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韵律有哪些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古诗词的范围太广了,以律诗为例.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明清代常查阅《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明清代的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诗的用韵.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上平声15韵: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下平声15韵: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这些只是代表字.表示韵母的种类.有些字的发音,古代和现代不一样,所以这些只能做为一种参考.。 2.入声字押韵的唐诗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粤:[cau] 胡普:[qiu])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粤:[lau] 胡普:[liu]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粤:[zau] 胡普:[zhou] 不押韵)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粤:[lau] 胡普:[liu]) 入声字:照 石 竹 歇 咏 鹅 骆宾王 鹅 鹅 鹅,(粤:[ngo] 胡普:[e] 不押韵) 曲 项 向 天 歌。(粤:[go] 胡普:[ge]不押韵) 白 毛 浮 绿 水, 红 掌 拨 清 波。(粤:[bo] 胡普:[bo]) 入声字:曲 绿 拨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粤[lau] 胡普[liu])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粤[lau] 胡普[lou] 不押韵!) 入声字:白 日 入 欲 目 一 杜牧[赠别]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粤语:cing '胡普':qing) 唯觉尊前笑不成.(粤语:sing 胡普:cheng *不压韵)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粤语:ming 胡普:ming) 入声字:却 觉 不 蜡 烛 惜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粤语:san 胡普:shen)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粤语:can 胡普:chen)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粤语:ban 胡普:bin *不压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粤语:san 胡普:shen) 入声字:不 昔 日 国 笔 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粤语:ho: 胡普:he不押韵) 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粤语:do: 胡普:duo)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粤语:go: 胡普:ge不押韵)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粤语:bo: 胡普:buo)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粤语:ho: 胡普:he不押韵)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粤语:gwo: 胡普:guo) 入声字:盖 北 内 发 玉 竹 不 落 日 物 王勃「倬彼我系」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粤语:zau: 胡普:zhou) 分疆锡社,派别支流。(粤语:lau: 胡普:liu *不压韵) 居卫仕宋,臣嬴相刘。(粤语:lau: 胡普:liu) 乃武乃文,仕公或侯。(粤语:hau: 胡普:hou *不压韵) 2010-10-2 21:18 回复 星际2012 5位粉丝 2楼 入声字:出 锡 或 王勃「咏风」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粤语:cing: 胡普:qing)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粤语:jing: 胡普:ying) 3.粤韵悠扬的歌词歌曲名:古韵悠扬 歌手:张曼莉 专辑:张曼莉·宠爱自己 张曼莉 - 古韵悠扬 词:李煜/李清照/李白/秦观/梁天山 填词:梁天山 曲:任光 编曲:陈辉权 无言独上西楼 新月如钩 深院锁清秋 凝眸处暗香盈袖 别是离愁 欲说还休 别有滋味在心头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落花自飘零,水自流, 人比黄花更瘦,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人面桃花,春风依旧。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彩云追月,月也走, 抽刀断水,水更流,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一江春水向东流。 ---- 4.粤语为什么读唐诗那么好听粤语好听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粤语的调多。