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东

1.诗经中有“东”字的名句都有哪些

1、我徂东山:慆(tāo)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méng )。——佚名《诗经·豳风》

释义: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2、日居月诸,东方自出。——佚名《诗经·邶风》

释义:太阳呀月亮,你们每天都从东方升起。

3、嘒(huì )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佚名《诗经·召南》

释义: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4、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佚名《诗经·郑风》

释义:漫步城东门,美女多若天上云。虽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

5、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佚名《诗经·齐风》

释义:东方还未露曙光,衣裤颠倒乱穿上。衣作裤来裤作衣,公家召唤我忧急。

6、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彼美淑姬,可与晤语。——佚名《诗经·陈风》

释义:东门外面护城池,可以用作沤纻塘。美丽善良三姑娘,可以聊天话家常。

7、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佚名《诗经·陈风》

释义:东门外的白榆树绿荫蔽日,宛丘上的柞树林枝繁叶茂,子仲家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在绿树下跳起优美的舞蹈。

8、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佚名《诗经·陈风》

释义:我依偎着东城门外小白杨,浓密叶片辉映着金色夕阳。约好黄昏时相会在老地方,却让我苦等到明星闪闪亮。

9、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佚名《诗经·谷风之什》

释义:远离京都的东方大国小邦,织机上的梭子已经空荡荡。小民穿葛鞋用粗麻线捆绑,无奈何只好赤脚踩踏寒霜。相反那些轻佻的公子哥们,大摇大摆走在宽阔大路上。他们大喇喇地来来又往往,那无耻模样让我痛心断肠。

10、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佚名《诗经·卫风》

释义:自从大哥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膏脂哪样还缺少?为谁修饰我颜容!

2.诗经中有“东”字的名句都有哪些

1、我徂东山:慆(tāo)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méng )。

——佚名《诗经·豳风》 释义: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

2、日居月诸,东方自出。——佚名《诗经·邶风》 释义:太阳呀月亮,你们每天都从东方升起。

3、嘒(huì )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寔命不同。——佚名《诗经·召南》 释义: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4、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佚名《诗经·郑风》 释义:漫步城东门,美女多若天上云。

虽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唯此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

5、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佚名《诗经·齐风》 释义:东方还未露曙光,衣裤颠倒乱穿上。衣作裤来裤作衣,公家召唤我忧急。

6、东门之池,可以沤纻。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佚名《诗经·陈风》 释义:东门外面护城池,可以用作沤纻塘。美丽善良三姑娘,可以聊天话家常。

7、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佚名《诗经·陈风》 释义:东门外的白榆树绿荫蔽日,宛丘上的柞树林枝繁叶茂,子仲家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在绿树下跳起优美的舞蹈。 8、东门之杨,其叶牂牂。

昏以为期,明星煌煌。——佚名《诗经·陈风》 释义:我依偎着东城门外小白杨,浓密叶片辉映着金色夕阳。

约好黄昏时相会在老地方,却让我苦等到明星闪闪亮。 9、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

既往既来,使我心疚。——佚名《诗经·谷风之什》 释义:远离京都的东方大国小邦,织机上的梭子已经空荡荡。

小民穿葛鞋用粗麻线捆绑,无奈何只好赤脚踩踏寒霜。相反那些轻佻的公子哥们,大摇大摆走在宽阔大路上。

他们大喇喇地来来又往往,那无耻模样让我痛心断肠。 10、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佚名《诗经·卫风》 释义:自从大哥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膏脂哪样还缺少?为谁修饰我颜容。

3.诗经 东山 全文翻译

先秦.《诗经》翻译

《诗经•豳风》

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堆雨其蒙。果蠃之实,亦施於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堆雨其蒙。鹳鸣於垤,妇叹於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於今三年!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堆雨其蒙。仓庚於飞,熠燿其羽。之子於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简译】

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我在东方说要回,我的心向往西方好伤悲。缝制一身新衣,不用再衔木棒。蠕动的毛虫,长期在桑林野外。卷缩成团独自睡,钻在兵车下。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瓜蒌的果实,挂在房檐上。土憋虫在屋里跑,喜蛛在门上结网。田舍旁的空地变成野鹿的活动场所,还有闪闪发光的萤火虫。这并不可怕呀,倒使人更加思念呀!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鹳鸟鸣叫在小土堆上,妻子唉叹在屋里。清除走障碍物,我家征人要到了。圆圆的苦瓜,长久放在柴堆上。自从我们不相见,到今天已经三年。我从征去东山,很久未回家。现在我从东方返回,细雨弥漫。黄莺正在飞翔,闪闪发光的羽毛。这人女子出嫁时,黄白色花马去迎娶。她的母亲为她系佩巾,繁多的仪式一个个。她新婚时非常美好,现在时间久了会怎样呢?

