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闲情赋翻译闲情赋并序 -------------------------------------------------------------------------------- 陶渊明 (序)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澹泊,始则荡以思虑,而终归闲正。 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奕代继作;因并触类,广其辞义。 余园闾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 (正文)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 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 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 送纤指之余好,攮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 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 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 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 栖木兰之遗露,翳青松之余阴。傥行行之有觌,交欣惧于中襟;竟寂寞而无见,独(绢去纟补忄或可与狷通?)想以空寻。 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惨惨而就寒。 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日负影以偕没,月媚景于云端。鸟凄声以孤归,兽索偶而不还。 悼当年之晚暮,恨兹岁之欲殚。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 于时毕昴盈轩,北风凄凄,炯炯(本作忄旁,从辞海,通)不寐,众念徘徊。起摄带以侍晨,繁霜粲于素阶。 鸡敛翅而未鸣,笛流远以清哀;始妙密以闲和,终寥亮而藏摧。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 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 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 -------------------------------------------------------------------------------- 正文翻译: 啊,你真是绝代佳丽 压倒了世上所有美人 你具有倾城倾国的姿色 美好的品德为人传闻 你比佩带的晶玉洁白 更比那幽静兰草芳馨 淡淡的情怀不易流露 崇高志向如天空白云 可惜人生是多么短暂 早晨瞬间就变成黄昏 真希望和你同过百年 应该愉快,不必忧愁缠身 你撩开红纱帐坐下 自赏弹琴 纤细的手指多么美好 洁白的衣袖舞动纷纷 美丽的眼神随手转动 似言似笑谁也难分 曲调才弹了一半 太阳已落下西窗 秋风吹动树林 白云环绕高山 仰望山间小路 你又俯身弹琴 这时你的动人姿态 我看的是多么逼真 优美的琴声使人感动 我真想和你促膝交谈 想亲自去和你结识 又怕冒昧失礼而不敢 若等待青鸟去传达情意 又怕别人先我而前 心意惶惶不能安静 魂魄好象飞到了天边 我想化作你衣服的领子 围绕在你芳香的脖项 又害怕夜晚得离开你 秋天的夜是多么漫长 我想化作一条丝带 束在你细柔的腰间 又害怕天气冷热变化 你常把服装更换 我想化作你鬓边的秀发 紧贴在你鬓角耳边 又害怕你要经常洗浴 无情的热水把我苦煎 我想化作你描眉的色彩 随你的目光而展转 又害怕粉黛正艳的时候 你忽然想另行易颜 我想化作你床上的竹席 供你娇体安卧上面 又害怕冬天被皮褥代替 要想见得等整整一年 我想化作你脚上的绣鞋 裹着你的脚儿旋转 又害怕你休息的时候 空把我丢在床边 我想化作你白天的影子 随着你或西或东 又害怕你到大树下面 真惋惜呀又跟随不成 我想化作夜间的蜡烛 照着你的玉容在小房 又害怕东方出了太阳 烛光不见了,日光那样强 我想化作竹制的小扇 含着凉风在你手中 又害怕白露到来天将冷 扇儿不用得一年苦等 我想化作那梧桐树木 做你弹奏的膝上小琴 又害怕你不高兴的时候 推我一边而没了声音 仔细想我的心都难如愿 谁知道这一片苦思之心 满腔的情怀向谁诉说 漫步徘徊到南边树林 依靠的木兰树落下露珠 巨大的松树有了浓荫 独自徘徊能和谁见面 空怀着欢喜恐惧之心 这里真寂寞什么也看不到了 一个人幻想着把你找寻 撩起衣襟照原路回吧 望着落日而叹息 自个漫步有什么乐趣呀 天已黄昏景色暗凄 树叶儿纷纷落下来了 阵风起而有了寒意 太阳忽然看不见了 明媚的月亮钻入云里 鸟儿哀叫着孤单飞走 野兽等配偶不愿离去 叹青春已逝接近了暮年 此生将尽还有什么冀希 今晚能梦到你吗 神惶惚而心情不安 好象乘船失去的撑篙 又似走悬崖无啥可攀 这时候窗外繁星满天 北风呼呼凄历叫唤 我睁大眼难以入睡 无数念头徘徊胸间 穿起衣等待天亮 厚厚的白霜落在陛前 雄鸡还没有展翅啼叫 。 2.诗经古诗和诗意大全杲杲日出。 《诗经·伯兮》。杲(gǎo搞):形容太阳的明亮。 本句大意是:明亮的太阳出来了。这是古代诗歌中最早描绘出的句子,文字筒洁,又能给人以美好的想象。 可用以描写日出,也可以用来比喻刚刚诞生的充满了生命力的事物,还可用来比喻朝气蓬勃的人生。《诗经·伯兮》之死矢靡它。 《诗经·柏舟》。之死;到死。 矢:誓。靡(mi米)它:没有别的心意,即没有二心。 本句大意是:(我只爱自己心爱的人)到死也不变心。这首诗写一位青年女子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对象,可是她的母亲却不谅察她的心,硬要拆散她的美满婚姻,逼嫁别人。 