普通话是四个调,粤语有九个调。 至于这九个调怎么说,可以学一下用粤语数数,三九四零五二七八十,这九个数刚好是粤语的九个调。粤语九个调里面除了第一声和第二声和普通话一样外,其他七个调都是普通话里没有的。 这九个调从最高调到最低调皆有,所以听起来起伏不定,抑扬顿挫,层次感非常明显。粤语本身的音调就像一段旋律,当它在谱上一段旋律契合的曲子,自然很好听。 调多还有一个作用是减少同音字,普通话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同音字太多。小学时候从拼音学起的普通话,声母有23个,韵母24个,调4个,理论上来说可以有23 x 24 x 4 = 2208个发音。 而粤语声母19个(比普通话少了四个翘舌),韵母53个,调9个,理论上可以有19 x 53 x 9 = 9063个发音。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粤语的发音丰富程度要远远大过普通话。 据说是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所写的神文《季姬击鸡记》,普通话读是ji ji ji ji ji,粤语读是gwai gei gik gai gei。再比如这八个字,事,室,市,世,适,试,噬,式,普通话是同一个读音,但粤语是八个互不相同的读音。 粤语里很多韵母都是普通话没有的,比如《浮夸》高潮之前的部分,全为“oi”韵,《偏偏喜欢你》基本全为“eoi”韵。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是因为粤语没有降调,降调就是类似于普通话第四声。 我查过全国一些主要方言的音调,粤语是唯一一个没有降调的方言,它九个调都是比较平的调。降调给人的感觉是语气比较重。 武汉话听起来不够友好,一个原因就是降声太重。但在闽南,漳州人调重,泉州人调平,漳州人说泉州人讲话不好听,还是我们好听,有力度。 等我屏蔽了那些漳州朋友后,我就来反驳这个问题。三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点,粤语保留了入声。 入声在今天听起来很陌生,那是因为在普通话和北方方言里,入声已经完全消失了(除了山西、河南一带的晋语,据称和客家话非常相近)。但是在所有的南方方言里,入声基本都保留了下来。 入声就是那种发音很短促、以爆破音结尾的音。比如“十”这个字,粤语读sap2(数字是调值,12345相当于do re mi fa so),闽南话读zap2,p的音不爆破,但有读p的嘴型,阻碍住气流。 这和英语里失爆读法很像,比如september这个词,读的时候不会把sep的p这个音发出来,但明显会有p的闭合嘴型来阻住气流,因而使得sep这个音节很短促。再比如sit down,你发音再标准也读不出sit的t这个音,但是一定会有发t的嘴型,t这个音阻碍住气流,使得sit这个音非常短促。 这个词组里的sit的发音,和粤语“舌、薛、窃”字读音一样。日语的促音,还有很多日语汉字的音读,也是受汉语入声影响。 比如学校,日语读gakkou,中间有个促音,和入声一模一样。单论“学”这个字,粤语读hok,日语读gaku,因为学这个字是个入声字,韵尾为k,日本人没法读这个不发音的k,所以就干脆把不发音的k变成ku,读作一个确定的音节。 再比如“石”,粤语读sek,日语读seki,也是同理。绝大部分入声字在日语里的音读都是如此,六、七、力、雪、室、畜,不胜枚举。 所以说语言是相通的。pk 就是粤语里的三个入声韵尾,也是古汉语里的三个入声韵尾。 入声是汉语的伟大发明,它最大的两个作用,一个是可以减少同音字,一个是丰富情感。入声字短促、铿锵有力、带有节奏感的发音特点,就已经决定了它可以有丰富情感的效果。 最大的体现是在诗词里,今天很多诗词用普通话读起来已经没有韵味了,豪放的如岳飞的《满江红》,婉约的如柳永的《雨霖铃》,它们都是入声韵。白居易写《长恨歌》《琵琶行》,每到伤感处皆改用入声韵。 这些入声韵诗词普通话读来平淡无奇,但用粤语读就很有味道。我觉得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曹植的《七步诗》,语文课里学过这首诗,当时读起来觉得不押韵。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汁、泣、急,有一个字出韵,而且感情听来比较平淡。 但如果用粤语来读,汁、泣、急分别读zap5、jap5、gap5,而且三个都是最高调,读来铿锵有力,沉郁悲壮。被亲哥逼成那样,要是我我也肯定用入声韵来写,别说曹植了。 用粤语读这些入声韵诗词的时候会明显觉得,那种倾注在韵脚上的激昂或凄凉,普通话是永远读不出来的。而且很多非入声韵的诗词也是如此。 小时候语文课里学诗词,发现好多诗词读起来不押韵,我当时并不知道原因,以为古人就是这么写的,现在终于知道这是语音变化的原因,很多普通话不押韵的诗词,粤语和闽南话读起来就很押韵。这个可以举的例子太多,比较著名的,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深、心、金、簪,这诗总共就四句,就出现了三个韵。 而这首诗如果用粤语读就非常押韵,四个字分别读sam、sam、gam、zam。这是因为普通话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消失了入声,还消失了一些韵尾,比如-m,全部归于-n了。 心字粤语读“sam55”,闽南语读“xim33”,普通话里就成“xin55”了。现在普通话里的“搞定”一词就来源于粤语,原词。 5.唐诗押哪些韵唐代产生的近体诗,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或绝句,首句可以用韵,也可以不用韵。 本单元文选中,律诗首句入韵的如王维的《终南山》、杜甫的《登高》、李商隐的《马嵬》、陆游的《黄州》等;绝句首句入韵的如杜牧的《泊秦淮》等。律诗首句不入韵的如李白的《赠孟浩然》、杜甫的《客至》等;绝句首句不入韵的如杜甫的《八阵图》、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唐以后的古风和乐府在韵例方面和汉魏六朝诗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七言诗以隔句用诗为常,句句用韵为变;上文所说的柏梁体这个名称,就是用来跟当时的常体相区别的。 唐诗的韵部和前代大不相同。不仅和上古的韵部大不相同,和魏晋的韵部也不相同。 