你可以去/s?tn=ylmf&ie=gb2312&bs=%E4%BD%CF%AA%C9%B3&sr=&z=&cl=3&f=8&wd=%CA%AB%BE%AD+%B6%AB%C9%BD+%B7%AD%D2%EB&ct=0

4.诗经小雅一大东的拼音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

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

契契寤叹,哀我惮人。薪是获薪,尚可载也。

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

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

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

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

维北有斗,西柄之揭。注释 (1)饛(méng):食物满器貌。

簋(guǐ):古代一种圆口、圈足、有盖、有座的食器,青铜制或陶制,供统治阶级的人使用。飧(sūn):熟食,晚饭。

(2)捄(qíu):曲而长貌。棘匕:酸枣木做的勺匙。

(3)周道:大路。砥:磨刀石,用以形容道路平坦。

(4)君子:统治阶级的人,与下句的“小人“相对。小人指被统治的民众。

(5)睠(juàn)言:同“睠然”,眷恋回顾貌。 (6)潸(shān):流泪貌。

(7)小东大东:西周时代以镐京为中心,统称东方各诸侯国为东国,以远近分,近者为小东,远者为大东。 (8)杼柚(zhù zhóu):杼,织机之梭;柚,同“轴”,织机之大轴;合称指织布机。

(9)纠纠:缠结貌。葛屦:葛,葛草,茎皮可制葛布;屦,鞋。

(10)可:通“何”(用俞樾说)。 (11)佻(tiāo)佻:豫逸轻狂貌。

(12)周行(háng):同“周道”。行,道路。

(13)氿(guǐ)泉:泉流受阻溢而自旁侧流出的泉水,狭而长。 (14)获薪:砍下的薪柴。

王宗石《经分类诠释》认为“获”为“檴”的假借,即榆木,如《诗经》诸篇中《凯风》、《东山》、《车辖》诸篇之棘薪、栗薪、樵薪。 (15)契契:忧结貌。

寤叹:不寐而叹。 (16)惮:同“瘅”,疲苦成病。

(17)职劳:从事劳役。来:“勑”的借字,慰勉。

或为“赉”的借字,赏赐。均通。

(18)西人:周人。 (19)舟人:郑笺:“舟,当作周。”

一说为舟楫之人,周人中之低贱者。 (20)熊罴是裘:用熊皮、马熊皮为料制的皮袍。

一说,郑笺谓“裘当作求”,这句意即狩猎求取熊罴。二说均通。

(21)私人:家奴。 (22)百僚:犹云百隶、百仆。

(23)浆:米浆。 (24)鞙(juān)鞙:形容玉圆(或长)之貌。

璲(suí):贵族佩带上镶的宝玉。 (25)不以其长:以,因。

长,善。郑笺:“佩之鞙鞙然,居其官职,非其才之所长也,徒美其佩而无其德,刺其素餐。”

