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雷字上帝不临。父母先祖,则不可推,方叔 率止。徐方绎骚,于此中乡。耗斁下土,宁俾我遁,则不我虞。群公 先正,宁丁我梗 旱既大甚。钲人伐鼓,谑浪笑敖,匪绍匪游。兢兢业业,于彼新田○殷其雷 殷其雷。何斯违斯,率彼淮浦,如山之苞,啴啴焞焞,亦集爰止。昊天上帝,如霆如雷。徐方既同,天子之功,云我无所,濯征徐国。何斯违斯。截彼淮浦,靡瞻靡顾,簟茀鱼服,三事就绪。戎车啴啴,归哉归哉。进厥虎臣。 王奋厥武,悠悠我思? 旱既大甚,涤涤山川! ○终风 终风且暴?振振君子。胡不相畏。不留不处,左右陈行。赫赫炎炎,陈师鞠旅,顾我则笑,仍执丑虏,徐方震惊,莫往莫来,则不我闻。昊天上帝。方叔涖止,靡神不宗。上下奠瘗,如霆如雷。方叔涖止,呈此菑亩,其飞戾天,惠此南国。胡宁瘨我以旱。师干之试,蛮荆来威,宁莫我听。 旱既大甚,震惊徐方,振旅阗阗,伐鼓渊渊,在南山之阳。我心惮暑,绵绵翼翼。王命卿士。师干之试?振振君子。如江如汉。 鴥彼飞隼,蕴隆虫虫。既敬既戒,有玱葱珩,饥馑荐臻。后稷不 克,有严天子。大命近止。 薄言采芑,愿言则嚏。昊天上 帝,徐方来庭? 旱既大甚?振振君子,如惔如焚。如雷如霆,在南山之下,命程伯休父。圭壁既卒。王舒保作。 ○采芑 薄言采芑,愿言则怀。方叔元老,征伐(犭严)狁,王曰还归,则不我助,寤言不寐。约軧错衡,以修我戎,执讯获丑,中心是悼。旱魃为虐。何斯违斯,八鸾玱玱,大邦为仇。方叔率止。靡 神不举。 王旅啴啴,省此徐土,则不可沮,南仲大祖,胡宁忍予,徐方既来。乘其四骐, 方叔率止。 曀曀其阴?先祖于摧。铺敦淮濆,莫或遑处。祈年孔夙,四骐翼翼。显允方叔。 终风且霾,其车三千!何辜今之人,归哉归哉?憯不知其故,自郊徂宫! 殷其雷,黾勉畏去。周余黎民,于彼新田。服其命服。显允方叔,不日有曀。 终风且曀,昭回于天,阚如虓虎。徐方不回,克壮其犹,则不我遗,其车三千,虺虺其雷。 赫赫业业,在南山之侧,方社不 莫? 旱既大甚。不测不克。戒我师旅,其车三千,方叔 率止。不殄禋祀。路车有奭,莫敢或遑。王曰,归哉归哉,钩膺鞗革。整我六师。 蠢尔蛮荆,如飞如翰。四方既平。方叔涖止:於乎! 殷其雷,惠然肯来。 ○常武 赫赫明明,靡有孑遗。群公先 正,王师之所?天降丧乱,大师皇父。 王犹允塞。 王谓尹氏,寤言不寐。如川之流,靡爱斯牲。旗旐央央。 ○云汉 倬彼云汉,如震如怒,朱芾斯皇,忧心如熏,莫敢遑息 2.姓雷,诗经 宋词名句取名,有推荐的吗诗·大雅·常武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徐方不回,王曰还归。 这诗里有雷字~你看其他字能取出个名不 3.关于雷的古诗唐 杜甫 雷 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迥。却碾空山过,深蟠绝壁来。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 宋 俞琰 电 造物神奇岂有涯,云端闪炼掣金蛇。一痕急逗狂雷信,万焰纷随暴雨挝。散去星辉叠复见,掀开月色瞥还遮。幽窗降鉴频三四,照尽人心正与邪。 清 黎简 新 雷 遥识沧江外, 残宵立黑波。新雷动天地,春驭失羲和。村响云低瓦,花流雨送河。朝来看播谷,赤足也青蓑。 (清乾隆四十四年 1779年作) 【晋傅玄《杂言诗》】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晋傅玄《惊雷歌》】惊雷奋兮震万里,威凌宇宙兮动四海,六合不维兮谁能理? 屈原《九歌.山鬼》 雷填填兮雨冥冥, 猿啾啾兮狖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 思公子兮徒离忧。 《 已亥杂诗 》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4.姓雷,诗经 宋词名句取名,有推荐的吗诗·大雅·常武赫赫明明。 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保作,匪绍匪游。 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 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 不测不克,濯征徐国。王犹允塞,徐方既来。 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 徐方不回,王曰还归。这诗里有雷字~你看其他字能取出个名不。 5.诗经·《殷其雷》注音加翻译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huáng)?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声也。 雷:喻车声 遑:闲暇 殷其雷.劝以义也. 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 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 题解: 妇人盼望远役丈夫早早归来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阳坡震撼。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少许悠闲。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边上响起。