宋代以后,凡做诗的,都依照唐人的韵部,因此有必要简单介绍唐代的诗韵。 隋陆法言著《切韵》,盛行於世。 这部书一共分为206韵。206韵分得太细,也不完全符合当时的语音,不便於押韵,所以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南宋时代,平水刘渊索性把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这106韵被称 为平水韵,一般就叫作"诗韵"。唐代诗人虽然不是依照平水韵用韵的,但是他们既然依照"同用""独用"的规则,那么平水韵正可以用来说明唐人的用韵。 现在列举106韵的韵目如下: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一东 一董 一送 一屋 二冬 二飓 二宋 二沃 三江 三讲 三绛 三觉 四支 四纸 四(宝玉换真) 五微 五尾 五未 六鱼 六语 六御 七虞 七(鹿下加吴) 七遇 八齐 八荠 八霁 -- -- 九泰 九佳 九蟹 十卦 十灰 十贿 十一队 十一真 十一轸 十二震 四质 十二文 十二吻 十三问 五物 十三元 十三阮 十四愿 六月 十四寒 十四旱 十五翰 七曷 十五删 十五潸 十六谏 八黠 (以上上平声) 一先 十六铣 十七霰 九屑 二萧 十七筱 十八啸 三肴 十八巧 十九效 四豪 十九皓 二十号 五歌 二十哿 二十一个 六麻 二十一马 二十二 七阳 二十二养 二十三漾 十药 八庚 二十三梗 二十四敬 十一陌 九青 二十四迥 二十五经 十二锡 十蒸 -- -- 十三职 十一尤 二十五有 二十六宥 十二侵 二十六寝 二十七沁 十四缉 十三覃 二十七感 二十八勘 十五合 十四盐 二十八琰 二十九艳 十六叶 十五咸 二十九(谦言换豆)三十陷 十七洽 (以上下平声) 每一韵有哪些常用字,可查阅《诗韵常用字表》。 下面谈谈近体诗和古体诗用韵的特点: (1)近体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仄韵的近体诗非常罕见。 本单元文选中王维《杂诗》、柳宗元《江雪》是押仄声韵的。两首诗都是绝句。 现在再举杜甫的《丁香》为例: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齐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体怀粉身念。 这一首五律,押的是去声艳韵。 (2)近体诗用韵的要求很严格。 无论律诗、长律或绝句,都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邻韵通押。字数多的宽韵,如东韵、支韵、先韵、阳韵、庚韵、尤韵等,固然不能与邻韵通押;就是字数少的窄韵,如微韵、文韵、删韵、蒸韵、侵韵等,也不能与邻韵通押。 试举本单元文选中的作品为例。李白的《赠孟浩然》、杜甫的《别房太尉墓》是押文韵,杜甫的《登楼》、《春望》是押侵韵,杜甫的《永怀古迹》(其一)、陆游的《观长安城图》是押删韵,杜牧的《将赴吴与登乐游原》是押蒸韵,都没有"出韵"的情况。 不过如果首句入韵时,诗人却往往借用邻韵字来作为首句的韵脚;这种做法中晚唐渐多,到了宋代,甚至成为风气。苏轼《题西林壁》首句末字借冬韵的"峰"字,和东韵的"同""中"二字为韵,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认为近体诗押韵也很宽,也有合韵的情况,因为这只限於第一句,而第一句实际上可以说是多余的韵脚,入韵与否是自由的。 (3)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 在仄声韵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和入声韵,不同声调一般是不相押的,只有上声韵和去声韵偶然可以相押。白居易的《长恨歌》除"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是上去相押外,其他则是平上去入分别相押。 (4)古体诗押韵比近体诗宽,邻近的韵可以通押。例如李白的《侠客行》是庚青二韵通押,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永怀五百字》是质物月曷黠屑六韵通押。 又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这是语韵和(鹿下加吴)韵通押。"女"是语韵,"土"和"户"是(鹿下加吴)韵。 此外还有送宋通押、陌锡通押,御遇通押等例子。 6.古诗都用什么韵十八韵是: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 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 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 声母,与七齐有别)。 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 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 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 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 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 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 十八东,韵母 ong、iong。 十三辙即十三个通押韵部,分别是: 一发花,十八韵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韵的二波三歌。 三乜斜,十八韵的四皆。 四衣欺,十八韵的五支、六儿、七齐。 五灰堆,十八韵的八微。 六怀来,十八韵的九开。 七姑苏,十八韵的十姑。 八衣欺,十八韵的十一鱼。 九由求,十八韵的十二侯。 十遥条,十八韵的十三豪。 十一言前,十八韵的十四寒。 十二人臣,十八韵的十五痕。 十三汪洋,十八韵的十六唐。 十四中东,十八韵的十七庚和十八东。 因为十三辙的七姑苏和八衣欺对应十八韵的十姑十一鱼通韵,合并就是十三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