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小雅·四月》赏析这首诗的题旨过去颇多争议,一直没有定论,今考察全诗,似是遭祸被逐之作。其人自称君子,诗中愤愤不平地诉说自己曾为国事操尽了心,并以“南国之纪”的江汉,比喻自己曾是国家的重要角色。可是如今却被放逐江南,有家不能归,受着无穷的灾难。因此他恨自己不是鸟不是鱼,不然就可以上天入渊,逃之夭夭了。在这无可奈何中,他只得以诗来寄托自己的悲哀。 全诗八章。前三章叙述自己自初夏被逐,历经秋冬,孤苦无告;第四章以比喻说明自己无过受害;第五章叹息自己前途可悲;第六章为自己忠而见逐不平;第七章恨自己无计逃祸;第八章自叙作诗的目的。 关于‘嘉卉’,《诗经》里常把坚硬的栗树和抗寒的梅花说成是良木好花。(《诗经•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2.诗经 小雅 四月没见过。《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诗经》编辑成书的年代约在春秋后期,据说孔子曾经删定过〈诗经〉。到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国辕固所传的《诗》叫《齐诗》,鲁国申培所传的《诗》叫《鲁诗》,燕国韩婴所传的《诗》叫《韩诗》,鲁国毛亨所传的《诗》叫《毛诗》。东汉时,《毛诗》得到了官方和学者们的认同,逐渐盛行,齐、鲁、韩三家《诗》逐渐衰落以至亡佚。现在我们见到的《诗经》,就是毛亨传下来的,我们这里选录的《诗经》,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并广泛参考了其他研究《诗经》的专著。 《诗经》并没有具体的作者。只是一本诗歌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风”是各地的民间曲调,“雅”是周王畿所在地的曲调(大雅,小雅可能是音乐上的区别),“颂”是用于宗庙祭祀配合舞蹈的曲调。 简单地说,《诗经》其实就是一部古代歌词集。不像唐诗是纯粹的文学,有点类似于宋词,是配合音乐曲调以供娱乐的文字组合。只是后来音乐失传,只剩下歌词,便以它们作为诗类的名称。 3.《诗经》四字诗句求“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出自《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诗经》的四字诗句 未,无也;央,边也,极也,端也.未央,无边也.未,未位,即西南方.未央,指西南方的中央. “七月流火”的真正含义 《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又读了一篇有关的文章,文章这么说: “七月流火”的“火”指的是大火星.火星是一颗大行星,而大火星则是一颗恒星.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中国古代也称之为心宿二.它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所以才由此得名的吧. “流”是一个动词,这里指星的往西运行,落下. “七月”,指的不是阳历七月而是(豳历)农历七月.在农历里,一二三月表示的是春季,四五六月是夏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十到十二月是冬季,所以农历七月恰恰是由夏入秋的时节. “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春分点的缓慢移动,距今两千多年的《诗经》时代里谈及的“流火”如今在中原地区观察,大约是农历八月时候的事情了. 这篇文章解释得备详备细,我也是受教颇深.没想到这一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不知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呢还是缘于自己的无知呢?于我,我承认是自己的无知.我一直以为此词是用来描写赤日炎炎似火烧的燠热呢.孤陋之人难免寡见啊.。 4.描述四月的诗词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朝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南宋翁卷《乡村四月》;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 4、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 8、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9、春潮来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代韦应物《滁州西涧》 ; 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1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1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朝朱熹《春日》; 13、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北宋.钱惟演《玉楼春》; 1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阳》;15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唐代。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6、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唐代。令狐楚《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辞三首》; 1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8、、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唐·杜甫《曲江对雨》; 19、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南朝梁·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0、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张志和《渔歌子》 5.《诗经·小雅·四月》赏析这首诗的题旨过去颇多争议,一直没有定论,今考察全诗,似是遭祸被逐之作。 其人自称君子,诗中愤愤不平地诉说自己曾为国事操尽了心,并以“南国之纪”的江汉,比喻自己曾是国家的重要角色。可是如今却被放逐江南,有家不能归,受着无穷的灾难。 因此他恨自己不是鸟不是鱼,不然就可以上天入渊,逃之夭夭了。在这无可奈何中,他只得以诗来寄托自己的悲哀。 全诗八章。前三章叙述自己自初夏被逐,历经秋冬,孤苦无告;第四章以比喻说明自己无过受害;第五章叹息自己前途可悲;第六章为自己忠而见逐不平;第七章恨自己无计逃祸;第八章自叙作诗的目的。 关于‘嘉卉’,《诗经》里常把坚硬的栗树和抗寒的梅花说成是良木好花。(《诗经•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6.含有四月的诗句提及“四月”的诗有很多,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选入人教版语文书):“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还有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四首》:“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唐代诗人李白的《游泰山六首》:“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宋代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等。 7.描写四月的佳句和诗句送陈章甫 李颀(唐)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故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 题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