨意难明,有的甚至成为千古揭不破的"诗谜",导致妄为比附、影射的索隐风气,他是不能辞其咎的。 婉曲见意的表现形式,同"深情绵邈"的内涵相结合,做到"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这就是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 处在晚唐采缛藻繁的诗风影响下,李商隐的诗歌也自有富丽精工的一面。但他不局限于华艳,而能够在□丽之中时带沉郁,流美之中不失厚重,是跟他情深词婉的作风分不开的。 约略同时而辞采相近的作家中,如果说李贺的特点是瑰奇,杜牧是俊爽,温庭筠是绮密,那么李商隐恰恰就是深婉。 2.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李商隐的诗歌内容丰富,师承极广,继承了屈原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阮籍旨趣遥深、难以情测的风格,杜甫的忧国伤时的精神和沉郁顿挫的诗风,韩愈的雄奇横放,李贺的幽冷奇艳,六朝诗歌的精工秾丽,以及民歌的清新流丽。 ①构思缜密,情致深蕴。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中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缜密深曲的特色。精确的对偶,工丽深细的语言,和美婉转的音律,外形特别美丽,意义往往隐晦。《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②长于用典,精工贴切,含而不露,可以使人产生更多的联想,如《安定城楼》,作者表达了自己的不得志和失落之情绪,“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诗中以这两位古人自比,显得既含蓄而又贴切。“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雏竞未休”借用庄子寓言告诫一些人不要妄加猜疑,从而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典故的灵活运用比直抒胸臆有更好的效果,诗人通过典故可以表达更多的思想内容,这是直抒胸臆不能所做到的。 ③锤炼字句,工于造语。李商隐的诗语言凝练而丰富,不但注重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字,同时注重对成语典故、民谚方言的敷色加工,使诗歌语言造境新颖,蕴涵丰富。《向晚》“花情羞脉脉,柳意怅微微”中叠字的运用,创造出了声、色、情俱佳的境界。另外,李商隐的诗歌中,在后世有大量精美典雅的名句传世。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等等。 ④总之,李商隐诗秾丽而时带沉郁,摇拽而不失厚重。丰富深厚的思想内容与曲折见意的表现形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形成“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以其意蕴的深婉、词采的精美和朦胧的美学追求,为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为古典诗歌以及后世词、曲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简述《诗经》的语言特点2、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3.简述李商隐1.简述《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语言大量使用重言叠字,以增强诗的形象性、音乐性,更好地写景状物、绘声绘色地传情达意,这是《诗经》语言艺术的突出特征。 《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的语言形 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 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运用严整的四言句,国风中杂言比较多。 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 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 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 2、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和赋比兴的手法,而叙事艺术则前所未有,开启了后世乐府叙事诗的先河,影响到魏晋建安文人诗、南北朝乐府诗和唐代文人乐府诗,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可以认为汉乐府民歌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与《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一脉相承。其实质在于根植于现实的生活,表现现实的人生,用朴实的手法,朴素的语言,抒发真实的情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 2)汉乐府民歌善于截取生活的横截面加以详细地描述,注重细节的刻画和人物语言的描写,故事情节简洁生动,人物性格鲜明。譬如《平陵东》揭露官府、官吏在光天化日之下拦路绑票,勒索钱财,情节简单,却清楚地交待了地点、环境、事件、人物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状态。 3)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民歌所创造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4)汉乐府民歌中出现完整而成熟的五言诗,更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大进步。 五言诗比四言诗每句多一个节拍,便于组合单音词和双音词,寓变化于整齐之中,适应了社会语言的发展。如《陌上桑》、《怨歌行》《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和《孔雀东南飞》等,都是成熟的五言诗。 汉乐府民歌促进了五言诗的成熟与繁荣。 5)汉乐府民歌使用多种表现手法。 3.简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李商隐不仅善于继承前人的艺术手法,更力求开拓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极深远的影响。 1)、情致深蕴,构思细密,表达情感细腻 深刻、细腻的感情表达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明显风格,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无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 2)、虚实相生,尽显朦胧之美 读李商隐的诗,感伤、低迷。在作品中或隐或实,但却是无处不在。 3)、善用对比和史事 李商隐的很多诗歌都用了对比手法,“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两种事物、现象和感情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进行比较对照,形成相铺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以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4.李商隐的诗歌有些什么特点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 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李商隐的诗 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 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 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 情生活的无题诗。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 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构思新 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 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 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深奥 难懂,而且常常每句都用典故。 他在用 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 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 何。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 他作诗的独特风格。 但有时用典太过, 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 诗意。 此外,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善于 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5.李商隐的诗有什么特点李商隐(约813—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诗作的文学价值非常高,诗歌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有二十二首诗作被收录,位列第四。他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稂丽,爱情诗尤其擅长,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 但由于诗中意境过于隐晦迷离,难以索解,以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郁郁不得志。 李商隐是唐朝一位具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但对其评价又极具分歧的诗人。他的近体诗,特别是七律更有独特的风格,绣织丽字,镶嵌典故,包藏细密,意境朦胧,对诗的艺术形式发展具有重大贡献。 他的诗有直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的,有托古讽今、歌咏历史题材的,有抒写友朋生死之情的,有感伤身世之作的,然而人们最耳熟能详的则是他的爱情诗。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句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李商隐的代表作有《锦瑟》、《无题》、《贾生》、《安定城楼》等,著有《李义山诗集》。李商隐也工骈文,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