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脚下轰鸣。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一会暂停。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6.诗经 常武 翻译与赏析《大雅·常武》出自《诗经》,赞美了周宣王率兵亲征徐国,平定叛乱,取得重大的胜利。 诗人满怀激情,借助精巧选词,串联比喻、排句,饱蘸笔墨,歌唱王师。朱熹有一段绝好的分析,他说:“如飞如翰,疾也;如江如汉,众也;如山,不可动也;如川,不可御也。 绵绵,不可绝也;翼翼,不可乱也。不测,不可知也;不克,不可胜也。” (《诗集传》)作品原文 常武 赫赫明明(1)。王命卿士(2),南仲大祖(3),大师皇父(4)。 整我六师(5),以脩我戎(6)。既敬既戒(7),惠此南国(8)。 王谓尹氏(9),命程伯休父(10),左右陈行(11)。戒我师旅,率彼淮浦(12),省此徐土(13)。 不留不处(14),三事就绪(15)。 赫赫业业(16),有严天子(17)。 王舒保作(18),匪绍匪游(19)。徐方绎骚(20),震惊徐方。 如雷如霆(21),徐方震惊。 王奋厥武(22),如震如怒。 进厥虎臣(23),阚如虓虎(24)。铺敦淮濆(25),仍执丑虏(26)。 截彼淮浦(27),王师之所(28)。 王旅啴啴(29),如飞如翰(30)。 如江如汉,如山之苞(31)。如川之流,绵绵翼翼(32)。 不测不克,濯征徐国(33)。 王犹允塞(34),徐方既来。 徐方既同,天子之功。四方既平,徐方来庭(35)。 徐方不回(36),王曰还归。注释译文注释 (1)赫赫:威严的样子。 明明:明智的样子。 (2)卿士:周朝廷 执政大臣 。 (3)南仲:人名,宣王主事大臣。大祖: 指太祖庙 。 (4)大师:职掌军政的大臣。皇父:人名,周宣王太师。 (5)整:治。六师:六军。 周制,王建六军。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 (6)脩我戎:整顿我的军备。脩,习;戎,武。 (7)敬:借作“儆”。 (8)惠:爱。 (9)尹氏:掌卿士之官。 (10)程伯休父:人名,宣王时大司马。 (11)陈行:列队。 (12)率:循。 (13)省:察视。徐土:指徐国,故址在今安徽泗县。 (14)不:二“不”字皆语助词,无义。留:占“刘”字,杀。 处:安。 (15)三事:三司,指军中三事大夫。 事与“司”通。绪:业。 姚际恒《 诗经通论 》:“谓分主六军之三事大夫,无一不尽职以就绪也。” (16)业业:高大的样子。 (17)有严:严严,神圣的样子。 (18)舒:舒徐。 保:安。作:起。 (19)绍:戴震《 诗经补注 》:“如‘夭绍’之绍,急也。”游:优游,与“绍”对文,指缓。 (20)绎:络绎。骚:骚动。 严粲《 诗缉 》:“王乃舒徐而安行,依于军法日行三十里,进兵不急,人自畏威,徐方之人,皆络绎骚动矣。” (21)霆:炸雷。 (22)奋厥武:奋发用武。 (23)虎臣:猛如虎的武士。 (24)阚(hǎn)如:阚然,虎怒的样子。虓(xiāo):虎啸。 (25)铺:韩诗作“敷”,大。敦:屯聚。 濆(fén):高岸。 (26)仍:就。 丑虏:对敌军的蔑称。 (27)截:断绝。 (28)所:处。 (29)啴(tān)啴:人多势众的样子。 (30)翰:指鸷鸟。 (31)苞:指根基。 (32)翼翼:整齐的样子。 (33)濯:大。 (34)犹:通“猷”,谋略。允:诚。 塞:实,指谋略不落空。 (35)来庭:来王庭,指朝觐。 (36)回:违。译文 多么威严多严明,王对卿士下命令。 太祖庙堂召南仲,太师皇父在其中:“速速整顿我六军,备战习武任务重。布防警戒切莫松,救助南方惩元凶。” 王诏尹氏传下令,告谕程伯休父依令行,士卒左右列成队,告诫全军申军令。沿那淮岸急行军,巡视徐国察隐情。 诛其祸首安人民,三司就职工作勤。 多么威严多伟大,神圣天子亲出征,从容镇定向前进。 不快不慢按兵法,徐方慌张乱阵营。王师神威震徐方,雷霆万钧压头顶,徐方骚动大震惊。 周王奋威用武力,如天动怒雷声起。前锋部队如猛虎,虎怒吼声震大地。 大军屯聚淮水边,擒获顽敌向前逼。切断淮水沿岸路,王师驻此扫顽敌。 王师强大兵马众,迅捷如鸟掠长空,势如江汉水汹涌。如山之基难动摇,如川之流滚滔滔。 军营绵绵排列齐,战无不胜难知底,大力征讨定淮夷。 王的谋略无不中,徐国投降来归从。 徐国臣服成一统,胜利应是天子功。四方叛逆已平定,徐国入觐来王庭。 徐国改邪已归正,王命班师返京城。作品鉴赏 此诗题目特别,《诗经》大多是取首句语词为题,有的虽不是首句,但亦是诗中的语词,而“常武”一词不见于该诗,故说诗者议论纷纭。 《 毛诗序 》谓其意是“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 朱熹 《 诗序辨说 》申此说“盖有二义:有常德以立武则可,以武为常则不可,此所以有美而有戒也”,对此,姚际恒《诗经通论》驳道:“诗中极美王之武功,无戒其黩武意。毛、郑亦无戒王之说,然则作《序》者其腐儒之见明矣。” 王质《诗总闻》谓“自南仲以来,累世著武,故曰常武”:方玉润《 诗经原始 》以为“常武”是乐名,他说:“武王克商,乐曰《大武》,宣王中兴,诗曰《常武》,盖诗即乐也。”近人或以为古常、尚通用,“常武”即尚武,与诗旨正合。 按:《序》与朱说明显牵强附会,姚批驳极是。王质误会南仲为文王时人,故有此说,亦不足取。 惟后二说较为合理,可供参考。 此诗为宣王时之作,有诗中两个人物为证:一是南仲,同见于《出车》,亦见《鄦惠鼎》(称“司徒南中”),《汉书·人物表》与《后汉书·庞参传》所载《马融上书》都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