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清朝官员的诗句

1.描写清朝腐败的诗及诗人

《海上》

年代: 清 作者: 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十年”二句:自崇祯初年,清兵即入关,干戈不息,百姓涂炭;以后又有农民起义军与明军的战争,故诗中云云。十年, 系约举成数。苍生,人民。 老,久。吊哭,一本作“痛哭”。

顾炎武(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2.清朝的诗句有哪些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尊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论诗》

清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对酒》

清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3.描述清朝腐败的句子

清朝是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现在看来已经早已进入历史记载的朝代。

不过它灭亡之日距离今天还不到百年。然而清朝留给后人除了百年的耻辱,还有更多的历史思考。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大一统朝代最长久的封建王朝,自清太祖努尔哈赤从明万历44年起兵到明崇祯17年得国,龙兴辽东,三代人不懈努力终于以东北偏隅之地并吞海内,天下一统。顺治1644年入主中原到宣统1912逊位期间经历10个皇帝,一共268年。

期间既有康乾盛世独步天下的辉煌,也有道咸衰世彷徨无奈的屈辱;最后光宣末世寿归正寝的结局。 清朝自开国以来,汉人的反抗斗争一直都没有停止,包括在康乾盛世也不断有各种起义发生。

清朝从嘉庆帝开始,下面的君主才能都比较平庸。既缺乏康熙,雍正,乾隆的雄才大略,又无作为守成。

乾隆盛世留下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清朝已经危机四伏。白莲教,天理教起义,全国上下,烽火四起。

在嘉庆18年(1813年)连皇宫都被天理教教民攻入。从道光20年(1840年)开始,清朝是每况愈下,先是签定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往后太平天国起义,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赔款;八国联军进北京以及《辛丑条约》赔款等等。内忧外患,此伏彼起;严重消耗了国家的元气。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全国各地闻风而动,纷纷响应向清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顿时土崩瓦解。清朝历代皇帝都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以及对于广大汉人的防范心理。

几百万满人统治百倍以上的汉人,令他们时时刻刻如履薄冰,不敢懈怠。所以他们搞大屠杀、文字狱,都是用武力来逼迫汉人向他们靠拢。

力图在肉体和精神上消灭汉人的反抗意识,在成功的维护了中央集权的同时也抹杀了人民的自主意识,制造出了大批只会唯唯诺诺的奴才。如果把战战兢兢提防人民反抗的精力放到认识与国外的差距,抵御外患上来也不会闹到后来的地步。

清朝是历史上唯一没有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骚扰的王朝,但他们遭到了来自海上商业民族的挑战。《中英南京条约》仅仅还只是一个开头。

之后不平等条约一发不可收拾。最可悲的是,清朝统治者到最后也没认为自己是中国真正的主人,一直把自己看做外来人。

在列强入侵时,"宁予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的论调充分暴露了他们的心态。

子卖爷田心不疼,签下了不计其数的卖国条约。他们一直都认为自己卖的是别人的地方,自己真正的老家在辽东。

清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文明落后于西方,对外战争所以屡屡失败,丧权辱国的不平等的条约造成全国人民对于清朝彻底的失望,在到了后期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再加上贪污腐败盛行,使广大的汉民族民族主义的觉醒。修编《清史稿》的清朝遗老不由得感慨:“本朝以兵兴,亦以兵败。”

从一定程度上讲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没有直接灭亡清朝,却埋下了颠覆清朝专制政府的种子。太平天国战争之后汉族官僚逐步掌握了军权,而满清的根基--八旗子弟早在康熙时期就已经基本垮掉了。

原来的开国雄师成了一帮一事无成、百无一用的纨绔子弟。通过太平天国对于清朝的打击,清朝统治者不得不起用汉人精英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汉人精英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清朝的军权;最后汉人新军起义最终敲响了清朝的丧钟。 尤其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清朝如同暮日西沉,广大汉族同胞都以为清朝的末日到了。

之后又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起义,各种内忧外患纷至沓来;一浪接连一浪不断冲击着腐朽不堪的清朝的反动统治。在各种力量的打击下清王朝的统治越发摇摇欲坠,。

清朝末年光绪年间,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清廷最后垂死挣扎曾经两次变法。试图通过变法维新,挽救大清王朝的危亡局势。

第一次戊戌变法在1888年,仅仅维持103天,六君子喋血菜市口;百日维新被血祭,变法以失败告终。第二次是在1905年,在慈僖太后主持下变法,其中原先戊戌变法提出来的废除科举制度被彻底执行。

废八股科举,得罪了天下所有一辈子寒窗苦读的读书人,数不清的读书人因此自杀寻死,出身科场的读书人无一不切齿痛恨。科举制度是清朝入关之后为笼络汉族读书人的选择,甚至还规定进士前三甲一定出自汉族书生,因此巩固了王朝的统治,很多读书人为了求得功名,也就此放下了民族之争。

如今既然杜绝仕途出身之路,满汉之分的老帐又开始清算起来,清王朝的统治越发摇摇欲坠。科举制度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招贤纳士,而是给普通大众构筑了一条通往上层官僚阶层的通道,虽然成功的几率很小。

但毕竟多数人不甘心平庸一世,尤其是那些自觉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对于统治者来说,这股力量如果运用的好,可为我所用,比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等,假如运用不好,则是危害统治秩序的潜在力量;比如黄巢、洪秀全和孙文。

黄巢一个落第举子居然攻陷京师长安,差一点颠覆了唐朝的社稷。唐朝在他的打击下加快了灭亡的进程。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烽火燃遍中国十一省,北伐军居然攻打到了天津。逼的清朝咸丰皇帝宣布京师戒严,尽管以后起义被扑灭了,却严重撼动了清朝统治根基。

4.写清朝统治者昏庸的古诗词

清朝皇帝素质较高基本无昏庸的,他的灭亡主要原因我感觉是民族。

满族人不敢使用火器,主要是怕汉族用这工具对抗他们的骑兵。毕竟明朝并不是他闯进来的,是汉人自己送给他的,明朝的火器杀骑兵极其有效,火炮,枪筒,地雷多种多样所以满人为了保持冷兵器对汉人的优势,拒绝了火器。

拒绝了科学。若干年后,外来文明进入,清朝面临着中国历代王朝都没碰到过的问题。

清朝也只能慢慢的摸索和实践,清朝一直在前进。对中国近代工业科技发展是有贡献的。

但最终很多原因在其中灭亡了。相对金。

元清无疑是成熟的。

5.描写清朝腐朽的诗句有哪些

1.《有感》

年代: 清 作者: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2.《杂诗》

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过史相国坟》

年代: 清 作者: 陆廷抡

广陵城北一孤坟,云是先朝旧督臣。

冢中断碑题汉字,路旁荒草拜行人。

沧波呜咽三江戍,碧血凄凉万古春。

一自前军星坠后,至今无复见纶巾。

4.《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年代: 清 作者: 梁启超

亚洲大陆有一士,自名任公其姓梁。

尽瘁国事不得志,断发胡服走扶桑。

5.《别意》

年代: 清 作者: 谭嗣同

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

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

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

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

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

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

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

何以表劳思,东海珊瑚枝。

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

坠欢无续时,嘉会强相期。

为君歌,为君舞,君弟行,毋自苦。

6.清代诗句

龚自珍 (清)

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曹雪芹(清)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已昏。

纳兰性德(清)

清平乐

风鬟雨鬓

偏是来无准

倦倚玉阑看月晕

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过窗纱

心期便隔天涯

从此伤春伤别

黄昏只对梨花

郑板桥(清)

石头城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希望帮到楼主

不够我再打~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