当时,礼教制度经形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成为套在青年男女身上的枷锁。但这位女子却不顾礼教的藩篱,坚持自己所选择的对象。 她一面愤愤地呼喊:“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一面誓死抗争:“之死矢靡它!”非他莫嫁,死不变心。这铮铮誓言是对家长包办婚姻的挑战,是妇女自主意识觉醒的宣言。 以历史主义眼光来看,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斗争精神,也可从几千年前这位无名女于身上找到原始的萌芽。《诗经·柏舟》临其穴,惴惴其栗。 《诗经·黄鸟》。穴:墓穴。 惴惴(zhuì坠):恐惧的样子。栗:战栗。 这两句大意是:当临近墓穴将要被活埋时恐惧地战栗起来。《黄鸟》是一首挽诗。 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死后,殉葬者一百七十七人,秦国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针虎皆在殉葬行列。~两句写殉葬者奄息等面临墓穴时惊恐战栗的样子。 “惴惴其栗”现己成为形容惊怕恐惧的常用语。《诗经·黄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鹤鸣》。它山:别的山。 攻玉;琢磨玉器。本句大意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它来琢磨玉器。 此条以它山之石可用来琢玉为例,阐明借鉴、广取的重要意义。石头是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连它山之石都有“攻玉”的作用,其它鲜见的东西更可以想见。 此条通过比兴手法寄寓此意.使诗文含蓄蕴藉,令人寻味.具有很强的理喻力量,因此干百年来传诵不绝,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极有号召力和极为简明醒目的口号。 《诗经·鹤鸣》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板》。 先民:古代的圣贤。询:询问,请教。 刍荛(chúráo除饶):割草打柴的人。这两句大意是,古代圣贤有句名言,要虚心向割草打柴的人请教。 古代圣贤尚且需要向被视为下贱的割草的、打柴的人去请教,一般的凡夫俗子则更不在话下。“询于刍荛”可用于表示广泛地听取意见,虚心求教,连草野鄙陋的人的意见也不放过。 《诗经·板》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蓼莪》。怙(hū户)、恃(shì是):都是依靠、凭仗的意思。 这两句大意是:没有父亲叫我依靠何人?!没有母亲叫我仰仗何人?!这两句是痛悼父母双亡,自己从此失去依靠的,表现了诗人对父母的深厚感情。两句均以反诘句式写出,加强了感情的表述,使诗人悲痛欲绝的形象仿佛跃然纸上。 可引用以形容失去父母的孤儿的幼弱可怜,也可用于表现父母对子女的重要性,还可用于表达子女追怀父母的感情。《诗经·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蓼莪》。哀哀:悲怜、痛惜。 生:养育。劬(qú渠)劳:辛劳、劳苦。 进两句大意是:可怜我的父母,生养我受尽辛苦。原诗是写儿子悼念父母的,主要表达诗人痛惜父母辛辛苦苦地养育了他,而他却不能赡养父母,报恩德于万一的感情。 这两句流露出对父母的深爱,情真意切,十分感人。可用于表现子女对父母的怀念或追悼,也可用于表现子女对父母的体恤、顾念。 《诗经·蓼莪》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岸:山崖。为:变成。 陵:大土山。这两句大意是:高高的山崖也会变成低谷,深深的低谷也会变成高大的山丘。 原诗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这种自然的变化说明了一条哲理: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也说明了世事沧桑多变的道理。从科学角度而言,现代地貌学也认为山川陆海是处在互相转化的运动之中。 《诗经·十月之交》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淇奥》。 切:用刀切断,指加工骨器。磋(cuō搓):用锉锉平,指加工象牙。 琢(zhuó浊):用刀雕刻,指加玉石。磨:用物磨光,指加工石头。 这两句大意是:(修养品行:好比加工玉石,)像切割,像锉平,像雕刻,像磨光。此条以加工骨器、玉器为例,比喻君子要努力修养品行,坚持德行的砥砺。 所以原诗说:“有匪君子,~,”后多用~来形容研讨学问或修饰文章。切、磋、琢、磨是四个表现精雕细刻的动词,该名句连用四个动词,增强了直观性,使较为抽象的砥砺德行、研讨学问通过几个巧妙的动词传神地表现出来。” 3.求教一首古代诗歌的译文《山鬼(诗经·九歌)》一,译文 好像有人在那山隈经过,是我身披薜荔腰束女萝。 含情注视巧笑多么优美,你会羡慕我的姿态婀娜。驾乘赤豹后面跟着花狸,辛夷木车桂花扎起彩旗。 是我身披石兰腰束杜衡,折枝鲜花赠你聊表相思。我在幽深竹林不见天日,道路艰险难行独自来迟。 孤身一人伫立高高山巅,云雾溶溶脚下浮动舒卷。白昼昏昏暗暗如同黑夜,东风飘旋神灵降下雨点。 等待神女怡然忘却归去,年渐老谁让我永如花艳?在山间采摘益寿的芝草,岩石磊磊葛藤四处盘绕。抱怨神女怅然忘却归去,你想我吗难道没空来到。 山中人儿就像芬芳杜若,石泉口中饮松柏头上遮,你想我吗心中信疑交错。雷声滚滚雨势溟溟蒙蒙,猿鸣啾啾穿透夜幕沉沉。 风吹飕飕落叶萧萧坠落,思念女神徒然烦恼横生。出自:《九歌·山鬼》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 二,原文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三,词句注释1,山之阿(ē):山隈,山的弯曲处。