(26)汉:银河。 (27)监:同“鉴”,照。

(28)跂(qí):同“歧”,分叉状。织女:三星组成的星座名,呈三角形,位于银河北侧。

(29)七襄:七次移易位置。古人一天分十二时辰,白日分卯时至酉时共七个时辰,织女星座每一个时辰移动一次。

(30)报章:报,复,指织机的梭子引线往复织作;章,经纬纹理。不成报章,即织不成布帛。

(31)睆(huǎn):明亮貌。牵牛:三颗星组成的星座名,又名河鼓星,俗名牛郎星,在银河南侧。

(32)服箱:驾车运载。服,负载;箱,车斗。

(33)启明、长庚:金星(又名太白星)晨在东方,叫启明,夕在西方,叫长庚。 (34)天毕:毕星,八星组成的星座,状如捕兔的毕网,网小而柄长,手持之捕兔。

(35)施:张。 (36)箕:俗称簸箕星,四星联成的星座,形如簸箕,距离较远的两星之间是箕口。

(37)斗:南斗星座,位置在箕星之北。 (38)挹:舀。

(39)翕:吸引。翕其舌,吸着舌头。

箕星底狭口大,好像向内吸舌若吞噬之状。 (40)西柄之揭:南斗星座呈斗形有柄,天体运行,其柄常在西方。

揭,举起。这句形容西方执柄举向东方。

译文 簋里熟食满荡荡,枣木勺儿弯又长。大路平坦如磨石,笔直好像箭杆样。

贵人路上常来往,小民只能瞪眼望。转过头来心悲伤,眼泪汪汪湿衣裳。

东方远近诸小国,织机布帛空荡荡。葛麻草鞋缠又绑,怎么能够踏冰霜?得意洋洋那公子,满载车辆大路上。

来了去又去了来,教我心痛如断肠。 泉水横流清又冷,砍下柴来莫被浸。

忧愁难睡长叹息,可怜我们病苦人。砍下树枝当烧柴,还要装车往回运。

可怜我们病苦人,应该休息总不能。 东方各国的子弟,辛苦服役没人问。

周人公子哥儿们,衣服华丽多鲜新。就是船夫的子弟,熊罴皮袍穿在身。

那些家奴的孩子,个个当差在衙门。 有人饮用香醇酒,有人喝不上米浆。

圆圆宝玉佩身上,不是才德有专长。看那天上的银河,照耀灿灿闪亮光。

鼎足三颗织女星,一天七次移动忙。 纵然织女移动忙,没有织出好纹章。

牵牛三星亮闪闪,不能拉车难载箱。金星在东叫启明,金星在西叫长庚。

天毕八星柄弯长,把网张在大路上。 南天有那簸箕星,不能簸米不扬糠。

往北有那南斗星,不能用它舀酒浆。南天有那簸箕星,吐出舌头口大张。

往北有那南斗星,在西举柄向东方。鉴赏 西周初年,“三监”叛乱,殷商后裔武庚联合东方旧属国奄(今山东曲阜)、蒲姑(今山东博兴)及徐夷、淮夷起兵反周。

周公东征,经过三年战争,诛武庚,黜“三监”,攻灭奄等十七国。继而,迁殷顽,封建姬姓大国(鲁、齐、卫、燕)监视东方各小国,实行分区经营。

距镐京较近各小国统称小东,。

5.关于诗经《东山》的解析

被誉为中国写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的《诗经》,其地位不仅仅在於它的开创性意义,同时也在於它的题材广泛,真切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间的历史、经济、文化、爱情、战争等内容;而且艺术手法高超,写景、叙事、抒情都相当形象细腻,耐人寻味。

且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对中国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的《豳风》中的《东山》,就是一篇表现战争题材的,抒情真致细腻的作品。

《东山》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 诗的开篇,以开门见山,直赋其事的手法,简明直接地表明故事的背景和缘由。

“慆慆不归”,既是对离家久战的直接表述,也是离人思乡的间接流露。“我来自东,零雨其蒙”,在敍事之中,插入景物描写,这是这首诗的一个创举。

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为后世文人所祖并发扬光大。“零雨其蒙”,既点出了当时的天气,属细节描写。

使人更能如临其境,感受故事,又为全诗定下一个凄美感人的基调。更能够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接著直抒胸臆“我心西悲”。为什麽思乡的愁絮会在此刻表现得如此强烈呢?因为作为一名拼杀疆场的军人,每天是过著“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为性命担忧时,思乡情绪会被时刻绷紧的神经暂时压制。

但到了战争结束,归家指日可待时,思乡之情就会一涌而起,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制彼衣裳,勿士行枚”,战士能够结束战争生活,都赶紧解开军装,匆匆穿上平时的衣裳。

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战士喜形於色、昐望早日和平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以“行枚”这样典型的行为,代指军旅生活,是用了一种借代的写作手法。

《诗经》的艺术手法之成就可见一斑。 下面就是主人公对三年军旅生活的回忆。

首先用“比、兴”的手法,“蜎蜎者蠋,烝在桑野”通过桑虫的生活不堪,来比喻军旅生活的艰辛。使人还得还对战士产生同情。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就是军人风餐露宿,枕戈待旦的生活的真实写照。“独”字又是主人公内心孤独的体现,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东山》的每段回环往复地吟诵,不仅仅是音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情节与情感的推进。 第一节是对过往艰辛危险生活的回忆,第二节就是对家乡的变化与前途的猜测。

“果蠃之实……燿燿霄行”,这一小节说到,家破屋残,果虫相生,田园荒芜,鬼火燿燿……这是主人公内心挥之不去的担忧,也是战争破坏生产,使广大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的现实的反映与对战争的无情控诉。这种写法,使我们想起秦朝的民歌《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其写作方法可谓如出一辙。