2,被(pī):通假字,通“披”。 薜荔、女萝:皆蔓生植物。3,含睇:含情而视。 睇(dì),微视。宜笑:笑得很美。 4,子:山鬼对所爱慕男子的称呼。窈窕:娴雅美好貌。 5,赤豹:皮毛呈褐的豹。从:跟从。 文:花纹。狸:狐一类的兽。 文狸:毛色有花纹的狸。6,辛夷车:以辛夷木为车。 结:编结。桂旗,以桂为旗。 7,石兰、杜蘅:皆香草名。8,遗(wèi):赠。 余:我。篁:竹。 表:独立突出之貌。9,容容:即“溶溶”,水或烟气流动之貌。 10,杳冥冥:又幽深又昏暗。羌:语助词。 11,神灵雨:神灵降下雨水。12,灵修:指神女。 憺(dàn):安乐。13,晏:晚。 华予:让我像花一样美丽。华,花。 14,三秀:芝草,一年开三次花,传说服食了能延年益寿。15,公子:也指神女。 杜若:香草。然疑作:信疑交加。 然,相信;作,起。16,靁:同“雷”。 填填:雷声。猨:同“猿”。 狖(yòu):长尾猿。17,离:通“罹”,忧愁。 扩展资料: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楚辞”的不断传习、发展,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 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诗句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绘画艺术中如屈原像、《九歌图》、《天问图》等,也难以数计。 所以鲁迅称屈原作品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 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汉文学史纲要》)。著名诗人郭沫若曾为其编剧《雷电颂》,以纪念其事迹。 屈原作品想象最为丰富,词采十分瑰丽。《离骚》中大量运用神话传说,把日月风云,都调集到诗篇中来,使辞采非常绚灿,他还突出地描写了三次求女的故事,以表达自己执兼比兴”。 他善于用美人、香草,以喻君子;恶木秽草,以喻小人,通过比兴手法把君王信谗、奸佞当道、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情景,写得淋漓尽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屈原。 4.《蜉蝣》全诗的读音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fú yóu zhī yǔ,yī cháng chǔ chǔ。xīn zhī yōu yōu, yú wǒ guī chù。)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fú yóu zhī yì,cǎi cǎi yī fu。xīn zhī yōu yōu, yú wǒ guī xī。)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fú yóu júe yùe, má yī rú xǔe。xīn zhī yōu yōu, yú wǒ guī shuō。) 【注释】 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蜉蝣: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 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於(音wū乌):通“乌”,何,哪里。 采采:光洁鲜艳状。 掘阅(音xué穴):挖穴而出。阅:通“穴”。 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 说:(音睡):住,居住。 【译文】 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裳鲜明楚楚。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处? 蜉蝣的羽啊,像穿着衣衫修饰华丽。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息? 蜉蝣多么光泽啊,像穿着礼服洁白如雪。心里的忧伤啊,不知哪里是我的归结? 简介: 《蜉蝣》,《诗经·曹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曹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四句。蜉蝣是一种渺小的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虫期稍长,个别种类有活到二三年的。但化为成虫,即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交配,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便结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漂亮的小虫。它身体软弱,有一对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飘舞在空中时,那姿态是纤巧而动人的。而且,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坠落地面,能积成一厚层。因而,这小东西的死,会引人瞩目,乃至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鉴赏: 二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借这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 说起来,是“人生百年”——或者往少说,通常也有几十年。