可以看出《诗经》对后世的影响。我们可以注意到,《东山》的控诉战争的视角上,是与后代相同题材的作品有很大不同。

其它作品主角通常是平民,受战争之苦面流离失所,例如《石壕吏》《新婚别》;或者是从征兵的角度,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木兰诗》《兵车行》。而《东山》的主人公是一位参战的士兵。

参加的是被人认为是正义的战争的周公东征,并且以胜利一方的身份凯旋。这里没有雄纠纠的胜利者的姿态,而是同样以受难者的身份出现。

胜利没能使他逃脱战争的厄运,更说明了战争对於双方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从而给我们一个思考战争的新角度。

第三段是主人公遥想家中的妻子。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怀念。

两者感情交相辉映,从而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这里的写作手法,在后代诗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例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去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愰,双照泪痕干。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女主人公看到当时结婚时的器物,不禁勾起对丈夫的深深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他们是新婚不久就被迫分开的。

更加突现诗的悲剧色彩。由此我们不禁想起题材相似的杜甫的《新婚别》。

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源自《诗经》不无道理。第四段是男主人公继续沉缅於对往事的甜蜜回忆当中。

想到当年新婚时,那打扮夺目的皇驳马,那派头十足的接亲队伍,那光彩照人的衣饰……一切一切,都是那麽的甜美幸福!主人公又仿佛一下子从美好的回忆掉回现实当中,“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新婚不久便分离,这三年来,家中变成怎样,她这三年的孤独如何难当,他三年的苦水又从何说起……想到见面,只怕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大家可以想象,男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如何复杂,如何澎湃难平!但诗中没有太多的叙说,只用了“其旧如之何?”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留下一个大大的悬念,也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审美空间,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思…… 《诗经》的艺术美也一样,永远品味不尽,探究不完。因此,我们要继承好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诗经》。

6.求《诗经·小雅·大东》的具体赏析

这首是东方诸侯国的臣民怨恨西周王室赋税和劳役繁重的诗,反映了西周王朝与诸侯国臣民之间的矛盾。

旧说此诗为谭大夫所作,近人也有认为是被征服的东方殷人、奄人所作。这些说法都无确证。

诗首章从饮食、行路总写出周人与东人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次章写东方财富被搜刮殆尽,但西人仍在加紧勒索;第三章写东人在西人的驱使下,劳苦不堪;第四章以事实对比揭示东人与西人在生活和地位方面的悬殊;第五章是过渡段落,前半段承上写西人对东人的苛求,后半段启下,与第六、七两章都是历举天上的星宿徒有其名,而无其实,借以倾诉人间社会的不平,从而讽刺西周王朝统治者窃据高位而不恤臣民。这首诗以鲜明的对照描写和奇特的想象抒写了诗人的积愤和不平,富有感人的力量。

《诗经·小雅·大东》浅析 作者:程俊英--------------------------------------------------------------------------------《大东》(原文及译文附后)是周代东方诸侯小国怨刺西周王室诛求无已、劳役不息的诗。《毛序》认为谭国大夫所作,或有所据。

从诗的内容看来,作者可能是一位精通星卜的文人。他过去原是东方的贵族,后来遭受西周王室的强迫劳动和残酷搜刮,实质上已沦为西人的奴隶。

因此,他较一般劳动人民更富有文化知识。由于地位的转变,他思想感情也随着转变了;借着歌唱来揭露、批判统治者的罪恶,提出沉痛的控诉,发泄其怨愤之情。

诗中鲜明地塑造了两个形象:一个是残酷、贪婪、骄奢的西人剥削者形象,一个是被榨取、被奴役、被压迫得透不过气来、对西人满怀仇恨的东人形象。诗通过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君子与小人两个阶级的对立。

首先以西周通往东国的那条公路为线索,写出他们的对立形象。周人是通此公路剥削致富的,“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十分得意。

而东人视此公路,就会“潸然出涕”,“使我心疚”;因为弄得他们“杼柚其空”,冷天还要穿着夏天的破麻鞋劳动,财力俱困。这些都和这条公路分不开的。

诗人运用排偶的句子,对比的手法,展示了一幅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生活图画:一方面是“西人之子,灿灿衣服”,“舟(郑笺:当作周。声相近也。)

人之子,熊罴是裘(郑笺:裘,当作求。)”。

吃好酒,佩宝玉,骄奢淫佚,纵情享乐。而另一方面是“东人之子,职劳不来”,“私人(家庭奴隶)之子,百僚(百仆)是试”。

吃不上薄酒,挂不上杂佩。什么事都要做,得不到丝毫的慰抚和利益。

这幅对比图,不但反映了宗主国与诸侯小国的矛盾,也反映了统治者与人民的矛盾。据后人考证,《大东》的写作年代,当在周幽王时。

幽王是西周末的昏君,信奸邪,宠褒姒,增赋税,重刑罚。且霸占贵族的田地和人民,《瞻仰》诗人讽刺地说:“人(指贵族)有土田,女(同汝,指幽王)反有(侵占)之;人有民人,女复收之。”

幽王的亲信皇父,上行下效,照章办理,掠夺同事的房屋田产,强迫他劳动。《十月之交》诗人怨恨地说:“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郑笺:汝何为役作我?),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尽)污莱。

曰予不戕,礼则然矣(郑笺:下供上役,其道当然。言文过也。)

”可见《大东》一诗所反映的贵族破产,被王朝当牛马般使用的情况,结合《诗经》中贵族讽刺诗看来,是具有普遍性的。

不过,他比《瞻仰》、《十月之交》诗人所抒写的现实生活,更具体更深刻罢了。 《诗经》中的赋、比、兴表现手法,这首诗都用到了。

兴是启发,是诗人即事起兴,触景生情的歌唱,它的地位多居章首,故亦名发端。兴主要起着塑造诗中中心人物形象和突出诗的主题作用。

诗第一章开首两句“有饛簋飧,有捄棘匕”,《说文》:“饛,盛器满貌。”有饛,即饛簋,满满的意思。

簋(guǐ)是古代贵族盛黍稷的碗。有捄(qiú)即捄捸,弯弯。

棘匕,是红木制的匙子。这些食具,都是当时贵族用的。

诗人看见家中的故物,联想到今日降为“小人”后生活的痛苦,不免伤心流泪。陈奂称它为“陈古而言今”的兴法。

巧妙地塑造了诗人“今不如昔”的感伤情绪,贯串着本诗的主要内容;也反映了他原是一位贵族的身份。“如砥”与“如矢”是比。

比是比喻,它在诗篇中仅联系局部,在一句或两句中起作用。如《卫风·硕人》,诗人用“肤如凝脂”比女子的皮肤。

诗人看见女子皮肤的洁白,就用过去认为洁白凝冻的猪油来比拟他,这个用来作比的东西,仅仅联系句中被比的东西。如砥、如矢,也是如此。

所不同者,诗人以具体的砥、矢比喻描绘“周道”的抽象的平直,使它形象化了。章末四句是赋,赋是铺叙,是直述法,诗人将本事或思想感情,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履”和“视”二字,透露了君子与小人对这条公路的两种不同的观感。诗人看看昔时的碗匙,看看今日的公路,不禁“潸然泪下”。

此景此情,物我交融;千载之下,沁人心脾!第三章诗人以获薪不能让水浸湿,比喻东人不堪再受摧残。刚砍下的柴棍,还可用车子装载使用,比喻劳苦的东人也可以让他休息使用。

以“获薪”和“惮人”(劳人)对比,以见人不如物,这是多么沉痛的呼声!从第五章后四句起至末,是诗人仰观天象,触景摅情之。

7.诗经·东山的翻译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才说要从东山归,我心忧伤早西飞。家常衣服做一件,不再行军事衔枚。野蚕蜷蜷树上爬,田野桑林是它家。露宿将身缩一团,睡在哪儿车底下。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栝楼藤上结了瓜,藤蔓爬到屋檐下。屋内潮湿生地虱,蜘蛛结网当门挂。鹿迹斑斑场上留,磷火闪闪夜间流。家园荒凉不可怕,越是如此越想家。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白鹳丘上轻叫唤,我妻屋里把气叹。洒扫房舍塞鼠洞,盼我早早回家转。团团葫芦剖两半,撂上柴堆没人管。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

自我远征东山东,回家愿望久成空。如今我从东山回,满天小雨雾蒙蒙。当年黄莺正飞翔,黄莺毛羽有辉光。那人过门做新娘,迎亲骏马白透黄。娘为女儿结佩巾,婚仪繁缛多过场。新婚甭提有多美,重逢又该美成什么样!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