但相比于人对生命的贪恋程度,这远远是不够的。而且,人作为自觉的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就意识到死的阴影,于是人生短暂之感愈益强烈。当然,活着是美好的,而且人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他们懂得以人的方式来装饰自己,懂得追求美的姿态。然而放在死亡的阴影下来看,短暂生命的装饰与姿态,实也是最大的无奈与最大的哀伤。于是,蜉蝣的朝生暮死的生命过程,它的弱小、美丽,以及它对自己鲜明的羽翼、鲜洁的容貌的炫耀,被诗人提取出来描画成人的上述生存状态的象征。 这诗的内容简单,结构更是单纯,却有很强的表现力。变化不多的诗句经过三个层次的反覆以后给人的感染是浓重的:蜉蝣翅膀的小小美丽经这样处理,便有了一种不真实的艳光,那小虫的一生竟带上了铺张的华丽;但因这种描写之间相隔着对人生忧伤的深深感喟,所以对美的赞叹描画始终伴随着对消亡的无奈,那种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感觉就分外强烈。 这诗的情调自然是有点消沉的。但人一旦追问自己:“你是谁?你往哪里去?”深入骨髓的忧伤根本上是无法避免的。特别是在缺乏强有力的宗教的古代中国,由于不能对生死的问题给出令人心安的解答,人心格外容易被忧伤笼罩。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对死的忧伤、困惑、追问,归根结蒂是表现着对生的眷恋,这也是人心中最自然的要求。阮籍《咏怀诗》之七十一,写木槿花、蟋蟀、蟪蛄、蜉蝣这一系列短寿的生物在世间各自发出声音和光色,感叹说:“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但这也就是世界的基本面目。 《毛诗序》解说此诗,以为是讽刺曹昭公的奢侈,后人有赞同也有不赞同的。以蜉蝣来讽刺国君的奢侈,实在有点比拟不伦的感觉。不过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所传达的是贵族阶层的情绪,应无疑问。从曹国的特定背景来看,一则其地多湖泊,适宜于蜉蝣生存,一则其国力单薄,处于大国的威逼之下,这里的士大夫也许因此对人生更多忧惧和伤感吧。 5.蜉蝣之羽 衣裳楚楚属于诗经哪个部分《诗经 曹风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大意就是: 蜉蝣的翅膀又薄又亮,就像美丽的衣裳。我的内心很忧伤啊,哪里才是我归宿的地方啊! 蜉蝣的翅膀又薄又亮,就像华美的衣服。我的内心很忧伤啊,何处才是我归息的地方啊! 蜉蝣破穴穿洞出生时,真像洁白如雪的麻布衣。我的心很忧伤,哪里才是我止息的地方? 蜉蝣:昆虫名,又叫渠略,身体很小,翅薄透明,栖息水边,会飞,但寿命很短,朝生暮死。 於:一般认为这里的“於”是古“乌”字,即“何”的意思,又有把它解为叹词讲的。 我:同“何”。“我”、“何”古音通,并可互借。还有一说,把我做第一人称解释。 归说:这里的说念税,意思是止息、舍息,犹前面的“归处”、“归息”。 这首诗是讽刺曹国贵族在国家衰乱、危在旦夕的情况下,仍然奢侈享乐,因而诗人感叹自己不知身归何处。今人引用它,还有女子不知归属的意思,有“花开当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味道。 6."言思"出自《诗经》何处出自《诗经·邶风·柏舟》 原文: 《诗经·邶风·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译文: 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 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 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7.带有菡字的诗经有哪些带有菡的诗经只有一首,为先秦无名氏《国风·陈风·泽陂》 《国风·陈风·泽陂》--先秦无名氏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蕳。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悁悁。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译文: 池塘四周有堤坝,中有蒲草和荷花。那边有个俊人儿,让我爱得没办法。日夜思念难入睡,哭得眼泪哗啦啦。池塘四周堤坝高,中有莲蓬与蒲草。那边有个俊人儿,身材修长容貌好。日夜思念睡不着,内心郁闷愁难熬。池塘四周堤坝高,中有荷花与蒲草。那边有个俊人儿,身材修长风度好。日夜思念睡不着,伏枕辗转多烦恼。 扩展资料: 带有菡字的古诗词: 1、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唐 · 李商隐《赠荷花》 译文: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2、愿妾身为红菡萏 —— 宋 · 欧阳修《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译文:愿妾身为红芙蓉。 3、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 唐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译文: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五月。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国风·陈风·泽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